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时间对武陵山北部地区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10 阅读(367)

摘要:"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进行经济性状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0月18日之后,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53号三个品种油茶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等经济指标变化趋于平稳,10月18日之后,四个油茶品种果油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关键词:" 油茶;" 采摘时间;" 果油率;" 动态变化;" 干仁含油率

中图分类号:" "S 794. 4"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4)06 - 0017 - 05

Impact of Harvesting Time on Major Economic Parameters of Camellia oleifera Fruit in Northern Wuling Mountains Region

LI Chunlin1 DUN" Chunyao1** YAO Xiaohua2 , 3** SHAN" Dandan1 CHEN wei1 WAN Songsheng1

(1." 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Academy of Forestry," Hubei Enshi 445000;" 2." Chongqing Wuling Mountain Camelli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Youyang 409800;"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Zhejiang Hangzhou 311400)

Abstract The determination of harvesting time is a crucial factor in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planting and processing Camellia oleifera trees. To understand the oil convers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Camellia oleifera varieties in the northern Wuling Mountains region, this study focused on four excellent Camellia oleifera varieties (Changlin 3, Changlin 4, Changlin 40, and Changlin 53). Frui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ur times from early October to early November for economic parameter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fter October 18th, the economic indicators, including fresh fruit seed rate, fresh fruit dry seed rate, and dry seed to kernel rate, stabilized for Changlin 3, Changlin 4, and Changlin 53. Furthermore, after October 18th, the fruit oil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for all four Camellia oleifera clones. Providing valuable guidance for Camellia oleifera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Wuling Mountains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Key words Camellia oleifera; harvesting time; fruit oil rate; dynamic changes; dry kernel oil content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以其种子压榨的茶油是优质食用油,富含油茶皂素、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油酸、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衰老、抗过敏、保湿、抑菌等功效,在生物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有研究应用[ 1 - 3 ]。植物果实成熟度和油脂累积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气候环境条件对木本植物果实产量、成熟度、含油率等影响的研究报道颇多,有研究发现长柄扁桃种子油脂分缓慢累积期、快速累积期和减缓累积期,呈“慢—快—慢”的S型动态变化模式[ 4 ],而研究报道元丰核桃随着采摘时间的推进含油率逐渐增加[ 5 ]。同时,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油脂转化规律也存在差异[ 6 ]。油茶果实含油率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由来已久,有研究发现油茶果实的体积和重量在8月份后趋于稳定,而油茶籽粒在7、8月份为主要增长期,但含水率达80%以上,8~10月份水分含量逐月降低,而种仁含油率逐月增加,是油茶有机物积累及油脂转化期[ 7 ],同时,研究发现,油茶籽油的产量和品质主要受海拔高度、经纬度、土壤、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影响[ 8 , 9 ]。因此,不同品种油茶果实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各项经济性状可能存在差异。位于武陵山区北部的恩施州地处我国第二阶梯东部边缘,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级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5~17℃,年均降水量1 600 mm左右。境内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局部小气候特征突出[ 10 ],目前对武陵山区油茶油脂转化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以恩施武陵山区北部油茶适生区域中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4个品种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采摘时期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果油率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旨在为该区域油茶品种经济性状评价和果实采摘时间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地设在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天池岭。海拔840 m,年平均温度17 ℃,年平均降雨量1 5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400 h,无霜期225 d,坡向为南坡、西南坡。供试油茶树为2009年造林的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长林系列良种。分别在2022年10月13日、10月18日、10月24日、11月3日分4次采集果实,采集时每个品种选取10株,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上中下三个部位采摘油茶果实10个,采集后立即装于自封袋中并运至实验室进行称量、破壳、烘干等处理。

1. 2 试验仪器与试剂

油脂提取采用JC-ST-06型索氏提取器(青岛聚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称量采用佑科FA2004B分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实验所用提取溶剂为乙醚(分析纯)。

1. 3 试验方法

将采集的每个品种果实充分混合均匀,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个鲜果,3次重复,称取鲜果重量,去果皮,称取鲜籽重量;鲜籽在65 ℃恒温干燥箱中烘干,称取干籽重量;每个品种取10粒种子,取3次重复,剥去种壳,称取种仁重量。计算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将干种仁研磨成粉并称取1 g左右,以乙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干仁含油率,结合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等,计算果油率。以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GraphPad Prism 8软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 1 油茶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动态变化

不同品种油茶果鲜果出籽率动态变化如图1(a)所示,长林3号、长林40号自10月13日至11月3日的鲜果出籽率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曲折上升趋势,分别介于50.69%~53.60%、37.45%~

45.11%,但不同采摘时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gt;0.05);长林4号鲜果出籽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波动变化,在10月24日达到最高值,为41.07%,10月28日降至最低值,仅为36.86%,与10月24日的鲜果出籽率有显著差异(plt;0.05);长林53号鲜果出籽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波动变化,介于48.61%~55.08%,在10月18日最高,达到55.08%,与其他时期的鲜果出籽率差异显著(plt;0.05)。

不同品种鲜果出干籽率动态变化如图1(b)所示,随着时间推移,长林3号鲜果出干籽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10月13日最低,仅为27.68%,11月3日上升至最高,显著(plt;0.05)高于其他监测时期,达到33.37%;长林40号鲜果出干籽率呈持续平稳上升趋势,自10月13日至11月3日,从19.30%上升至26.11%,但差异尚不显著(pgt;0.05);长林4号则出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10月18日最低为18.94%,至11月3日鲜果出干籽率达到最高值23.03%,10月18日与11月3日鲜果出干籽率差异显著(plt;0.05);长林53号鲜果出干籽率则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介于24.81%~27.31%,在10月13日最低,仅为24.81%,10月18日和11月3日分别为26.88%、27.31%,10月13日显著(plt;0.05)低于10月18日和11月3日鲜果出干籽率。

不同品种油茶果实干籽出仁率动态变化如图1(c)所示,长林3号干籽出仁率随着时间推移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0月18日最低,仅为58.24%,其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升高,11月3日达到最高,为63.50%,与10月18日的干籽出仁率有显著差异(plt;0.05);长林4号干籽出仁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1月3日达到最高,为69.39%,显著(plt;0.05)高于10月13日的60.09%;长林40号、长林53号均呈现随着时间推移干籽出仁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在10月13日干籽出仁率最低,分别为66.34%、56.15%,11月3日达到最高,分别为69.13%、63.90%,其中长林53号10月13日与11月3日干籽出仁率差异显著(plt;0.05)。

2. 2 不同时期油茶果实干仁含油率、果油率变化

不同品种不同采摘时间油茶果实干仁含油率动态变化如图2(a)所示,长林3号干仁含油率随着时间推移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0月13日、10月18日、10月24日、11月3日干仁含油率分别为51.40%、49.24%、54.84%、54.74%,其中,10月18日最低,与其他时期干仁含油率差异显著(plt;0.05),至10月24日干仁含油率达最高,10月24日与10月13日和10月18日干仁含油率差异显著(plt;0.05),10月24日与11月3日干仁含油率接近,无显著差异;长林4号干仁含油率呈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10月13日其干仁含油率仅为50.89%,至11月3日其含油率达56.89%,11月3日与10月13日干仁含油率差异显著(plt;0.05);长林40号的干仁含油率在10月24日达到最高值为53.87%,且显著(plt;0.05)高于其他三个时期;长林53号干仁含油率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无显著差异(pgt;0.05),介于43.90%~48.36%。

不同品种不同采摘时间油茶果实果油率动态变化如图2(b)所示,长林3号果油率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10月18日降至最低,仅为8.25%,后逐渐上升,到11月3日达到最高11.59%,显著(plt;0.05)高于之前时期;长林4号呈逐渐上升趋势,介于6.27%~9.12%,且11月3日显著(p<0.05)高于10月13日和10月18日;长林40号、长林53号呈上升趋势,分别介于5.90%~" 8.41%、6.76%~7.77%,未有显著差异。

2. 3 不同年度油茶果实果油率变化

结合2021年对四个品种果油率进行测定的结果与2022年度数据进行对比。2021年10月底,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的平均果油率分别为9.37%、9.00%、10.05%、8.07%,即长林40号gt;长林4号gt;长林3号gt;长林53号;2022年11月3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的平均果油率分别达到11.60%、9.12%、8.41%、7.78%,即长林3号gt;长林4号gt;长林40号gt;长林53号,不同品种在不同年度之间果油率有差异,且在不同年度不同品种之间果油率大小比对关系也不相同。

3 讨论与结论

结果表明,随着油茶果采摘时间的推移,在10月18日部分经济指标出现明显拐点和变化,其中,在10月18日之后,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53号三个品种油茶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指标变化趋于平稳,而干仁含油率、果油率这两项经济指标均表现出平稳上升趋势,从果油率动态变化情况分析,长林40号、长林53号在10月18日之后相较长林3号、长林4号变化趋于平稳,表明长林40号、长林53号更早完成有机物积累及油脂转化,成熟期稍早。

根据试验结果,四个品种四个时期的平均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变化趋势和相对关系基本一致。其中,长林3号平均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最高分别为52.52%、30.02%,其次是长林53号平均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分别为50.62%、26.19%,明显高于长林4号和长林40号。这与其他学者在安徽省太湖县关于长林系列果实出籽率研究结论一致[ 11 ]。而平均干籽出仁率长林4号、长林40号的平均干籽出仁率分别为65.03%、68.26%,明显高于长林3号、长林53号,其中长林53号平均干籽出仁率为61.05%,而长林3号最低,仅为60.80%,这与其他研究人员对北部产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果实品质研究结果一致[ 12 ]。结合四个品种的果实生长性状表现,长林3号果皮薄、籽粒多,长林53号籽粒大且饱满,这可能是导致其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等经济指标较高的原因。建议在开展油茶种质评价时,不仅要考虑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仁含油率、果油率,还应将干籽出仁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此外,油茶果的果实大小、果皮厚度、籽粒数及种子饱满程度等指标和油茶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关联性,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分析。

对比2021年与2022年四个油茶品种的果油率发现,同一品种不同年度果油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年度不同品种间果油率相对关系也不相同。根据气象及统计公报数据,武陵山北部地区恩施州2021年全年平均高温22 ℃,平均低温13 ℃,全年平均气温16.3 ℃,平均累计降水量1 461.7 mm,平均日照时数1 052.4 h;2022年,全年平均高温23℃,平均低温13 ℃,年平均气温16.7 ℃,平均累计降水量1 026.7 mm,平均日照时数1342.31 h。2022年较2021年,年平均高温、年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等有所升高,而平均累计降水量降低,这可能是造成果油率年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表明,气候指标与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关系密切[ 13 - 14 ]。下一步,还需要结合武陵山北部地区气候气象特征,进一步研究地区主栽油茶品种与气候气象因子关系,明确油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 唐文迪," 黎国庆," 黄俊," 等." 油茶皂素和多酚的综合提取工艺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2): 131 - 138.

[2] 林欣," 詹淼," 周湘人," 等." 油茶籽多酚提取物生物活性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23, 38(1): 108 - 115.

[3] 王松均," 单承莺," 马世宏," 等." 茶籽油的精炼技术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 37(6): 57 - 58 + 62.

[4] 包文泉," 陈俊兴," 敖敦," 等." 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及脂肪酸转化规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 41(11): 10 - 15.

[5] 高文兰," 巩芳娥," 虎云青." 元丰核桃不同采摘期表型性状及种仁风味物质的变化[J]. 农业科技通讯, 2021(8): 167 - 170.

[6] 郭永跃," 马君义," 后春静," 等." 陇南3个品种油橄榄果实品质比较分析[J]. 中国油脂, 2021, 46(1): 121 - 127.

[7] 周长富," 姚小华," 林萍," 等." 油茶果实发育特性及水分、" 油脂含量动态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34(3): 49 - 53 + 82.

[8] 罗凡," 费学谦," 方学智," 等." 油茶籽采摘时间对茶油品质的影响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4(1): 87 - 92.

[9] 王亚萍," 费学谦," 石晓丽," 等." 采收期和处理方法对油茶籽及其油脂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J]. 中国油脂, 2017, 42(4): 20 - 23 + 46.

[10] 吴正祥." 鄂西南山区耕地资源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11] 陈素传," 季琳琳," 姚小华," 等." 油茶品种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差异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22, 40(2): 1 - 9.

[12] 杨雨晨," 舒常庆," 姚小华," 等." 北部产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果实品质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3): 562 - 569.

[13] 廖玉芳," 蒋元华," 彭嘉栋," 等." 气候指标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19, 37(4): 1 - 9.

[14] 左继林," 徐林初," 李江," 等." 赣无1油茶优良无性系经济性状与气象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7): 43 - 49 + 69.

标签:  油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