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发展路径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7 阅读(216)

摘 要:消费金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消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及促进经济转型方面尤为显著。通过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等金融工具,消费金融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需求,释放了市场消费潜力。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线上消费金融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将继续扩大,同时面临信用风险、监管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直接影响来看,消费金融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多元化,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品质。通过灵活的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尤其促进了服务类消费的增长。然而,随着借贷水平的提升,过度借贷和信贷风险逐渐显现,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需加强风险管理和政策调控。从间接影响来看,消费金融推动了零售行业的增长,并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通过优化消费场景和增强客户黏性,消费金融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消费金融;经济增长;消费者;消费经济;企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5(a)--0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金融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消费金融通过促进居民消费、提升消费信贷可得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助力经济转型。然而,消费金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信用风险、监管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消费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的路径。

1 消费金融概述

消费金融是指银行或非银机构借助各类借贷工具及配套方案,帮助居民解决日常消费支出问题,从而促进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市场行为,其主要特点是以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借助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等手段,帮助消费者在短期内实现消费目标,而无需依赖积蓄。消费金融不仅包括传统的信用卡和个人贷款,还涵盖了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移动支付等创新形式。

2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概况

2.1 市场发展前景

近年来,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居民生活方式正快速向数字化、品质化升级,催生出众多创新性消费形态。官方统计资料显示,新世纪以来我国商品与服务交易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2000年国内零售市场总量仅为3.4万亿元,而到2022年这一数字已突破44万亿元大关,2021年年均增长11.3%。其中,实物商品的在线零售额增长6.2%,占总零售额的27.2%,同时消费者对新兴产品和智能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在政策支持下,消费场景日益多样化,消费金融有望持续扩展。尽管银行信用卡贷款增长放缓,预计市场将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截至2023年3月,居民消费贷款余额已达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消费信贷余额将接近29万亿元。尽管市场前景乐观,考虑到较高的债务水平,消费金融的增速可能会放缓,整体增长保持平稳。

2.2 同业竞争格局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速,在线渗透率从2014年的0.4%增长至2021年的69.4%。2021年,行业贷款总额达20.2万亿元,贷款余额为5.8万亿元,预计将继续以9.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快速增加,持牌经营为行业提供了更加规范的监管环境。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成立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23家为银行系企业。截至2022年底,行业资产总值达8844.41亿元,消费贷款累计发放7.17万亿元。

竞争不仅集中在利率和客户获取上,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消费场景建设。银行系消费金融通过推出多功能APP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忠诚度,预计将占据市场优势。然而,信用卡市场接近饱和,2023年第二季度,信用卡发卡量下降2100万张,部分银行通过优化客户结构和加强风险控制提升准入门槛,导致发卡量减少,同时不良率上升,风险管理压力加大。

3 消费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

3.1 消费形态转型升级

在消费金融的推动下,文教康养、休闲娱乐等体验式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国民支出结构呈现多样化特征。信用消费工具的广泛应用促使民众将更多支出投向改善型消费领域,绿色健康、科技智能等高品质商品的消费占比明显提高。这种新型支付方式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灵活安排支出,既满足了即时消费需求,又反映出民众购买力与消费信心同步增强,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持续动能。

3.2 释放消费新动能

创新型金融产品有效激活了大众消费潜能。通过多样化融资方案,居民得以优化资金配置,超前享受品质生活服务。当面临临时性消费需求时,快速审批的融资渠道能够及时提供资金保障,大幅提升了消费决策的自主性与时效性。消费金融机构通过优化风控模型、拓宽客群覆盖,使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便捷的信用支持,进而推动消费市场活跃度持续走高。

3.3 风险管控存在的挑战

信用消费在促进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风险问题。个别消费者因缺乏理性的财务规划,可能出现非理性借贷行为,导致个人负债水平超出承受能力。这种状况不仅影响消费者自身财务健康,还可能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潜在冲击。因此,在推广消费金融的同时,加强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尤为重要。

4 消费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

4.1 推动零售行业的增长

消费金融通过优化支付解决方案和完善信用支持体系,有效激活了市场购买力,带动了商品流通领域的业绩提升。商家借助金融工具的便利性,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个性化结算方案,如弹性还款计划等增值服务,显著改善了顾客的消费体验。这种模式不仅帮助商业主体拓展了客源、巩固了市场地位,还强化了企业的品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消费金融催生了“智慧商业”新业态,加速了实体店铺与数字平台的深度融合,为传统商贸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创新活力。通过整合金融科技与商业资源,形成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渠道服务网络,推动整个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4.2 赋能小微商业发展

创新消费金融为中小商户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业务规模扩大与经营模式革新。借助现代金融工具,这些企业得以构建多元化的分销网络,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基于消费数据的深度分析,商户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趋势和客户偏好,从而优化商品研发和推广方案。这种支持机制使中小商业主体具备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市场经济运行注入新的动能。

4.3 促进企业创新

现代信用消费体系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动态的市场指引,加速了产品迭代与服务升级的进程。借助即时消费数据的反馈机制,经营者能够敏捷地推出创新产品,并根据市场反应快速优化。通过智能化的消费行为分析技术,企业可以深度洞察消费动向与用户需求特征,从而有效培育创新动能。这种数据驱动的创新模式,不仅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更显著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为企业构建了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

5 数据与实证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消费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假设2:消费金融通过刺激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为验证上述假设,本文将进行相应的数据检验。

5.1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本文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经济面板数据展开分析。采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per_capita_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相关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鉴于数字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时间较短,本研究选用个人消费贷款总额(consumer_credit)作为现代消费金融服务的替代变量,该数据源自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年度《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为考察消费金融服务对居民消费支出的作用效果,研究引入人均消费支出(household_expenditure)作为关键观测变量,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本研究选取四个关键控制指标:资本形成总额(capital_formation)、财政参与度(fiscal_involve)、产业构成(sector_structure)和城镇化率(urbanization_rate)。其中,财政参与度采用地方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征,产业构成以初级产业增加值占比为衡量标准,城镇化率则通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来反映。

为克服内生性偏误,研究采用两阶滞后的消费信贷规模(lag_credit1、lag_credit2)作为工具变量,并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消除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效应。考虑到数字消费信贷在2013年后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引入时间虚拟变量(digital_finance),将2013—2017年赋值为1,其他年份赋值为0。此外,为避免量纲不一致和异方差问题,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自然对数转换。

5.2 变量的统计性特征

变量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5.3 实证分析策略

本文首先探讨消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模型如式(1)所示:

pgdpit=α0+α1ccbit+α2icf+α3controlit+εit(1)

其中,ICF=0表示2008—2012年,ICF=1表示2013—2017年。式(1)中的变量下标i和t分别代表省份和年份。被解释变量pgdp_it代表经济增长,解释变量ccb_it表示消费金融,control_it为控制变量。

为进一步验证消费金融是否通过促进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采用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pgdpit=α0+α1ccbit+α2icf+α3controlit+εit(2)

consumeit=β0+β1ccbit+β2icf+β3controlit+θit(3)

pgdpit=γ0+γ1ccbit+γ2consumeit+γ3icf+γ4controlit+δit(4)

模型(2)展现出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总体作用效果,其中,α₁与α₂分别用以衡量该作用的程度大小。模型(3)的构建目的在于探究消费金融刺激消费渠道发挥效能的机制,在此模型中,系数β₁和β₂分别反映出传统消费金融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消费层面产生影响的强弱程度。而在模型(4)中,γ₁和γ₃体现出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并且γ₁、γ₃分别与β₁、β₂的乘积,则揭示了消费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角色。按照预期,γ₂的值应明显呈现正数状态,这意味着刺激消费的举措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γ₁和γ₃的绝对值应小于α₁和α₂,此现象有力证实了消费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

6 实证结果与分析

6.1 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模型进行估计。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选取滞后两期的消费信贷余额(ccb)作为工具变量,并通过2SLS进行对比分析。

表2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估计方法,传统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验证了假设1。在控制变量方面,城市化水平、政府干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系数均为正,表明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城市化提高了消费和投资需求,并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的政策和金融监管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为生产要素提供支持,促进GDP增长。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系数为负,表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弱,需通过创新推动经济转型。

6.2 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制分析

表3呈现了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完整实证分析结果。根据中介效应验证流程,研究首先考察了信用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表3第(1)栏数据显示,信用消费对经济扩张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随后,在引入居民支出变量后,第(2)栏结果证实信用消费明显提升了消费规模。最终的中介效应检验中,通过对比第(1)至第(3)栏的回归系数,发现消费支出作为传导渠道的作用显著,其中个人信贷规模(consumer_credit)和数字消费金融(digital_finance)的估计系数均在5%置信水平上通过检验,证实了消费传导机制在金融促进发展过程中的部分中介效应,研究假设H1由此获得支持性证据。

7 促进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

7.1 不断完善消费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完善的法治环境是消费信贷市场规范发展的首要前提。首要任务是清晰界定消费信贷产品的法律属性与服务边界,建立差异化的机构准入机制与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标准,维护市场有序竞争。监管部门应强化对信贷机构的穿透式监管,重点规范产品创新、信息公示和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需要构建全方位的金融消费保障体系,细化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开通便捷的纠纷调解与权益救济通道,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此外,法律法规应跟随科技发展及时修订,确保体系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适应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发展。

7.2 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应加强贷款客户的信用评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预测风险,通过智能风控系统动态监控客户信用,避免过度借贷和不良贷款。其次,完善贷款结构,设计多元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分散风险。此外,金融机构需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定期审查和优化风险管理流程,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有效落实,并通过员工培训提升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7.3 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影响其决策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教育投入,通过课程、读本和讲座等形式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帮助消费者理解信用贷款、消费信贷和利率计算等概念。金融机构应优化产品设计,提高透明度,推出简单易懂的产品条款,通过教育和智能客服帮助消费者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确保知情决策。金融媒体和网络平台应传播金融知识,揭示不良产品风险,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快速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7.4 建立监管规范秩序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石。政府应加强对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市场规范,防范潜在风险。监管部门需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依法合规运营,通过审查和监督防止不规范操作损害消费者权益。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升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监管应注重动态监管和科技监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应对市场风险。监管政策应具备灵活性和前瞻性,平衡保护消费者权益与维护市场秩序,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变化。

8 结语

通过分析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模式的影响,本文指出消费金融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还促进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元化。然而,随着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信贷风险和债务管理挑战也随之而来,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和加强市场监管等发展对策,以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周军.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 厦门: 集美大学, 2023.

张巧红.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22.

黄振宇. 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22.

刘磊. 消费金融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影响[D]. 长春: 吉林大学, 2022.

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新趋势[J].中国银行业,2024(10):34.

苏玉,张伟,朱哲君.消费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发展对策分析[J].投资与合作,2024(10):24-26.

段静文,胡定军.新消费视域下消费金融发展策略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4(26):24-27.

江俊瑶,张雨航.消费金融发展对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4(11):64-67.

胡碧野.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6):165-167.

司钰,孙英隽.互联网时代下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2,(2):141-145.

敖华,闫强.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24(7):15-25.

张雅露.消费消费金融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金融文坛,2023(9):54-56.

李礼.数字技术进步驱动区域消费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22(2):44-51.

张建刚,沈蓉,邢苗.消费金融能否助力经济增长: 基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的准自然实验[J].消费经济,2022,38(3):28-39.

尹千.基于数字经济的消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16):177-179.

标签:  金融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