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参与、产业链协同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known 发布于 2025-08-09 阅读(310)

〔摘 要〕 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 中国企业正面临技术和市场资源双重空间挤压的难题,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破局的关键。技术标准作为技术公共化的载体, 具有很强的资源扩展属性, 但其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中间机制还不明晰。本文以2008~2022 年362 家上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 实证分析标准参与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以及产业链协同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标准参与对产业链协同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正向影响, 产业链协同在标准参与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 国有、西部地区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前企业的标准参与更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 也为政府制定规范性和产业性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标准参与 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协同 高端装备 技术标准 技术公共化 遮掩效应 技术创新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4.10.016

〔中图分类号〕F425; F270 7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强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推动产业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但是当前,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深入发展,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格局进入转折期[1] ,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日益增加。在面临国内经济现代化转型和国际不确定性冲击的双重约束条件下, 研究企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下调整战略布局、实现竞争力提升, 对于推动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实现企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 学者们主要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创新战略制定的作用, 但是鲜有研究分析关乎技术兼容性和市场流通性的技术标准的影响, 未能充分揭示技术标准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相关领域研究亟需丰富和完善。

国务院于2021 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了要“发挥关键技术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目前, 标准已覆盖全球95%以上的经济体, 影响着全球80%以上的投资和贸易[2] ,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技术和专利层面转变为标准层面[3] 。标准参与作为企业参与技术规范制定的重要路径, 对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4] 。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增强标准产出, 在提高行业影响力的过程中获取产品开发先动优势, 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5] 。虽然一些学者从理论的角度初步分析了技术标准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 但是缺少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

产业链协同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路径之一, 技术标准的实施可以提升技术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对于产业链协同和整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 , 然而产业链协同除了与技术标准一样具有效率提升效应外, 其资源限定效应和竞争排斥效应与技术标准的产业一致性效应具有不同的作用逻辑。技术标准是否会通过产业链协同对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 技术标准的何种效应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机制还未明晰, 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在分析技术标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后, 将进一步分析产业链协同在二者中的作用机制, 以深度探索标准参与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逻辑。这一研究的开展, 不仅能为企业标准战略和产业链战略制定提供思路, 还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完善的行业规范性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1 标准参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技术标准本身具有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属性, 参与制定技术标准会倒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速度, 更快进行技术的更新和升级[7] 。技术标准制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6] , 只有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能力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 因此, 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标准信息的发布传递自身价值, 从而建立更多的外部声誉, 获得更多的资源, 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发展[8] 。技术标准一般由同一个行业多个先进单位或者团体合作制定, 参与制定技术标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最佳实践, 及时引入新技术, 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推动企业在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此外, 技术标准的参与还有助于企业把握最新的技术和市场动向,提前预见和规避潜在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减少资源错配率, 有助于实现关键资源的高效配置[9] 。技术标准具有品种简化属性[10] , 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标准化运营的意识, 通过遵循规范化的技术标准, 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企业技术标准的积极参与不仅是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的必然选择, 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 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1: 标准参与正向影响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即企业标准参与程度越高, 企业越有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1. 2 标准参与和产业链协同

协同的概念首先产生于复杂系统理论, 是指复杂系统内部由无序紊乱转变为有序统一的过程[11] 。产业链协同是指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环节在信息、资源和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联动和协调的过程。技术标准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有助于产品开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保持一致性, 减少因标准不一致造成的无序和不兼容问题。标准化的实现有助于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外部管理流程, 进一步规避由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12] 。在普遍认同的技术标准下,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语言, 更易建立信任[6] , 企业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协商和协作, 有助于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与创新[10,13] 。当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时, 由于提前了解了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 企业可以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协调和沟通成本,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产业链整合, 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和竞争力。技术标准的声誉传导机制有助于企业提升行业影响力, 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在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时, 可以将自身的技术纳入到技术标准体系当中, 这会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行业地位, 从而加快产业链协同。基于此, 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2: 标准参与正向影响企业产业链协同, 即企业标准参与程度越高, 越有助于企业进行产业链协同。

1. 3 产业链协同的遮掩效应

在当今全球化和高度互联的商业环境中, 企业不再是孤立运作的实体, 而是嵌入在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网络中, 产业链协同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产业链协同和技术标准相辅相成, 技术标准有助于企业高效地实现产业链协同, 产业链协同可以促进技术标准的深度传播和共享。在产业链上, 不同企业可能面临相似的技术挑战, 通过协同合作, 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并采用更为通用和先进的技术标准。这种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企业建立联盟合作关系[8] , 还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有助于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推动技术创新, 最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此外, 产业链协同有助于构建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推动共同发展。通过与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享信息、资源和最佳实践, 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形成产业链协同的竞争优势。然而, 在形成整体的产业链优势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重点强化与链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形成小团体性技术和市场联盟, 虽然有助于效率的提升, 但是可能不利于企业获取多样化的资源。当产业链协同的资源锁定效应大于效率提升效应时,不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另外, 技术标准化的底层逻辑是技术的兼容[14] , 产业链协同过程中, 天然地需要上下游企业具有很强技术兼容性,而这种对技术标准化的内在需求可能会掩盖参与产业链协同企业技术标准参与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基于这一分析, 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3: 产业链协同在标准参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间产生遮掩效应。

标签:  产业链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