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82)

摘" " 要:为了探索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策略,以理论分析的方式总结了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的环境特点、主要功能以及景观设计原则等。根据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的特点,从明确整体设计方案、绿地景观布局、植物配置与选择、打造空间层次、场所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方式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压走廊绿地;景观设计;绿地空间;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5.1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1-0025-03

0" 引言

为了提高城市形象,充分发挥出城市土地的利用价值,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受到了高度关注。通过合理的设计,高压走廊下的公共绿地可以转化为安全、美观、生态和功能性并重的城市空间。

1" 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的环境特点

(1)电磁环境。高压走廊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存在具有电场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根据高压线的不同电压等级来合理设置防护绿地宽度,借助绿地来过滤、吸收电磁辐射,将电磁隔离与居民区相隔离[1]。

(2)安全限制。高压走廊的安全敏感性要求对部分活动项目进行限制,以保障人与电力设施的安全。例如,110kV的高压线电力设施保护区为10m,最小安全距离为5m;220kV的高压线电力设施保护区为15m,最小安全距离为15m。这些限制确保了群众的安全,同时也限制了高压走廊下的用地可能性。

(3)空间限制。高压走廊通常呈现狭长型,沿着高压线路布局,限制了城市空间的利用。这种空间限制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灵活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避开高压输电线路走廊,或者采取特殊措施以确保线路与城市发展相协调[2]。

(4)视觉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和铁塔的架设会对城市景观造成一定视觉影响,破坏城市的美观和协调性。景观上可以通过“凸显” “遮挡”等处理手法弱化高压走廊带来的压迫感,利用地域景观与自然条件形成和谐的空间尺度,使高压走廊能够与景观之间相互融合。

(5)生物多样性。高压走廊也会对原有的物种生境产生影响,导致动植物数量减少、迁移甚至死亡。因此,高压走廊的布局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方式营造丰富的景观,避免破坏高压走廊下的生态环境,助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

2" 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的主要功能

(1)安全隔离。高压走廊绿地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安全隔离带,让人民群众远离高压电线,避免触电等安全事故。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树木和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2)生态保护。高压走廊绿地作为城市的生态走廊,可以为生物的生长提高良好的栖息地,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植物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还具有一定的噪声净化功能。

(3)景观美化。通过合理的植被和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廊下的树木、植被,可以作为视觉屏障,减少高压线路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

(4)休闲游憩。在高压走廊绿地的部分安全区域,可以设计成公园或休闲区,增加运动设施。同时,还可以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为群众提供休闲游憩的空间,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4]。

(5)文化和教育。高压走廊是城市重要的电力荷载,但人们对于高压线路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很多人都对高压线路避之不及。因此,高压走廊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功能还在于安全教育,需为群众普及相关的知识,使其对高压线路有正确认识[5]。与此同时,在景观的设计上还需要彰显出文化性,将本土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使得高压走廊公共绿地景观能够成为展示本土文化的一扇“窗口”。

3" 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原则

3.1" 科学布局、以人为本

任何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都需要建立在科学、安全的基础上。设计时应统筹市域生态保护和城乡建设格局,构建绿地生态网络,促进城市绿地的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同时,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绿地游憩服务供给水平,充分发挥绿地综合功能。

3.2" 生态优先,合理搭配

在进行绿地景观设计时,需要满足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植被是为整个城市公共绿地提供绿意的主要来源,需要选取合适的景观植被,以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其防护功能、生态功能,还要基于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特色,利用植物景观的塑造来打造良好的绿地景观风貌,使之成为展现地域特色的“名片”,能够与整个城市的调性保持一致。

4" 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策略

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应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挥其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同时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1" 明确整体设计方案

高压走廊是指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两边导线向外侧延伸一定安全距离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通道。设计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确保电力设施、行人活动以及周边建设的安全。

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方案需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定位,从而明确设计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建设的目标渐渐从防护绿地逐步变为“开发廊下空间,打造特色空间”。例如,合肥市对高压走廊绿地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将其转变为城市绿地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成为区域新地标。在确保景观融入城市整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搭配、地形铺装、景观设施等营造出特色空间,同时加入安全导视元素,正确利用廊下空间,使人们能够接受高压走廊绿地。若在保障安全范围外还存在绿地空间,可以设置供人游憩停留活动的场所,如林荫广场、聚会广场、健身广场等,满足群众游览、休憩、健身、聚会的要求。

4.2" 绿地景观的布局设计

绿地景观的布局需要根据不同等级线路的保护区进行设计,目的是形成具有契合性的高压走廊绿地。首先,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种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根据中心高压塔、高压广场、高压走廊、防护绿地的特点来合理设置布局,致力于打造出主次分明、生态环保、群落稳定的景观序列。其次,高压走廊绿地还应强调人在整个地块的地位,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可以设置活动场地、亭廊、座椅、等景观设施,以增强绿地的游憩功能,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合肥市南二环高压走廊项目通过重新梳理场地的空间和功能定位,将一处被人遗忘的空间转变为区域新地标,展示了城市生态、文化的创新。最后,还可以按照海绵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场地的雨洪管理设计,调整场地内所有植物,改变整体的空间氛围,使之不再有压抑感。通过高压走廊的安全规划,提高场地内的使用安全性。

4.3" 植物的配置与选择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指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垂直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一般地区,1kV~20kV、35kV~110kV、154kV~330kV、400kV~500kV、660kV~750kV、800kV~1000kV、1100kV高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分别为5m、10m、15m、20m、25m、30m、40m。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后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如表1所示。

除了满足规范要求外,植物要发挥出一定的防风、阻尘、降噪等功能,以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打造出自然、生态的防护林带。植物的配置与选择具体包括以下5个要点。

(1)树种选择需要根据当地区域的土壤组分、气候环境来进行,做到适地适树,借助各类树种的合理搭配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好树种的种植密度,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不同植物之间具有制约关系,在选择植物时还需要重视生物群落的稳定性,确保能够营造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树种选择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城市高压走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下方分布着大量的架空导线与高压铁塔,如果设置不当,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优先选择中生、慢生树种,以较好地控制好树木的生长高度,不会因生长过快而影响架空导线。同时,所选择的植物还需要具有净化空气、阻尘防风等功能,发挥出一定的环保作用。

(3)树种的选择还需要关注到本土的区域文化,借助植物的形态美来展示本土区域文化,根据季节变化来搭配树种,做到彩化、香化、美化的相得益彰。

(4)在植物的配置上也必须要关注后续的维护保养费用。选择管理要求不高的乡土树种,尽可能少种植整形灌木,这样后续维护较为简单,且花费的费用也不高。

(5)做好场地区域的划分,充分考虑到绿地的设计高程与场地高架导线的分布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树种类型。例如,导线安全保护区域内树高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不适合种植高大乔木,可种植小乔木或者灌木;针对导线保护区域之外,可以种植管径较小的乔木,也可点缀一些花灌木。

总之,高压走廊的植物品种选择应灵活多样,既要经济、美学,还要在提高植物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的同时,体现出植物的生态调控作用,使高压走廊下的公共绿地景观能够成为自然的生态群落体系。

4.4" 打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空间层次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高压走廊是典型的线性带状走廊,如果设计不当,很容易让人们出现审美疲劳。为了打破单调的平面设计形式,应尽可能丰富其竖向层次。在创设防护林带边界线的基础上,塑造不同的绿林斑块,使得林地空间能够与草坪界面相互交叉,做到疏密有序。

在整体设计上要融入艺术性思维,做到整体性、多样性、扩散性、重叠性之间的结合。在视线中心的各个节点中需要融入更多的新意,打造出赋予变化的景观视点。例如,不同的景观要素可以依据行为合理性,交错地附着在线性空间中,并通过坐凳、景观小品等与场地在同一线性关系上实现空间折叠与材质连接,形成平面空间上的曲折和竖向空间上的趣味。

同时,可融入一些地方文化内容,这样既能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还能够弱化高压塔边界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

4.5" 场所的设计

(1)地形设计。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的地形设计应以总体设计布局及控制高程为依据,先要确保高压走廊的安全距离,再通过不同高度和形态的地形变化,打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增强景观的立体感和动态感。在设计中,对高压走廊下的空间关系进行梳理和重建,避免大尺度的单一空间使场所趋于枯燥,通过地形变化将被分割的空间连接成整体,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活力,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体验。例如,可以在安全保护区范围外适当填高土方,利用植物与地形之间的叠加丰富立面空间;在某些竖向空间不足的地方可以设置出下凹式微地形,在雨量较大时,能够将雨水汇聚、吸收起来,使之渗入土壤。

(2)景观设施。景观设施设计要确保与高压走廊的安全距离,避免在高压塔和线路下方设置可能影响电力设施的高大设施。在廊带视线集中的一侧可以布置一些景观石、景观小品等,增加绿廊的趣味性。沿着养护园路,可以设置一些座椅、坐凳,供养护管理人员停留、休憩。在安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设置活动场地、亭廊景观设施,增强绿地的游憩功能。同时,还需要做好安全导视标识标牌设计。安全导视标识标牌的主要目标是起到提示、宣传、科普教育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安全导视标识标牌可以以灰色系作为背景,配备黄色系的文字和图形,起到提醒作用,可以根据不同场地的设置要求设置为立式或卧式。在景观设施的设计上可以适当融入当地的本土文化,在增强景观效果的同时可以起到传播文化教育的作用。

5"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受到了更多重视。在设计时需要从高压走廊所处的环境、周边居民的需求以及地域文化着手,根据实际尽可能地将城市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设计成为群众服务的休闲娱乐场所。在具体设计上需要灵活应用弱化、强调、遮挡、隔离等设计手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重点打造廊下活动空间,营造多元化的城市景观风貌,使之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中,成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朱媛卉.城市高压走廊绿地景观艺术设计研究:以郑州东陈伍寨绿带设计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2]" 刘洋.武汉市城市高压走廊绿地特征及利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3]" 滕立敏.城市高压走廊种植设计探讨:以北京市郭家场公园北园为例[J].花卉,2023(14):67-69.

[4]" 王冰冰.高压走廊景观设计的探讨:以怀远县梅郢大沟带状公园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1,17(11):94-95.

[5]" 王海英,刘娟.高压走廊下的变奏曲:泰州市中医药植物科普园景观设计[J].安徽建筑,2019,26(1):30-32.

作者简介:章翠琴(1986— ),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园林。

标签:  高压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