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基于2013~2022 年我国30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构建数实融合和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数实融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着正向推动作用, 并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 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东部>西部>东北>中部” 的差异分布格局, 并且人才越丰富的省(区、市), 数实融合越能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 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在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数实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路径参考。
〔关键词〕 数实融合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人才保障 区域协调发展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4.10.004
〔中图分类号〕F120 4; F49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2023 年9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期间强调,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加速转型的新发展时期,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数字技术在创新中持续演进, 不断更新和融合, 这为“数字经济+实体经济” 融合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促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向智能化转型, 逐步由过去的传统生产力形成现在的新质生产力[1]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中心,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与新兴行业相匹配,为高质量生活提供服务的新型生产力[2]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 “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这不仅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定, 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3] 。数实融合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式降低市场失灵发生的概率, 提高市场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实体经济结合数字经济促使数据资源在不同行业间流通, 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实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因此数实融合在降低相关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4] 。
在此背景下, 本文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两个维度构建数实融合统计指标体系, 基于各省(区、市)数据测算新质生产力, 研究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 为数实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1. 1 数实融合的内涵及测度研究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是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 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地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当前,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不断推进, “数字引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数实融合” 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赢得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大举措[3] 。“数” 可以理解为数字技术或者数字经济, “实” 可以理解为广义上未经过数字化改造的部分, 所以“数实融合” 的本质就是数字对非数字化的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与重塑, 使得数字经济能够赋能实体经济, 从而实现两者的互促发展。从融合方式来看,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而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就是要促进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更好地作用于实体经济, 进而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帮助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5] 。当然,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可从偏向性技术进步即“要素型融入” 和“技术型融入” 的视角实现[6] 。这些融合技术不断作用于实体企业, 引致新业态、新组织、新模式诞生,实现了供需的精准匹配, 推动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助力形成新型实体企业, 通过网络效应、协同效应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数实融合,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7] 。
另外一些学者构建了数实融合的指标体系, 并进行指标降维得到数实融合发展水平。丁述磊等(2024)[8] 提出,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开展核心数字技术攻关等, 进而推进数实融合。胡西娟等(2022)[9] 从“基础”、“应用”、“创新” 和“金融” 4 个方面, 建立“数实融合” 的评价指标。郭晗和全勤慧(2022)[10] 从数字经济系统和实体经济系统两方面构建数实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测算并分析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
1. 2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测度研究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包含政治概念、学术概念与产业概念“三位一体” 的复合概念, 是全球政治意识形态变化和大变局加速演进下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标志[11]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旨向在于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以保障国内经济安全运行, 推动异质要素流动融合以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提升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增强国际循环吸引力[12] 。数据要素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资源, 也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特质[13]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 形成了全新的数字化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产业形态的更新和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转型方向, 这些同样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属性[14] 。
已有不少文献通过构建统计指标体系测度新质生产力。朱富显等(2024)[15] 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 和新质“劳动对象” 3 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测度体系。王珂和郭晓曦(2024)[16] 从劳动者、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等生产力要素维度构建指标体系, 测算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逐年上升且明显集聚于高效型和低效型, 并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李阳等(2024)[17]则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要素创新这3 个一级指标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评价体系。焦勇和齐梅霞(2024)[18] 将新质生产力分解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生产方式变革、价值分配变革4 个子系统, 研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促进作用。卢江等(2024)[19] 对新质生产力的评价建立在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 个一级指标基础上, 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焦方义和杜瑄(2024)[20] 从“数据要素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 4 个维度出发, 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宋佳等(2024)[21] 基于生产力二要素理论, 从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两方面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
1. 3 文献评述
众多学者在数实融合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测度方面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 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 (1) 关于数实融合的统计测度领域尚存深入研究的空间。当前的测度指标未考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对数实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它们作为基础性产业的地位; (2) 尚未有文献研究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产生的影响路径并实证检验。因此, 本文将产业增加值这一关键指标纳入数实融合的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中, 更精准地反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 同时研究当前我国数实融合水平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为加快数实融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 1 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理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运用,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愈发紧密。数实深度融合既提高了传统的生产力, 也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并以数据为基础, 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智能化,重构了生产力的内部结构[14]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出新型劳动工具, 如高性能服务器, 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基本特征。在信息化时代, 使用电脑、采集器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技术, 新的劳动技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决条件。因此, 由数实融合带来的数据生产力、信息生产力、网络生产力等就是新质生产力[22]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
假说1: 数实融合可以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 2 数实融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
数实融合的本质在于打破传统实体产业的边界和局限,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适配,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技术应用的革新, 从而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涌现。
数实融合通过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等重要举措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从而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23] 。数实融合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和贡献, 通过数据分析, 更加精准地预测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变化, 从而调整生产计划、优化库存管理等,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资源配置的优化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推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进而直接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24] 。数实融合能够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 进而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
假说2a: 数实融合可以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数实融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 实体经济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与数字经济相结合, 形成智能化、高效化的新型生产和服务模式, 这些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由于数实融合具有跨领域的通用性和渗透性, 可以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打破原有的行业壁垒和界限, 这就使得不同领域可以共同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 形成跨领域合作和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为新质生产力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 在科技上的突破, 可以帮助传统生产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培育循环经济业态, 助力传统生产力进行深度的绿色化转型, 从而稳定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5] 。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
假说2b: 数实融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3 数实融合和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3. 1 数实融合测度
本文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金融两个核心维度出发, 挑选能够全面反映数字经济特性的评价指标[26] 。同时, 为了全面评估实体经济的整体状况,本文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两个维度出发, 并纳入产业增加值这一关键指标。
计算结果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