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视舆论监督的质量

known 发布于 2025-08-11 阅读(230)

新闻舆论监督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新闻传媒自身代表公众舆论实施监督;二是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实施监督。做好舆论监督,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情况要吃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舆论监督尤其如此。许多被批评方对批评报道要求十分苛刻,不允许有丝毫误差,有的甚至拿着放大镜寻找报道的纰漏包括标点符号的正确与否。情况吃不透,就等于主动为批评方提供反批评的口实就有可能因此承担责任,舆论监督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时不可能像司法机关侦查、取证那样周密、全面,法律也没有授予记者强制调查的权力,加之新闻强调实效性的特点,要求记者在短时间内做到细节的完全真实是不现实的。实施舆论监督涉及名誉权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将“严重失实”作为侵害名誉权的基本构成要件,要求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内容基本属实”——这些规定可以让记者避免法律的追究,却不能成为记者不负责任的护身符。比如,安徽一个女贪官的问题披露伊始,有媒体偏离主题搞“色诱”炒作,称其与数人有染,结果女贪官虽因贪被判刑,却起诉媒体“绯闻”炒作而胜诉,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其次,问题要抓准。从根本上说,舆论监督是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与呼声,特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例如,去年发生在上海市的“钓鱼执法”案,9月12日,“被钓”者张军在网络社区中发帖控诉,随后众多媒体介入,挖掘出执法者以“执法”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一类“钓鱼”案例。特别是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整顿黑车中存在“职业拦车群体”,作为一种现象把监督推向高潮。主流媒体的强力介入,响应民意,体现了体制内改良政务管理、倾听民意、化解民怨的坚定决心。网民热情肯定主流媒体的宣示:“人民的质疑就是人民的要求,人民的监督就是人民的期待。”但必须看到,来自实际生活的问题,有的听起来很气愤,也需要反映,却并非都适合端上报纸;有的经过深入了解,是我们国家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找准舆论监督的突破口,所抓问题既是群众广为关注的,又是党和政府急于解决、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问题从局部或表面看,有其真实的一面、合理的一面,但放在宏观下去观察就不具备真实性和合理性。忽视了这一点,把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当典型进行批评,就会适得其反。

再次,原则要坚持。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新闻舆论监督,尤其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不是为了展示和渲染丑恶现象,而是为了克服工作中的缺点,纠正错误,巩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同心协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比如,作为冤假错案之典型,商丘农民赵作海冤狱案在全国称得上又一个“佘祥林案”。省主流媒体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尊重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权力,全程报道赵作海案纠错的情况,毫不留情地对错案制造者给予揭露,对先入为主、有罪推定的传统思维进行抨击,对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司法腐败无情鞭鞑,同时对省高院不护短、不怕丑,果断纠错的精神给予肯定。整体报道坚持做到:不有意炒作,猎奇求异,展览丑恶;不以“感情宣泄”为快,乱批一通;不越位,不将问题复杂化。有的媒体如《东方今报》6月23日关于省高院院长张立勇赴商丘登门向受害人赵作海道歉的报道,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引]河南省高院院长登门致歉赵作海一笑释前嫌

[正]满天乌云都散了

[副]赵作海:以前的人做的错事,也赔偿过了,我也不再说啥了……

张立勇:老百姓那么厚道,办错案的人应该自请更重的处罚才能心安

在历经司法机关纠错、国家赔偿、涉案公安及法院工作人员受到责任乃至法律的追究后,整个案件已基本淡出公众视线,而省高院并未停止反思,由此总结六个方面的教训,在全省法院系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讨论活动,以此吸取教训,避免冤假错案重演。可以说,主流新闻媒体关于赵作海案的报道虽系“暴露”却始终坚持稳定大局,以帮助司法机关工作为原则的。

最后,方式要讲究。新闻舆论监督要善于说理,变训导式为诱导式,既反映生活事实,又留有余地。比如,某单位建住宅楼拖欠工程款,用住宅楼锅炉房抵债,这等于拿住宅楼的民用财产还款,侵害了居户的正当权利,当地法院竟支持了某单位的抵债行为,将锅炉房执行给施工公司,并由此引发住户同施工公司的纠纷。媒体深入采访后,将某单位用住宅楼锅炉房抵债侵害了居民的正当权利公之于报端,虽未涉及法律使用不当问题,却引起当地法院反思,主动撤销法律裁定。媒体坚持帮忙不添乱、监督不办案,得到了当事人双方以及司法机关的一致好评。

舆论监督是一个严肃、原则性强、难度大的工作。要保证质量,提高影响力,办法就是学。新闻工作者要首先学理论、学政策,必须打好理论功底,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即道理要讲得深刻,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政策要讲到位,有对政策的深刻了解与认识。其次,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实施舆论监督要注意区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群众意见和代表极少数人利益的所谓的“群众意见”。前者是舆论监督之源,而后者则是被人利用监督使其成为谋私利的途径。有一说一,敢于说真话的是人民群众,舆论监督要做到尊重客观事实,不主观武断,就要注意从实际中来,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弄清群众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在报道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还有,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使用鲜明生动的、便于群众理解接受的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新闻工作者还应该重视语言的交流,正确学习和应用群众的语言,鲜活生动,通俗易懂,摒弃空洞说教、居高临下或故作高深的语言。

(作者单位:青年导报社)

编校:郑艳

标签:  舆论监督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