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Moodle平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践教学法,通过文献资料调查了解相关教学理念,提出教学建议后在实践教学中加以验证。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发现课程教学存在一定不足,并从课程项目设计、线上环境创设、教学实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讨论。通过“探秘编程”课程实践,发现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教学要点直观清晰,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关键词:Moodle平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1)22-0195-0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oodle platform in practical teaching.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to understand relevant teaching concepts through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puts forward teaching suggestions and verify them in practical teaching.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finds some deficiencies in course teaching, and discusses it from three aspects: course project design, online environment creation and teaching example analysi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explore programming” course,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point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Moodle platform are intuitive and clear,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 Moodle platform; se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0 引 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此确保青少年能够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发展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最佳场景,旨在运用Moodle平台展开数字化教学,继而提升学生数字化能力。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以Moodle平台为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实践研究。在Moodle平台帮助下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并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存不足
1.1 缺乏动手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多采用讲解演示法进行教学,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并进行记录,用于应对高中信息技术合格性考试,该教学模式仅为知识点的简单传递,且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使学生容易产生固化思维,对信息技术产生错误认知[1]。现阶段高中学校早已建成了信息技术教室,但平常处于关闭状态,学生平常无法运用信息技术教室进行操作练习。
1.2 教师职业倦怠
信息技术并非高考课程,故该课程相对不受重视,且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普遍较少,不仅需负责学生教学工作,还需做好维护信息技术教室环境与设备,并组织计算机相关活动,如微课比赛等,信息技术教师在繁杂工作下,极易形成职业倦怠,故出现了教学单一的情况,继而阻碍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建设,不利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课程不被重视
相较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通常情况下,高一班级每周仅开设一次信息技术课程,课时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而高二班级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两次,课时有所增加,但需帮助学生通过合格性考试,故教学内容为WPS表格、access、编程(Python)、信息系统等知识,局限了课程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变革期间,必须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数字化环境,提高教学效果,而结合教育信息化形势来看,Moodle平台为良好选择,可借助Moodle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创新变革。
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Moodle平台展开教学的有效措施
2.1 课程项目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1.1 主题设计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前,需分析教学学情,选择活动项目主题,综合考虑学生兴趣、知识基础,并融入生活化元素,使学生能够在项目主题中感受到熟悉,以此便于项目主题活动开展。结合高中教学活动来看,需完成合格性考试内容的教学,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程课时中,可在合格性考试内容之外,开展小型项目活动,通过项目活动,使学生活学活用,在项目实践操作中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印象,综合提升学生数字化水平,并借助该项目指导学生选择信息、获取资源,以此培养学生文本信息处理能力及创新思维。
2.1.2 项目选择
完成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活动在主题后,需将项目内容、主题情境上传至Moodle平台,学生需于课前自主登录Moodle平台,并进入信息技术课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主题情境中选择最终主题,以问题为驱动引发学生思考,各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展开讨论,同时制定项目活动计划[2]。各小组为完成信息技术项目活动,需合理分工,运用Moodle平台制作任务分工表,最后要求各小组将自身项目活动计划及任务分工表传输至Moodle平台。为避免出现“搭便车”行为,于信息技术项目活动结束后进行成员相互评价,以此确保项目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1.3 活动探究
在信息技术项目活动教学中,活动探究为最关键的环节,要求各小组按照自身计划及分工开展工作,为完成项目活动,各小组成员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广泛搜集材料资源并进行归纳分类,针对项目难点重点讨论分析,以此实现小组共同进步学习。该项目教学活动以Moodle平台为载体,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可依托于Moodle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讨论,若有问题难以解决,还可线上咨询教师,以此确保项目活动顺利推进。在活动探究期间,教师不可过度干预,需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并关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以此方可保障活动效果。
2.1.4 作品实践
作品实践过程中,学生需灵活运用所搜集到的资源进行创作,并将课程知识融入其中,以此引导学生熟练应用课程知识点。学生实践创作能够促进知识点的深入掌握,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项目实践活动,教师需将项目活动评价指标上传至Moodle平台课堂内,学生可参考项目活动评价指标进行实践创作。
2.1.5 交流反馈
各小组完成项目活动制作后,将作品发布至Moodle平台课堂,小组自主选择代表展开作品汇报演示,分享创作思路及合作实践趣事,汇报演示结束后,组织小组间互评及小组成员互评,由教师按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将三种评价打分结果汇总,得出学生项目活动成绩。
2.2 线上环境创设
2.2.1 搭建课程框架
教师完成Moodle平台软件下载后,需基于Moodle平台进行课程搭建,教师运用管理员账号在Moodle平台内添加课程,按照站点首页流程步骤添加课程,进一步设置课程名称及主要教学内容,并从课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可见性、课程外观等方面进行设置。
2.2.2 添加学生分组
将班级学生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组,例如:某高一班级50名学生,可设置10个小组,各小组5人,以此确保小组成员均可得到锻炼,并避免了项目活动压力过大的情况。将学生用户名单批量上传至Moodle课程,采用“人工选课”的方式将学生添加至Moodle课程,如图2所示,此为课程学生添加情况[3]。完成学生用户添加后,还可进一步创建小组,课程分组情况如图3所示,Moodle课程分组结果清晰直观。
2.2.3 课程资源添加
为确保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可在Moodle课程中添加资源板块,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开展的活动及相关资源加入其中,以此便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在添加课程资源时,教师以管理员身份进入课程,运用Moodle平台编辑工作即可添加资源与活动,如图4所示。
2.3 教学实例项目——“探秘编程”
为验证Moodle平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效果,选取某高一班级50名学生开展实验课程,旨在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实效,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创新能力。为保障信息技术合格性考试内容教学情况,设计了“探秘编程”小型项目活动。
2.3.1 课程准备
正式开始信息技术Moodle课程前,准备学生Moodle用户账号,引导学生按照学号登录Moodle课程。学生首次接触到Moodle平台教学,故在课程开始前,需将注意要点、Moodle课程评价标准等发布至Moodle课程内,为学生答疑解惑,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编程计算相关内容学生接触较少,为保障“探秘编程”项目活动顺利进行,该活动开展于学生初步了解编程计算课程知识之后。为激发学生对编程操作的兴趣,在Moodle课程开始后,可为学生们展示中国传统刺绣图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思考如何运用计算机“刺绣”,以此发散学生思维,为后续“探秘编程”实操活动奠定基础。
2.3.2 主题选择
课程项目活动内容是运用计算机及编程知识绘制图像,考虑到学生编程实操水平,项目活动主题应难度适当。在编程实操Moodle课程中,可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入手,拉近学生与编程算法的距离。如在实验课程中确定了“抛物线图像y=x2”的编程主题,教师将主题内容及项目要求上传至Moodle平台,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制抛物线图像,同时提出“将问题直接输入计算机可自动得出结论吗”的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编程算法仅能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工作,无法代替人们完成所有的事。各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完成编程后,由教师展示代码,并通过改变代码,帮助学生认识代码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以此使学生感受到编程与代码的魅力。完成上述操作活动后,给出“正弦函数”“统一坐标系同时绘制y=x2、y=-x2图像”两个任务,引导各小组共同探索完成。为引导学生良好开展项目活动,教师将评价指标(包括作品评价指标、汇报评分标准等)上传至Moodle课程,给学生一定指引。各小组按照成员偏好选择项目活动主题后,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们自主构建“小组聊天室”,便于各小组线上讨论[4]。
2.3.3 创作探究
教师将项目活动可能涉及的资源上传至Moodle课程内,引导学生运用资源素材进行创作,而在作品创作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可查询Moodle平台内的小组资源汇总板块及个人空间板块,便于创作活动的进行。此外还可设置“小组交流会”“答疑解惑”等模块,便于学生们讨论交流,并以此方式记录项目活动开展情况。在活动实践开展期间,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实践探究情况,并关注“小组交流会”“答疑解惑”模块内的交流情况,若发现学生某问题难以解决,教师需及时予以指导,以此确保项目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2.3.4 作品展示
为便于小组作品展示,教师可在Moodle课程内设置“作品展览会”模块,各小组按照项目活动实施计划及分工表完后编程作品创作后,可将小组作品直接上传至“作品展览会”模块内,同时还可在“作品展览会”模块设置投票活动,增加课程互动[5]。所有小组完成作品上传工作后,由各小组进行汇报演示,讲述作品创作思路及实践趣事,在汇报演示过程中还可增加互动提问环节,以此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完成作品展示与汇报演示后,按照项目活动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打分。
“探秘编程”信息技术项目活动结束后,采用访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纷纷表示项目活动生动有趣,并可动手操作,面对相关的合格性考试时可通过回忆项目活动操作过程进行解答,不仅提高了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还锻炼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访谈结果不难看出,学生更偏好Moodle平台教学模式,且该方法教学质量更佳,在后续教学中可进一步开发利用Moodle平台。
3 结 论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期间存在一定不足,限制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创新建设中,引入Moodle平台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为直接,以直观化形式直接将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经过“探秘编程”课程实践教学后,发现在Moodle平台的帮助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在未来课程创新建设中,应对Moodle平台进一步开发利用,尽可能激发出Moodle平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利学.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 [J].成才之路,2021(5),94-95.
[2] 崔大勇.基于Moodle平台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 [J].学周刊,2020(29),143-144.
[3] 李宁.Moodle网络课程平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J].中小学电教,2020(Z2),94-95.
[4] 王晓.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索 [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1),135.
[5] 葛萱,丁有贵.云计算下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8),172-173.
作者简介:刘林(1981.06—),男,汉族,江苏靖江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