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一些新闻事件的认知不仅仅体现在其表现的层面上,而更希望追根溯源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及其导致的因素和环境等前提条件。而一般的新闻形式难以承受其重,于是“深度报道”这一表现模式也就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了。
在严格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消失的今天,如何将新闻故事讲得生动鲜活,成为媒介竞相经营的重点。新闻表现的文学化已成为媒介竞争的一种手段,将新闻选择与制作中新闻价值的判断权完全交到受众手中,在内容的选择上选择那些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市场理念下的受众导向已成为新闻选择与制作的理念。一些影响广泛的媒体往往在深度报道中有着突出的表现而深受受众的关注和欢迎。在国内众多媒体中,尤以《南方周末》、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等最为突出。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事实发生的原因、环境、历史、影响等方面作较全面、深入的分析,说明这一事件的意义,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已取得社会公众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在表现上,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它符合受众的阅听习惯,贴近受众,满足了受众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心理需求。由于这种报道形式内涵丰富、信息量大,既有事实的叙述,又有理论的分析;既要讲清楚时间的来龙去脉,又要受众不被冗长内容所厌倦,这些报道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就成为吸引受众的重要看点。如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栏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而《南方周末》则更以长篇的深入报道见长。
文学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伴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于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新主义,强调用小说的笔调来写新闻故事,这深刻地影响着新闻报道方式,“为冲破传统新闻报道观念与写作手法,在报道方式上人为融合小说的创造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强调写作的风格及描述的品质”。虽然新新闻学重点突出的是主观色彩,其诸多理论与方法也不能承担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似乎不符合“新闻”真实、客观的要求,但新新闻主义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准确、更真实地向受众反映事实,传递信息。
我国的新闻工作者也特别重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与创新,穆青先生就提倡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萧干先生曾自谦地说过:“纵观我一生,可说是介于文艺与新闻之间的两栖动物。”
今天,用文学的叙事手法写的新闻稿、小说化的新闻、散文化的新闻等多种形式已屡见不鲜。
新闻、文学语言方面的一致性
从语言学角度来衡量,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具有同一性。两者都具有语言的一般特征,都是对客观经验世界的文字表述。作为新闻写作的主角,也有可能同时成为创作文学作品的主角,兼有新闻写作主角和文学创作主角的双重身份。
在讲到语言的运用时,普遍认为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从新闻的功能上看,新闻要“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所以“新闻语言必须要准确,概念明确,论断正确,就是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情况,报道事实,描写人物容不得半点含糊不清,说一是一,是二就说二”。同样,文学语言也必须准确,它的准确是艺术意义上的准确。
鲜明性也是所有文体的共同要求。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媒体应通过那些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典型意义的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报道,使用生动鲜明的语言去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和疏导群众的情绪。而文学语言的鲜明性,则主要表现在形象和意境的创造上。
生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切叙事性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基本特征。新闻语言的生动要求使用典型、准确、简洁、具体的语言,而且不断地从事件背后提供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和材料,而挖掘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生动因素,也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文学语言的生动,主要表现在细腻描写客观事物时,以合理的想象和夸张来抒发主观情感。
新闻运用文学手法的具体表现
适当运用文学表现手法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根本途径。新闻几乎对所有的文学表现手法(虚构除外)都可采取“拿来主义”,但最应当掌握以至运用纯熟的是故事情节、描写、对话等。
陈述故事与一般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报道着重展开事件的全过程,即新闻的五个W,新闻故事重在事件的矛盾冲突,尤其是戏剧性矛盾冲突。新闻报道作品中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自生活本身,人物是个体生命的体现,是需要讲述的。所以,只要注意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无须刻意营造。“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原型来自生活,只要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因此情节的起伏跌宕,是一篇深度报道征服读者的关键之一。
新闻尤其是消息,要不要有描写,至今仍有不同的认识。但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突破公式化、概念化的种种束缚已成共识,描写已被广泛采用。恰当运用描写,可以把新闻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其主要作用有:能够再现环境,创造气氛,引人入胜;它可以用实景代虚言,剔去空洞无物的陈述,增添新闻的形象美;它可以托物寓意,形成含蓄的意境。
在新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中,有不少正是以娴熟的对话艺术赢得了读者。看来这也是应该予以采纳的一种方法。新闻中的对话,是交代情节、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现新闻人物内心世界,展示时代精神,深化新闻主题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