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君
饮食是一种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社会风俗中最能反映民族和地区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在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千年来,人们经过不断的总结已形成了中华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鲁、川、粤、闽、苏、浙、湘、皖流派。
鲁菜
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是北方菜的代表,也是中国家常菜的基础,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2500年前,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北魏末年《齐民要术》中总结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框架;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其以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主要的代表菜肴有一品豆腐、糖醋鲤鱼、葱烧海参、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油焖大虾等。
川菜
川菜是中国地方菜,又称四川菜。川菜由成都菜、重庆菜、自贡菜组成。原料以省境内的山珍、水产、蔬果为主;调辅料以川糖、花椒、辣椒及豆瓣、腐乳为主。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煸、蒸。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的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明末清初,四川已种植辣椒,奠定了川菜的味型特色,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地方菜中独具风格的一个流派。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了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代表川菜菜肴的品种有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侃膳斋棒棒鸡、廖记棒棒鸡、廖排骨等
粤菜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包括广府菜(即广州府菜)、潮州菜(又称潮汕菜)、东江菜(又称客家菜)、粤西菜。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盐焗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干煎大虾碌、冬瓜盅等。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源自中原,传承了孔子所倡导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原饮食风格,做法比较复杂、精细,如煲仔饭、烤乳猪源自周代“八珍”美食;烧鹅源自宋朝名菜烤鸭;点心从中原传到广东后演变出广式点心。广府菜的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和韶关等地,自古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美誉。潮州菜是粤菜的主干,其烹饪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国际上最好的中华料理”之称。主打粤菜的澳门、顺德和潮州三市是联合国评定的“世界美食之都”。
闽菜
闽菜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其以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著名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太极明虾、荔枝肉等。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厦门、漳州、泉州一带)讲究佐料调味,重鲜香,潮汕菜也属闽南菜系;闽西菜(长汀、宁化一带)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苏菜
江苏菜,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江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以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的菜肴负有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鳜鱼、西瓜鸡、盐水鸭等。
浙菜
浙菜具有悠久的历史。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黄帝《内经·素问·导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渔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盐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原料讲究品种和季节时令,以充分体现原料质地的柔嫩与爽脆,所用海鲜、果蔬之品,无不以时令为上,所用家禽、畜类均以特产为多,充分体现了浙菜选料讲究鲜活、用料讲究部位,遵循“四时之序”的选料原则。烹调技法擅长炒、炸、烩、熘、蒸、烧。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清汤鱼圆、干菜焖肉、大汤黄鱼、锦绣鱼丝等。
湘菜
湘菜,又叫湖南菜,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辣味烈性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辣椒种子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广泛传播后,开始正式落脚在湖南这片肥沃而湿润的土地,并立即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繁衍扩张,赢得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酷爱。其著名菜肴品种有腊味合蒸、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莲、金钱鱼等。
徽菜
徽菜即为安徽菜,《徽菜标准化体系表》将传统徽菜的范围扩大了,徽菜正式成为以皖南菜为代表的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的总称。其中,皖南风味以徽州地方菜肴为代表,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历代名厨的辛勤创造、兼收并蓄,徽菜已逐渐从徽州地区的山乡风味脱颖而出,如今已集中了安徽各地的风味特色、名馔佳肴,逐步形成了一个雅俗共赏、南北咸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其烹调方法擅长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腌鲜鳜鱼、雪冬烧山鸡、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中国饮食文化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展示了不同的文化,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中国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从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