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穆青“勿忘人民”精神为新闻后备军铸魂

known 发布于 2025-08-11 阅读(287)

【摘要】河南老乡、新华社原社长穆青虽未踏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但在1986年曾为郑州大学新闻系题赠了一段话。与这段历史渊源相呼应,2013年南振中应邀回母校任院长后,倡导以穆青“勿忘人民”精神作院训、为新闻后备军铸魂。穆青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有所承袭和发展,注重作为一体两面的情系人民和新闻创新,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鲜明郑大特色。

【关键词】穆青;勿忘人民;新闻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郑大特色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1]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铸魂。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在应邀回母校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2013—2016)期间倡议:要以穆青“勿忘人民”精神为院训,给新闻后备军铸魂。近年来依托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逐渐形成了以“勿忘人民”为核心的鲜明特色。不过,关于这一特色的酝酿、提出和演进,特别是和穆青等的关系,还有待于从思想史、教育史等角度作进一步梳理。本文即为初步尝试。

一、“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政治素质”,穆青题赠郑州大学新闻系

不少人都知道穆青晚年经常应邀给年轻记者题词“勿忘人民”;其实早在1986年,他还应邀给郑州大学新闻系题过主旨相通、意思相近的一段话。这段话可谓后来以“勿忘人民”为院训、培育新闻后备军的早期渊源。

1988年4月,时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到福建分社视察工作时,应邀用毛笔为厦门支社题写了“勿忘人民”。这是他第一次用这四个字为青年记者题词。[2]后来,还相继为商丘、安阳等地记者题过。之所以一再这样题写,是因为穆青觉得: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里,从群众、采访对象和那些先进人物身上,“学习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是人民哺育了我,人民教育了我,并给予我前进的动力”[3]。因而,“要牢牢记住人民”,对人民有感情,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我们就是需要那种同群众有血肉联系、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记者”,而不能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4]

正是基于多年的革命生涯、新闻实践和社会阅历(以及强烈的“报恩”意识和“还债”情结),穆青在晚年将自己的实践和感触提炼凝结为“勿忘人民”这短短的四个字。[5]此前则另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之一即为1986年赠给郑州大学新闻系的题词。

这段题词较早披露于郑州大学新闻系教师王振亚1993年出版的《新闻评论艺术》一书。其中谈到,1986年9月在《贺郑州大学三十年校庆赠新闻系》中,穆青提出:“对党的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政治素质”。[6]

对于这幅题词,一些老教师和毕业生也有印象,甚至说曾在南校区时期的新闻系办公室里面见过。可惜历经院系调整(1996年后曾与文学系等合并为文化与传播学院)、校区搬迁(2004年后从市内南校区迁至西郊主校区),原件已难觅踪迹。幸运的是,《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5期的封二,为我们留下了珍贵记录。这一页的总标题为《胡耀邦、薄一波、廖汉生、邹瑜、穆青为我校建校三十周年题词》,穆青部分的说明文字为:新华社社长穆青在我校校庆之际为新闻系题词。其准确题名为《贺郑州大学三十年校庆 书赠新闻系》,较王著多了个“书”字;具体内容和王著披露的一样。[7]

这也是五则题词中,唯一明确题赠具体院系的(其他都是写给学校)。对此事的前因后果,穆青日记1986年9月4日有句非常简略的记载:“郑州大学三十年校庆,邀我题词,我写了一张,书赠新闻系。”背后具体过程,则不清楚;不过可以确定,请穆青题词应该考虑到他是河南籍,又是新闻界名人,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以及高级领导干部等因素。同样可以确定的是,题词这段话或者说这个意思,那段时间他在新华社工作会议和由他担任院长的中国新闻学院等相关活动上,多次讲过。

1985年的新华社国内工作会议上,穆青就指出,“几十年的经验表明,一个记者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就是对党的事业、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他强调,这关系到新闻界的队伍建设、人才建设和事业发展,“一定要把提高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8]而这种素质就包括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责任心,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1987年,穆青在中国新闻学院的一段讲话,其相关表达则与题词内容完全一致。[9]1988年年底,在应邀为中宣部举办的一个新闻研修班介绍新华社的经验时,穆青再次强调两条:“一条是对党的事业要有高度责任心,再一条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并强调:这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缺了这两条就不可能成为党的优秀记者。[10]

正因为这样的思想认识和情感铺垫,特别是有感于1980年代中后期新闻界存在的一些脱离群众甚至高高在上的风气,穆青才会在那段时间反复题写“勿忘人民”,既是警示,也是希冀。可以说,不论是起初谈到的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政治素质,还是后来简洁归纳的“勿忘人民”,都体现了穆青对新闻工作和记者使命的认识与追求。

二、受《亮剑》启发,承穆青精神,南振中倡导以“勿忘人民”为院训、铸军魂

从1976年创办工农速成新闻班开始算起,郑州大学的新闻教育已有近50年的历史,穆青研究也几乎同时起步,可谓积淀深厚。2013年,长期在穆青领导下工作的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应邀回母校做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并倡导以穆青“勿忘人民”精神为院训,培养新闻后备军。

郑州大学可以说一直非常重视穆青研究。1980年代初,王洪祥曾围绕穆青的经济报道进行过深入研究、课程讲授和文章发表;彭正普更是较早以穆青为案例,进行当代中国名记者研究。第一批以新闻专业招收的1983级本科同学颜景毅等,还曾在课堂内外组织过穆青研究小组。

2004年11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刘云山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视察。他指出:“穆青是当代中国新闻记者的一个榜样,在高校开展穆青研究很有意义。作为穆青的故乡,加上穆青的很多作品出自河南,你们应该成立穆青研究基地,对穆青新闻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11]以此为契机,时任院长董广安教授积极努力,开始在此前积累基础上成立穆青研究中心,并以重走穆青路等形式推进实践教学,同时申请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展开学术研究。

2013年春,刚从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卸任的河南灵宝人、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接到母校郑州大学邀请,受聘回校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南振中感受到现代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优秀新闻传统的熏陶和影响。比如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他曾看过一本1938年出版的小册子《报人之路》,多年后对一些内容还记忆犹新。特别是收录的张季鸾那篇名文《新闻记者根本之根本》(此题为编者所拟),其中谈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以及仁慈义侠的精神。[12]不难发现,这和穆青后来倡导的“勿忘人民”,无疑有一定共通之处。特别是进入新华社,后来又长期在穆青领导下工作,南振中对穆青、新华社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越来越熟悉,也更容易受其作品和人格之感召。

1964年夏,南振中从郑州大学毕业,成为新华社山东分社的一名记者。在读了穆青的《新闻记者和调查研究》后,他深感这为像自己这样的年轻记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74年夏,在抽调到总社参加国庆25周年重点报道期间他第一次见到穆青。特别是听到了穆青说的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南振中后来回忆说这是穆青给他上的“第一课”。

1977年11月,新华社总社国内部召开农村记者座谈会。穆青强调,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改革,首先要从这里改起”。特别是“要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这些话在当年颇具“胆”与“识”,南振中深表钦佩,认为这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后来,随着工作接触越来越多,也知道穆青是书法高手,南振中向穆青求一幅字。穆青为之题写:“堂堂正正,别无所求。”后来在不同场合,穆青多次强调:年轻记者成才的先决条件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才!即使成了才,也是歪才”。南振中慨叹:“穆青用他的一生,实践了一个大写的人的高贵品质。”“堂堂正正,别无所求”这八个字,就是这种精神的写照。也因此,他才会深沉地爱着祖国和人民,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13]

正是有感于穆青的高尚品格,以及新闻教育的现状,南振中到任后和学院领导班子商量确定,要以穆青“勿忘人民”为院训。那段时间电视连续剧《亮剑》比较流行。剧中主角李云龙说,部队要有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与性格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就是我们的军魂!”受此启发,南振中提出:作为新闻战线的后备军,高校新闻院系学生也应该有军魂,那么这种“军魂”是什么?在和学院领导班子商量后,南振中与大家一致认为:穆青倡导的“勿忘人民”就是最好的答案,可以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训(后来在校领导支持下,还曾提升到全校层面,要求郑大每年新生入学都得参观“勿忘人民:穆青事迹展”)。这有三个原因:第一,“勿忘人民”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符合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论断;符合中宣部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的预期目标。第二,早在2003年,中宣部就发出《关于在新闻宣传战线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学习穆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穆青精神获得了新闻传播业界、学界的认可,“勿忘人民”有一定的共识度。第三,穆青的故乡在河南,他的许多新闻作品出自河南(比如他写的《十个共产党员》中,人物大多出自河南),全国高校专门从事穆青研究的学术机构“穆青研究中心”在河南、在郑州大学。地域的贴近性也有助于穆青精神在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传承和发扬。[14]

正是按照穆青“勿忘人民”院训,新闻与传播学院和穆青研究中心近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并逐步形成郑州大学马新观教育的品牌和特色。

三、“勿忘人民”与新闻创新,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穆青生前虽然较少使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样后来流行的专有名词,但所谈很多话题都是符合马新观的立场和观点的,如“勿忘人民”。郑州大学的马新观教育也有着深厚积淀。典型者如1994年项德生曾在《新闻战线》撰文,呼吁“启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新闻观,分析中国和世界、现实和历史上的新闻现象”。[15]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大方向正确,又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记者”。[16]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特别是承担马新观教学的穆青研究中心也在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各种尝试和努力。近年来,授课对象既包括本科生,也包括研究生,并且逐渐从90后、95后变成了00后、05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结合新时代、新媒体、新青年的特点,以及郑州大学作为地方院校的现实,特别是作为课程依托的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的优势,为了向同学们讲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心授课团队进行了很多尝试,最终汇聚为“勿忘人民”的铸魂教育。注意挖掘穆青身上的知识资源和思想潜力,特别是穆青倡导的“勿忘人民”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不负人民”等的内在一致性。

2019年3月,在欧洲访问期间的谈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17]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归纳伟大建党精神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8]稍作回顾,可以发现早在1990年1月,时为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在福建省第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特别谈道:“必须使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牢牢记住,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代表人民利益,必须为人民谋福利,切不可忘记了政府面前人民二字。”这引起会议代表们对勿忘人民的讨论。《人民日报》为此刊发报道《福建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2003年,在应邀为《福建博士风采》丛书撰写的《自述》中,习近平谈到自己的座右铭:“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近些年来更是反复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要把老百姓放到心上,始终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新华社还将《勿忘人民 不负人民》作为十八大系列报道的标题,以表现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从“勿忘人民,甘作奉献”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穆青倡导的“勿忘人民”“对党的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政治素质”,思想旨趣可谓异曲同工。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心心念念记挂着人民,一方面和他的革命家风有关。父亲习仲勋多次强调,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一再教育子女,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对习近平说过,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另一方面也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成长、阅读经历等相关。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时阅读穆青主持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作品。他后来不止一次回忆说,当年初中政治课老师给同学们读这篇报道,“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报道中有句话: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句可谓点睛之笔。当年穆青在审阅周原写作的初稿时就特别注意和欣赏,并为之击掌叫绝:“好!这样的话多来几句!”他是如此偏爱这句,以至于修改到第九稿时,除基本素材外,初稿上只字未动的就剩下了这一句“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对这句话也印象深刻。2014年3月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他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从焦裕禄身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高尚情怀,到穆青等人笔下的焦裕禄报道和“勿忘人民”题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等相关重要论述,不难看出这背后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革命传统。其精神内核更有着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的一致性。具体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言以蔽之,都体现出“勿忘人民”这一活的灵魂。

通过这样的研讨和讲授,同学们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要勿忘人民,并能理解以人民为中心、伟大建党精神等重要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和实现勿忘人民,亦即将这种关怀或者说情怀落到实处?换言之,如何才能写出更多有温度、有情怀、勿忘人民的好作品?同样也离不开对穆青“勿忘人民”精神的完整理解和把握。

如果说前面那些是侧重“勿忘人民”之“道”,那么显然还有一个“术”的问题。在诸多“术”的探索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新闻创新出更多的好作品。早在刚从抗日战争转入解放战争、从陕北乡村延安转入东北城市哈尔滨的1946年,穆青就提出:必须打破狭隘范畴,重新理解新闻,从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造或者说创新。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穆青再次提出:要对长期以来旧的新闻概念进行重新研究和认识。不能满足于西方那套,中国的“丰富实际,决定了要赋予新闻以新的含义”。就此而言,无论是后来倡导散文式新闻(改进新华体)、重视视觉新闻(图文并重,双翼齐飞),还是力主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创办《新华每日电讯》、支持与时俱进对待互联网等理念与实践,都表明穆青一直在尝试突破既有认识,探索新闻创新。而新媒体情境下的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实践,也证明了穆青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发掘新闻内容、积极尝试新方法新手段这一创新思想的参照价值。借用他的话来说:“要鼓励和支持记者捕捉生活中最主要、最生动、最活泼的新事物,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新闻形式。”[19]前半句是说从日常生活挖掘新闻内容,后半句则意在“创新方法手段”。这对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极具启发。也正因此,情系人民和新闻创新可谓“勿忘人民”的一体两面,是穆青留给中国新闻界的重要遗产。

郑州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正是依托穆青研究中心,围绕着“勿忘人民”这一特色展开科研和教学,借此为新闻后备军铸魂。“勿忘人民”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不但体现在具体课程、考试题目里,还会以新生开学第一课、毕业生大学最后一堂课等形式进行专题讲授。不但在校同学印象深刻,踏上工作岗位后还会自觉把穆青“勿忘人民”精神践行到新闻实务中;去外地深造的同学也表示,看到穆青“勿忘人民”等话题会“一下子就精神起来”,感受到无形的情感纽带,更会在应邀宣讲等活动中成为穆青“勿忘人民”精神的推广大使。可以发现,无论是课堂内外的一些学习和实践,还是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继续深造,郑州大学大多数学子确实体现出“勿忘人民”的新闻情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初衷。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22BXW029);河南省高校哲社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批准号:2023-JCZD-2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84.

[2]郑德金,穆晓枫.难忘穆青[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84.

[3]穆青.穆青论新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467-468.

[4]魏永征.访穆青[J].新闻记者,1991(8):3-4.

[5]刘宪阁,沈哲.“勿忘人民”理念的百年审视[J].新闻战线,2001(12):38-40.

[6]王振亚.新闻评论艺术[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30.

[7]穆青.贺郑州大学三十年校庆书赠新闻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5):2.

[8]伊心恬.理想·信念·事业心·责任感:新华社国内工作会议侧记[J].新闻业务,1985(4):5-6.

[9]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学院院长穆青指出 记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J].新闻知识,1987(6):38.

[10]穆青.穆青论新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384.

[11]董广安.建立穆青研究基地 培养优秀新闻人才:我与穆青研究中心的不解之缘[A]//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23.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715-723.

[12]张季鸾.诸君为甚么想做新闻记者[A]//新闻学研究.燕京大学新闻系,1931:4.

[13]南振中.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缅怀穆青同志[A]//穆青传[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523-528.

[14]南振中.聚合资源 协同育人[J].新闻战线,2016(8):11-13.

[15]项德生.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新闻人才[J].新闻战线,1994(6):36-37.

[16]李彬.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教育家[J].中国记者,2019(5):64-67.

[17]杜尚泽,等.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微镜头:“欢迎你到中国去”[N].人民日报,2019-03-24.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5-14.

[19]穆青.穆青论新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191-192.

作者简介:刘宪阁,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州 450001);李贝贝,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郑州 450001)。

编校:王 谦

标签:  新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