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政策落脚点,对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基于流通体系、运作体系、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设计路径,最后提出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数字化等发展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7;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3(a)--05
1 引言
乡村振兴的发展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高质量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张琦,李顺强,2023)[1]。以人为本、提质增效、绿色引领是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提质增效方面的重点是提高农村产业质量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且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核心部分(李千千,2022)[2]。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强调了加速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关键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步伐,旨在显著提升农业生产全流程,包括生产、加工、销售及物流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浪潮下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数字农业和数字供应链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行业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筷农、新希望、思远农业、中化农业等均已在数字化供应链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数字化转型不仅成为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升级的必然趋势,还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赵晓飞等,2022)[3];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对农产品的整个产业链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布局,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在生产阶段的产业效率(白世贞,黄绍娟,2021)[4];Kaipia(2013)[5]认为需求信息和保质期信息共享能降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货损率;沈贵银(2020)[6]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够改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构建全新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因此,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对于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李敏,2020)[7]。
2 文献综述
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从生产源头到最终消费者全过程的复杂网络,它包括农户、贸易商、加工企业、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及消费者等多方参与者,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的系统(杜海,2022;赵文德,2022)[8-9]。总体来看,中国的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且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在带动整体发展方面的能力尚显不足(白世贞,黄绍娟,2021)[4],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整体上处于探索阶段,在技术、运营、结构和治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赵晓飞等,2022)[3]。
(1)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内涵的研究,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解决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断链等问题。赵晓飞等(2022)[3]认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指的是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餐桌的整个流通过程,供应链中的关键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最新信息技术来增强传统供应链的功能,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敏捷响应和智能化运作;洪涛等(2020)[10]将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定义为“将所有业务流程数字化,将所有数字转化为业务流程,以及用数据来指导所有业务决策”的过程。
(2)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必要性的研究,其能够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的智慧管理。李美羽等(2021)[11]认为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生鲜供应链进行升级改造,能够有效建立一个数字化、智能化、高效率和生态友好型的供应链体系;张士康(2020)[12]提出以茶叶数字化品控、智慧茶园、 AI技术精细茶叶加工、 RFID防伪溯源、智慧茶馆等为代表的智慧茶业业态初现。
(3)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路径的研究,需从技术、运营、结构和治理等方面推进数字化。李千千(2022)[2]围绕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出深化组织管理机制、完善交易机制、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供应链仓储物流配送机制的发展路径;李超凡(2021)[13]提出应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核心,通过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立流通信息平台、整合供应链上游的生产组织等措施,推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赵晓飞等(2022)[3]从“依附式升级”策略、多维供应链协同模式、数字化能力促进、外部支持保障等方面提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综合来看,目前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鲜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农超对接”等主题。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从概念、模式、演进形态、路径与策略等方面对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进行了研究,鲜有文献探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演进机理和路径模式。本文以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起点,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研究落脚点,找到推动乡村振兴的中介,即流通、运营、治理数字化,并提出基于流通体系、运作体系、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设计路径,以期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模式及路径借鉴,增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3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理论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经济、文化、人才等多个乡村领域的振兴,同时也涉及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的创新、改进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战略工程(王慧,2021)[14]。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其是财力保障和经济基础(姜松,喻卓,2019)[15]。而乡村产业兴旺离不开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打造(董小君,完颜通,2022)[16]。农产品供应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能够激发农业产业活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步倩,2023;姜松,喻卓,2019)[17][15]。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农产品产业链条较短,核心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经营、治理等进行数字化改革,能够有效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农业运作流程数智发展,从而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全面升级,以数据化驱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例如,通过应用“数智+”等数字化技术,对农产品的种植前规划、生长期间管理及成熟后销售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的专业布局,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阶段的产业效率(范贝贝等,2023;梁井国,孟婧伟,2024)[18-19]。把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农产品供应链中可以提高采购、仓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使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不断提高,各组织间的协同配合大大增强,从而为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提供巨大价值(靳建峰,王琳,2022;刘迪等,2021)[20-21]。
3.2 发展路径
农产品供应链是从农业生产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涉及农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运输、存储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1)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数字化;(2)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数字化;(3)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数字化。这三部分形成闭环循环反馈系统,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数字化构成流通体系,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数字化构成运作体系,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数字化构成保障体系,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3.2.1 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数字化
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数字化作为流通体系,不仅连接了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还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价格、市场覆盖及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的数字化进程中,“服务”占据核心地位,特别是农产品物流的服务模式创新,成为推动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通过构建“1+N”综合物流服务模式,促进农产品供应链上多元化利益主体之间的紧密协同与无缝对接。这里的“1”代表农户,作为供应链的原点,而“N”则广泛涵盖供应链上的其他重要参与方,包括但不限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及超市等。例如,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基地的规模化生产,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及稳定的销售渠道,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紧密链条。再如,合作社作为中介桥梁,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同时对接超市等零售终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确保农产品新鲜直达消费者手中。在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的数字化进程中,“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鉴于农产品的易腐性和保鲜难度,其品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品牌建设。以冷链技术为核心,建立智能化的“e冷链双向物流体系”,旨在促进农产品的绿色健康流通。这里的“e”代表冷链技术的智能化,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农产品的健康状态,包括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稳定。而“双向”则意味着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双向流通,不仅关注农产品从农村到城市的顺畅流通,满足城市居民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还注重反向物流的建立,即城市消费信息、市场需求等能够及时反馈给农村生产者,指导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数智+”物流平台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媒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智能化仓储与物流管理、食品安全追溯、优化资源配置及客户服务与体验提升等功能,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升流通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3.2.2 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数字化
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数字化构成运作体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过程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响应能力。这些主要包括农产品供应链业务流程自动化、营销方式精准化、生产体系模块化,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其中,业务流程自动化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来优化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和物流跟踪等流程。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市场需求,自动调整库存水平,减少过剩或缺货的情况。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实时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部署智能机器人、无人叉车等自动化设备,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储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此外,还可利用AI算法优化物流路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营销方式精准化可以通过构建消费者云图和应用智能算法,实现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入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例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分析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精准广告投放,提高营销效率。同时,还可运用智能算法进行产品推荐,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种精准化的营销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生产体系模块化可采用数字孪生和数字主线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和实时优化。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农业生产过程,预测作物生长状况和响应环境变化,从而指导实际生产。数字主线则可通过集成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独立模块,如种植模块、养殖模块、加工模块等,每个模块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这种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2.3 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数字化
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数字化作为保障体系,分为组织结构治理和管理制度治理,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一是通过数字化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透明化、半结构化。“网络化”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者、加工者、分销商、零售商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网络。这样可以加快信息流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决策。“扁平化”是指通过简化管理层级,减少中间环节,使供应链更加直接和高效。数字化工具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这些工具,供应链中的信息可以快速传递,减少层级带来的延迟和信息失真。“透明化”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确保所有交易和流程的可追溯性。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可以用来记录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环节,增加消费者信任并减少欺诈风险 。“半结构化”是指在供应链中引入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在标准化流程和非标准化流程之间进行切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这可以通过建立模块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来实现,使得供应链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同时保持一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是从治理框架、监管模式、政策保障、风险防范等方面实现管理制度的数字化。“治理框架”是指建立一个全面的数字化治理框架,包括数据管理、流程监控、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这涉及供应链技术应用、运营管理、组织结构和供应链治理等层面的系统化设计,以打造供应链数字化生态系统为目标,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监管模式”是指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对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包括采用“依附式升级”策略,通过与平台企业的合作,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链接和自动化管理。“政策保障”是指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出台相应政策和标准,支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例如,中央财政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激励地方政府建立专项资金,以全面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活力。此外,还应调整和优化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结构和覆盖范围,加大对农业供应链数字化技术研究、示范应用和服务平台建设的投资力度。“风险防范”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如预测分析和模拟仿真,对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这需要加速供应链数据平台的构建,打造一个融合“业务数据化”与“数据业务化”的供应链数据管理架构,并完善以数据为驱动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路径和策略研究为抓手,在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和农业供应链发展的现实背景,探索了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演进机理和路径模式,提出基于流通体系、运作体系、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设计路径。最终形成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数字化。基于此,本文得到如下启示:
(1)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数字化建设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支撑,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服务+技术+平台”来加强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推广物联网技术、建立追溯体系、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及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可以不断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数字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2)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数字化建设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核心,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可以在生产、营销、加工等环节增强供应链的效率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其在面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时的韧性,同时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农产品。
(3)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数字化建设是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保障,分为组织结构治理和管理制度治理,是确保农产品供应链高效、透明、可持续运行的关键,它涉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治理效能,从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更是对传统农业流通、运营及治理模式的全面革新与升级,需要系统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施策。此外,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宽带、5G、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为供应链的数字化运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还需要培养和吸引数字化人才,如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以支持供应链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张琦,李顺强.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内在要义与提升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8-77.
李千千.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4):158-160.
赵晓飞,鲁楠,李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22,No.250(6):59-67.
白世贞,黄绍娟.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21,No.830(19):137-140.
Kaipia R, Dukovska‐Popovska I, Loikkanen L. Creating sustainable fresh food supply chains through waste red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mp;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3, 43(3):262-276
沈贵银.区块链技术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场景探析[J].蔬菜,2020(6):10-14.
李敏.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 (11):57-61.
杜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与控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0):197-199.
赵文德.乡村振兴战略下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研究[J].物流技术,2022,41(8):14-19+64.
洪涛,李瑞,洪勇.数字农产品“拉式供应链”模式研究[J].农业大数据学报,2020,2(3):21-30.
李美羽,王成敏,朱艳新.数字经济下生鲜供应链创新机理与路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1(11):21-33.
张士康.中国智慧茶业概况与发展思考[J].茶叶通讯,2020,47 (1):1-5.
李超凡.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变革: 理论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10):12-20.
王慧.短视频与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路径分析[J].社会科学家,2021, 294(10):105-110.
姜松,喻卓.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 55(3):19-32.
董小君,完颜通.供应链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模式与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22(11):56-62+2.
步倩.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23, 432(4):130-132.
范贝贝,李瑾,冯献,等.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3,25(4):92-100.
梁井国,孟婧伟.农产品供应链中数字化应用场景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4,45(5):221+244.
靳建峰,王琳.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孪生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6):86-88+132.
刘迪,孙剑,王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数字化演进形态与机理: 以永辉超市为例[J].农村经济,2021(7):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