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9 阅读(281)

〔摘 要〕 本文以全国107 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 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2012~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 并识别出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 (1)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着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 并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验证了该结论的可靠性; (2) 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具有显着的异质性, 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着缓解成长型和成熟型、中西部地区以及小型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 而对衰退型和再生型、东部地区以及大中型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不显着; (3)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双重路径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本文结论为缓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进而实现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 产业同构化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 产业结构合理化 资源型城市 资源禀赋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异质性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4.11.008

〔中图分类号〕F49; F299. 23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缓解产业同构化是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 也是促进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矿产、森林等重要的自然资源, 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早期放任自由的开采加工模式也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埋下了隐患, 尤其是在政绩考核机制和财税体制不健全的现实背景下, 各地产业同构化较为严重, 延缓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程。2021年,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 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 “支持示范区城市发挥比较优势, 明确产业发展差异化定位”, “立足资源禀赋, 发挥比较优势, 合理优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经济布局”。其目的就是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降低产业结构重合度, 足以证明缓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重要性和内在价值, 既有助于提升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 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也有助于发挥资源型城市的比较优势, 发展资源型城市的新质生产力。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数字经济可以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21 年,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 “加快5G、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 推动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能够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引导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合理配置; 另外,数字产业能够丰富产业结构的类型, 缓解由单一产业结构或同质化产业结构引发的产业发展乏力,同时也有助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 在产业同构化趋势日趋明显的现实情境下, 数字经济发展能否缓解其产业同构化,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目前有关产业同构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业同构化的形成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关于产业同构化的形成原因, 有学者认为, 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了国内市场分割, 促进了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1] , 但也有学者认为, 市场分割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2] 。于良春和付强(2008)[3] 认为, 地区行政垄断与产业同构之间存在较严重的正相关, 而资源禀赋的相似性是产业同构化的诱因之一; 周立群和江霈(2009)[4]发现, 产业同构化形成原因有禀赋因素和制度因素两种, 且从长远来看, 前者对于产业发展绩效的不利影响更甚。Palan 和Schmiedeberg (2010)[5]利用就业数据对西欧国家近30 年的经济结构进行了研究, 发现随着落后国家从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变, 技术密集型产业间结构趋于分散,而技术密集度较低产业间结构的趋同或分散则取决于规模经济。刘杰(2013)[6] 发现, 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地理位置的接近和相邻为产业同构化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马草原等(2021)[7] 发现, 地方政府竞争并没有导致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 反而通过特色产业政策深化了地区分工, 形成了“行政区域专业化” 的产业布局特征。关于产业同构化所产生的影响, 现存研究也有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研究发现, 产业同构化会造成不良后果, 如我国产业同构化导致了重复产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威胁到了产业结构的盈利能力, 并导致地方政府实施各种区域间贸易壁垒[8] ;同时, 产业同构化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 与“恶性竞争” 现象, 降低行业经营绩效[4] ; 此外, 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同构强化了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 加速了周边城市的产业要素流失[9] 。但也有学者认为, 产业同构的加强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且对临近的区域有溢出效应[10] 。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部分学者认为, 数字技术的渗透性是数字技术在非数字部门价值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11] , 并可以促进部门生产率的提升[12] 。在空间格局上,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域尺度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特征, 且受政府在科技方面投入的影响很大[13]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呈中部、西部、东北、东部依次递减的格局[14] , 地区差异呈下降趋势[15] 。在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方面, Heo 和Lee (2019)[16] 认为, 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与其余产业, 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增加了产业内的联系。李腾等(2021)[17] 研究发现, 资源加工类与机械电子制造类产业、采矿业受数字产业推动明显。田秀娟和李睿(2022)[18]发现, 数字技术在实体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应用转化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且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技术企业和生产服务类企业的结构转型影响更大。另有学者研究发现, 数字经济发展会促使我国产业发展趋势呈现出新的结构特征[19] , 并会显着提升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20] 。

综上, 多数既有研究认为资源禀赋的相似性是引发产业同构化的原因之一, 而资源型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相似程度较高, 这也从侧面佐证了资源型城市之间产业同构化问题的严重性。另外,部分研究也认为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冲击较为明显, 且能够对资源采集和加工类产业产生显着影响, 这为减轻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水平提供了相关思路。相较于现有研究, 本文将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同构化置于同一分析框架, 并以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 深度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 并探究其内在的影响机制, 拓展了缓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路径视角, 也为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策制定提供了相应依据; 按照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处的不同区位以及不同规模将其进行分类, 深度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差异性影响, 明确了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异质性效能; 从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双重路径, 识别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水平的内在机制,为进一步厘清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渠道提供了可能性选择。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数字经济的崛起为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就其直接影响效应而言, 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4 个方面: (1) 数字基础建设可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更好地融合, 从而使得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这是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产生影响的前提;(2) 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数字产业化, 催生出一批以5G 技术、区块链、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为基础的新兴数字产业, 丰富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类型, 降低了产业同构化水平; (3) 数字技术的渗透性催生出了产业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运用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使得传统企业的生产、管理及营销模式更加多样化, 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 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缓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同时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4) 数字金融的普及会在消费端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数字金融的发展缓解了流通性约束, 提升了居民的支付便利性[21] ,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 倒逼生产端进行自我完善, 进而改变城市的产业格局, 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据此, 本文提出假设1:

H1: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

绿色创新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缓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对省域内[22] 以及企业[23] 绿色技术创新呈现出显着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大幅度降低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成本, 提升绿色创新活动的产出效率; 企业内部数据库的应用也可以使得绿色创新成果得到快速且合理的配置,并将反馈快速传达到创新部门,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加快了创新成果的更新与迭代速度; 另外, 绿色创新能够缓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通过推动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 资源型城市可以利用资源禀赋培育绿色产品, 发展绿色高科技产业, 丰富产业类别, 降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水平。同时, 绿色创新也会促进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进而促进资源加工产业的升级, 优化了现有产业结构, 也降低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水平。

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样也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水平的重要路径。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在微观层面, 产业数字化使得企业生产与决策智能化, 从而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合理配置, 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4] ; 在宏观层面, 数字政府的建设以及大数据的应用使得政府能够掌握更多、更精确的产业数据, 做出更加智能化和科学化的产业发展政策与决策, 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 同时, 产业结构合理化也能够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意味着资源型城市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合适产业, 而不是仅仅由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发展, 通过降低产业结构的雷同度, 进而发展自身优势的产业, 以此凸显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地域特征, 发挥了地区比较优势, 缓解了产业同构化。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假设2:

H2: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绿色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

标签:  同构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