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正面报道,就是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中反映时代进步、代表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进行具有明确肯定态度的报道。正面报道“难”无疑成为当前新闻界面临的最为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准确把握受众心理需求和新闻规律上下工夫。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信息获取等都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显著特点,这为我们的正面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和素材,同时也对我们做精做好正面报道,让正面报道发挥更大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迫使我们一方面要研究新时期媒体受众的真正心理诉求,精准把握受众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接收信息的方式、渠道等,根据受众需求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要研究新时期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规律,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广电媒体的不同特性,熟练掌握新闻宣传的艺术和技巧,使正面报道符合受众的内心需求,满足不同的利益诉求,真正使正面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的网络化趋势,广播媒体的服务伴随和娱乐休闲功能日益强化,受众呈现出城市与农村相对分化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城市高学历、高工资和农村低学历、老龄化等受众的不同特点,打造出符合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的频率、频道和节目。这样,我们的正面报道和节目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有的放矢,才会受到欢迎,产生良好效果。而有些媒体的正面报道收听率、收视率低,群众不爱听、不喜欢看,正是因为没有研究透、把握好新时期的受众心理需求和新闻规律,没有按照宣传规律办事造成的结果。
要在抓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点上下工夫。正面报道要放在社会大背景下考虑切入点和侧重点,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到、搜寻出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热切点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的关注点,把其中最能引起社会关注的事实报道出来,这种具有明显社会热点和关注点的报道群众肯定爱听爱看。那些停留在概念化的肤浅的正面报道,由于缺乏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点,不能引起共鸣,就必然导致一些受众对主流媒体正面报道舆论引导的漠不关心、不闻不问,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大大削弱主流媒体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河南媒体对“4050”困难群体就业的报道,就抓住了就业难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点;河南媒体对李学生、魏青刚等河南籍舍己救人的英模的报道,就抓住了社会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缺失这一热点和关注点。像这样正面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和效果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把正面报道做成舆论热点、社会亮点、群众关注点,引起社会广泛共鸣,进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舆论氛围,值得我们媒体同仁深入研讨、巧妙借鉴。
在组织策划和细节处理上下工夫。我们知道,正面报道并不是单纯的表扬和报喜,从根本上说,是要宣传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创造新生活中的经验和成果,使这些经验和成果推而广之、扩而大之。宣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物的经验和成果,目的就是要使一些经验和成果变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这样的事件仅靠小打小闹、东一枪西一炮的零散报道,根本起不到多大舆论引导效果,而且很可能被淹没在众多正面报道中而无声无息。毫无疑问,正面报道如果不注意精心组织策划,不在细节处理上下工夫,其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
河南电台在实施正面报道和舆论引导过程中十分重视组织策划,依托新闻广播的《河南新闻》、《政府在线》和《新闻657》节目,策划了惠农政策、大学生就业、治理交通拥堵等诸多正面报道,与录音新闻、群众参与讨论等灵活形式相结合,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形成了较大的宣传声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遇到那些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示范带动和推广价值的正面报道题材,要想使其达到良好效果,就要舍得人力、物力、精力去谋划,要派骨干记者去深入采访,要舍得时段来播发报道。这样的策划报道群众喜欢不说,而且有效发挥了新闻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新闻因人而生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塑造形象”,这些都说明了正面报道中细节处理对整个报道的重要影响。正面报道要有人物、有故事、有思想、有细节,这样才能使正面报道成为群众手中的“新闻快餐”和“文化大餐”。同时要做到“新、深、快、活、准、实”这六个字,即在形式上求新,在内容上求深,在时效上求快,在表现上求活,在事实上求准,在效果上求实。
在深入采访和后期编辑上下工夫。正面报道要引起受众的兴趣,记者采访是否深入、后期编辑是否到位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积极介入社会生活,深入一线认真采访,走进老百姓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心相通、情相连,同悲欢、共爱憎,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采访到冲击力极强的画面、感染力极强的声音,才能挖掘到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新闻编辑的后期处理,新闻之后配以短小精悍的短评、编者按或记者感言,将无形中提高新闻的分量,加大新闻的力度,引起受众关注;新闻之外的背景链接等,也能使受众在相互比较中扩大视野,增加新闻的厚度。
此外,记者和编辑在采编正面报道时要勇于突破思维定式,要创新选题模式,选题要多从实践、生活、群众中来;要创新策划方式,用足新闻资源,抓住一个新闻由头做大、事件做深、话题做长的报道,等等。只要我们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正面报道就会更显生气、更具活力、更有看头,我们才能发现新闻,获取灵感,奏响积极、健康、鼓劲、向上的旋律,才能增强正面报道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总之,正面报道“难”非一朝一夕所致,这一难题的解决也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新闻同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掌握规律,我们就一定能游刃有余地使用好正面报道这一舆论引导的“常规武器”,使正面报道具有更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为服务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