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桂林处处皆胜景,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诸多经典诗句。现通过梳理古代桂林山水诗的历史发展脉络,剖析其产生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旨在深入了解和挖掘古代桂林山水诗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进一步传播和宣传桂林山水诗文化奠定基础。
桂林山水诗的定义
桂林山水诗作为古代诗人游览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所创作的文学形式,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手法,描绘了古代桂林山水的风貌,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与桂林独特的自然地貌有关。桂林山水具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诗人身处其中,欣赏自然美景,将心灵的触动付诸笔端,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桂林山水诗。
古代桂林山水诗的发展脉络梳理
山水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以言志、咏史、抒怀为主,山水诗的出现为诗歌创作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中国诗歌的发展以及文学环境的变化,中国山水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唐代达到繁荣,直至宋元明清,仍在传承创新。作为中国山水诗的一部分,桂林山水诗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山水诗的演变有着密切联系。
魏晋南北朝:桂林山水诗的萌芽
中国山水诗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时开始独立发展,其间涌现了谢朓、鲍照等杰出诗人。这一时期,中国山水诗在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得可圈可点,但桂林山水诗在这个时期的创作数量相对较少。描绘桂林山水的诗句有南朝宋时,颜延之的“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这句诗见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独秀峰读书岩的摩崖石刻《独秀山新开石室记》。由于桂林山水诗的创作是伴随中原文人进入桂林开始的,因此其发展形态从一开始就较为成熟。
唐代:桂林山水诗的兴起
桂林山水诗在唐代的创作数量和质量与前代相比,都有了显著提升。因此可以说,桂林山水诗文化在唐代正式形成。
根据当时文人的个人经历及他们与桂林的关联,将其诗歌创作划分为宦居文人诗作、贬谪文人诗作、寓居文人诗作、本土文人诗作以及据想象创作的诗作。
宦居文人,是指按照正常的升迁徙转等途径到桂林任职居住的文人,或作为驻桂官员的从事(即从吏史)、幕僚而在桂林居住的文人,他们创作的诗作为桂林山水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唐代的驻桂宦居文人代表及其诗作有张九龄(唐玄宗时任桂州刺史兼岭南道按察使)《巡按自漓水南行》,韦瓘(唐宪宗时任桂管观察使)《留题桂州碧浔亭》,元晦(唐武宗时任桂管观察使)《除浙东留题桂郡林亭》《越亭二十韵》《题宝积山》,陆弘休(唐武宗、唐宣宗时任桂管从事)《和訾家洲宴游》,张固(唐宣宗时任桂管观察使)《独秀山》,卢顺之(唐宣宗时为桂管观察使张固从事)《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张丛(唐懿宗时任桂管观察使)《游东观山》,沈彬(唐末时阳朔县令)《阳朔碧莲峰》等。
自汉武帝时起,桂林始终作为始安县、桂州、静江府等地区的治理中心而存在。而桂林所独有的贬谪山水诗创作,在桂林山水诗中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其他官宦人士的作品。在唐代,诸多官员因贬谪而寓居桂林,其中包括宋之问、王昌龄、李渤、李商隐、戎昱等人。他们在桂林创作的贬谪山水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诗篇数量相比其他官宦诗作亦较多。宋之问(唐隆政变后唐睿宗登基,宋之问被流放钦州,后又流放到桂林),作有《登逍遥楼》《桂林黄潭舜祠》《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桂州三月三日》《江行见鸬鹚》《始安秋日》《下桂江龙目滩》7首桂林山水诗。李渤(825年被唐敬宗贬谪到偏远的桂州,任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桂管都防御观察使),创作了《留别南溪二首》《留别隐山》《南溪诗》等桂林山水诗。李商隐(唐宣宗时放弃京职,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赴桂州),作有《北楼》《城上》《访秋》《桂林》《桂林即事》《桂林路中作》《即日》《晚晴》《昭州》9首桂林山水诗。戎昱(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作有《桂城早秋》《桂林腊夜》《桂州岁暮》《桂州口号》《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上桂州李大夫》《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8首桂林山水诗。
唐代时桂林山水景观开始被开发和营建,逐渐出现了一些慕名而来游玩的文人,他们在此创作了山水纪游诗。唐代寓居文人代表及其诗作如下:李群玉作有桂林山水纪游诗《桂州经佳人故居》和送别诗《送萧绾之桂林》、杨汉公作桂林山水诗《訾洲宴游》、杨衡作有《桂州与陈羽念别》《秋夜桂州宴送郑十九侍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桂林山水诗3首。
唐代桂林本地文人创作的桂林山水诗虽然并不多,但他们从家乡视角,将自己最熟悉的山水景观作为描写对象,笔触虽清淡朴素,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对桂林山水的深厚情感。曹唐,桂州(今广西桂林)人,作有桂林山水诗《南游》;曹邺,桂林市阳朔县人,作有《碧寻宴上有怀知己》《东郎山》《东洲》《题广福岩》《寄阳朔游人》《西朗山》6首桂林山水诗;欧阳宾(亦称欧阳膑),桂林市灵川县人,作有桂林山水诗《訾家洲》。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韩愈、白居易、张籍等人,虽未亲到桂林山水,却能依据对桂林山水的想象,创作出桂林山水诗篇,广为流传,有的诗句还成为吟咏桂林山水的名句,流传至今。他们的诗作多为朋友之间的赠别之作。杜甫与桂林有关的赠别诗《寄杨五桂州谭》:“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其中“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是赞叹桂林的名句,常为后人引用。韩愈作有赠别诗《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