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6 阅读(408)

摘 要:本文采用熵值法,测算了湖南省13个地级市在2011—2021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通过系统探讨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影响机制和假设。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湖南省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因地制宜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以及推动数字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固定效应模型;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6.44;F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2(b)--05

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焦点。金融作为经济核心动力,既依赖创新驱动,也需支持实体经济。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突破传统金融的限制,提升服务效率与覆盖面。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核心目标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全面协调发展(林毅夫,2019)。数字金融在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核心动力(黄益平,2019)。它通过提升普惠性和创新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数字湖南”是湖南省“四个湖南”建设的核心战略。2021年,湖南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3万亿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作为内陆地区,湖南金融发展滞后,限制了经济提升。如今,湖南通过融入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及“一带一路”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舞台,数字金融发展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研究数字金融如何赋能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是系统探讨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提出影响机制和假设;二是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2011—2021年湖南省13个地级市数据,通过熵值法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金融的影响。

2 文献综述与评述

近年来,金融发展与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及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改善资源配置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快速增长(Mckinnon,1973)。同时,内生增长理论指出,金融发展还能通过推动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由此可见,金融发展不仅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还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2.2 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金融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金融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局限,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黄益平,2018)。郭峰等(2020)发现,数字金融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显著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同时,数字金融还推动了居民消费,增强了创业活力(张勋,2020),并且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创业等方面展现出广泛影响(Yin,2019)。

2.3 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金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金碚(2018)指出,数字金融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其他研究也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向更高质量迈进(孟添,2022)。然而,数字金融在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短期与长期效应也有不同表现(姚凤阁,2022)。

2.4 文献评述

虽然大量研究探讨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在机制分析上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区域差异和时间维度的深入研究较少。此外,现有文献大多基于全国或宏观层面的分析,缺乏针对湖南省的实证研究。本文将填补这一空白,通过系统的量化模型探讨数字金融对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

数字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刻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覆盖面。移动支付和在线交易加快了资金流动,增强了市场活力,加速了经济增长。同时,数字金融还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解决了传统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高成本问题,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公平分配,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根据金融效率理论,金融发展在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优化资源分配和降低交易成本,而数字金融通过技术手段强化了这些核心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数字金融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能够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数字金融通过提升资金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2 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间接影响

除了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数字金融还通过增加资本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人力资本,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数字金融提升了资本流动性和可获得性,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便捷,增加了资本投入总量,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并优化了资源配置。其次,数字金融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加速创新成果的传播。最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服务准入门槛,促进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资金支持,提升了人力资本质量,从而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数字金融通过增加资本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人力资本,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数字金融影响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与定义

4.1.1 被解释变量

本文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新发展理念,参考刘佳等(2021)的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7个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基于湖南省13个地级市2011—2021年的宏观数据,本文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将该指数(Hqd)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

4.1.2 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北京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ifi)作为解释变量。该指数基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综合评价了数字金融的发展情况。本文选取湖南省13个地级市(不包括数据缺失的湘西自治州)2011—2021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主要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

4.1.3 控制变量

为减少混淆变量对评估效果的影响,本文结合湖南省情,选取产业结构水平(ISS)、税负水平(Tax)和政府干预程度(Gov)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产业结构水平通过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域GDP的比例来衡量;税负水平以税收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政府干预程度则采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反映其对市场经济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湖南省13个地级市的143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均值为10.528,表明这些地区在经济高质量增长方面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成果。但标准差为4.134则表明不同地级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见,湖南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总体表现尚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且各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4.3 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

4.3.1 计量模型选择

本文选取湖南省13个地级市在2011—202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如下面板模型:

lnHqdi,t=α0+α1lnDifii,t+α2lnTaxi,t+α3lngovi,t+α4lnISSi,t+μi,t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Hqd、Difi、gov、Tax、ISS分别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政府支出规模、税负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和产业结构水平。μi,t表示第i个城市t年的残差(误差)。在实证回归之前本文对所有变量取对数来提高变量平稳性,以此来避免因为变量单位不同而带来的异方差和非线性问题。

4.3.2 Hausman检验

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优越性。检验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不仅通过统计检验表现出优越性,还适合数据特征。首先,它能够控制时间不变的区域异质性,排除地级市间不可观察的个体差异,如自然资源禀赋、历史发展路径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相比之下,随机效应模型假设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而在现实中,数字金融的发展往往与地区内生特征相关,随机效应模型可能导致估计偏误。因此,固定效应模型更适合处理本文的面板数据,确保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4.4 回归结果分析

表1展示了数字金融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结果,使用OLS、随机效应、固定效应和双固定效应四种模型。以下是主要变量的回归系数及其经济含义分析:

4.4.1 数字金融指数(Difi)

在固定效应模型中,数字金融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094,并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数字金融对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金融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将提升约9.4%。

4.4.2 产业结构水平(ISS)

产业结构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169,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提高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服务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4.4.3 税负水平(Tax)

税负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137,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合理的税收政策通过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增长。

4.4.4 政府干预程度(Gov)

政府干预的回归系数为-0.130,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湖南省的情境下,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过度干预可能抑制市场自由运作,限制创新。

4.4.5 常数项

常数项系数为2.199,表明即使不考虑解释变量,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基础水平仍然较高,反映了其内在经济发展潜力。

在每一种回归方式中,湖南省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均在5%的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果,这一结果充分证明数字金融在推动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假设H1成立。

4.5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进行了两项检验:调整时间段和去除极端值,旨在排除潜在影响因素,确保模型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将样本时间段调整为2013—2021年,因2013年是中国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标志性年份,尤其是余额宝等金融科技产品的普及推动了数字金融服务的扩展。通过这一调整,检验数字金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系数为0.214,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其促进作用增强。

为避免个别城市对回归结果的偏差,本文去除了长沙市和邵阳市的极端值。长沙经济领先,邵阳发展相对滞后,可能分别导致结果向上或向下偏离。去除极端值后,数字金融的系数仍为0.0953,并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验证了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稳健性。

4.6 湖南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检验结果

本文通过构建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资本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在湖南数字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4.6.1 资本投资的机制作用

如表3所示,数字金融通过增加资本投资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表3列(1)中,数字金融对资本投资的影响系数为0.616,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资本投入的增长。列(2)中,数字金融和资本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81和0.103,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两者的同步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协同效应;为验证资本机制的稳健性,本文引入资本投资的滞后变量。列(3)中,滞后一期的资本投资系数为0.134,且显著为正,进一步证实资本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贡献。

4.6.2 技术创新的机制作用

表3显示,数字金融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表3列(4)中,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为0.583,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列(5)中,数字金融和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456和0.0831,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两者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列(6)中,技术创新的滞后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0674,显著为正,进一步证明技术创新对经济的正向作用。综上,数字金融不仅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通过技术创新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两者发挥了协同效应。

4.6.3 人力资本的机制作用

表3显示,数字金融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列(7)中,数字金融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系数为0.145,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列(8)中,数字金融和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695和0.194,表明两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列(9)显示,滞后一期的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218,显著为正,说明人力资本的滞后效应对经济长期发展具有持续的积极影响。因此,人力资本积累对当前和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发挥了关键作用。

由此可见,假设H2成立。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探讨了数字金融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了涵盖5个维度、17个评估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通过熵值法计算了湖南省13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基于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趋势:2011—2021年,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稳步发展,但各地市差异明显,长沙市增速远超其他城市。

(2)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各地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长沙市和湘潭市领先,其他城市则相对落后,存在显著地区不均衡。

(3)数字金融正向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去掉2011—2012年数据后,相关系数提高至0.214,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促进作用。

(4)资本、创新与人才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资本投资、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是数字金融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5.2 政策建议

基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数字金融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各地级市之间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制定针对不同区域的定制化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湖南省数字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增长。

5.2.1 因地制宜推进数字金融发展

针对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可采取差异化策略。湖南应对邵阳、怀化、张家界等落后地区,优先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扩展电子支付和移动金融覆盖,确保居民和小微企业获得便捷金融服务。政府可提供补贴,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在这些地区设立分支或提供远程服务。对于长沙、株洲、湘潭等发达地区,重点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支持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5.2.2 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

随着数字金融快速发展,风险防控尤为重要。应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时监控交易,防范金融欺诈和数据泄露。针对发展阶段差异,发达地区如长沙应加强创新金融产品的监管,确保合规推广;落后地区则侧重基础金融服务的监管,防止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教育不足引发的风险。

5.2.3 推动数字金融人才培养

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依赖高素质人才。发达地区如长沙、湘潭等,应加强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设立人才孵化基地和实训平台。欠发达地区则应提升基础金融教育水平,通过在线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让居民掌握数字金融产品的使用技能。同时,政府可通过政策激励,吸引优秀金融科技人才赴偏远地区创业或工作,缩小区域数字金融差距。

参考文献

郭峰, 王靖一, 王芳,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19(4): 1401-1418.

黄益平. 中国数字金融能否持续领先?[J].清华金融评论, 2018(11): 35-36.

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 学术月刊, 2018, 50(3): 66-74+86.

景维民, 王瑶.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研究: 稳增长、高质量发展与混合经济结构优化[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8, 38(12): 13-21.

张军扩, 侯永志, 刘培林, 等.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 管理世界, 2019, 35(7): 1-7.

贺健. 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D]. 贵阳: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徐亚平, 潘韵婷, 史依铭. 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化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自我国217个地级市的证据[J]. 金融发展研究, 2023(1): 47-56.

陈国生. 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J]. 湖南社会科学, 2022(6): 58-63.

贺健, 张红梅.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影响研究: 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0(7): 26-32.

刘伟, 戴冰清, 刘卫镇. 数字金融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基于2011—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1(6): 63-75.

徐铭, 沈洋, 周鹏飞.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 37(9): 1080-1085.

张新月, 师博, 甄俊杰. 高质量发展中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J]. 财经论丛, 2022(9): 47-58.

杨孟阳, 唐晓彬. 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3): 126-130.

牛丽娟. 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4(1): 125-138.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第三期, 2011-2020年)[EB/OL]. https://idf.pku.edu.cn/zsbz/515313.htm. (2021-04-21) [2023-06-20].

王刚贞, 陈梦洁.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渠道机理与异质特征[J]. 财贸研究, 2022, 33(10): 45-56.

张珏. 数字普惠金融对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D].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3.

李燕玲. 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广州: 广州大学, 2023.

标签:  金融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