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近代第一城”发展南通文创产业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434)

在“中国近代第一城”提出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南通发展迅速,“中国近代第一城”成为南通的代名词。“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基于现代化视域下城市发展的规律提出的,对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现解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基本含义,归纳南通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南通文创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南通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教授在2003年认真考察了南通的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现状后,经过缜密研究和反复论证,首次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概念。至此,自古被称为“难通”的南通,在早年中国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多个近代“第一”的支撑下,在城市规划和格局上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本文基于“中国近代第一城”,立足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近代第一个“纺织专门学校”的高等院校,结合南通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南通文创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推动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基本含义

吴良镛院士在《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中提出:“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吴良镛院士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引起了南通市市政府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同时也为南通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南通为何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一方面,从字面意思理解,它拥有近代多个“全国第一”,因此被冠以此称号。1895年,张謇在南通先后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馆、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以及第一所气象站。另一方面,从深层次理解,吴良镛院士认为“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原因是对比同时期的其他城市,从城市建设角度而言,南通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局,而张謇对于城市规划发展的理念在当时乃至整个近现代都是非常先进的。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社群分类

张謇对南通城进行规划时,践行“实业、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不断开拓创新,推动了整个南通的发展,使得南通在近代城市发展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张謇的规划,结合吴良镛院士提出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本文将当前仍然存在于南通以及与“中国近代第一城”有渊源的多个机构、建筑及企业分为三类,包括教育文化类、工业遗产类和社会公共服务类。

教育文化类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社会活动是方方面面的,不同的教育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以适应城市及社会发展,而南通的教育在江苏省甚至全国都是可圈可点的。在“中国近代第一城”中,涉及教育类的“第一”可以说是最多的,从特殊教育学校,到文化艺术专门学校,再到传习所,可以看出张謇在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中十分重视教育。将“中国近代第一城”中的教育相关规划项目进行罗列,涉及的类型非常全面,其中包括民立通州师范学校、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狼山盲哑学校、南通伶工学社、南通盲哑师范传习所和女工传习所等,本文将其归纳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教育文化社群。

工业遗产类

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的黄金位置,东抵黄海、南濒长江,与上海灯火相邀,与苏州隔江相望。张謇根据南通的地理优势,在工业贸易上针对其特殊性进行了规划。因南通滨江临海,适宜发展渔业,所以创办了江浙渔业公司。因沿海一带地区盐碱地难以种植作物,避其所短,所以开荒拓地,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种植和桑蚕饲养历史悠久,南通从明朝开始就是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心。因此,张謇大力发展纺织业,兴办大生纱厂,并以大生纱厂为核心,成立大生资本集团,本文将其归纳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工业遗产社群。

社会公共服务类

张謇提出:“民之生存,天于衣食。衣食之原,父教育而母实业。”在先进理念的推动下,他披荆斩棘,创立实业,兴办教育,热衷于公共事业,把提升市民的文化思想水平作为毕生的事业。1905年,他独立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除此之外,中国第一个测候所——南通博物苑测候室、第一座私人气象台——军山气象台都在南通这个沿海小城建立起来。公共服务体系是面向大众的服务体系,张謇为南通的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其归纳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社会公共服务类社群。

南通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

文创产业在近年来正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从火遍大江南北的故宫文创,再到各种跨界联名,都深得消费者喜爱。通过访谈南通博物苑文化创意部主任,兼南通一博公司负责人施东升主任得知,就南通博物苑而言,当前20—35岁的年轻群体是博物苑文创产品的消费主力。因此,如何拓宽消费人群,让南通文创产品能满足更多消费群体的需求,是南通博物苑文创产品设计及发展的重心。南通博物苑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型,除展藏品外,还涉及南通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蓝印花布等。在访谈中施主任还提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尤其是能够代表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文创产业必须有一个好的立意点,这个立意点对文化创意本身和产品所属城市而言,都应具有可持续设计的价值。因此,从文创设计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博物馆文创还是其他品牌文创,都必须符合文创产品的基本属性,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因此,应当寻找一个更具有开拓性的议题,作为文创产业的创意支撑。

当前南通的文创产业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非遗技艺为基础的文创产业,主要包括蓝印花布文创、仿真绣文创、板鹞风筝文创及少量的南通土布文创;一类是以大型品牌为媒介的综合性文创,如九木杂物社、名创优品、星巴克和西西弗书店等;还有一类是当地咖啡餐饮店的品牌周边文创,如LIT ESPRESSO(咖啡店),Sarah(甜品店)等。总体来看,南通当地的文创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南通文创产业的发展路径

基于南通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选择一个可持续设计的立意点——“中国近代第一城”。根据《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2018)》,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大类有十三余项,涉及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建筑设计业、时尚创意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休闲娱乐业、文化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投资运营、文化创意用品生产等相关产业。因此,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以及前文提出的三类社群,南通市文创产业的发展路径如下。

基于TH模型培养人才

TH模型,又称三螺旋模型,由美国学者埃茨科瓦茨在l997年首次提出,用以解释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TH模型对当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引导作用,也是高职教育中的基础理论。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并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TH模型理论和“中国近代第一城”,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深化政府、学校和企业的三边共融关系,三者的联系越紧密,接触越多,协同合作越广泛,对南通市高职人才培养、企业成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帮助越大。

挖掘文化创意优势

在文化创意设计层面,首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协同校内的仿真绣非遗传习馆(沈寿刺绣传习馆)共同进行“中国近代第一城”系列仿真绣创意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推广。其次,艺术学院可以联合纺织服装学院、经管学院,从时尚艺术、纺织服装、视觉传达、产品艺术、环境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营销推广和电子商务等多方面入手,围绕“中国近代第一城”进行相应的时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及后期的产品营销推广。最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资源,以“中国近代第一城”为立意点开展宣传推广,创造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

以社群赋能文创产业

“创意社群”(Creative Communities)最早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约翰·M·埃格教授提出,创意社群是产生创新创意活动的活态群落,能够充分利用艺术、文化、产业和社区之间的重要联系,打造文化艺术产业、创意设计人才(单位)和公共服务等多边平台,使资源互通互融,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创意社群”和“中国近代第一城”,在前文所划分的三类社群基础上,可以将南通市的文化创意社群分为教育文化创意社群、工业遗产创意社群和社会公共服务创意社群。例如,以大生纱厂为中心,开展“中国近代第一城”主题文创规划。可以吸引创意人才或创新单位进驻工业遗产创意社群,联合唐闸古镇,打造赏(参观游览)、娱(娱乐休闲)、忆(历史回顾)、展(非遗展示)、创(创意分享)的一体式创意社群。再将这一模式运用到工业遗产创意社群的其他工业遗址,如大储堆栈公司、泽生外港水利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颐生酿造厂等。除教育文化创意社群、工业遗产创意社群外,社会公共服务创意社群也是值得进行创意投入的社群,例如,以南通博物苑为中心,联合南通军山气象台、纺织博物馆、沈寿艺术馆、中华慈善博物馆,等等,与各高校合作,打造数字化平台,共享创意资源,形成集科普、服务、慈善和创新为一体的新生代创意社群。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立意较为深远,南通市政府及高校可以在划分三类创意社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文化内核,基于TH模型培养人才,挖掘文化创意优势,以社群赋能文创产业,结合当地的非遗、人文、建筑、风俗等元素进行文创产业的开发,以推动南通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南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