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记录片的基本特征

known 发布于 2025-08-11 阅读(241)

电视记录片,是指记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它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从其定义里我们可以认定:记录真实、审美艺术、社会价值是电视记录片的最基本特征。然而笔者在多年从事电视记录片的创作和电视记录片的收看中发现,有的电视记录片注意记录真实而忽视了其审美艺术;有的重视艺术效果则轻视了其社会价值;有的夸大社会作用却违背了其客观真实。对此,深刻剖析和掌握电视记录片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越发显得重要。

记录真实——电视记录片再现生命力的本质特征

真实是记录片的灵魂与核心,也是记录片的艺术生命。要使记录片做到真实,首先它所记录的内容必须是完全真实的,不能是虚构的,其所记录的是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失实的“纪实”,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缺乏真实感的“纪实”,虽真犹假,全无价值。由此,电视记录片的题材一定是来自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换言之,记录片取材于世界上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记录片要纪实,就要求记录片的作者长时间地跟随和调查被采访的对象,无论被拍摄对象是人、是物,还是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亮点,挖掘内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真实。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记录片《望长城》,其中的每一个关于长城的故事,都是摄制组经过追踪和调查后拍摄的。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可见,记录片必须真实,真实是记录片的第一要素。有了真实,记录片才会有生命力。

审美艺术——电视记录片具备感染力的原始动力

电视记录片是一种影视艺术表现形式,是电视作者对诸元素进行深刻挖掘并通过影像声音得以展现。电视记录片无疑是美的,只有具备审美价值,才能具有感染力,才能有存在的必要;只有具备审美价值,才能赢得观众。当然美要符合美学规律。它的艺术美必须以真为前提。美的事物必须具备真的品格,即以纪实性、新闻性、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真人真事为前提。那么如何体现电视记录片的审美价值呢?笔者以为电视记录片的创作应把握题材的选择、叙述的方式、结构的安排和意境的创造。

题材的选择。选题是生活的昭示和社会的需要,而电视记录片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则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方式,将人的心理感受置身于其中,体味生活,享受快乐,汲取经验,给人提供精神家园和生存超越的参照。从美学上讲,理性把握电视记录片,首先主题的提炼就应在为审美主体提供精神家园和生存超越的参照上下工夫。只有将艺术展现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统一起来,才能形成艺术的社会美和自然美,方可切合人的审美需求。比如广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记录片《阿春赶海》的选材就独具匠心。该片的故事背景是一个有大船才能与大陆通行的小岛,岛上居民过着捕鱼为主,农业为辅的生活,仿佛世外桃源,大都市的人们甚至一般乡村人对其都感到陌生和神往,新鲜而刺激,从而引发了审美冲动。

叙事的方式。叙事就像语言一样,是表达我们真实体验的基本方法。记录片的创作如果仅仅是对生活流程的自然记录,是不可能吸引观众的,更无从谈起其审美艺术价值。作为以叙事为主的记录片,显然是用叙事结构来表达它的主题的。比如本台与央视合作采制的电视记录片《“的哥”义举的背后》。该片在叙述过程中,故事从一个情节发展到另一个情节,从心理反应行动、反应变化和与歹徒的搏斗,到公安民警接应,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展示了“的哥”任耀光正义勇敢,智慧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节目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意境的创造。电视记录片的意境是电视记录片区别于电视新闻或其他电视专题节目的显著的艺术因素之一,更是电视记录片这种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意境对电视记录片主题的升华和对其艺术感染力的增强有着重要作用,对审美接受主体会产生深刻的情感震荡。意境的营造,是对有趣、细微情景的敏锐捕捉、记录。看过一个电视记录片后,也许片中的故事、人物淡忘了,但一个成功的意境会在心灵里永驻。因此,在制作电视记录片时必须重视其意境的营造,也是电视艺术价值在电视手段运用中的具体体现,应该说镜头语言、声音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等,都是增强艺术价值的重要元素。

结构的安排。电视记录片的审美艺术特性表现除了题材的选择、叙述的方式、意境的创造、事理的探讨等外,结构的安排也是凸显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技巧。电视记录片的结构安排主要是靠时间的延续、空间的扩展、信息的刺激、情节的曲折变化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吸引观众,使观众产生全方位的审美愉悦。电视记录片结构安排有多种形式,但最主要的是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要求创作者充分把握时空的自由化、个性化、具象化的特征,打破时空顺序,通过镜头画面来扩展或浓缩时空,也可以超越历史的单一概念,将其浓缩在一个人或一件事上,进行个性化处理,还可以将时空具象为一个物体,通过它来表达时空的延续和进展。

总之,电视记录片的艺术价值是多种创作手段和形式构成的,它们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其有效地合理融入片中,才能使其作品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社会价值——电视记录片产生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电视记录片在反映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具有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表明记录片创作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记录片的影响力决定其作品的社会价值,那么,如何体现记录片的社会功能及社会价值?作为创作者,必须立足现实社会生活,反映当代人的生存理念、价值取向,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感,真实记录当今社会的变化轨迹,以增强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电视记录片社会价值的创造,离不开对现实人物和事件的关注。只有选择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且具有典型的人和事,才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产生酵母作用,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才能弘扬社会正气。

如河南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记录片《嵩山丰碑》以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为题材,用真实内容展示她出任登封市公安局长3年里的全过程,用细节讲述她对黑恶势力和犯罪分子的痛恨。对人民群众嘘寒问暖,扶危济困的炽热情感,以及在任长霞牺牲后,登封百姓十里长街相送,从中表达了人民对她的怀念、热爱、感激之情。本片完整地体现了人民的好卫士,一个共产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光辉形象,反映了该片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该片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被评为中国电视记录片十优作品。

电视记录片真实地记录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历史的档案和社会之镜,发挥着特殊的社会功能。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记录片在致力于记录和揭示社会本质的同时,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这是衡量一个记录片价值的重要标准。

深圳电视台制作电视记录片《百年名琴的深圳传说》的社会价值,在于它通过一座钢琴与一座城市的传奇记录,反映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1965年宝安还是仅1万余人的边陲小镇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先生在深圳举行独奏音乐会时买了一部大三角依巴赫钢琴供伴奏,可当时组织观众比买钢琴还要难。以后数年这架钢琴几经沉浮,到了2000年,百年名琴依巴赫又重新奏响了钢琴之城的畅想曲时,此时深圳已有10多万户家庭拥有了钢琴。这架钢琴与城市的故事反映深圳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33集大型电视记录片《再说长江》,用恢弘的篇章、深刻的内容、平民的视角、故事化的表现手法,从考古新发现、文化新开掘、经济新发展、人物新变化、环境新面貌、江河新景观等方面,反映出昔日长江流域与今日长江流域的发展变化,以饱满的激情立体地、多维地、全景式地展现出长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景观。《再说长江》承接了《话说长江》气势磅礴的叙事方式,贯穿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了新时代人们对长江价值的重新思考,蕴涵着中华民族对长江的深深爱意。完整记录了这条中华民族生命之河亿万年沧海桑田,5000年文明变迁,20年波澜画卷的历史。该片被称为流动的史诗,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由洛阳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记录片《爱心接力棒》记录了两代人精心照顾残疾老人,赋予“孝道”的时代意义,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体现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实践证明,社会价值是一部电视记录片的意义所在,也是作品的影响力所在,记录片的社会价值往往同选题有关,尤其是现实社会生活的选题,其主题思想越深刻社会价值就越大,引导社会生活功能就越强烈,产生的影响力也就越久远。

总之,决定电视记录片的创作元素还有很多,而这三大基本特征必不可少。只有全面掌握它的特征,并不断创新,才能创作出更多的内容真实、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又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记录片。

(作者单位:洛阳电视台)

编校:施 宇

标签:  记录片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