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整合、风险管理有效性与运营绩效——以汽车制造企业上市公司为例

known 发布于 2025-08-09 阅读(450)

黄 凯 王 健 谢欣雨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00)

引 言

现如今的汽车制造企业无不在快速变化且在复杂的环境中运营和发展,企业在持续上升的运营成本和产品质量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依靠复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以保证提供稳定质量的商品和服务[1]。与此同时,汽车制造企业采用精益生产、全球化采购等复杂的运营策略,以获取较强的竞争优势。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和复杂多样的运营策略将使汽车企业供应链变得更加不堪一击,汽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将随之增加[2]。

供应链整合不仅能够促进协调,确保信息、决策、材料和其他资源的高效和有效流动,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3],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客户运作绩效,包括提升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保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4]。现有研究更多强调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伙伴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以提升供应链上合作企业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能力。那么供应链整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5]。企业通过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充分扩大管理范围,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沟通,而且能够改善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关系,进一步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对中断风险时保持警惕,一旦风险发生能够快速响应,使得企业损失最小化[6]。但也有学者认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如果依赖少数的销售商,那么销售商的议价能力也会增强,从成本和利润两方面看,企业绩效就会随之下降。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于企业运营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7],但是也有部分研究提出相反的建议,认为物流水平、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企业运营绩效的正向作用,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增加并不一定促使企业运营绩效提高[8,9]。现有研究针对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之间影响的研究较为单薄。供应链整合会导致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加,然而,更高的协同管理水平会越发增加供应链的复杂性,可能对供应链产生更多负面影响[4]。

现有的文献并没有明确表明供应链整合和供应链风险管理在提高企业绩效方面的关联作用。从理论上看供应链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供应链整合、降低运营风险和提升企业运营绩效,但没有实证定量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其次,虽然有研究者认为跨多个企业的流程整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竞争优势,但由于流程相互交织,这种优势也伴随着许多其他潜在风险,因此导致供应链整合与运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不一致。本文尝试解决供应链整合、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说明供应链风险管理如何削弱供应链整合对企业运营绩效的负向作用。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1 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

从理论角度,供应链整合包括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外部整合能够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管理,增强组织间合作。内部整合能够加强内部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供应链的内、外部整合是互相影响以及互相补充的关系,内部整合可以通过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和信息沟通,优化企业对交易伙伴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措施,对供应链的外部整合进行有效的补充,同时内部整合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将外部整合的效益有效地转化为企业业绩的提高。

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维度研究供应链整合,即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客户、供应商整合,即企业与其关键供应商和客户合作,以同步和协作的方式制定组织间战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相互创造价值[11]。供应商整合可以与关键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提供企业对供应商能力、流程和约束的洞察,允许有效的预测和计划,设计流程和产品,以及整体有效的运营管理[12]。客户整合包括与关键客户进行信息共享和密切合作的活动,这有助于企业对市场的机遇和期望进行战略洞察,最终使企业能够更加快速和高效响应客户需求[13]。

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供应商和客户整合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14]。 Wiengarten 等[15]发现, 在高风险环境下,供应商整合的努力得到了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践的补充,强化了供应商整合对运营绩效的影响,而客户整合的结果并不显着。企业需要可靠和高质量的信息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供应商和客户的整合,来收集信息,协调和监控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活动,使反应灵活,决策迅速[16]。通过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强了对外部条件的可见性,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做出供应链决策[17]。

但是另一部分研究者提出了相反的研究结论,企业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会充分攫取核心企业的利润,使得核心企业的绩效下降。一旦核心企业依赖少数供应商,那么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随之增加,接着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和质量也会随之变化。其次,供应链整合将通过影响企业的资源依赖程度、决策的自主能力这两方面来对企业运营绩效产生影响。当企业的供应与销售集中于少数的供应商和客户时,企业决策的自主权和灵活性随之减弱,使得企业面临更多风险,进而造成企业运营绩效的下降。Chen等[18]探讨了供应链风险管理对内外部整合与柔性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他们发现,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调节外部整合与柔性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较高程度的供应链整合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供应链面临的风险,降低了供应链的灵活性[19]。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

1.2 供应链风险管理与运营绩效

日益复杂的供应链和不确定的环境使企业容易遭受到中断风险[20]。现有文献认识到供应链管理通过降低运营损失、快速响应和防止供应链中断对企业绩效提升所做的贡献[21]。 Rho 等[22]重点研究了4个关键绩效指标:质量、灵活性、交付和客户服务绩效。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了识别和减轻供应链和运营中潜在风险因素的能力,并有助于减少产生错误和返工的概率,从而达到提高和改善运营绩效的目的。Wieland和Wallenburg[23]认为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可以据此采取行动,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缩短交付时间。 Jüttner和 Maklan[24]研究发现供应链风险管理还可以通过解决上游和下游风险来灵活地提高运营绩效。因此,本文提出供应链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和避免供应链中断,最终提高运营绩效。故提出假设H2: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运营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

1.3 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供应链整合的调节效应

供应链风险管理在某种层面可以理解为处理由于复杂性和频繁变化而产生的环境不确定性。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时刻伴随着各种风险的发生,决策者采用供应链整合通过加强对计划、运营和物流活动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使企业能够应对供应链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10]。

不同的供应商和客户整合机制,即信息共享、联合决策和系统耦合,有助于降低供应链相关风险。当企业处于整合和协作关系中时,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做出决策[25]。供应商和客户的整合有助于减少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的信息失真,准确预测需求,有效配置资源,降低牛鞭效应。通过 “准时制”、“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协调和信息共享的协同计划、预测和补充(CPFR),将系统与供应商和客户结合起来,有助于减少牛鞭效应。通过联合决策,可以提高应对供需变化的能力[26]。这种交流和问题共享的开放性通过减少不确定性和改进决策过程来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使企业具备识别和控制产品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潜在风险的能力,从而有助于绩效改善和提升。基于这些论点,本文提出假设H3: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够削弱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的消极影响。

2 研究设计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最能反映供应链关系管理的特征,因此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汽车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的时间范围设定为2000~2020年。研究相关数据来源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巨潮资讯网、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和迪博风险数据等。按照如下标准对初始样本进行剔除处理:(1)剔除财务状况异常的企业;(2)剔除处于特别状态的企业;(3)剔除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 (4)对连续变量在1%上下水平进行缩尾处理,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到1211个样本观测值。除此之外,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数据可能会因为不平稳性而出现虚假回归现象,使分析结果出现偏差。本文在分析之前使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变量平稳性进行检测,大多数变量均通过单位根测试,因此可以判断所有变量均可用于以下分析研究。

2.2 模型设计

根据假设1,本文建立如下模型来检验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根据假设2,本文建立如下模型来检验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根据假设3,本文建立如下模型来检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调节效应:

2.3 变量测量与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运营绩效(OP)。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以及总资产周转率(ATO)4个指标多维度全面测评企业运营绩效。其中,资产负债率(LEV)反映汽车企业外部资本运用能力和偿债能力,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反映汽车企业发展总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反映汽车企业运营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ATO)反映汽车企业销售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本文运用熵权法对上述4个指标的权重进行测度,最终计算得到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综合绩效指标。

(2)解释变量:供应链整合(SCI)。企业供应链集成的程度受到其与上下游企业间业务规模和业务稳定性的影响,双方的业务规模越大、越稳定,企业越有动力加强供应链集成的程度,反之亦然。现有文献主要以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和前五大客户销售额比重作为测量企业供应链规模和稳定性的代理变量,并以此反映企业供应链集成的程度[27],本文参考此测量方法,具体用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与年度采购总额的比值以及前五大客户销售额与年度销售总额的比值之和的均值测度企业供应链集成(SCI)。

(3)控制变量:供应链风险管理(SCRM)。上市公司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是结合国内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基于内部控制合规、报告、资产安全、经营、战略五大目标的实现程度设计内部控制基本指数。该指数由近60项指标综合而成,能够较好地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中也得到广泛使用。它可以综合反映上市公司内控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内部控制指数。本文借鉴殷治平和张兆国[28]的做法,采用迪博内控指数衡量汽车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本文还对企业年龄(Age)、所有权性质(State)即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总产值(Size)即年度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年份(Year)、独立董事比例(Indep)即独立董事除以董事人数、管理费用率(Mfee)即管理费用除以营业收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对总股数进行控制的比例、科技支出(STInput)即上市公司所在城市年度科技创新经费支出等变量进行控制。

3 实证分析3.1 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1报告结果可以看出:(1)OP最大值为2.26,最小值为0.215,说明汽车企业运营绩效整体表现出较大差异。均值为0.826,中位数为0.734,说明沪深A股汽车上市公司企业运营绩效数值大部分处于中位数以下水平;(2)SCI最小值为3.14,最大值为79.86,说明汽车企业上市公司供应商整合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均值为32.058,中位数为29.74,均是与中位数之间差距较低,说明汽车上市公司的供应链整合程度大约处于40%的水平;(3) SCRM、Indep、Mfee以及Top1均值与中位数之间表现的差距较小,说明汽车上市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独立董事规模和管理费用等较为均等; (4)Size、STInput数据整体波动较大,说明汽车上市公司规模以及所在城市的科技创新支出水平不一,差距较为明显。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报告相关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由表2可以看出:(1)OP和SCI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汽车上市企业供应链整合会影响企业运营绩效;(2)SCRM和OP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汽车上市企业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汽车企业运营绩效; (3)Size与SCRM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汽车企业规模越大,风险管理水平越高,同样也说明,企业的风险管理越到位、越有效,则企业发展的潜力也越大;(4)Size与SCI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上市汽车企业的规模会影响到供应链关系管理策略,发展越好、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降低供应链整合程度。

表2 相关性分析结果

3.2 回归结果

根据表3报告结果,列 (1)和 (2)为模型1对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SCI的系数为负值,并且通过了1%显着水平上的检验。这说明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由此本文的假设1得到有效验证。供应链整合使得企业对一部分供应商的依赖性逐渐增强,随着企业的发展便会逐渐失去主动竞争优势,进而企业运营风险显着增加,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接着,表3的列 (3)和 (4)为模型2对供应链风险管理有效性与企业运营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的回归结果,供应链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绩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本文的假设2得到有效验证。除此之外,表3的列 (5)和 (6)为模型3对供应链风险管理在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的回归结果。由回归结果可知,SCI的系数为负值,SCI×SCRM的系数为正值,二者均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这表明,供应链整合不利于企业绩效提升,但是一定程度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将会抑制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的不利作用。由此本文的假设3得到有效验证。

表3 回归结果

3.3 稳健性分析

为说明实证分析部分的充分性和完整性,本文借鉴其他学者现有研究做法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1)加入控制变量,将科技支出(STInput)上市公司所在城市年度科技创新经费支出这一变量加入控制变量中进行控制。由表4列 (1)回归结果,发现回归结果与前文分析一致;(2)面板校正标准误模型(Panel-corrected Standard Error,PCSE)。由表4列 (2)回归结果,发现回归结果与前文分析结论一致;(3)供应链整合的替代检验。本文用客户整合(CC)替换供应链整合进行检验。由表4列 (3)回归结果可知,研究结果保持稳健。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4 异质性检验4.1 企业规模的异质性分组检验

供应链风险管理在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调节效应方面会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样本数据按照总资产(Size)均值分为大型企业组(样本均值以上)和中小型企业组(样本均值以下)进行分组回归。根据报告结果(结果表略),大型企业组和中小型企业组的回归结果均显着,但是供应链风险管理在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调节效应方面会对大型企业的影响更大。

4.2 企业所有权的性质异质性分组检验

供应链风险管理在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调节效应方面会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样本数据分为国有企业组和非国有企业组进行分组回归。根据报告结果(结果表略),两组回归结果均显着,但是供应链风险管理在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调节效应方面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

4.3 企业生命周期的异质性分组检验

供应链风险管理在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调节效应方面会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成熟期、成长期和衰退期进行考察。根据报告结果(结果表略),对于供应链风险管理在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调节效应方面会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而言,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汽车制造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充分考虑汽车上市公司在供应链关系管理中的特点,并且引入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这一重要的供应链整合的影响因素,对供应链整合和汽车上市公司运营绩效的关系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在汽车上市公司供应链整合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整合对企业运营绩效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客户整合对企业运营绩效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汽车上市公司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供应链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

依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汽车供应链风险管控。汽车制造企业应制定动态风险指标框架,加强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2)提升汽车产业专业化水平。我国汽车产业也应进一步加强垂直分工体系来提升专业化水平,并优化营商环境以提升产业链协同性;(3)加强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全面管理,稳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化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度,做到风险共担、信息共享。

标签:  供应链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