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6 阅读(281)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关键词词频统计法测算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深入探讨ESG表现与创新绩效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其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尤为显著。ESG表现与创新绩效对数字化转型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揭示了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ESG表现和创新绩效来推动价值增长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企业价值;ESG表现;创新绩效;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3(a)-165-0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截至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约30%,连续14年全球领先。这既体现了中国制造企业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其在价值创造上的成就。然而,国际竞争加剧和可持续发展挑战迫使中国制造企业急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与创新力。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深度融合实体经济,重塑了经济发展模式。

ESG理念(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作为衡量企业社会价值的标准,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并重。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ESG表现和企业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路径。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数字化转型通过ESG表现与创新绩效提升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

1 文献综述与假设发展

1.1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

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等多种方式,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直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部署自动化设备和利用大数据、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能实现资源的智能化配置和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由于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风险,还能通过精确的市场数据分析,帮助企业优化产品和销售策略,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和调整生产计划。此外,数字化转型还能促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库存,减少库存积压,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客户满意度,提升市场占有率。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1.2 ESG表现的中介作用

ESG表现反映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绩效,对企业价值具有直接影响。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效率、社会责任履行和公司治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流程,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风险。良好的ESG实践还能增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提升社会声誉和吸引投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1]。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ESG表现显著提高企业价值。

1.3 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创新绩效是企业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涵盖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推进和信息优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效率和决策速度,加速了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此外,政府的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也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和产出。

因此,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和企业价值提升之间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这一过程本质上允许企业更高效地转变其运营和战略框架,利用数字工具创造并实施符合市场需求和监管环境变化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有效地将这些进步整合到核心运营中,企业不仅能适应数字时代,还能在其中蓬勃发展,巩固市场地位,增强整体价值。通过这种中介效应,数字技术的变革力得以充分实现,不仅促进了企业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增量改进,还可能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实现突破性变革。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创新绩效显著提高企业价值。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法提取数字化转型数据,相关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ESG数据来自彭博ESG数据,专利绩效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为了确保数据的精准性,研究对样本做如下筛选:(1)剔除研究期间ST、*ST的公司样本;(2)剔除数据缺失严重的公司;(3)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的缩尾处理。最终得到1035家上市公司的13596条样本观测值[2]。

2.2 变量选择及定义

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EV)以托宾Q值衡量,反映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与综合收益情况。

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程度(DT)以企业年报中,数字化相关关键词的词频加总计算。中介变量:ESG表现和创新绩效分别通过ESG综合评分与专利申请数量自然对数表示。控制变量:包括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等,共计10个控制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

2.3 模型构建

为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及其通过ESG表现和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本文构建了以下回归模型。

通过以下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DT)对企业价值(EV)的直接影响:

本文构建了模型(1)来检验假设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表达式如下:

式中,被解释变量是企业价值(EV),采用托宾Q值来衡量。核心解释变量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DT),采用数字化转型相关特征词词频加1的自然对数来衡量。Control 为控制变量集合,Year和Ind分别表示年份和行业固定效应, ε为随机误差项[3]。

再构建模型(2)和模型(3)验证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和创新绩效的影响。

其中:ESGi,t为企业ESG表现;Applyi,t为企业的创新绩效。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样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整体较高,平均值为1.68,但标准差为1.36,表明不同企业之间的转型进展存在不均衡现象。这种差异可能源自企业的行业背景、规模、地理位置,以及管理层对数字化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因素。例如,技术基础较强的企业,如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企业,往往能更快地实现数字化转型,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和建筑业可能因为技术和资本的限制而进展缓慢。此外,大型企业由于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成熟的管理体系,往往能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可能因资源有限而面临更多挑战。

企业价值(EV)的平均值为1.88,最大值达7.55,说明部分企业的市场表现较强,但也有企业在资源配置效率上较低。高企业价值的出现,通常与企业能够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来优化运营、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紧密相关。例如,部分高企业价值的企业可能已经实现了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部署,从而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反之,企业价值较低的公司可能还未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或是在技术应用上存在不足,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潜力[4]。

ESG评分的平均值为60.29,标准差为28.52,反映出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分析结果提示,虽然许多企业开始重视ESG标准并试图通过改善自身的ESG表现来增强企业价值,但实际表现仍然参差不齐。表现良好的企业可能在节能减排、社会责任项目以及透明度和合规性等方面做得较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还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然而,ESG表现较差的企业则可能因环境问题、社会责任缺失或治理不善而面临声誉风险和财务风险。

创新绩效的平均值为2.87,显示出一些企业在创新能力上表现突出,而另一些企业则相对较弱。创新绩效的差异显示了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投入及其成果的不均。高创新绩效的企业可能拥有更成熟的研发体系和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通过新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增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相反,创新绩效较低的企业可能因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创新文化或缺少技术支持等因素,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控制变量如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0.39,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0.05,显示样本企业在财务杠杆和盈利能力上的差异。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结构稳定性,较低的负债率可能意味着企业更为审慎的财务管理或较强的自我融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则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高盈利能力的企业通常能更好地吸引投资,支持其进一步的业务扩展和技术投入。这些财务指标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在管理和运营效率上的不同,这些差异也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市场表现。

3.2 基准回归分析

基准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分析中,使用托宾Q值(Tobins Q)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并将数字化转型程度(DT)设定为核心解释变量。在详尽的回归模型中,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每一单位增加,企业价值相应增加0.2754个单位,该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发现验证了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假设。

在进行的多元回归分析中,除数字化转型程度外,还包括多个控制变量,如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A)、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流动资产比率(CAR)、所有者权益比率(EQR)、员工数量(EMP)、两职合一(Dual)、上市公司规模(Size)以及被分析师关注度(Attention)。这些变量的加入有助于更准确地判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独立影响。

分析中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所有者权益比率等财务比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净资产收益率和被分析师关注度则表现出正相关,这些结果揭示了除数字化转型外,财务健康状况和市场关注度也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特别地,资产负债率的高值表明高财务杠杆可能增加企业风险,而高净资产收益率和广泛的市场关注则可能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和投资吸引力。

此外,研究还考虑了企业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以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企业特定因素和年度经济环境的影响。模型的解释力(R-squared)从0.268到0.554不等,显示了模型在不同规格下对企业价值变化的解释程度。

这一结果清楚地验证了假设1,即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企业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和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成本的有效降低,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这种正向作用的显著性进一步表明,数字化转型在现代企业运营中已成为推动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驱动力[5]。

3.3 中介效应检验

为探讨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ESG表现和创新绩效间接影响企业价值,本文进一步进行了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分别展示了ESG表现和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3.3.1 ESG表现的中介效应

ESG表现,作为衡量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绩效的综合指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ESG表现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这一发现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在促进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实践中的关键角色,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价值。

在没有考虑中介变量的基准回归模型中,数字化转型(DT)对企业价值(EV)的直接影响非常显著,回归系数为0.114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这表明,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价值显著增加。然而,当模型中加入ESG表现作为中介变量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系数降至0.0335,但仍然保持显著性。这一变化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ESG表现,从而间接提升了企业价值。

进一步分析显示,ESG表现对企业价值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其回归系数为0.0234,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这进一步证实了提升ESG表现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价值的增长。因此,ESG表现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提升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验证了假设2。

除主要变量外,模型还包括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A)、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流动资产比率(CAR)、所有者权益比率(EQR)、员工数量(EMP)、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Dual)、公司规模(Size)及被分析师关注度(Attention)等控制变量。这些变量的加入有助于精确捕捉其他可能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确保模型结果的稳健性。

此外,模型还包括个体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以控制个体间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和时间效应,确保估计的准确性。通过这种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影响企业的ESG表现进而影响其市场价值,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科学依据[6]。

3.3.2 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

创新绩效作为衡量企业在研发活动和技术推广上成果的指标,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中介变量的角色已通过实证研究得到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其回归系数为0.2032,且具有极高的统计显著性(plt;0.01)。这一结果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及工艺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表明企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能够增强其研发输出和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创新绩效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系数为0.1365(plt;0.01),表明企业的创新活动和成果能有效提升其市场价值。当创新绩效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模型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系数从0.1142降至0.0865,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和企业价值提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验证了假设3。

此外,模型中还包括多个控制变量,例如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A)、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流动资产比率(CAR)、所有者权益比率(EQR)、员工数量(EMP)、两职合一(Dual)、公司规模(Size)和被分析师关注度(Attention)。这些变量的纳入有助于控制其他潜在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分析中还引入了个体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以消除个体特性和时间趋势可能带来的偏差[7]。此外,模型的解释力(R-squared)表明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企业价值的变动,显示了模型设置的合理性和变量选择的恰当性。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本研究确认了数字化转型对提升企业价值的显著正影响。通过分析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研究还揭示了ESG表现和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提升之间的关键中介作用。良好的ESG表现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治理,而高水平的创新绩效则直接推动了企业的长期价值增长。

4.2 启示

一是强化数字化投入与实施,企业应增加对数字技术的投资,利用这些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和提高市场响应能力,以全面提升企业价值。二是协同提升ESG表现与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企业应将ESG实践和创新活动融入企业战略,利用这两大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根据区域和行业特性制定策略,企业和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区域和行业的具体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支持策略,以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刘淑春,闫津臣,张思雪,等.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能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吗[J].管理世界,2021,37(5):170-190+13.

李琦,刘力钢,邵剑兵.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集成与企业绩效: 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J].经济管理,2021,43(10):5-23.

戚聿东,蔡呈伟.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多重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0(7):108-119.

沈国兵,袁征宇.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2020,55(1):33-48.

赵宸宇.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2,44(2):109-116.

杜晶晶,胡登峰,张琪.数字化环境下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重构研究: 基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思考[J].宏观质量研究,2020,8(4):120-128.

陈剑,黄朔,刘运辉.从赋能到使能: 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J].管理世界,2020,36(2):117-128+222.

标签:  企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