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稿件初审与专家送审

known 发布于 2025-08-11 阅读(278)

摘要:由于现在科技期刊普遍采取开放式办刊,刊发稿件范围逐步扩大,编辑在稿件初审以及送审过程中遇到稿件内容不熟悉、不容易找准相应审稿专家和稿件送审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总结出利用期刊网络资源、搜索引擎和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稿件初审,准确定位稿件及审稿专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方便快捷和易于实现等优点。

关键词:开放式办刊 审稿 网络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科技期刊的编辑处理的稿件都是与自己专业相近或是比较熟知领域的论文,在稿件初审和送审过程中很容易就完成。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逐步由专业型大学向综合型大学发展。转型后的学校开办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新专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而作为高校科研论文发表及报道的载体——学报,也要刊发以前编辑不熟悉学科的科研论文。另外,由于现在期刊为了提升自身刊发论文水平,扩大影响力,普遍采取开放式办刊,投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些编辑以前不熟悉专业的相关稿件也纷纷投过来。由此,编辑处理这类稿件时,初审及找相应审稿专家送审遇到困难。为解决编辑在审阅此类稿件时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稿件初审及快速定位审稿专家进行函审,该方法具有初审稿件定位准确、查询定位审稿专家方便快捷和易于实现等优点。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稿件初审

稿件的“三审制”一直是各编辑部最基本的工作准则之一。初审是“三审”的第一步,相当于进入科技期刊的门槛。初审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定位稿件,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快速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进行初评,并有助于抵制“一稿多投”等不良倾向。只有编辑初审通过的稿件,才能送交专家审阅评议学术价值。因此,编辑做好稿件初审工作,对学术期刊质量提高和期刊发展有重要作用。

通过期刊网络资源对稿件进行初审。编辑在收到自己不熟悉专业的稿件时,可以通过网络上期刊资源对稿件进行初审。具体实现过程如下:首先编辑要通读稿件,对稿件的作者、题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和参考文献等信息要有初步了解。然后编辑要找到比较权威及种类比较全的期刊网络资源,目前,国内主要有CNKI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万方数据(http://www.wanfangdata.com.cn)、维普资讯网(http://www.cqvip.com)、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等期刊网络资源。接下来编辑需要登录以上数据库,通过网站提供的论文检索项进行检索,包括“题名”、“关键词”、“作者”或“全文”等项,在检索项内输入初审论文相应信息进行检索,在检索结果中尽量阅读最近已发表的文章,并与稿件内容进行比较。重点注意“一稿多投”、“抄袭”、“创新性”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判断标准参考如下:①判断稿件内容是否属于“一稿多投”。有些作者为了晋升职称、学位毕业等对论文数量的要求,在自己原有论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或是将原论文中的数据、图表进行一些变换,就重新投稿,并且稿件内容与作者曾经发表的论文雷同,这就属于“一稿多投”。②判断是否有抄袭行为。阅读检索到的论文,发现稿件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与已发表的论文一样,甚至连参考文献都相同,只是对一般资料及数据进行了修改,此种情况属于严重的抄袭行为。③判断稿件主题的创新性。以上两种方法也可以帮助判断稿件的创新性,通过与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判断稿件内容的创新性。

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对稿件进行初审。编辑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发现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稿件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检索专业数据库的滞后问题。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更多的文章及消息报道。目前比较实用的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索引擎(http://www.baidu.com)、Google搜索引擎(http://www.google.com.hk)、中国雅虎搜索引擎(http://www.yahoo.cn)等,在选定的搜索引擎网站输入稿件“题名”、“关键词”和“作者”等相应信息进行检索,通过搜索到的相近内容,对稿件快速定位,然后进一步与搜索结果对比,查看稿件内容是否为热点研究问题、稿件创新性如何、有没有抄袭现象等,对比分析后完成对稿件进行初审。

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稿件进行初审。要避免和减少论文中的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不良学术不端行为,使学术期刊真正成为学术交流园地。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LMC),是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避免和减少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也可供期刊编辑部检测来稿和已发表的文献的文字复制率,并支持各刊自建比对数据库。此系统于200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已经申请此系统的编辑部,都会由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办公室分配固定的用户名和密码。编辑可以通过此系统对稿件进行初审,主要操作是登录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网站(http://check.cnki.net/amlc),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然后上传所要初审的论文题目、作者、单位、论文基金资助情况和稿件全文,系统会自动与数据库中论文进行对比,形成检测报告,对于抄袭和引用部分会用红色标记,使编辑很容易知道稿件是否抄袭或一稿多投等,为编辑提供初审依据。使用ALMC检测过程中,编辑对检测报告分析可参见文献中介绍的需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网络资源找准专家对稿件进行送审

经过编辑的初审后即可着手选择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一般都是一些在某一学科专业有较深造诣的专家教授,对该学科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当编辑遇到不熟悉的专业稿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审阅时,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专家进行审阅。

通过稿件题目和关键词获得审稿专家信息。利用稿件题目和关键词来查询审稿人,可以根据送审稿件题目和关键词,到专业的期刊网站(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万方数据:http://www.wanfangdata.com.cn、维普资讯网:http://www.cqvip.com、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进行稿件题名和关键词检索,这样就可查询到与送审文稿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专家,然后再对这些初选的专家逐一进行“作者”检索,查看其近期的论文发表情况,如果研究成果比较多,职称和学历等符合审稿专家要求,即可确定为送审论文的审稿专家,查找联系方式进行送审。

通过参考文献作者获得审稿专家信息。编辑在找寻审稿专家时,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到本文参考文献中找合适的专家。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多数都是本研究领域很出色或者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在引用文献的作者里面挑选合适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审阅。在挑选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参考文献出现的拟定作为审稿专家的审稿人进行个人信息、发表过的文章和联系方式查询,这样就可以通过参考文献获得的信息,加上网络资源获得的审稿人联系方式,联系相关专家对稿件进行审阅。

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网站获得审稿专家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现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网站,编辑可以通过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网站找寻相关专业的审稿人,这些网站大部分都提供了科研人员的专业、研究方向及领域、个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编辑可以通过此种方式为稿件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在查询过程中可以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信息网(http://www.edu.cn)点击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链接进行查询。但是有些查寻到的拟定审稿专家,苦于没有联系方式,无法进行稿件审阅,这时编辑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寻拟定审稿专家联系方式等信息。

结语

利用网络对稿件进行初审和专家送审,一方面可以对文稿的创新性、抄袭、一稿多投等现象进行有效的初审,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查找和补充新的审稿人,充实和更新编辑部的审稿专家库,避免涉及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论文难以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的问题,从而可以准确地选择到合适的审稿专家,提高学术期刊的审稿质量和审稿的时效性,有力地促进期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南轩:《网络资源在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探讨》,《编辑学报》,2005,17(6):442~443。

2.居自强:《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文稿的初审工作》,《编辑学报》,2005,17(1):58~59。

3.张洋、梁丽:《多种途径实现科技期刊的稿件初审》,《编辑学报》,2008,20(2):116~117。

4.黎贞崇、唐莲英:《网络审稿人的选择及实现方法》,《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5(1):68~70。

5.吉家友:《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数据分析》,《中国出版》,2010(237):27~29。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标签:  稿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