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介入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270)

摘" 要:通过探讨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如何去同质化、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结合时政突破发展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等发展方向,结合设计思维、参与式设计理念、数字化技术、手工艺人与设计师的协调开发以及社会参与等方法,将莒县过门笺的文化特征、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融合,促进莒县过门笺特色文创品牌的构建,实现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转译。以设计赋能助力良好的品牌传播效应,引导新消费,推动莒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各地区积极开发文创品牌。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和“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创作品”评选活动,持续关注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创新设计赋能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的新路径。然而,部分文创设计缺乏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整体的设计存在趋同化问题,没有真正体现本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这种现象不仅导致文化创意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也削弱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莒县过门笺作为莒县地区的代表性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莒县地域和文化特色,有其独特的人文及品牌价值。以莒县地区特色表征为基础,在过门笺文创产品开发中,运用现代系统设计方法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性的现代转译,同时通过多维介入品牌整合,持续开发符合大众消费潮流且能够传播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设计赋能莒县过门笺介入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方向及开发路径如下。

一、莒县过门笺发展现状

(一)莒县地区大力支持发展传统手工艺

近年来,日照市及莒县政府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手工艺,并在政策、展示空间和比赛设置等多方面大力支持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在政策上,莒县政府为传统手工艺提供资金、技术和宣传支持。在展示空间方面,积极构建手工艺博物馆、线下展及线上平台等传统手工艺展示空间。如2023年2月日照市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莒国古城举办,自莒国古城景区2021年开放以来,为传承人提供了广阔的手工艺展示空间。手工艺博物馆则集中展示了莒县丰富的手工艺精品,还会在节假日邀请名人助阵,以提升其知名度,并聚集手工艺人现场制作,成为游客了解莒县文化的重要窗口。2023年12月,日照市非遗馆正式揭牌,集非遗工坊、手造市集、直播带货、沉浸式体验、城市文创开发、对外交流等活动于一体,集中展示包括莒县过门笺在内的日照市特色手造与非遗工艺品1000余件,线上平台则拓宽莒县手工艺品市场。

在比赛设置方面,莒县定期举办传统手工艺比赛或共创的集体活动,激发手工艺人的创新活力。例如在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举行的过门笺大赛。这些比赛既提升了手工艺人的技艺水平,又为其提供了展示平台。

(二)莒县过门笺文创发展前景广阔

莒县过门笺富含山东特色,集历史文化与艺术魅力于一身,是莒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门笺上的吉祥图案和文字大多源于当地日常生活与传说,是研究莒县地区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其工艺精湛、色彩丰富、图案生动、写实结合抽象的寓意表达等艺术特色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今随着文化重视程度与审美的提升,莒县过门笺在文化传承、艺术教育、文化交流、游客开发、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文化价值也愈发显现。

在2023年12月,来逢强、于红两位莒县过门笺传承人获评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有利于刺激传承人的积极创作,提升过门笺及其相关文创产品的发展空间。审美风格的多样化和审美形式的现代化促进了文创产品的创新[1]。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的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文创产品大多类同于其他文创产品,如摆台、书签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有待开发,通过开发、创新与推广,将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作用,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设计赋能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方向

(一)去同质化

1.过门笺与特色建筑及自然景观结合

在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各地的建筑形态和自然景观不同于现代化建筑,其形态各具特色。在莒县,古城墙、“日月山”象形文字标志性雕塑、浮来山千年银杏树等特色建筑及自然景观,都极具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将其本土建筑和景观形态融入过门笺文创产品设计,在展现独特地域文化的同时,兼具传统与现代的魅力。这种融合展现了莒县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传播并深化了地域记忆,且能够实现莒县文创产品去同质化的目的,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过门笺与地方历史人物结合

要在大量研究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实现对历史名人资源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并赋予其现代流行文化和价值观,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灵感和创意元素[2]。莒县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通过再创作的方式,将其融入过门笺的文创产品中,例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这一历史人物、孟姜女哭长城这一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等。这些文创产品是讲述历史故事的载体,也可以作为人偶、挂饰等装饰品装点现代生活空间,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方式,发掘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碎片,再通过设计和转译,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融入现代生活,在唤醒人们文化记忆的同时,为莒县的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过门笺与日常劳作结合

农耕劳作自古以来一直是传统手工艺的重要表现题材,将日常劳作工具等的造物意境和文化特征融入莒县过门笺的文创产品中,通过其意象为创意题材,开发符合传统与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使消费者从产品中直观地感受到莒县地区的劳作方式和风格。例如将莒县人民的日常劳作场景、饮食习惯、农作物和牲畜等作为创意产品的重点题材和设计要素,通过这些元素,向观者传递当地的劳作习惯和传统习俗,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莒县地区的文化魅力,搭建起城市消费群体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情感交流桥梁。

(二)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手工艺文化能塑造独特文创品牌,提升地区旅游竞争优势。在品牌塑造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品牌的识别系统,推动手工艺产品创新跨界发展,设计地方特色IP形象体系,并借助新媒体进行品牌网络化传播。

1.创新手工艺产品实现跨界发展

目前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种类少、设计分散、品牌开发不足,需要在自身文化基础上积极寻求跨界发展,打造视觉、文化、品质与性能俱佳的文创产品。

物质媒介跨界能够活化产品开发形式。例如剪纸艺术家吴耿祯为爱马仕设计的灵感来自传统剪纸,突破二维形式,演变为时尚装饰符号。其设计既可以通过与其他文化的资源跨界延伸其文化内涵,或引导更多的设计品牌和手工艺项目合作,也可以结合热点,融合新元素与传统艺术进行差异化营销,如热门电影、社会事件等,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水平,通过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让莒县过门笺走进大众生活,促进其品牌推广,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重视品牌建设与专利保护。

2.设计地方文创独特IP形象

从文创设计到文化IP的打造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文创设计是手工艺IP转化中最为具体的落地形式,文化IP的形成则是文创设计发展的高级形式[3]。要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莒县过门笺文创IP形象,首先要深挖莒县过门笺的文化内涵及独特之处,为IP形象设计提供灵感。其次要创新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入现代审美和创意,突出图案、色彩、制作工艺等特色元素,使其更具时尚感与个性化,以独特的视觉效果,满足多元审美。还可以借鉴IP联合模式,例如故宫淘宝与《大鱼海棠》联合推出的定制产品大鱼海棠主题布鞋,这种方式在赋予产品活力的同时,提升品牌热度,有效传达品牌理念,树立品牌个性化标签,引发用户共鸣,实现共赢。除此之外,还需要对IP形象制定独特的推广策略并持续优化和更新。

3.借助新媒体实现品牌网络化传播

目前莒县过门笺及其相关文创产品的行销模式主要在线下,未发挥新媒体营销的作用。借助新媒体力量是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品牌网络化传播的关键,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营销、短视频平台推广、线上商城销售、网络广告投放、内容营销、合作推广、数据驱动营销等线上推广方式传播过门笺文创品牌。通过精准的产品推荐和个性化营销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并以优质的线上推广内容增加用户黏性、忠诚度、品牌美誉度。

(三)结合时政突破发展

莒县过门笺文创在设计上可以与时政结合,汲取时下热门的国家议题、政策动向或社会焦点等为灵感,打造出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不失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

近来,莒县过门笺传承人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过门笺的精髓,还主动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许多符合时代发展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紧扣当下时政热点,与时俱进,给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例如莒县夏庄镇的来氏过门笺传承人来逢强创作出《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建党100周年》《抗击疫情》《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如图1)等为主题的多幅作品。2024年国庆75周年到来前,来逢强创作出作品《喜迎国庆75周年》(如图2),用作品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传统手工艺自身题材及创作形式有了一定的突破与发展。然而,对于过门笺文创产品来说,要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仅仅在题材和形式上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在结合时政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主题的选择、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手法的创新、产品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

三、设计介入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开发的路径与方法

(一)设计思维在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1.叙事表达的融入

叙事性设计通过“事”将人与产品、环境紧密结合,使文创产品在与人互动中传递情感和文化,并根据不同使用者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内心的情感认知[4]。产品设计融入叙事性,结合叙事理论与产品设计理念,使产品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有效地传递其精神文化。叙事表达有文化内容感知叙事,即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开拓阶段,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与认同;需求行为叙事,即关注个体化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叙事内容选择适合的叙事方式,提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文化再传播的情感叙事,即受众通过文创产品和符号组来了解文化内容,通过文创产品改善和提升其生活方式及审美价值,并积极传播文化内容。

2.参与式设计理念的多维度融入

当前传统手工艺文化受到体验经济与体验设计的制约,体验经济本身是一种开放式、互动性的经济,体验设计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人的自主性,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5]。用户参与设计的方式有三种:感官、精神和行为。感官参与是用户感知体验的过程;精神参与是用户从产品中获得情感共鸣和想象空间;行为参与则是用户可能对产品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例如,莒国古城景区内手工艺体验馆可以开设特色DIY工作坊,实现用户参与设计的同时增加收入,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素材模块化组合等设计。

参与式设计赋能文创产品设计,能提升产品适用性,优化用户体验。当前的设计追求个性、知识、文化和可持续性,若融入参与式设计理念,则需遵循文化的创意性、实用性、个性化和趣味性等设计策略。如休闲设计元素的融入,有助于用户更加通俗易懂地了解莒县的历史文化,缓解学习和工作压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拓宽传统手工艺应用场景,推动传统手工艺与旅游融合,深入“研学游”一体模式,建立以学习和体验为主导的文旅方式[6],使用户或游客切身地了解当地文化特色。

(二)数字化技术提升文创产品体验

1.交互设计下的过门笺动态图像与动画

交互设计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当前文化创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还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7]。

使用交互设计创造过门笺动态图像与动画,要明确用户需求和期望,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目标。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构思过门笺独特的动态图像和动画创意。在界面设计环节,注重布局、色彩和字体的整体协调性,确保界面的直观、舒适、易操作、易理解,使用户能够轻松掌握操作流程。

过门笺的动态效果设计会使过门笺的展现更加生动和有趣。不同于普通剪纸,过门笺在门框上展现出的形态是动态的、灵活生动的,这使数字化技术能够为其带来更多动态交互设计,如飘动的过门笺、闪烁的掉落彩色纸屑、渐变的色彩等动态效果。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加入触摸屏幕实现动态效果的切换、点击按钮触发特定动画等交互功能,通过不断测试优化,迭代更新,创作出独特易用的过门笺动态图像动画产品。

2.技术助推下多维度关联产品的创意开发

借助现代科技,可以创作出莒县过门笺相关的歌谣、视频和表情包等多元化的文创产品(如图3),为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注入新的生命力。现有一些剪纸表情包,利用剪纸图案和花纹设计出动态表情,并结合趣味故事、动态萌图、网络用语等,展现出各种生动的角色形象,演绎了剪纸文化,也让人们在娱乐中了解和体验剪纸的魅力。

开发过门笺的创意关联产品时,可以在所设计的表情包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更多元化的文创产品。例如,可拓展至音乐动画、现代人交互需求下与社交软件相结合的过门笺文化衍生品,如音乐短片、表情包、小游戏、过门笺定制Q版微信头像和定制签名等多元产品。这些结合现代科技的多元化产品,将丰富人们的交互体验。

(三)社会参与合作共赢的开发模式

1.手工艺人与设计师的协调开发

制作过门笺文创需要手工艺人与设计师紧密合作,确保作品既体现传统文化底蕴,又能满足现代审美和使用需求。双方需要明确设计目的与理念,在深入了解过门笺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意碰撞,激发创意灵感,并对设计及时反馈、调整和优化。在协调开发过程中,双方应尊重彼此的专业,包容差异,共创传统韵味与现代感兼具的过门笺文创佳作。

2.学生及手工艺制作爱好者集体创作

当前莒县第四实验小学、浮来山中心小学、夏庄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相继邀请过门笺传承人进校园,来氏过门笺传承人来逢强多次被邀请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莒国古城的非遗展厅内也有过门笺手工艺爱好者创作体验区和集体创作作品展示区。

在参与过门笺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和手工艺制作爱好者通过创意分享会、工作坊活动、线上平台展示、创意竞赛锻炼等方式进行组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过门笺文创产品的设计,通过设立调研、设计、制作、推广等不同的分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设计创作能力。通过集体智慧的结晶,推动过门笺文创产品的发展与创新,提升学生和爱好者们的创作水平和艺术素养。

3.政府伴手礼、景区及企业特色文创

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设计可以与政府、景区、企业相合作,打造融合文化内涵与市场潜力的伴手礼等特色创意产品。在此过程中,需明确政府、游客及企业客户等目标受众,产品应体现莒县文化特色且兼具创意与实用性。可将过门笺的图案或相关元素与日用品结合进行设计,如文具、家居饰品、配饰等,并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文化价值的同时,还需重视包装的质感,合理定价,兼顾质量与性价比,以此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设计介入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展示某一地区的整体经济和人文风貌,而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新兴消费模式的融合是推动文创产品发展的关键。随着新型消费模式的崛起,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设计介入莒县过门笺文创产品开发将推动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文创产品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通过提升过门笺文创产品的互动体验和品牌价值,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情感和体验的追求,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再通过品牌化战略和跨界合作的实施,以及与旅游、教育、艺术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未来文创产品的良性发展将为地区文化经济注入活力,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歆.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策略[J].设计,2018(19):54-56.

[2]李雪.浅析历史名人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再创作——以南京城墙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6):62-64.

[3]张君.从文创设计与IP打造看传统手工艺进入日常生活的路径[J].包装工程,2019(24):286-291.

[4]王原平,叶风.融媒体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叙事表达[J].设计,2020(11):139-141.

[5]张月,赵希岗.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10):125-127.

[6]李敏,魏世泽.基于态势分析法的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J].民族艺术研究,2023(3):137-144.

[7]黄嵩.交互设计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J].文化产业,2022(14):156-158.

作者简介:周东娟,硕士,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产品与品牌设计。

标签:  莒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