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地听众办好广播文学节目

known 发布于 2025-08-11 阅读(464)

广播文学节目是广播文艺的老牌节目,它在广播文艺体系和听众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随着广播娱乐节目的兴起,广播文学节目似乎被冷落了。一些地市电台的文学节目播出时间在缩短,播出频率在降低,播出安排撤到了非黄金时段,有的甚至偃旗息鼓。

文学凝聚着时代的精华,广播文学节目的特殊功能是任何节目都不能代替的。上海台名震业内的文学栏目《午夜星河》在停播后又恢复播出,成为广播文学节目存在需求的最好例证。广播文学节目源于文学作品,但经过广播手法的处理、再加工及主持人的创造、渲染,它理应高于原作。把书面文学作品升华为广播体文学作品,就必须在内容上深挖原作的底蕴、内涵,在形式上改成听觉艺术,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它在激发人们的审美愉悦,引发联想及情感活动的同时,更能让人感受到文学的无穷魅力。正因为文学特殊的功能,当广播人将阅读文学转变为广播文学时,自然会受到听众的欢迎。

与之不同的是,伴随着广播文学节目的潮落潮起,漯河电台开办的广播文学节目始终没有间断,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品牌,并且已成为生产精品的园地。多年来,由文学节目《沙澧晨曲》推出的文学作品已有30多件在全国及省级广播文学节目评比中获奖,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办好文学节目的出路在哪里?笔者在实践中认为:立足本地听众,开拓创新市场很值得探讨。

立足本地开拓渠道,是文学节目发展的契机

广播文学节目一般是以文学作品欣赏、评析,作者评介和原创文学节目等形态出现。与轻松愉悦、幽默滑稽、搞笑逗乐、调侃荒诞性的广播娱乐节目相比,形态比较少,参与性比较弱。用传统观点来看,广播文学节目是比较高雅的。正因为其高雅,所以它的听众相对数量少。听众的数量少,在广播场上,就意味着广告少,也正因为钱赚得少,广播文学节目面临着两难境地:继续办吧,办不火;不办吧,似乎还割舍不得。这是文学节目存在的客观现状,但这不等于文学节目没有了发展的出路。它需要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在对广播文学节目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感到,寻找广播文学节目发展的契机,首先要立足本地听众积极开拓渠道。在文学节目中,真正树立品牌形象,吸引受众的是“原创文学”。其节目来源90%以上均为本地听众创作的,把这些原创作品作为文学节目的主打内容,带动其他文学节目形态共同发展,是比较可行的。比如:广播文学《沙澧晨曲》节目,30%的内容是欣赏与评介,70%是本地听众的原创作品,在这些原创作品中,大部分人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平凡的生活和情感散发着真实的芳香,他们的热情和才华给了广播文学节目最好的支持。

除了正常固定的一部分听众之外,我们发现,校园及老年大学是广播文学需要开发的一片新领地。校园内,火热的青春少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高涨的热情希望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己;而对于那些工作了一辈子退休的干部、工人来说,清闲下来,也希望“小试牛刀”,梳理过去,启示人生。通过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来抒发情感、启迪思想,生命价值似乎更有一番韵味。挖掘校园及老年大学的文学创作潜力,培养校园及老年群体文学创作的新军,无论是对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还是对广播文学节目未来听众的培养,都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无限的潜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文学节目《沙澧晨曲》的基础上,开设了《校园文苑》及《夕阳红》栏目板块,对于一些精品佳作,在漯河广播网上发表的同时,还将其制作成光盘,与稿件通知书一同下发给本人,既推动了作者的创作动力,也为其留下了一份证明自己的资料。在漯河广播网的留言平台上,学生杨某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作品能在《沙澧晨曲》中发表感到很幸运,这是带给我人生的第一步自信。我愿在这块“土壤”的打造下,飞得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广播文学节目同样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注重对平民的人文关怀。对于新开拓的听众领域,先不要把门槛儿设得太高,有许多听众,他们虽然喜欢文学、依恋文学,很想用文学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他们又觉得文学很神秘,离自己太遥远,不敢涉及,针对这部分作者的作品,要放下文学“清高的架子”走进通俗(但不是低俗),力求通俗化、平民化,适应听众,适应广播文学市场。

立足本地创意活动,让文学节目变得枝繁叶茂

文学创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心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办好文学节目只是个表象。而真正让广播文学节目充满活力,离不开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参与。也就是说,广播文学节目只有在社会的大海洋中畅游才会更加强壮。立足本地与时代相融,创意、策划、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广播文学真正“活”起来。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邀请市知名作家讲课,每逢传统节假日,举办笔会和征文比赛,开展诗歌朗诵、散文演讲。筛选到的优秀作品,制成光盘或放在广播网中随时可以收听。联合市文联和作家协会共同设立“广播文学奖”用来奖励本地作家的优秀作品及广播百花园里开设的诗歌、小说、散文专栏最具潜力新人等子奖项。争取广泛的社会影响,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商业赞助,争取实现赞助商与媒体的双赢。具体方法是:选择知名作家,深入实际,挖掘赞助商在创业道路上的人生经历及创业素材,以中、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等体裁展开创作,比如,长篇小说《徐得全传记》、报告文学《留下辉煌的一页》等均是以当地企业为原型创作的,在《广播小说》栏目中播出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广播小说这一独特形式,既提升了节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扩大了企业在当地的影响。

以广播文学节目为载体,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让文学尽情地生长发育,为作家提供创作的园地,也给作品提供了交流的空间。既延续了城市的文脉,也增加了文艺节目的内涵和厚度。

立足本地创优创新?摇让广播文学精品成就未来

广播文学要想继续生存发展,首先必须改变自身传统的存在方式。过去的文学听众,听广播文学节目不仅讲究播音演绎的意境韵味,还寻找深刻的思想意义。现在这种听众越来越少了,主体听众似乎认为情感宣泄的方式远比那些舒缓的文学来得更直接、更便捷。广播文学节目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在文学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呆板的、仅限于过去那种“你播我听”的模式已经不能与时代相匹配。既然音乐娱乐节目可以通过短信、热线进行互动,广播文学同样可以实行“双向交流”,积极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渠道与文学作品、作家、广播文学的原创节目进行互动。比如在《沙澧晨曲》节目中的《文苑点播》栏目里,主持人事先为听众准备好“文学大餐”,由听众来点播、发表意见和看法。在文学节目中播出的原创作品,尽可能建立起“文学档案”对上乘的佳作评选出“文苑之星”,可汇入文学大餐里让听众点播享受。文学节目主持人还要不断地邀请不同层次的文学作者共同主持节目:回顾精彩文稿、采访作者及专家、作者交代写作背景、进行专家点评等。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跟帖投票的形式支持他们喜爱的作品,这其中,有许多是节目中作品的作者,用新鲜活泼的方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在收听节目的同时,既陶冶了情操,也体验了自我人生价值。

得益于《沙澧晨曲》这块文学节目的“土壤”,近年来漯河电台有多件作品在全国及省级广播节目评比中获奖,文学专题《情满嵩山》介绍女作家芦雅萍及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岳立天中》;讲述身患残疾的业余作者周大增的创业故事及创作经历的《为爱飞翔》;介绍青年作家南飞雁及他的作品《天高展飞雁》,连续获得了省优秀广播文艺节目评比一等奖。文学专题《女人的战争》、《毛泽东的诗意长征》、《平民作家南豫见》等获得了中国广播文艺专家评比一等奖。获奖的节目题材多数是平民作者的草根故事。广播文学对平民的人文关注、平民听众对广播文学的深深挚爱共同维护着节目的创新成长。归根到底,只有表现普通人的文学才最具有活力。广播文学只有面向平民、注重对平民的人文关怀,才会受到听众的喜爱。

此外,广播文学节目能否大胆引进其他广播节目元素、创新节目形态,还有待于探索。如广播文艺专题《为爱飞翔》,在文学专题里加入新闻元素,增加它的可听性和故事性;山西音乐广播的《魔幻照进现实——一个哈利·波特迷的读书笔记》,以孩子读书笔记的形式向听众介绍了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广播元素运用得很充分,故事展开得很巧妙,录音剪辑得当,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纪实文学《写下辉煌的一页》引进了音乐元素和广播剧元素,当然,元素要用得恰到好处,这个量和度的掌握还靠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总之,广播文学节目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才能赢得听众、赢得市场。

(作者单位:漯河电台)

编校:张红玲

标签:  文学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