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是实现中国与共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2011—2023年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各国农产品贸易面板数据,引入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模型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对贸易潜力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在型和贸易拓展型国家有36个。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应根据贸易潜力来调整农产品贸易战略布局,为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强与沿线国家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提供动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潜力分析;贸易协定
中图分类号:F323.7;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3(b)--04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的不断推进为深化中国对外开放带来了新机遇。该倡议推进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与互联互通,带动了贸易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它还深化了区域合作,推动了文化、科技等多领域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在农产品贸易领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沿线周边国家开展了密切合作,大力发挥各国的农产品比较优势,不断健全农业多双边合作机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目前,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进行了农渔业合作文件的全面签署,农业投资合作项目总量已突破650个。尽管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农产品贸易规模较低,贸易潜力有待挖掘,同时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因此,本文分析沿线各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对贸易潜力进行常态化和科学化的评估,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贸易引力模型是基于两国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等因素预测双边贸易流量的经济学理论,将其运用于分析国际贸易影响因素时,可量化评估经济体量、距离、政策及文化等多元变量的作用,为识别贸易潜力与制定合作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在引力模型中,一般选取GDP、人口、距离等变量。余永庆等(2022)研究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经济距离因素,认为缩小与沿线国家经济距离可以降低农产品贸易成本;曹芳芳等(2022)研究了贸易制度对中国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效率的影响,认为应重视出口目标国的贸易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可以提高农产品出口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李金锴等(2020)使用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方法,研究经济规模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等变量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认为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因素,能够促进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而地理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李铭晨等(2022)研究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认为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越能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王如玉等(2021)研究了制度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提升,需要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进一步提升贸易效率。
随着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模型,部分学者将各国的制度影响、宗教文化影响、是否有相同语言的影响、是否具有有利的贸易政策等因素加入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拓展。如今,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拓展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学者们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理论构建了具有创新性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例如,国内学者从交易成本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三个角度,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木质林产品贸易进行分析。还有学者将基础设施、物流水平、政府与规制环境、金融与电子商务等因素加入基础的贸易引力模型中,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机电贸易进行分析,分析贸易潜力并指出未来的贸易发展空间。还有学者对贸易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变量进行了重新构建,采用包括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多维距离指标体系进行模型检验,使模型中的距离成本因素更加贴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显著提升了模型对现实贸易数据的解释力。
在贸易潜力方面,Nilsson和Egger最先使用行回归估计得到拟合值作为贸易潜力比值,揭示了两国贸易中未被充分利用的贸易机会,为双方实施针对性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如降低非关税壁垒或调整贸易协定。该方法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测算贸易潜力的主流方法。杜晓燕等(2021)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对RCEP国家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RCEP国家中有14个伙伴国属于贸易潜力型或贸易开拓型,中国和这些国家未来开展农产品贸易的潜力较大。赵雨霖等(2008)使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分析,得出东盟中的多数国家属于贸易潜在性,认为东盟多数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王凤婷等(2019)基于2000—2015年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使用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来测算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认为未来农产品出口潜力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构建
引力模型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贸易引力模型是一种分析国际贸易流量的方法,具有解释能力强、模型使用灵活简便的显著特点。后续也有学者把更多的解释变量加入公式中,以期对贸易引力模型和国家间的贸易关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本文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人口数量、两国是否接壤、是否签署自贸协定等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了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来测算我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
lnTijt=β0+β1lnGDPitGDPjt+β2lnDISij+β3lnPOPitPOPjt+β4lnAGRit+β5lnAGRjt+β6BORij+β7FTA+μijt(1)
2.2 变量定义
lnTijt=β0+β1lnGDPijt+β2lnDISij+β3lnPOPijt+β4lnAGRit+β5lnAGRjt+β6BORij+β7FTA+μijt(2)
式(2)中:i表示中国; j表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t表示时期;β表示待估计的相关系数;Tijt表示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在t时期的农产品贸易额。将模型中的变量进行简化表达,用GDPijt代表GDPit和GDPjt的乘积;用POPijt代表POPit和POPjt的乘积,得到最终模型。
2.3 数据来源
由于个别国家政权不稳定、常年战乱或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原因,数据缺失较为严重。因此,本文在研究时对部分国家予以剔除,以沿线57个国家作为分析对象,未包含的国家是黑山、罗马尼亚、东帝汶、塞尔维亚、土库曼斯坦、也门、巴勒斯坦、希腊和塞浦路斯。研究样本的时间跨度为2011—2023年(共计13年),样本观测总量为741个;使用Stata17.0进行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和CEPII是数据的主要来源,此处地理距离选用人口加权地理距离;各国的农业增加值等相关数据都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系统;自贸协定签署数据来源于WTO网站,作为虚拟变量,在签订的情况下取数值1,反之取数值0;两国是否接壤数据来源于CEPII,同样作为虚拟变量,若为接壤则取1,反之取0。
3 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即先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距离、人口三个核心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模型1;然后再逐步引入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沿线国家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模型2;最后再加入是否接壤、是否签署自贸协定这两个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模型3。具体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最初采用的贸易引力模型设定了三个核心解释变量,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GDP、两国间的距离及人口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在加入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变量后,核心解释变量显著水平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显著水平也为1%;将虚拟变量引入后,两国间距离的显著水平降为5%,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显著水平仍为1%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增加值的显著水平由1%下降到10%,引入的虚拟变量是否接壤显著水平为10%,是否加入自贸协定显著水平为5%。同时,模型3各变量的系数方向与前文预期方向基本一致,符合经济学原理。从模型整体显著水平,并结合R方均在0.7以上,模型3在0.75以上来看:模型3,即拓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契合度较好,解释能力较强且各解释变量显著水平较高。因此,可得到本文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具体表达式:
lnTijt=-21.73+0.367lnGDPijt-0.965lnDISij+0.715lnPOPijt+0.300lnAGRit-0.193lnAGRjt-0.466BOR+0.885FTA+μijt(3)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GDP值的乘积变量为正值,表明我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与双方的经济总量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GDP的乘积每增加1%,农产品贸易额增加的比重为0.367%。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口总数的乘积变量为正值。说明每一个个体对农产品的需求总量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人口不断增加,必然会导致农产品的需求总量攀升,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进口能力将增大。其中,人口的乘积每增加1%,农产品贸易额增加的比重为0.715%。
中国农产品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重,回归系数表现为正值,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重,回归系数表现为负值。通过对回归系数的分析可得知:中国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每增加1%,农产品贸易额增加0.300%;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每增加1%,农产品贸易额降低0.193%。中国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助于出口,而沿线国家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可能更多地依赖自产,从而减少贸易机会。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假设我国和对应的国家之间进行了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则农产品贸易额增加0.885%。签订了贸易协定有利于充分挖掘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潜力。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理距离系数为负,与预期结果高度一致。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大,且由于农产品保鲜时间较短,距离对其影响更加敏感。回归系数表明,两国间距离每增加1%,农产品贸易额将减少0.965%,是所有回归系数中绝对值最大的变量。
4 出口贸易潜力测算分析与政策建议
从当前的研究方法上来看,对贸易潜力的测算普遍通过贸易引力模型估算贸易额理论值,再用实际的贸易额除以理论值,最终所获得的比例数值即是贸易潜力系数。不同国家的农产品生产贸易条件各不相同,绝对量的差异也相当明显,因此采用比值的方法对贸易潜力进行计算和评估更为准确。
本文对2023年的贸易潜力比值的数据进行分析,将这57个国家所处的不同区域进行了潜力划分,如表3所示,其所表现出的区域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南亚地区及西亚、中东地区的国家是具有代表性的贸易潜力型国家。而成熟型区域则集中在中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的大部分国家;贸易拓展型国家整体数量较少,分散分布在各个地区。
从每个区域中不同贸易潜力国家的分布来看,东南亚地区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气候,成熟的农业技术和地理距离较近,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发达,大部分国家是贸易潜力大于0.8的拓展型或成熟型国家;南亚国家贸易潜在型国家占比较高,且这部分国家农业规模较大,是未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地区;西亚中东地区和中东欧地区,仍然有半数国家是贸易潜在型或贸易拓展型国家,通过农业技术的援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实行更加开放的农产品贸易政策,未来其农产品贸易额增长潜力巨大。
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印度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潜力比较高。它们经济规模较大、农业发达且距离我国较近,运输方便,具有广阔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前景。印度尼西亚被归于贸易潜在型国家的范畴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交易总额中,始终占据前十名的位置,尽管比值仍然在0.7左右徘徊,但是通过加大开放程度,实行各项贸易便利化政策,减少运输成本等举措,农产品贸易额仍有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从不同区域来看,对于贸易潜在型国家,应积极开发贸易潜在型国家的比较优势,增加和南亚、西亚、中东和中东欧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方向;对于贸易拓展型和贸易成熟型国家,如中东欧地区、东南亚地区,我们应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找到各国的要素禀赋,增加农产品贸易的种类。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贸易类型,实行不同的农产品贸易战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余永庆,杨小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距离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2(18):143-146.
曹芳芳,张静,李先德.贸易制度安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效率的影响: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4):67-78.
李金锴,杨宗辉,韩晨雪, 等.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研究: 基于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8):135-144.
李铭晨.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化的影响[D].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2023.
王如玉,肖海峰.制度距离与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 基于“一带一路”共建亚洲国家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1):176-184.
YAMARIK S, GHOSH 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Gravity Model[J].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2005(1):83-126.
杨勇,梁辰,胡渊.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研究: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8(6):27-40.
张志明,周彦霞,熊豪,等.地理距离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合作:理论模型与国际经验[J].经济评论,2021(3):75-88.
吴天博,张滨.“一带一路”建设视域下的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 基于比较优势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6):123-134.
庞博.基于引力模型的长三角城市群电影经济格局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1(4):38-41+88.
丘庆达,罗雁怀,周良君,等.福建省九地市体育产业关联的空间结构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实证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5):58-66.
陆梦秋,李恩康,陆玉麒,等.距离成本重构与贸易引力模型的比较检验[J].经济地理,2021(7):40-49.
杜晓燕.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8):50-59+254-255.
赵雨霖,林光华.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69-77.
王凤婷,田园,程宝栋.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9(2):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