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智能经济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导力量, 如何在我国智能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重要课题。鉴于此, 本文从战略引领、新型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国资布局4 个方面阐释国有经济在壮大我国智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国有经济 智能经济 战略引领 新型基础设施 人才培养 国资布局 耐心资本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4.12.001
〔中图分类号〕F123; F4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 随着芯片、算力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智能经济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世界走向人工智能的潮流日益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1] 。可见, 人工智能不是一般的新产业、新技术, 而是一种新的生产生活范式。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 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完善推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引导新兴产业有序发展。这为发展智能经济指明了方向。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导力量,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国家队”, 在壮大我国智能经济中要努力争当“排头兵”、“突击队”, 进一步发挥好战略支撑、基础保障和引领示范作用。
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作用
新兴产业作为智能经济的重要载体, 是颠覆性创新技术涌现的重要阵地, 在驱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基础研究重大突破还是颠覆性创新成果落地都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力量。其中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中的最核心要素, 并赋能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 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医疗、虚拟现实等。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 到2030 年, 人工智能及其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25 6 万亿美元, 约等于全球GDP 总量的8%[2]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人工智能+”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坚实的技术能力和大量的人才储备。作为国家资本聚集区和原创技术策源地, 发挥新兴产业战略引领作用是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之一, 也是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应有之义[3] 。首先, 国有企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更好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 并实现技术创新外溢。如中国电信下属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星辰语音大模型, 凭借电信平台大数据优势, 深度学习全国30 余种方言, 显着提升智能语音方言识别和推理能力, 有效解决老少边穷地区老年人信息服务无法触达问题。最重要的是, 中国电信下属的研究院免费将大模型代码开源, 以达到共建中国方言AI 体系的目的。其次, 国有企业作为重要创新主体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相比一般研究机构, 依靠其丰富的场景, 能够更好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实现价值创造。如招商局基于自身需求, 开发的智能控制装配建筑设计系统, 利用企业大数据资源,进行机器学习, 以达到优化开发流程、缩短设计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据统计, 招商局蛇口公司利用该系统已经成功实现降低成本4855 6万元。第三, 国有企业通过优化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业, 能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国家战略。如中国移动人工智能研究院为更好实现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国家战略目标,将人工智能研究向技术通用化、能力原生化和服务泛在化方向发展。第四, 国有企业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业, 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 引领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比较典型的路径是, 国有基金通过领投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引导社会资本向新兴产业聚集。如中国诚通下属基金领投商汤科技D 轮融资, 同时助推其在港股上市; 国新投资以积极股东模式布局芯片代工、IC 载板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全面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智能经济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智能经济的前提与根基。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性质, 完全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布局, 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国有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是弥补市场失灵、保障我国智能经济高效运行的必然选择与使命担当。
智能经济时代, 数据要素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 有效整合数据要素是发挥数据赋能智能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数据要素具有非竞争性特征,数据资源的非私有化和按照边际成本定价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方式。理论上来讲, 国有企业来整合、开发、运营和管理区域内的数据资源是高效利用数据资源的重要途径。从实践来看,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地国有企业纷纷涉足数字化或数据业务, 较典型的方式是各地区成立数据集团。如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是全国率先成立的省级国有全资大数据企业, 集团定位于省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负责省级电子政务网络、云、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和运维, 全省公共数据资源一级开发以及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融资等业务。
作为智能经济的核心要素, 智能算力中心不仅能够提供算力算法服务, 同时也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高效融合的重要媒介。算力中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既要依托具体场景, 如结合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物业等, 又要根据当地算力规模及算力消耗量等基本信息, 测算项目投资额、芯片要求和标准化机房等。由于国有企业在相关领域具备深厚的行业积累、资源沉淀以及自主安全的技术优势, 在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 算力中心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能源供应, 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对算力规模化和绿色化发展至关重要。因而国有能源企业积极探索将自身的清洁能源优势与算力需求相结合,通过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提供清洁能源供电服务等方式, 参与到算力产业发展中。
大模型是“算力+算法” 相结合的产物, 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基于大模型的开发应用只要在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策略、相对垂直的数据和训练资源, 其智能体即可以完成特定场景的任务。因此, 大模型是智能经济的重要基础。但因为大模型训练投资巨大, 且短期难以获得收益, 保持长期且高昂的投入,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 充沛的科研和人力资源, 能够为大模型的研发投入提供稳定的支撑。目前国有企业布局大模型分为两种路径, 一是搭建大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平台,打造“数据要素+算力+大模型+产业优势” 工具箱, 赋能千行万业; 二是发挥好大模型的工程化能力, 革新自身业务。当前众多中央企业选择搭建大模型开发和应用平台, 根据业务特点及所属领域, 动态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厂商的大模型, 集成多个大模型的技术能力。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产业优势, 支撑上层应用, 提供更加精准、稳定的服务。
三、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智能经济人才培养方面的蓄水池作用
智能经济发展, 创新是第一动力, 人才是第一要素。202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指出, 对人工智能的过度激励会阻碍就业和培训及人力资本的投资, 只有少数人能够有效利用AI工具, 优势将进一步积聚在这些掌握技术的群体中, 而未能接触到先进技术的群体则可能陷入更深的贫困与边缘化之中[4] 。从阿西莫格鲁的担忧中, 不难发现, 培养人工智能技术人才, 不仅能够促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还能够促进收入增长, 降低社会不平等。企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的主体, 也是智能技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培养智能经济人才不仅是高校的使命, 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于国有企业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基础, 又具有良好的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因此, 其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更好发挥基础性作用和蓄水池作用。
近年来, 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 对国有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给予较高的期待和要求。2024 年10 月24 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中央企业人工智能特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 “中央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 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人工智能人才队伍”。“要强化人才自主培养, 坚持产业、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 加快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AI 工具、勇于探索创新的实操型人才”。
同时, 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国有企业自身业务拓展和智能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部分国有企业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 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 国有企业要通过人工智能+活动进行转型升级, 加强人工智能与传统业务的融合发展, 而大型国有企业复杂的业务结构和管理层级为人工智能提供广泛的应用场景。因此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和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成为国有企业普遍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组织架构智慧化、业务范围数智化的需要, 国有企业需要大力培育和引进人工智能相关人才, 并为此提供宽广的平台。
作为新兴前沿产业,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人才非常稀缺, 这使得该领域人力资本流动率居高不下。从积极的角度来看, 这种高流动率带来了技术和人才溢出效应。国有企业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人员在流动过程中, 会将其所学的先进技术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从原来的单位和部门带到民营企业或其它新的环境中, 使得知识和技术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这一过程就像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将推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让更多企业受益于国有企业培养人才所带来的技术红利。
四、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智能产业资本布局方面的引导示范作用
智能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资本的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国有资本布局提出明确要求,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 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其中, 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为国有资本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指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生态的迅速发展, 各地纷纷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推动传统经济向智能经济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国有资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将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和资金链。2024 年以来, 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先后设立或拟设立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基金, 规模从10 亿到100 亿元不等。这些基金策略有所不同, 有的是母基金, 有的是直投基金, 核心都是推动“AI 产业化” 和“产业AI 化”, 这些基金的设立为地方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助力新兴企业的发展, 促进区域内产业聚集。这种多元化的布局策略使得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得以整合, 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国有资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 是其更好发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战略资本作用的体现。耐心资本是一种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耐心资本的积累和投资, 但耐心资本来源渠道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大模型、算力中心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难度大, 需要大量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参与、引导和持续不断地注入支持。国有资本作为代表国家战略意志和人民利益的特殊资本, 无疑应该更加专注于长期投资和战略性投资, 成为耐心资本的主要来源。国有资本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具有长效机制, 能够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国有资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还能够带动民营资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智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各类资本的广泛参与。国有资本在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产业引领作用的过程中, 不仅要通过创建新兴产业基金等方式在资本市场对不同阶段的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和布局, 而且要尊重市场规则, 勇于承担市场风险。同时, 国有资本应当客观认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既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也要有拥抱不确定性的主动性, 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前沿科技, 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这样, 国有资本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头雁效应, 激发和引导更多的民营资本关注和投资于人工智能相关新兴产业, 从而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进而带动整个智能产业的繁荣发展, 促进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此外, 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要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与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合体, 协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 助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维护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安全、稳定和繁荣, 同时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足够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习近平向2024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EB/OL]. https: / / www.xhby.net/ content/ s667386e5e4b042462f0e6e07.html, 2024-06-20.
[2] 学习时报. 有效发挥未来产业的创新引领作用[EB/ OL]. ht⁃tps:/ / finance.sina.com.cn/ jjxw/2024- 08- 30/ doc-incmkcpw2555380.shtml, 2024-08-30.
[3] 李政, 周希禛. 以“两个毫不动摇” 为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5): 31-39.
[4] 澎湃新闻. 专访 麻省理工教授: 担心AI 成为将财富和权力转移至少数科技企业家的工具[ EB/ OL]. https: / / baijia⁃hao.baidu.com/ s?id = 1801979941450484114&wfr = spider&for =pc, 2024-06-16.
(责任编辑: 史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