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保护区烟筒屯站春季野生鸟类调查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10 阅读(301)

高歌 张明明 杜微 马丽娟

收稿日期:2023-09-25

*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财政厅省属科研院所业务费项目

第1作者:高歌(1994-),  男,  硕士,  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等。

**通讯作者:杜微(1974-),  女,  本科,  高级工程师,  从事湿地生态保护等工作。

引文格式:高歌,  张明明,  杜微,  等.  扎龙保护区烟筒屯站春季野生鸟类调查研究[J].  林业科技,  2024,  49(1):  45 - 50.

DOI : 10. 19750 / j. cnki. 1001 - 9499. 2024. 01.  010

摘要:  2023年3~5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以分层抽样原理和10%抽样强度设置了11条鸟类调查样线,对春季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栖息生境进行了监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23科53种,数量9 314只次。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Grus gr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8种。监测种类最多的为鸻形目共13种,占比24.07%;监测数量上雁形目最多(53.83%),其次为鹤形目(21.56%);优势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白骨顶(Fulica atra)、灰鹤(Grus grus)。鸟类构成以夏候鸟、旅鸟为主,河流湖泊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草甸草原生境最低。针对烟筒屯站鸟类监测调查现状,提出增加栖息场所、减少人为干扰及完善生态补水路径等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区域未来的野生鸟类监测与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春季鸟类监测;  物种多样性;  扎龙烟筒屯站

中图分类号:   S 718. 63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4)01 - 0045 - 06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Wild Birds in Spring at Yantongtun

Station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GAO Ge1 ZHANG Mingming2 DU Wei1** MA Lijuan1

(1.  Heilongjiang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eilongjiang Qiqihaer 161002;  2.  Heilongjiang Wildlife Institute,  Heilongjiang Haerbin 150081)

Abstract From March to May 2023, within the monitoring range of Yantongtun Station in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eilongjiang Province, 11 bird survey lines were set up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principle and 10% sampling intensity to monitor and investigate the population and habitat of wild birds in spring. A total of 53 species of birds in 14 orders, 23 families, and 9314 species were recorded. Among them, there are 6 species of national level I key protected wild animals, including the red crowned crane(Grus japonensis), oriental white stork(Ciconia boyciana), and yellow breasted bunting(Emberiza aureola), and 8 species of national level II key protected wild animals, including the gray crane(Grus grus) and white spoonbill(Platalea leucorodia). The most monitored species are 13 species in the order Chariotiformes, accounting for 24.07%; In terms of monitoring quantity, the most common order is Yaniformes (53.83%), followed by Hexonectiformes (21.56%); The dominant species are Anser fabalis, Fulica atra, and Grus grus.The composition of birds is mainly composed of summer migratory birds and migratory birds, with the highest diversity index in river and lake habitats and the lowest in grassland habitats.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rd monitoring and investigation at Yantongtun Station,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ncrease habitats, reduce human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ecological water replenishment pathways,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of wild birds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spring bird monitoring; species diversity; Zhalong Yantongtun station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生态、经济及文化价值,湿地中鸟类无论在物质能量流动,亦或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1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区内丰沛的水源和茂盛的植被为野生鸟类提供了重要的繁殖栖息场所,在鸟类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扎龙保护区在湿地鸟类监测方面已开展过相关研究,上世纪80年代,国际鹤类基金会[ 2 ]即在扎龙保护区开展鸟类初步考察,对区内优势种鸟类名录进行补充;高中信[ 3 ]、周晓钟[ 4 ]、宋胜利[ 5 ]、许杰[ 6 ]、邹红菲[ 7 ]等分别从扎龙保护区鸟类的繁殖生态、区系分布、群落特征、迁徙行为等进行细致探究;王文锋[ 8 ]、仇福臣[ 9 ]、李淑玲[ 10 ]等基于一线监测数据对鹤形目、雁形目、鹳形目等鸟类分布特征及种群数量展开深入探讨。虽然扎龙保护区野生鸟类监测调查起步较早,监测成果显著,但是多为基于扎龙保护区2 100 km2整体范围内的野生鸟类监测调查,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区内包含着的复杂生境类型、资源分布量等现实状况。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以扎龙保护区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春季野生鸟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2023年3~5月份以样线、样点法为基础进行野外鸟类监测调查工作,以期实现保护区小尺度范围内的春季野生鸟类种群分布、数量特征、栖息繁殖生境及群落多样化结构的综合性监测调查研究。

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烟筒屯站位于扎龙保护区东南部,面积约6万hm2,涵盖肯可、老地房子、马地房子、李家岗等多个核心区重点鸟类监测样线、点位,地理位置为124°1′8″~  124°29′46″E,46°53′7″~47°8′9″N,按动物地理区划,属古北界、东北区,自然地理区划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集中的特点,年均气温3.9 ℃,平均年较差51.3 ℃,年平均无霜期131 d,年日照时数2 892 h。该地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辐射充裕、雨热同季,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旱、涝、强风等,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在年际间、地域上差异较大[ 11 ]。

区内分布有大面积芦苇沼泽湿地,鸟类资源以迁徙候鸟为特色,也是众多珍禽水鸟的理想越冬场所。目前有常规监测调查路线11条,据历年鸟类监测记录统计,本区共计发现野生鸟类19目38科94种,广泛分布于芦苇沼泽、河流湖泡之中,监测范围与调查样线见图1。

2 研究方法

2. 1 生境划分

烟筒屯站监测巡护范围内野生鸟类繁殖及迁徙数量十分巨大,依据生境类型可以划分为芦苇沼泽、草甸草原、河流湖泊、农田4个基本生境类型。

2. 2 样线、样点调查方法

本次依照烟筒屯站的实际巡护工作情况,在原有巡护路线上共设置了11条野生鸟类监测调查样线,覆盖了芦苇沼泽、河流湖泊等湿地生境类型。2023年3~5月份,野外鸟类监测调查采取样线法、样点法及结合直观计数法,每个监测样线长约5 km,布设3~5个观察样点,垂向长度为500~800 m。驾车速度保持在30~40 km/h,步行速度为5~8 km/h。每周监测1~2次,监测时间一般在早上7:00~10:00与下午14:00~16:00进行。野外监测使用STEINER

M750rc 7×50rc双筒望远镜、Canon EOS 6D及400~   800 mm专业长焦镜头等基础监测设备,采用直接计数法计数并直接记录。野生鸟类的分类、鉴定依据《中国鸟类与分布目录(第三版)》[ 12 ]和《野外观鸟手册》[ 13 ]。

2. 3 数据处理

本次对监测鸟类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优势度等进行计算,数据统计采用Excel 2010、SPSS22.0等统计学软件共同完成。

2. 3. 1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公式计算:

H=-■Pi ln Pi(1)

式(1)中S、P分别为鸟的种类、种类占比。

2. 3. 2 Pielou均匀度指数

公式计算:

J=■(2)

式(2)中J、Hmax分别为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最大值。

2. 3. 3 Simpson群落优势度指数

公式计算:

C=-■Pi2(3)

式(3)中S、Pi分别为物种总数、第i个物种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

2. 3. 4 百分占比统计

公式计算:

Pi=■(4)

式(4)中N、Ni分别为鸟类个体总数量、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量。

3 监测结果分析

3. 1 监测种类与数量

本次共监测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3目3科6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5目5科8种。从监测结果来看,监测数量上雁形目最多(53.83%),其次为鹤形目(21.56%)。雁形目以豆雁(Anser fabalis)数量最多,记录数量为4 639只次;鹤形目数量最多为白骨顶(Fulica atra),记录数量为897只次;鸻形目以须浮鸥(Chlidonias hybrida)、矶鹬(Actitis hypoleucos)、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为常见种;鹈形目苍鹭(Ardea cinerea)、草鹭(Ardea purpurea)在芦苇沼泽、河流湖泊生境较为常见;隼形目红脚隼(Falco amurensis)、红隼(Falco tinnunculus)数量不多,为偶见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在三合村东南方向监测记录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100余只次,推测可能发生繁殖行为。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头鹤(Grus monacha)、白枕鹤(Grus vipio)、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及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分别监测到153只次、103只次、97只次、27只次、70只次、100只次;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灰鹤(Grus gr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则分别监测到672只次、18只次(表1)。

本次共记录到鸟类53种,隶属14目23科53种。其中雀形目5科5种;鸻形目4科13种;鹤形目2科7种;鹈形目2科4种;雁形目1科11种;鹰形目1科3种;䴙䴘目1科2种;隼形目1科2种;鸡形目1科2种;鸽形目、鹳形目、鲣鸟目、鸥形目、犀鸟目均为1科1种。在2023年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春季野生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以雀形目为主,占总科数的21.74%,其次是鸻形目17.39%,其余占比均在4.35%~8.69%,详见图2。

3. 2 鸟类物种与多样性

本次拟对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的春季鸟类进行多样性研究,区内陆续开展了生态补水、芦苇免收割等科研活动,进行鸟类多样性指数计算可以对科研活动效果进行科学验证。收集整理该站2018~

2022年春季鸟类监测调查数据,以便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本底鸟类数据考察。从表2中可以发现,该站监测区域鸟类的种群数量、物种结构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鸟类的优势度、均匀度及多样性指数亦处于动态的稳定平衡之中。持续开展的生态补水、芦苇免收割等科研活动,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适宜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迁徙中转。

表2 扎龙烟筒屯站春季野生鸟类多样性指数

3. 3 不同生境分布特征

芦苇沼泽一般以鹤形目鹤科、鹳形目鹳科等鸟类居多,偶见红隼、红脚隼等隼科鸟类;河流湖泊多为雁形目鸭科、鹤形目秧鸡科等鸟类,在水面栖息、捕食及打闹;草甸草原生境常见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等鸻科鸟类散布,数量不多;农田中灰雁(Anser anser)、豆雁等鸭科鸟类成群结队,成群分布;各生境的鸟类物种密度排序为河流湖泊>芦苇沼泽>农田>河流湖泊,而且芦苇沼泽生境中鹤科、鹳科鸟类占绝大多数,表明该生境中具有丰富食物补给和良好栖息条件。由于监测区域内仍有大量人为活动,食物结构亦较为单一,因此多数鸟类在农田生境中仅做临时觅食场所,不会进行长时间的栖息停歇(图3)。

3. 4 鸟类动态特征

由图4可见,调查期间鸟类种群数量3月下旬开始增加,在3月23日监测数量增至2 369只次,随后开始下降,3月30日监测数量降低至254只次,4月初迅速上升,随后呈缓慢降低趋势,至5月中旬监测数量稳定在700只次;在3月23日、4月4日、5月17日达到监测高峰,分别为2 369只次、2 693只次、1 168只次,5月份监测峰值相比前两月较低,推测为部分鸟类向北迁徙导致监测峰值较低。

图4 扎龙烟筒屯站春季鸟类动态变化

据图5可知,调查期间鸟类物种数呈现动态上升趋势,5月中旬物种增长速度最快,5月15日物种数增至最高23种,逐步趋于动态稳定,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推测春季候鸟迁徙导致鸟类物种数量发生一定变化。具体来说,除去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等本地留鸟,迁徙于此地2月底至3月初的有雁形目豆雁、鸿雁(Anser cygnoid)等鸭科鸟类,鹈形目苍鹭等鹭科鸟类,鹳形目东方白鹳;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鹤形目灰鹤、白头鹤等鹤科鸟类,鸻形目凤头麦鸡、灰头麦鸡等鸻科鸟类,鸭科水鸟及鹬科鸟类大部基本抵达,除去部分鸟类作短暂停歇继续向北迁徙,立夏后该区春季鸟类迁徙基本结束,鸟类物种趋于稳定,直至秋季鸟类回迁。

4 讨 论

做好该地区的资源本底调查是野生鸟类种群及其适宜生境研究的基础工作。调查了扎龙烟筒屯站监测区内2023年春季野生鸟类的分布概况,初步掌握了春季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对不同生境鸟类的种群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针对提出了扎龙保护区野生鸟类保护建议。

4. 1 不同生境鸟类种群分布

芦苇沼泽、河流湖泊两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草甸草原与农田生境。河流湖泊生境共监测鸟类33种,优势种为白骨顶、矶鹬、红嘴鸥;芦苇沼泽生境共监测到鸟类29种,优势种为豆雁、灰鹤、灰翅浮鸥;农田生境共监测到鸟类16种,优势种为豆雁、灰雁;草甸草原监测鸟类仅12种,多为鸻科鸟类栖息停歇地。

4. 2 鹤科鸟类数量较多,雁鸭种群丰富

扎龙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2023年春季鸟类主要种群为以豆雁、灰雁为主的雁鸭类大群、以灰鹤为主的鹤类小群等鸟类。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4种,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芦苇沼泽等生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在三合村东南(124°11′40″E 47°1′50″N)芦苇沼泽生境中发现极危物种黄胸鹀100余只,推测可能有本地繁殖行为。近年来该监测区域加大了湿地管护力度,开展了包括芦苇免收割、生态补水在内的一系列科研活动,湿地生态环境得以显著改善,重点保护鸟类数量明显增多。

4. 3 春季鸟类集中分布区域

通过本次监测调查,烟筒屯站监测区域内2023年春季鸟类栖息繁殖地等分布特征基本掌握:1)以鹤形目为主的大型涉禽,主要分布于马地房子、老地房子、八支干南沿线为主的芦苇沼泽生境;2)以雁鸭为主的水鸟,主要见于满代、卢地房子等地,以湖泊、沟渠及退养鱼池为雁鸭种群的栖息停歇地;3)东方白鹳集群在滨州铁路南,分散于牧牛岗等芦苇沼泽生境,偶见与大白鹭、白琵鹭混群,多在沿路高压线塔上构筑巢穴;4)红嘴鸥通常与灰翅浮鸥混群,主见于宫家屯西、大胜营子西等河流湖泊生境。

4. 4 保护建议

(1)亟需降低人为干扰。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村屯分布密集,捕鱼养蟹及农业生产等活动频繁,尤其是大量布设“迷魂阵”式渔网及养蟹圈闭围栏等行为,严重威胁到丹顶鹤等鹤类种群的栖息环境与生存空间,本次春季鸟类监测调查中所发现的丹顶鹤营巢多处在核心区边界及缓冲区地带中人为活动较少、苇塘环境较差的区域;此外由于人为干扰强度较大使得当奈地区原有的丹顶鹤巢区现已不见;建议禁渔期限应适当提前,可设定在4~5月中旬不可打渔,甚至在核心区内禁止设网捕鱼等人为活动。

(2)提供更多鸟类栖息隐蔽场所。湿地植物种类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对于鸟类的栖息繁殖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繁殖季节,良好的隐蔽栖息场所直接关系到鸟类的繁殖行为。扎龙保护区自2017年以来持续实施湿地修复芦苇免收割科研活动,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保留芦苇资源,为鸟类提供了广阔适宜的栖息繁殖场地。据2023年扎龙保护区烟筒屯站、育苇场站的鸟类监测记录,预留苇带内的鹤类、雁鸭类种群数量稳步提升,建议继续扩大芦苇免收割面积,为鸟类提供更多的隐蔽、觅食及栖息场所。

(3)完善生态补水路径。2023年本区降水较少,导致烟筒屯站监测区域内水位普遍降低,自然水面及人工沟渠水位相比往年下降40~50 cm,如老地房子(47°5′9″N 124°13′2″E)道路两侧的沟渠、苇塘均出现大面积盐碱地,而补水起始点东升水库正处于维修状态,闸门紧死无法向下游进行补水,建议与省林草局有关部门积极对接,持续优化扎龙保护区的生态补水路径,建议可在5月末或6月初通过八支干翁海节制闸、六支干进行生态补水活动。

参考文献

[1] 牛梁山.  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2): 22 - 26.

[2] 李春源.  国际鹤类基金会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考察鸟类[J].  自然资源研究, 1983(3): 48.

[3] 高中信,  李英南.  扎龙保护区四种鸟类繁殖生态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86(4): 69 - 75.

[4] 周晓钟,  费殿金.  扎龙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5(1): 65 - 67.

[5] 宋胜利,  徐铁林.  散放丹顶鹤配偶制度的初步研究[J].  野生动物, 1987, 18(5): 11 - 29.

[6] 许杰,  周宣宾.  鹤类环志及迁徙研究[J].  野生动物, 1995(2): 5.

[7] 邹红菲,  孙岩,  马建章.  扎龙湿地注水后恢复初期春季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行为观察[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6(3): 73 - 78.

[8] 王文锋,  高忠燕,  李长友,  等.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J].  野生动物, 2011, 32(2): 80 - 82.

[9] 仇福臣,  林宝庆,  蔡勇军,  等.  扎龙保护区春季白鹤迁徙观察[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33(1): 103 - 104.

[10] 李淑玲,  马杰,  王文锋,  等.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秋季迁徙季节行为节律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46(7): 62 - 69.

[11] 王洪宝.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降雨预测技术研究[J].  地下水, 2022, 44(4): 223 - 225.

[12]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13] 赵欣如,  肖雯,  张瑜.  野外观鸟手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标签:  鸟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