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乐而学教师资格证app互助项目探索与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01 阅读(335)

毛佳楠 王圆圆 上海电机学院

一、教师资格证app使用情况分析(一)考试人数众多,教资app受到追捧

自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正式被立为“国考”,这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愈发受到国家的重视。报考教师资格证热度只增不减,据统计,在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中,达到120万左右考生考试。因为随着“二孩”政策的出台,教师需求量越来越大,且教师工作稳定,职业前景一片大好。许多未毕业的大学生争相报名参加考试,通过教资app碎片化时间学习是很好的学习选择。

(二)市面上教师资格证app雷同性大,需要创新

在使用市面上较为突出的几款教资app并进行比对之后我们发现,界面设计如出一辙,且内容也十分雷同。而目前教资考试现状是通过率极低,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统计[1],2015级地理学科专业共51人,截止大四上学期末,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通过《综合素质》的有43人,通过率84.31%;通过《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有38人,通过率74.51%;《地理专业知识》的有30人,通过率58.82%,三科全通过的有18人,通过率为35.29%,至此,能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仅有35.29%,且社会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考生不仅要熟记理论,还要应用于教学。因此从现有来看,教资app还存在明显不足,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对于教师资格证app互助项目探索与研究

基于目前市面上教资app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乐而学教资app互助项目,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针对教资app的雷同与单调,网络课程昂贵让人望而却步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利用互助模式为教资app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教师资格证的互助项目,依托互联网平台将对接知识学习者与知识获得者连接在一起,往届考生也可化身任课老师通过自身经验向考生提供自己的学习心得。app涵盖了每年的笔试题目与答案,记录了用户的学习时间和做题量,并进行系统反馈,让用户能够提高效率。

(一)教师资格证app互助项目可行性

1.互助保证app使用人数处于稳定状态

绝大部分人在过了教资考试之后都会选择注销账户,将app从手机上删去。而在互助项目中,知识学习者是可以演变成为知识获得者的。成为知识获得者后可以在论坛上传授经验,教授技巧,化身一名业余教师。知识获得者可以培养出一套自己的讲解模式,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不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领悟出教师如何有目的的教育人。同时也能保证app的使用人数,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国家政策助力app使用频率增长

国务院颁布的“教育规范严令”要求培训机构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使得教资飞速成为大学中与四六级、国二齐平的必考证书之一。此外,《教师法》的修订也预示着教师这一职业前途无量。考试人数增多也给了教资app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推动app的改进和发展,吸引广大考生,使得教资app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互助项目的可操作性

1.自我规划的碎片化学习促进学习效率

教资考试人群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去上教资培训班,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是一个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2]。学习者可以每天设置做题量,分享一天的收获和疑问,与其他同届考生交流,获取新知识。

2.紧跟时代步伐,借助互联网平台运作

在互联网时代,要紧跟时代潮流,“互联网+”项目已是大势所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资互助平台应运而生。

在大数据背景下,平台涵盖了历年历届,每门学科的真题,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下载。互联网运行速度快,内容丰富,能够“一机在手,说学就学”,产生更广泛的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万物广泛互联,人际深度交互,学习高度智能,改变用户的学习方式[3]。

3.完善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平台间交流合作

在互联网平台上要时刻注意网络安全问题,既要警惕防止真题泄露,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要为用户个人信息做好保密措施。在论坛上发言注意是否言语得当,保障app的和谐可靠性。知识获得者所传授的只是平台与获得者的共有财产,不可随意转载;设立管理员职位,定期审查监管,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平台有序发展。

知识学习者必然要比知识获得者人数要多,充分利用师范院校人才资源,使其学以致用,发挥师范学生的专业知识,保证知识获得者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加强与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吸引广大师范生,使平台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作为网络平台要与“中国教育考试网”等教育类网站进行对接,关注最新动向,获悉最新政策。不断丰富平台内容,更新最新动态,将平台打造成一个有趣有用的虚拟社区。

标签:  教师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