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10 阅读(371)

刘双芹李芝(河海大学,南京 211100)

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刘双芹李芝(河海大学,南京211100)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和美国GDP、人民币汇率、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金融危机、滞后一期的美国TBT通报量、滞后一期的我国对美国出口额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滞后一期的美国TBT通报量的对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国出口额的对数就减少0. 1775个百分点。最后从正面突破和侧面规避两个角度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效应的迟滞性对美出口

引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为了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包括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其目的是用来阻止其他国家产品进入该国市场[1]。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受WTO规则的管制程度越来越高,TBT以其名义上的合法性和形式上的隐蔽性逐渐成为各国,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限制进口最常用的手段。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国外TBT的制约。目前,TBT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

中美自建交以来一直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彼此在资源条件、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上高度互补。目前,美国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出口对象国。1993年我国对美国出口169. 7亿美元,2001年这一数据上升为543. 6亿美元,2014年这一数据已高达4666. 6亿美元。然而,随着我国对美国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美国国内民族产业的发展受到重创,为了保护其国内市场,美国对我国产品出口设置了一系列复杂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2007~201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共扣留我国产品13822批次,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对我国产品发出召回和通报1627次,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此严峻的形势之下,本文基于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美国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并为我国应对美国TBT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国内相关学者对美国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陈洁(2007)选取美日欧汇率、GDP、对华直接投资、TBT通报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TBT和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着的因果关系,TBT明显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李思奇,何海燕(2011)选取我国和美国GDP、人民币汇率、美国机电行业技术壁垒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美国技术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技术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小幅度的抑制效应。罗璐(2011)将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对我国纺织品服装TBT通报量和甲醛含量限定值作为TBT的量化指标,实证分析TBT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TBT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显着的阻碍作用。钟顺华(2012)将TBT设定为虚拟变量,其变化过程是1,2,…,17的等差数列,与变量美国GDP、我国吸收的美国直接投资额、人民币汇率一起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TBT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美国TBT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生了很强的负面影响。盛洁(2014)以中美茶叶贸易为例,选取TBT虚拟变量、美国人均GDP、茶叶价格水平和美国从其它国家的茶叶进口额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美国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TBT对我国出口美国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对TBT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将TBT看做是虚拟变量,或以当期国外TBT通报量为量化指标,鲜少考虑到TBT产生贸易效应的迟滞性。本文以滞后一期的美国TBT通报量为主要研究对象,定量研究TBT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 我国对美国出口现状及遭遇美国TBT的情况

2. 1我国对美国出口现状

2. 1. 1出口额变化情况

自中美建交以来,我国对美国出口贸易规模在逐年扩大,尤其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更是迅速增长,2001~201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1~201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2001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额为543. 6亿美元,2008年这一数据达3377. 9亿美元,平均增长率高达22. 77%。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美国出口规模大幅减缩,出口贸易额下降为2964. 02亿美元。自2010年以后,随着美国经济不断复苏,我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又不断增长,到2014年这一数据已高达4666. 6亿美元,同比增长5. 95%。

2. 1.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情况

表1显示的是2008~201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机电产品一直是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其出口额占我国对美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且接近于50%;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分别是第二、三类出口商品,但出口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贱金属及制品出口占比呈波动化状态,但波动幅度不大;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出口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塑料及橡胶、运输设备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出口占比均不断上升;其他产品出口占比基本稳定。

表1 2008~201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 %

2015年1~6月,机电产品、家具及玩具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仍是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前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为1112. 54亿美元、237. 53亿美元和185. 67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49. 1%、10. 5%和8. 2%,同比增长4. 9%、9. 1%和4. 2%①。并且由于机电产品是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因而成为遭遇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灾区”。

2. 1. 3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

2008年和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减缓,2009年甚至出现出口规模减小的局面。自2010年以后,随着美国经济不断复苏,我国对美国出口规模有所恢复,但是随着形式更加复杂多样的新型贸易壁垒不断涌现,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使得我国对美出口增速又不断减缓,2007~201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2007~201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

2. 2我国出口遭遇美国TBT情况

美国发出的TBT通报有一半以上是针对我国产品出口的。2003~2014年,美国FDA共扣留我国产品14243批次,其中2013年和2014年分别高达3123批次和2240批次。2006~2014年,美国CPSC共对我国产品发出召回和通报1907次,其中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179次和137次,占当年美国CPSC通报总数的63. 03%和59. 05%。在我国被召回和通报的产品中,儿童用品及玩具占通报之首,2010~2014年,美国CPSC对我国儿童用品及玩具通报比例分别为35. 7%、29. 4%、13. 7%、19. 5%和15. 8%②。现列举2001年至今我国出口遭遇美国TBT的典型事件如表2所示。

表2 2001年至今我国出口遭遇美国TBT的典型事件

由表2可以看出,美国对我国产品出口设置了一系列复杂苛刻的TBT,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农食产品、纺织品服装等领域,很明显会阻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那么与其他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因素相比,TBT的影响程度是多大呢?下文将从实证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3 模型、变量与实证分析

3. 1贸易引力模型

目前,贸易引力模型是实证研究双边贸易流量问题最常用的方法[2]。它源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研究双边贸易流量问题的是Tinbergen (1962)和Poyhonen (1963),他们建立的最初贸易引力模型如式(1)所示:

式(1)中,Tij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贸易流量,A表示贸易系数,α、β、λ是常数; Yi、Yj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经济规模,通常用GDP总量来衡量,Dij表示i国到j国的地理距离。由于方程(1)具有乘积的特征,因此可对方程两边取对数转化为线性形式,结果如式(2)所示:

式(2)中,双边贸易流量与他们各自经济规模成正向关系,与两国之间地理距离成负向关系。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新的变量不断被引入模型方程中,如人口因素、文化因素、贸易壁垒等,大大丰富了贸易引力模型的内涵和形式[3]。

3. 2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本文重点研究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此,在式(2)的基础上引入我国和美国GDP、美国对华TBT通报程度、美国对华投资情况、人民币汇率、金融危机等变量。此外,考虑到TBT通报后产生实际效果的迟滞性,本文将滞后一期的TBT通报量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由于出口额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本文将滞后一期的出口额也作为一个解释变量[4]。由于本文专门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美两国贸易的影响,因而可将距离因素剔除在模型之外。由此构建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如式(3)所示:

式(3)中,t =2001,…,2014年; i和j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 Xijt表示t时期我国对美国出口额,是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GDPit和GDPjt分别表示t时期我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RATEit表示t时期人民币汇率,本文采用直接标价法; FDIijt表示t时期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 TBTijt(-1)表示t-1时期美国对我国TBT通报量; Xijt(-1)表示t-1时期我国对美国出口额; CRIt表示金融危机虚拟变量;εijt为随机误差项; a0为常数项,代表对出口有影响但无法观测的因素效应; a1、a2、a3、a4、a5、a6、a7为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

我国对美国出口额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与中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我国GDP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美国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人民币汇率、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美国对我国TBT通报量数据来源于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TBT研究中心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整理;金融危机是一个虚拟变量,将2008年和2009年赋值1,其他年份赋值0。

3. 3模型检验

3. 3. 1单位根检验

本研究选取2001~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首先需检验各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即对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其原假设是存在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单位根检验结果

续表

由表3可以看出,各变量均未通过10%的显着性检验,因而不能拒绝原假设,存在单位根;对各变量做一阶差分后再检验,发现变量LnXijt、LnGDPit、LnGDPjt、LnRATEit、LnFDIijt、LnTBTijt(-1)、CRIt均通过显着性检验,是一阶平稳序列,而变量LnXijt(-1)未通过一阶平稳性检验,需对变量LnXijt(-1)作二阶差分后再检验,发现通过平稳性检验,因此,变量LnXijt(-1)是二阶平稳序列。

3. 3.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研究美国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需对我国出口额和美国TBT通报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滞后一期的美国TBT通报量与我国出口额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美国TBT是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显着因素。

表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3. 3. 3模型调整

根据上述单位根检验的结果,需将模型方程调整如式(4)所示:

3. 3. 4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说明了美国TBT和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短期因果关系,但长期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这就需检验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模型(4)的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若残差项是平稳序列,则说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残差项作ADF检验,发现残差项的ADF检验值为-3. 3680,对应的概率为0. 0347,小于5%的显着性检验水平,因此拒绝模型残差项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3. 3. 5残差相关性检验

对模型(4)的残差项进行LM检验,发现统计量Obs*R-squared为10. 0855,对应的概率为0. 065,大于5%的显着性检验水平,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方程系数估计有效。

3. 4模型估计与结果讨论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中第2、3列所示,修正后的R2为0. 9865,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 F统计值为136. 9180,其伴随概率为0. 0000,说明模型总体线性关系具有很强的显着性。但是变量LnFDIijt未通过10%显着性水平下的t检验,不具有显着性,其他变量均通过显着性水平为10%的t检验,均具有显着性。

表5 回归分析结果

现剔除变量LnFDIijt后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中第4、5列所示,所有变量均通过显着性水平为5%的t检验,均具有显着性;修正后的R2为0. 9879,模型的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 F统计值为177. 9729,其伴随概率为0. 0000,模型的总体线性关系显着性更强。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

(1)美国GDP是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弹性系数为0. 5005,说明美国GDP的对数每上升1%,我国对美国出口额的对数将增加0. 5005%。因为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美国国内消费水平,也决定了美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强度,所以美国GDP与我国对美出口高度正相关。

(2)我国GDP对我国出口美国具有较强的正面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 2157,说明我国GDP的对数每上升1%,我国对美国出口额的对数将增加0. 2157%。因为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一国出口供给能力,因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说明我国供给能力越强,因而出口能力也越强。

(3)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汇率对我国产品出口美国具有很强的正面影响,其弹性系数为1. 2883,说明人民币汇率的对数每上升1%,我国对美国出口额的对数将增加1. 2883%。因为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汇率上升说明人民币贬值,意味着美元购买力增强,刺激了美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其出口。

(4)滞后一期的出口额对我国出口美国具有很强的正面影响,其弹性系数为1. 4507,说明滞后一期的我国对美出口额的对数每上升1%,我国对美出口额的对数将增加1. 4507%。因为一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具有连续性,上一期出口额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本期出口额的大小。

(5)美国TBT对我国出口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 1775,说明美国对我国TBT通报量的对数每上升1%,我国对美国出口额的对数将减少0. 1775%。美国TBT对我国出口产生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频频受阻,数量抑制效应显着;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美国技术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必须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生产工艺,这势必会增加企业出口成本,价格抑制效应显着。

(6)金融危机对我国产品出口美国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 3468。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并扩展至全球的,所以美国经济在此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导致美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强度大幅萎缩。

(7)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未通过显着性检验,是因为近些年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势头不是很强劲,并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仅为26. 7亿美元,同比下降20. 37%; 2015年1~8月,美国对华直接投资16. 7亿美元,同比下降19. 6%。因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4. 1结论

本文将滞后一期的美国TBT通报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2001~2014年时间序列变量构建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美国TBT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强的负面影响,滞后一期的美国TBT通报量的对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国出口额的对数将减少0. 1775个百分点。

4. 2对策建议

为了化解美国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努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方面,主动采取应对措施,正面突破美国TBT;另一方面,对美国重要产品出口设置TBT,侧面规避美国TBT。

4. 2. 1正面突破美国TBT

(1)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①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一方面,整理我国现存的与TBT有关的法律法规,修订或废止不符合WTO规则或国际惯例的部分;另一方面,将那些我国可以达到而他国不易达到的特有技术指标制定为国家技术标准。②建立TBT实施、通报、咨询、预警与应对综合系统,并加强对美国TBT发展动态的实时监测。③建立收录有ISO、GB、JG、IEC等目录的技术标准检索平台,供出口企业进行查询和检索,使它们明确自身产品是否达到了国外技术标准的要求[5]。

(2)行业协会应采取的措施

①协调产品出口价格,改变传统的无序低价竞销模式,规范我国产品出口秩序。②定期检查行业内各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对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企业给予奖励,并帮助其进行品牌宣传,调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掘企业技术创新的潜能。③积极听取出口企业以及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行业技术标准。

(3)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①调整生产要素投入比重,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提高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努力从根本上突破美国TBT。②运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生产过程转移到美国或可享受美国相关贸易优惠政策的地区,再出口到美国,降低遭遇美国TBT的机率;积极开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③在看到美国TBT对我国出口危害性的同时还应认识到美国TBT潜在的正面效应[6]。中长期内,TBT在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出口竞争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会逐渐显现,这将在无形中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4. 2. 2侧面规避美国TBT

事实上,应对美国TBT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因此可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可联合起来,对美国具有比较优势且经济利益重大的产品出口设置TBT,降低美国对我国实施TBT所获得的收益,迫使美国自动放弃对我国产品出口设置TBT[7,8]。例如,我国可对美国转基因产品出口设置TBT,以一种示强的态度对待美国,让我国实施TBT对美国而言也是一种可信的威胁,让美国相信对我国实施TBT将会得不偿失,从而自动放弃对我国实施TBT。运用广告、媒体等公众传媒将我国应对美国TBT的信心表达出来,使美国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从而逐渐放弃对我国实施TBT。虽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美国的危机感已越来越强烈。

注释:

①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别报告网整理。

②数据来源:中国TBT研究中心网整理。

参考文献

[1]李军,姜太平,杨学儒.基于博弈分析的TBT跨越之道[J].统计与决策,2005,18: 44~46

[2]陈晓娟,穆月英.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7) : 121~127

[3]徐维,贾金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1,(2) : 45~51

[4]孙晓琴,吴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业竞争力中长期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四大行业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 80~85

[5]张秀娥,张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 : 22~26

[6]徐璐.中国出口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27~28

[7]章志键,徐菲菲,朱金生.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机制的博弈分析——基于国家间及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视角[J].企业经济,2009,(3) : 20~22

[8]贾利军,等.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11) : 73~83

(责任编辑:王平)

Impact of America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Chinas Export——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Trade Gravity Model

Liu Shuangqin Li Zhi(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chooses Chinese and American GDP,exchange rate of RMB,America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financial crisis,the number of American TBT notification lag one year,the exports lag one year,to establish a Trade Gravity Model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America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Chinas export.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merica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performs negative effect on Chinas export.The logarithm of TBT notification numbers submitted by America lag one year increases by one percentage point,then,the logarithm of Chinas exports will decrease by 0. 1775 percentage point.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from front and side aspects.

〔Key words〕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rade gravity model; hysteresis of trade effect; export to the U. S.

作者简介:刘双芹,河海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李芝,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10X.2016.04.010

标签:  美国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