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在重要新闻事件报道中的突破

known 发布于 2025-08-11 阅读(429)

摘要:新闻同质化竞争中,都市报在很多国内国际重要新闻的报道中,由于信息源单一,地域限制等因素,存在一些缺乏贴近性、独家性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比郑州市区内三家比较有分量的都市报关于此类新闻的报道,来分析和探讨都市类报纸在报道重要国内新闻事件的突破口。

关键词:都市报 中国海军出征 新闻报

现今的社会,信息极大丰富,新闻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而无论是全国性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关乎国家时局的重大时事都会在头版头条或者相对重要的位置进行报道。当然,对于全国性的报纸而言,地方性的报纸由于资源以及地域限制等因素,特别是由于信息源的单一,在报道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并不会因为局限而固步自封,各地方性报纸还是有很多发挥的余地。本文选取了郑州地区常见的几份主要的都市报纸,对比地方性报纸对于同一件国际或国内重大时事的报道,以此来分析,在信息同质化竞争中,地方性报纸是如何做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要闻的,希望能通过这一对比和分析,找到地方性报纸对于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特别是不具备一定地域接近性的新闻进行报道的突破口。

郑州地区的主流报纸主要分为党政机关报和都市类报以及其他全国性重要报纸。都市类报纸主要有《大河报》、《郑州晚报》、《东方今报》。本文将对这三家报纸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所选择的新闻主题并不是2008年特大的新闻如地震、三鹿事件、奥运会等,因为这类特大新闻具有全国性,此类新闻所涵盖的新闻价值无论对于全国性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都具有强大的发掘潜力。本文旨在探讨相对于这类特大新闻的新闻价值稍微弱一点的但又关系全国的重要时事新闻如何在地方性报纸中进行报道。这类新闻在都市报中,贴近性较差,地方性较弱,趣味性也比较少,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又属于比较重要的时事新闻,在都市类报纸的新闻报道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选择了关于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出征索马里这一时事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

由于近几年来,索马里海盗日益猖獗,对国际航运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呼吁并授权对索马里海盗进行打击,经过详细的讨论和规划,中国决定派遣海军于2008年12月26日下午正式从三亚军港起航进入索马里护航。这是关系中国经济、政治、世界形象等的重大新闻,很多媒体都在2008年12月26日前后对这一专题进行了报道。本文主要针对2008年12月26日前后出版的关于此次出航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大河报》(2008年12月26日)、《东方今报》(2008年12月27日)、《郑州晚报》(2008年12月27日)。

首先看这一新闻在报纸整体中所占的分量。三份都市报纸都把这一新闻放在头版的要闻版的位置进行预告。因为这三份报纸都是将头版首页作为新闻预告版,将这份报纸中重要的新闻在这一版中做标题或者图片与标题相结合再配以简要说明的介绍。海军护航索马里这一主题在这三家报纸中都在此位置进行了图片配说明加标题的方式进行预告。只不过,《大河报》并没有把海军出征的标题作为头条的标题,其余两份报纸都是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

这里所用的图片都是选用新华社发的图片,《大河报》选择的是即将出征的中国海军特战队员在军舰上进行反海盗训练的照片,因为12月26日下午才有正式的出征,但从后面对此新闻进行的报道来看,《大河报》是有计划地进行关联的,同时也比另外两家报纸在时间上有了早一步报道的先机。而《郑州晚报》和《东方今报》均选择的是2008年12月26日海军官兵在三亚为出征军舰正式出航挥手送行的照片。

在照片所配的标题分别如下:

《大河报》只有单行正题:

八百海军健儿护航索马里

《郑州晚报》的标题是多行标题:

起航,不辱使命!(正题)

800多官兵出征索马里,特战队员均能四栖作战

中国军事力量首次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副题)。

《东方今报》的标题是并列双行正题加副题:

出征,中国舰

目标,索马里(正题)

昨日起航,10日后到达亚丁湾(副题)

从这几个标题引人注意的程度来看,由于《大河报》并不是头版头条的位置,因此在标题的注目程度上有些不很突出,这与其是在2008年12月26日刊登这一时间有一定关系。而《东方今报》和《郑州晚报》的标题在头版上的位置就非常突出和抢眼。而在标题的鲜明性上,以《郑州晚报》的倾向性最为明显,在说明出征这一新闻事件之外,还强调了这次出征的意义。

以上是从头版来看这几份报纸的情况。下面进入报纸内正式报道的部分。从对此新闻的正式报道所放的位置来看,《大河报》没有在A03版的要闻版位置进行报道。而是放到了A06版的今日要闻版,用了三分之二的版面进行报道和介绍;《东方今报》则放在了A04版的“要闻快读”中,所占用的版面只占页面的四分之一;《郑州晚报》放在了A03的热点新闻版,用了整版进行介绍。由于《大河报》是于2008年12月26日上午出版的,在时间上比另外两份报纸早,同时也早于正式起航的时间,而在2008年12月27日的报纸中也没有关于这次出征的新闻,因此,《大河报》的这种安排有一种预告性的准备,从时效性和前瞻性来看,确实比另两份报纸稍胜一筹。而《郑州晚报》也在重要性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强调。

从消息源来看,《大河报》在稿源上突破了新华社单一稿源的状况,综合了新华社、《法制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稿源。而《郑州晚报》和《东方今报》都是采用新华社一家稿源。

从报道方式来看,《东方今报》相对比较简单,是大标题加插题的消息。先总说了26日起航的导语后,分别介绍了这次任务的意义、舰队的大概情况、随行人员、送行情景、任务计划等。虽然在整个报道中加有插题,但插题用以点出下面内容中的特别之处,并非概括性的插题,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大河报》和《郑州晚报》则采用通栏大标题下的分类报道,不仅叙述了由头事件——26日护航,而且还加入了大量的背景,以及对于完成任务所做的准备和官兵的能力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平常百姓所关心的东西,因此满足了很多人的心理需求,解答了为什么出征、怎么能保证完成任务等问题。从这点来看,《大河报》和《郑州晚报》都是巧于策划、善于选择角度。同一新闻事件却对受众产生不一样的吸引力。而且各小标题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既吸引了受众,又非常准确。

《大河报》的通栏大标题是: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今日“亮剑”(正题)

执行护航任务的三艘军舰共有官兵800余名,其中包括70名特战队员,总指挥官为杜景臣少将(副题)

《郑州晚报》的通栏大标题是:

中国海军舰队起航远赴索马里(正题)

航程4400海里,航线与“郑和下西洋”几乎重合(副题)

对比这两个标题,《大河报》的正题十分响亮,而且用了最近非常流行的词汇“亮剑”,吸引读者的同时也呼应了头版中的提示性标题。而《郑州晚报》副标题传达了一种爱国情绪,使人产生了一种共鸣,同时也对头版的标题进行了呼应。不过,《大河报》的副标题略显冗长了一些。

在正文方面,《大河报》在通栏大标题下将版面分为三个部分:左边一栏以三个消息的形式介绍了三条新闻;中间部分是“特战尖兵的揭秘”,介绍了执行任务的特战兵的情况和能力;右边部分是“护航编队探营”,介绍了整个舰队官兵的基本情况、装备情况、生活情况等。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的标题相互呼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河报》在左边部分的三条消息均由最新事件作为由头,而且都是重要信息。第一条的由头是25日下午护航舰队誓师大会,在消息里介绍了准备工作和基本随行人员,同时也说明了26日将要正式起航。第二条消息的由头是25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船舶可申请军舰护航的公告。这则消息说明了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申请海军护航这一信息,对于很多从事贸易的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条公告在《郑州晚报》中以新闻附件的方式进行了报道,题目是:如何申请海军军舰护航?这个题目更有贴近性,能更好地吸引受众,也更加说明了交通运输部官方网站发布这则公告的作用。《大河报》的左边最后一条消息的由头是2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说联合国官员对中国护航的欢迎,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出征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而这一条消息在《郑州晚报》和《东方今报》中都未提及。

《郑州晚报》的报道也分为三个部分:左边是海军出征的消息,以及队员、装备的介绍;中间是对于三位舰长的采访片段;右边是这次新闻的背景资料,除了说明如何申请海军军舰护航以外还加入了“他国行动”,介绍了日本和德国军舰阻止海盗的情况。《郑州晚报》左边在图片下的一段文字有些与众不同,其中有一句是:“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段话和这篇报道的大标题相辅相成,都突出表达了一种倾向性和鲜明性,带有引起读者共鸣的感情色彩。而且,《郑州晚报》用很醒目的标示先把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各级指挥员和舰艇号进行了介绍。这有助于读者宏观地了解大概情况,同时也以明显的方式提供了读者最想知道的信息,即有哪几艘舰艇,都是什么舰艇,由什么官员指挥,官员是什么级别等。因为宣布出征只是一个新闻由头,而在整个新闻事实中,有很多信息都是非常重要而且读者非常想知道的,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加以说明,也可以说是新闻报道的另一种尝试。

从报道的语言上看,这三份报纸所采用的消息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但在语言表述上,《郑州晚报》显得更加生动一些。除了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外,也加入了当下流行的词汇和对目前一部热门电视剧的引用,使读者产生一种有形的比较和合理的想象。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虽然都市类报纸对于此类新闻事件的报道有一些局限,但并不是没有可以突破的地方。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对于可以预见的事件,要提前准备,及早下手,抓准由头进行报道。比如《大河报》就比其他报纸提前了一天进行报道,而且选择了几个很重要的由头,抢占了先机。

其次,尽量多搜集资料,避免单一稿源。由于地方类报纸在资源和地域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报道此类新闻时会存在一些缺乏独家性的资料,因此就需要多方面收集资料,特别是关注其他媒体的报道情况,从中选取,加以综合,以弥补不足。

另外,要巧选角度,特别是选取更吸引本地读者的角度,使报道具有接近性;或者发掘本地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寻找贴近本地读者的切入点进行多方位报道,甚至是可以让读者产生好奇兴趣的角度。

与此同时,在报道中注重烘托爱国感情,使报道具有鲜明性,而且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当然这种感情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不是凭空的吹嘘,同时报道时也要注意分寸。

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充实新闻的背景介绍,加入具有可比性的材料,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整体情况,也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例如,《郑州晚报》中关于日本和德国抗击海盗情况的介绍。

最后,在语言表述上,要具有描述性和亲和力。这类题材的新闻事件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是比较遥远且枯燥的,因此需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拉近距离,增加阅读兴趣,也使读者易于理解。例如《郑州晚报》关于特战队员的介绍中,不仅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而且引入了热门电视剧《士兵突击》进行对比烘托,使读者更明白特战队员的训练强度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本文对几份都市报对于中国海军出征索马里的报道进行了对比,试图通过对比,采各家之所长,以此讨论如何对此类新闻事件进行报道。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都市报在报道这类事件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突破,这需要所有办报人的共同努力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www.cctv.com

3.www.sina.com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标签:  大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