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景区日文公示语的设置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330)

孙向宇

通过互联网检索、实地调研等方式,现对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中的20家景区日文公示语的设置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湾区景区在日文公示语的设置方面普遍存在设置率低下、不同功能公示语占比失衡、翻译质量偏低等问题。其中,翻译质量的问题包括了词汇语法错误、表达方式选用不当、简体敬体混用、对专有名词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大湾区景区外宣语中日双语平行语料库、应用ChatGPT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两项策略。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因其“一国、两制、三地”的特殊区域环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带一路”的经济文化交流枢纽,在发展旅游业上拥有巨大的潜力。广东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在2019年全年共接待境外游客856.96万人次。其中,广州市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接待境外游客就超过800万人次,占广东全省境外游客数量的90%以上。因此,大湾区是对外宣传岭南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文化的重要窗口。

随着大湾区和日本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选择赴大湾区旅游、在大湾区定居的日本人也在逐年增加。日本外务省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中国的日籍常住人口为10.2万人。其中,仅大湾区的香港、广州、深圳三市(特别行政区)的日籍常住人口就有3.1万人,占全国范围内日籍常住人口的30%以上。在大湾区的对外旅游宣传中,日本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对象。因而大湾区旅游景区日语公示语设置率高低以及日译质量问题变得愈发重要,对于提升大湾区在日本的认知度、推动广东省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引客入粤”、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促进外商投资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景区公示语的定义及功能

景区公示语是旅游景区向游客传达的,有提醒、警示、指导含义的,被设置为文字或图片形式的信息。狭义上的景区公示语通常指旅游标识语,即景区在园区内部所发布的宣传语,包括文字、路标、提示牌等多种形式,以公告栏、牌匾、石碑等为载体。从广义上来看,只要符合“景区为了向游客传达的、有提醒、警示、指导含义的,被设置为文字或图片形式”这一特征的,都可视为景区公示语,其设置场所不再局限于景区内部。同时,在文旅产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其载体也突破了传统载体的范畴,向互联网、社交软件、智能导览系统等数字化平台拓展。基于此,现选取广义上的景区公示语作为研究对象。

景区公示语通常具备指引功能、信息功能、宣传功能、警示功能等。对于外籍游客而言,景区公示语的规范化翻译在促进文旅产业的国际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哲、谢婕等人(2022)的研究表明,景区公示语对游客的旅游形象感知具有正面影响,对于旅游复购或向其他人推荐旅游目的地等旅游决策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对大湾区景区日语公示语现状进行研究,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提升大湾区的国际旅游形象、促进岭南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景区日文公示语研究现状

当前,虽然国内景区在日文公示语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研究,但以大湾区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在知网上仅有徐哲、谢婕的《广州市景区公示语日语翻译现状初探》《景区公示语对日本游客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研究》。在《广州市景区公示语日语翻译现状初探》中,徐哲和谢婕以陈家祠、南越王博物馆等7处广州市内的代表性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指示型公示语、注意型公示语、解说型公示语、日语导览器服务及日语小册子五方面对景区日文公示语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景区的日文公示语普遍存在指示型、注意型日译公示语的覆盖面不足、解说型公示语缺失、公示语的日译不当等问题。由此可见,广州市景区在日文公示语的设置及翻译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

同时,该文献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广州市内的景区,针对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该研究仅针对景区所设置的公示语、小册子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互联网的普及、景区数字化建设的推进等背景下,景区是否设有日文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其日语翻译质量如何,也应纳入对大湾区景区日文公示语的研究范围。综上所述,有关大湾区景区外宣日语翻译问题的研究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大湾区景区日文公示语设置现状

现于2023年2月至10月间,对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20家景区的日文公示语的设置状况及翻译质量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景区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景区等级、知名度、规模、文化底蕴等因素。针对这20个景区日文公示语设置状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大湾区景区官方网站日文页面/日文公众号设置情况

如前文所述,此次调查除了对景区内的公示语进行实地调研外,面对互联网的普及和景区数字化建设的背景,将景区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纳入了调查范围。结果显示,在这20家景区中,有7家在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了日文页面,占比为35%。这个结果反映出大湾区的景区已经认识到日文旅游外宣的必要性,但对于实现“引客入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大湾区景区日语公示语的设置还存在不足之处。

此外,在7家设置了日文页面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的景区中,普遍存在着中日文界面内容不一致、信息容量不对等问题。例如,佛山市西樵山景区的中文官方网站主界面被分为“樵山文化”“民风民俗”“玩遍西樵山”“智游西樵山”等多个板块,从景观、文化、交通、美食、住宿等多个方面对西樵山景区进行了丰富翔实的介绍,且在页面右下角还有景区公告实时滚动播报。而在日文界面中,只简单保留了景区介绍、交通指引等几个板块,景区公告也不再实时滚动播放,中日文界面间存在较大的信息差。而在佛山市另一家5A级景区长鹿旅游休博园的官方网站日文主界面中,大部分导航按钮所导向的是中文页面,日籍游客实际上并不能从日文主界面上获取所需的日文信息。

大湾区景区内日文公示语设置情况

景区内公示语从其应用示意功能的角度可分为“指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和“强制性公示语”四类。为了方便统计,本次调查将这四类公示语统称为“指示性公示语”,并新增“解说性公示语”这一分类。解说性公示语指对景区的基本信息、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介绍的内容,通常以段落的形式呈现,多见于景区的入口处、主要景点处或游客服务中心。本次调查中各景区日文解说性公示语和指示性公示语设置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上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调查对象的20家景区中有10家设置了日文指示性公示语,设置比例为50%。而设置日文解说性公示语的景区仅有5家,占比25%。这个结果反映出大湾区内的景区对于日文公示语设置的必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也暴露出日文指示性公示语和解说性公示语设置比例的失衡的设置状况。徐哲、谢婕(2021)曾指出,广州市内的景区存在日文解说性公示语缺失的问题。而本次调查的结果则表明,不仅限于广州市内,整个大湾区范围内的景区皆存在此问题。究其原因,应该是日文解说性公示语的翻译难度及成本远高于指示性公示语。但解说性公示语是游客了解景区历史文化最直观、最便捷的手段。因此,日文解说性公示语的设置对于提升日籍游客对大湾区整体的旅游感知形象、促进岭南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应加大设置的力度。

此外,本次调查中所观察到的景区内日文公示语还普遍存在覆盖不均、格式排版不规范等问题。大部分景区的日文公示语多集中设置在景区入口区域,随着游览的深入,日语公示语的设置率明显降低。例如,位于江门市开平市的开平碉楼景区(5A级)部分景点设有详细的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导览牌,而部分碉楼群则只设有中英双语导览,对比缺失明显,无法达到向日籍游客进行文化传播的目的。格式方面,中文编排讲究首段缩进两个全角字符,而日文则是缩进一个全角字符,但在很多景区的公示语中,不论任何语种皆是缩进两个全角字符,存在格式上不规范的问题。而这种语言文字上的不规范,会对景区的形象和文化品位造成影响。因此,大湾区景区公示语的外文翻译亟待规范化建设。

大湾区景区日文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除设置率的问题外,大湾区景区日文公示语还普遍存在日语译文质量不高的问题。其中,指示性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一般较好,翻译质量问题主要存在于景区日语官网、公众号及解说性公示语中,其存在的问题可被归为以下四类。

1.语法错误

该类错误是此次调查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错误,主要涉及时态错误、用言活用错误、助词使用不当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语法错误是最基础性的错误,不该出现在景区的官方网站中,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景区官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也反映出相关部门在景区外文翻译的审核上存在问题。

2.表达方式选用不当

此处的表达方式包括在词、短语、句式等方面的使用。这类错误也较为常见,主要是由译者的日语水平以及对日本相关文化习俗了解不足所致。例如,广州白云山景区的日文官方主页在将“请保护景区内的水资源”译为日语时,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导致其译文自然度欠佳。究其原因,是由于在中文思维中,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然而在日语思维中,景区水资源的保护主体应是景区管理者或其他相关部门,游客的责任是对景区的管理工作给予配合。因此,本句按照“请协助我们保护景区内水资源”的方式进行翻译,才是最自然的。

3.译文未使用敬体

在日本,景区官方网站的内容通常全部采用敬体书写。景区内的解说性公示语可以采用简体书写,而指示性公示语中,除了强制性公示语之外,也多采用敬体书写。在此次调查的20家景区中,只有佛山西樵山景区和江门开平碉楼景区正确使用了敬体。同时,在应该使用敬体的场景中使用简体,难免会给游客带来冷漠、生硬的感受,应尽量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4.译文对专有名词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不足

由于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故国内景区在对专有名词进行翻译时,通常采用直接将其译为日语汉字的方式。日籍游客虽能看懂这些汉字,但难以理解其内涵及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因此,此种情况下应针对专有名词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不仅有利于提升日籍游客对景区的旅游感知形象,也是对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的有效宣传。例如,在翻译“羊城八景”“开平碉楼”时,若能用日语简单说明“羊城八景”都包含哪些景色,“碉楼”又是何种形式的建筑,则能帮助日籍游客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专有名词背后的含义。

改善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大湾区各景区的日语公示语在设置率及翻译质量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大湾区作为日籍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提升日籍游客旅游感知形象工作的重视程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景区都需要设置日语公示语,景区管理部门应当通过目标客群分析等手段,掌握本景区的日籍游客流量。对于日籍游客数量超出一定比例的景区,政府应加大投入和监管审核的力度,确保景区日语公示语的覆盖率和翻译质量,稳步推进大湾区文旅产业走向国际化。

此外,针对上述问题,徐哲、谢婕(2021)指出,景区可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共服务领域日文译写规范》,并加强与专家、高校等的合作。但《公共服务领域日文译写规范》作为一部全国性的规范,对于大湾区独特的历史、人文、地理相关内容的翻译未必能起到精准的指导作用。同时,并非所有的景区都具有与专家、高校合作的条件和实力,这也势必会导致各景区日文外宣内容的设置以及翻译水平的差距。

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构建一个专门针对大湾区的景区外宣语中日双语平行语料库。它可为大湾区所有景区的旅游外宣文本提供准确且规范化的翻译指导。目前,平行语料库的建构与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虽然全国范围内可以见到一些对旅游外宣双语平行语料库创建的尝试,但尚未发现大湾区范围内的此类日文语料库。由此可见,该语料库的创建有其必要性。目前,笔者正在筹建该语料库,并已完成了初步的语料搜集工作。语料的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线上主要语料来源为景区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线下主要来源则为景区内的公示语。语料内容覆盖了大湾区各景区中大部分常用语。后续将开展语料的清洗、分词标注、对齐等相关工作。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层出不穷。ChatGPT作为其中的代表,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景区外文公示语的翻译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但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如何,尤其是针对大湾区独特的历史、人文、地理相关内容的翻译质量如何,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标签:  景区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