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社会之力推进舆论监督

known 发布于 2025-08-11 阅读(400)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舆论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视,广大群众对舆论监督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地市党报舆论监督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还按照旧有的工作方式,仅仅依靠媒体自身的力量,其舆论监督水平和质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寻找舆论监督的突破口,借力社会多渠道做好地市党报舆论监督工作,对新形势下地市党报提升影响力、凝聚力和贡献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地市党报舆论监督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地市党报作为离基层和群众最近的一级党报,最容易掌握群众的声音,及时倾听、关注、记录、发布这些声音,才能为党和政府当好“耳目”,为群众当好“喉舌”。然而,现实中地市党报舆论监督工作却往往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顺利进行。其一,地市党报作为基层党报,毕竟不是行政机关,不能对某一问题或现象下文件、作指示,也不能像司法机关那样当“裁判”、断是非,更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者。监督仅仅是新闻舆论上的监督,很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却有心难办成事。这些问题日积月累,难免造成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遇到不重视的部门,没有任何办法,结果导致地市党报渐渐产生因难畏缩的心理。其二,根深蒂固的“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往往也给地市党报的舆论监督工作造成阻碍。特别是涉及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涉及某些权力机构工作作风和一些突发事件等,因一些领导干部怕“亮丑”、好“护短”、惧曝光,设置层层障碍,对党报的舆论监督工作施压,影响到党报的公信力。其三,对于报社内部,舆论监督的积极性本身也不是很高。由于地市区域相对较小,报社和有关部门之间少不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搞舆论监督就不像中央、省级媒体那样得心应手。对那些有权的机关部门,对报纸发行大户、广告大户,搞舆论监督报社都有所顾忌。但是,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舆论监督正在成为社会监督中的一种强势,地市党报舆论监督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积极寻找舆论监督的突破口,已迫在眉睫。

借力社会,实现舆论监督与服务的最佳结合

在当今形势下,地市党报舆论监督工作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也不是不能有所作为。舆论监督工作只要创新思路,在工作方式上变“单一”为“联合”,学会借力社会、借力党和政府部门、借力政法部门等,多渠道推进舆论监督工作,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找到舆论监督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济源日报社在舆论监督工作中借力社会的尝试,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与市政府纠风办合作,将党报热线打造成政风行风热线。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很多报社都设立了新闻热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是自己开热线,热热闹闹,并不一定能使问题圆满解决。济源日报社主动与市政府纠风办合作,经市纪委下文,报社的舆论监督热线正式被命名为“济源市政风行风监督热线”,与12345并列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服务电话,有关部门对两个热线转办问题的办结率,均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群众拨打热线,报社派出记者进行调查核实,有见报价值的公开见报,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解决或答复;有参考价值的及时编发“内参”;对揭发申诉性的直接交市纠风办协调纪检监察部门查处。

二是与市纪委、市监察局开办“行风对话”,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2005年以来,济源日报社与济源市纪委、市监察局合作,邀请济源电视台参与,在报社开设了“行风对话”现场。报社根据某一时间群众所诉所求问题的特点,确定对话的单位和话题范围,通过报纸邀请对话群众代表。市纪委下文要求部门领导参加对话,现场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对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时限和方式。截至目前,“行风对话”现场群众提出的1430多个问题中,解决率达95%。“行风对话”得到中纪委、中宣部和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的关注和表彰,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还为其拍摄了专题片。

事实证明,只要不断拓宽地市党报舆论监督工作的渠道,加强舆论监督工作体系建设,通过社会力量助力舆论监督工作,就能找准监督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不仅履行了党报为党负责、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也实现了新时期舆论监督工作的新突破。

转变观念,打造社会支持舆论监督的强力支撑

解放思想是基础。以往,我们一谈到舆论监督和民生新闻,总认为在小地方难做,做浅了没有效果,做深了市委、市政府等领导机构会不高兴,于是“只打苍蝇不招惹老虎”。通过我们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逐步探索,认为这一认知有明显的错误倾向。只要我们十分谨慎地把握政策,讲究方法,时刻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围绕全党工作大局,抓一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都很关注,而且经过努力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严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原则,市委、市政府不但支持我们这样做,主动为我们创造条件,而且乐意参与。

领导重视是关键。有人通俗地说,党报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后台要“硬”。这里说的“后台”,就是指地市党报的舆论监督工作,一定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更好地搭建为民办实事的平台。比如,济源日报在行风对话的现场,每期都有市纪委书记、主管副市长及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旁听。几年来,市委书记、市长多次来到“行风对话”现场,并亲自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等。这都为报社的舆论监督工作撑了腰。

部门合作是保障。舆论监督不仅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寻求各部门的合作十分必要。地市党报的舆论监督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积极改变工作方式,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一是要积极协调执法执纪部门,借助他们的力量督促问题的解决。二要积极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总之,搞好新时期地市党报舆论监督工作,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紧跟时代、把握方向、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建树、有所发展。

(作者单位:济源日报社)

编校:董方晓

标签:  舆论监督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