漳台现代流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6 阅读(213)

摘 要:漳台现代流通产业在基础设施联通、行业标准互通、经贸合作畅通、文化信俗共通等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联通不足、相关产业行业制度标准规范不一、供应链渠道断链无韧性、产业离散阻隔两岸统一大市场形成等挑战。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构建漳台物流枢纽网络体系、产业合作联合试验区和研发中心、统一大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流通运行、保障、规划制度规范标准共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联盟创新共同体,重组供应链及价值链;现代流通产业与智能制造、石化新能源、金融、文化等未来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海峡两岸统一大市场及共同家园,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保障。

关键词:漳台;流通产业融合;统一大市场;产业链;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3(b)--04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是促进国家统一的重大战略。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福建省政府先后公布了15条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和22条实施意见,持续发挥福建在对台工作中的独特优势与先行先试作用,探索两岸基础设施联通、经贸合作畅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的路径与对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极大地有利于国家统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现代流通产业的内涵

现代流通产业狭义仅为物流业、代理/分销/批发业、零售业,广义除生产制造业以外包括采购供应、代理/分销/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流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2 漳台现代流通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台湾的根在福建。福建和台湾两地在远古时期同属闽台半岛,80%台湾人祖籍福建,40%为漳州人。闽台同宗共祖根脉相连,自古一家,两地融合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血缘、文缘等先天优势。

2.1 闽(漳)台基础设施联通现状

2018年8月,福建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截至2023年10月13日,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超3000万吨,日均供水超万吨,保障水源安全优质,改善金门用水困境。除了供水工程,还推动厦金望嶝变电站投产,厦门第三东通道开工建设,“小三通”客运、榕台空中客运、平潭对台货运航线复航。通电方面,国家电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已完成福建沿海向金门、马祖联网供电方案的论证和容量准备。通气方面,金马供气工程正式“云签约”,向金马供气福建侧已基本具备条件。通桥方面,厦金通桥项目已开展大陆侧测量地勘,金马通桥方案已完成上报,预留高速高铁通道接口。

目前,闽台已开通2条货滚航线、12条海上集装箱班轮航线和31条不定期散杂货运航线。客运方面开通常态化“小三通”定期航线4条、台湾本岛直航客滚航线5条、空中直航航线9条。中欧班列通过海铁联运连接台湾地区、东南亚与欧洲、中亚及俄罗斯共三条国际货运干线,主要通达1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城市。

2.2 行业标准互通

近年来,两岸驾照互认、台湾标准引进、光电LED产业标准互认、珠宝标准互认等闽台行业标准共通“无缝链接”引领两岸。2009年,福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展“闽台标准对接”成立闽台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中心。2005—2019年,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连续举办,累计公布共通标准65项、案例汇编5本和产业白皮书2本,达成共识453项,签署合作备忘录14个,为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互通树立典范。如表1所示。

2019年,福建省出台《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指出,支持“先行开展若干领域标准合作。扩大对台企资质及行业标准采认。继续推进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对台湾地区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来闽工作的,直接确认相应职称。开展闽台技术标准和法规采集、研究、开发、咨询服务。支持台企在闽设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在闽台行业标准共通方面,福建已率先完成134大项(268小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比对,发布了 181项两岸共通标准,采认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14项、台湾职业技能资格20个和台湾职业资格相应职称52项,超过5000名台胞通过直接采认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福建自贸试验区启用两岸检验检疫电子证书互换与核查系统,直接采信台湾检验结果,实现“源头管理,口岸验放”便捷通道等对台贸易便利化措施。

2.3 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第一家台资企业1981年来闽落户开始,国务院先后设立6个台商投资区, 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含漳州漳浦、南靖)于2016—2021年连续6年包揽前六名(2016年前五名),为两岸农业合作典范并继续领跑。迄今引进超过3000个台资农业项目,合同利用台资超45亿美元,闽台经贸额累计突破2.5万亿元。

2.3.1 两岸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业深入合作

古雷炼化一体化、正新橡胶等漳台石化合作典范,厦门联电、厦门联芯、东南汽车等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行业知名台资企业,进一步深化食品、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光电太阳能源、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体系。

2.3.2 闽台服务业合作持续提速

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惠台政策的有力带动下,台商对福建服务业的投资热度明显提升。福建自贸试验区在电信、旅游、建筑、金融、医疗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在闽台资金融机构超20家,如国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金圆统一证券公司均为首家两岸合资的保险、金融、证券公司。

2.4 文化交流活动蔚然成风

福建涉台文物保护单位1500多处,涉台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占全国总数约四分之三,是“闽台根脉相连”的重要历史见证依据,是联系两岸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基础。福建对台祖地文化资源丰厚,漳州同名同宗村联谊、东山关帝文化旅游活动节、开漳圣王文化交流大会、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和歌仔戏艺术节、农订会、花博会、茶博会等,福建文化宝岛行、朱子礼乐、歌仔戏、高甲戏、闽剧、东山关帝神像金身巡游台湾等都是两岸喜闻乐见的共同文化遗产,提高台胞对“根源祖脉”的认同及情感融合。

3 漳台现代流通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漳台基础设施联通待提升

漳台海空航线与“丝路海运”及中欧班列对接合作未实现“登陆通道首选区”。漳台两岸物流快件资费不统一,缺乏邮件快递集散中心、跨境电商货物集散中心。漳州、厦门至金门通信光缆未开通运营,跨境漫游费用高。农产品贸易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物流体系不完善、物流服务品质不高。金门与漳州、厦门、泉州“四通”已成功实现通水,通电、通气、通桥仍需努力。

3.2 相关产业行业制度标准规范不一

漳台通关、第三方检验检疫检测采信、非关税经贸合作措施欠缺,“源头管理、口岸快放”和“零等待”“先放后检”“自助查验”等措施有待推广扩大。漳州企业有市场优势及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标准应用经验,台企在农业生物、医疗养老、芯片技术等领域有优势,可以携手合作共同制定标准,优势互补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争取全球市场更大份额。

3.3 供应链渠道断链无韧性

台湾企业从欧美日发达国家购买先进技术并创新应用,但合作转让受到较多限制,企业及行政当局为保持技术垄断先进优越性,获取高附加值高利润,限制高新技术合作转让,阻碍闽台科技合作、产业融合的层次、深度和广度。漳州经济腹地狭窄,面对来自福建省内厦门、泉州乃至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激烈竞争。漳台利用“厦新欧”中欧班列等低成本、高效通关便利快捷的 “一带一路”多式联运方面合作空间有待提升。

3.4 产业离散阻隔两岸统一大市场形成

近年来,漳州企业主要生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核心竞争力欠缺、科技含量不高,台企主要制造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如芯片等半导体代工产品。漳台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两岸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等高附加值品牌“产业合作集聚区”待建设。台商参与乡村振兴、投资创意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不足。厦漳金澎(厦门、漳州东山、金门、澎湖四岛)旅游协作区“环海峡旅游圈”旅游联盟合作机制构建尚处于规划阶段未落实。

4 促进漳台流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

4.1 构建漳台物流枢纽网络体系、产业合作联合试验区和研发中心、统一大市场基础设施

4.1.1 深化物流枢纽网络基础设施联通

加强对台直航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航线截弯取直,提升“小三通”“大三通”便利性,早日实现闽台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小四通”,5G通信“云”联通,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联网互通。规划闽台一体化城镇公路和公共轨道交通网、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产业和智慧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4.1.2 联合创建漳台产业合作试验区和研发中心

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古雷石化炼化一体化基地、南靖精密机械产业园等农业、石化、机械融合发展产业园的基础上,试点建立综合性的漳台产业合作试验区,鼓励在漳台企把全部或大部分研发转移到漳州或福建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支持在闽台企和闽企携手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科技产业创新项目合作,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在RCEP成员国合作建设境外产业园区、物流地产等项目,联合打造海外中国品牌。

4.1.3 构建畅通海峡两岸统一大市场流通基础设施

福建居民消费升级为台湾服务业拓展市场提供新空间,两岸服务业合作潜力巨大。台湾在医疗和康养产业、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业等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构建统一大市场为台商提供了巨大的新发展空间,有利于台商发展自有品牌、开拓销售渠道、扩大投资规模效应,由利润率较低的代工生产方式加快向建立自有品牌转型升级,实现更大发展。

4.2 完善流通运行、保障、规制制度规范标准共通

在漳(闽)台LED等行业标准已实现互认互通的基础上,开展农渔业、冷链物流等领域的标准互认,针对石化产业、机械装备与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开展漳(闽)台标准比对以及共同标准细则研究。推动建立两岸产业标准合作的信息数据库和共通服务平台,深化闽台在市场、标准和技术等层面的合作,促进闽台在六大类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台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拓展职业资格采认应用范围与场景,延伸职业资格共通服务链条和地域。放宽台资台企市场准入限制,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支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深化“台资板”建设,完善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一致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营商环境。

4.3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联盟创新共同体,重组供应链价值链

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个台商投资区与台湾北、中、南三大核心科学园区为龙头,构建闽台区域科技产业协作带,创建闽台现代流通企业联盟创新共同体,重组供应链价值链,联手打造闽台国际合作品牌。

在机械电气和光学钟表两大类产业中,台湾的分工地位态势高于福建且绝对领先。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吸引液晶面板及上游关键零组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生产线落地福建。在化学工业与塑料橡胶两大类产业中,台湾的分工地位高于福建,但在分工态势方面,福建相对领先。化学工业类产业方面,重点引进台湾在合成塑料橡胶、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高端精细化学品、新化学材料等产业链下游产品的相关项目。在纺织鞋帽和金属制品两大类产业中,福建的分工地位高于台湾,但在分工态势方面,台湾相对领先。纺织鞋帽类产业方面,重点强化与台湾在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功能性纺织面料、化纤面料领域的合作。借鉴台湾的先进经验和领先技术,提升福建国际分工价值链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强化闽台科技创新协同研究,围绕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携手攻克相关产业的引领性技术难题。例如,共同拓展IC技术的应用场景,共同推动产业实现智能制造,不断强化闽台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弱势产业链强化、优势产业链延伸、新兴产业链创建。

构建两岸新型供应链,善用RCEP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及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契机,构建“中国(漳台)品牌设计-东盟生产(制造)”的跨国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协作组织体系,助力台企持续降低区域内产业链布局的关税及物流成本。同时,鼓励两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以大陆市场和产业体系为依托、向RCEP区域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延伸的新产业合作格局,延伸闽台产业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拓宽海外市场,发挥台湾化学工业类、塑料橡胶类、机械电气类及光学钟表类等产业优势,以及福建纺织鞋帽类和金属制品类产业优势,将闽台产业链中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延伸至“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引导在闽台企共同参与“丝路海运”等工程建设,联手打造闽台国际合作品牌。

4.4 现代流通产业与智能制造、石化新能源、金融、文化等未来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海峡两岸统一大市场和共同家园

4.4.1 流通基础设施及制度融合

完善“小三通”码头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推动两岸空中航线截弯取直和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小四通”建设,通关便利化合作,拓展台海邮件多式联运。探讨尽快开通运营漳州、厦门至金门通信光缆,降低通信资费标准。加大投入两岸农产品贸易市场平台、邮件快递集散中心、跨境电商货物集散中心建设,统一两岸物流快件资费,完善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服务品质。

4.4.2 深化拓展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能源等产业融合

重点推进古雷石化园区古雷炼化一体化、古雷腾龙化学PA(苯酐)、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和融合发展,闽台石化、机械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合作,实现漳台企业联合采购原油、原油委托加工业务,联合采购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联合生产风电、太阳能等能源技术合作、资源互通融合。

4.4.3 漳台农业、金融、文化产业融合

台湾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加快转型升级特色、精致、休闲观光农业、线上与线下农渔产品交易中心。财政资金引导、吸引民间资金风险战略投资闽台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创投公司、台企科创板股权市场对科技产业技术创新融资。保护重点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闽台合作建设报刊网站、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福建祖地精品文化宝岛行、非遗文化、民间曲艺入岛巡展巡演、联合制作宣传片和网络视频作品,开拓入岛数字化传播渠道,提升入岛文化宣传影响力。

4.4.4 推出惠台措施升级版,建成漳厦泉金澎同城生活圈

设立台企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成立更多台企转型升级服务中心、中小微台企发展基金,增加台企税务补贴,继续放宽台企经贸准入限制,加大加量扩大福建针对台胞“首来族”补贴,在赴台旅游签注自助办理立等可取基础上,建设漳厦泉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与金澎同城化深度融合,实现“漳厦泉金澎同城生活圈”,建成海峡两岸统一大市场和共同家园,最终实现两岸完全统一。

5 结语

现代流通作为新型交叉产业,联结智能制造、石化新能源、金融、文化等未来产业,通过建设联通漳台物流枢纽通道网络集散体系,创建现代流通运行、保障、规制体系,完善流通制度规范标准共通,构建畅通海峡两岸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引导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消费,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协同联动的现代供应链流通渠道体系,提升供应链韧性促进漳台现代流通产业融合,建成海峡两岸统一大市场,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1-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09-13 (001).

吴宜.以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J].闽台关系研究,2024 (1):17-30.

郭晓义,周俊贤,苏明河.闽台农业合作“漳州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路径[J].台湾农业探索,2020(4):17-21.

许京婕.新形势下深化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索[J].发展研究,2022(12):53-58.

陈丽霜.福建和台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产业分工态势: 基于闽台六大类贸易产业数据的分析[J].闽台关系研究,2024(1):64-77.

吴凤娇.深化闽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现代台湾研究,2021(4):46-51.

苏美祥.福建推进两岸应通尽通的路径思考[J].发展研究,2020 (2):82-88.

成正,熊必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推动厦台标准共通为例[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1(3):61-67.

标签:  产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