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通过对贵州“村BA”“村超”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分析了群众文化活动对文旅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介绍群众文化活动的概念及其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并以贵州“村BA”“村超”为案例,分析了其对文旅融合的影响和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好群众文化活动特点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与特色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找准群众文化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定位、注重新媒体的培养和运用、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文旅融合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引导等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丰富地方文化、激发民众热情的重要载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热点之一。“村BA”和“村超”作为贵州省群众文化活动的代表,不仅在本地区取得巨大成功,也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群众文化活动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群众文化活动的定义
群众文化活动通常是指由政府部门、社会机构或个人组织,群众广泛参与,以满足群众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源自民间传统、生活习俗或特定的历史背景,其特点是群众广泛参与、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民俗活动、节庆活动、非专业性的群众体育活动等。
群众文化活动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
群众文化活动是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展示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旅行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当地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能有效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
群众文化活动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广泛、贴近生活、富有地方特色等特点,通过高效服务引导,在媒体的宣传下,能吸引大批流量关注,打造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实现弯道超车,加快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文旅深度融合。
群众文化活动能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购物等,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
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案例
“村BA”和“村超”
“村BA”和“村超”是指由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的“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和贵州省榕江县举办的“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202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村BA”成为贵州群众文化新亮点。“村BA”和“村超”是近年来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较为成功的现实案例。
“村BA”和“村超”影响力
2022年,贵州“村BA”网络传播量达15亿人次,2023年超31亿人次,网络曝光量累计超550亿人次;2023年,贵州榕江“村超”每场比赛线下有5万多人观看,线上超过5000万人次观看,全网流量突破300亿次以上。得益于“村超”和“村BA”等的影响,2023年,贵州旅游接待总人数比上年增长29.2%,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41.2%。
2023年,“村BA”发源地台江县,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74.87%,达6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94.66%,达84.64亿元。“村超”发源地榕江县,2023年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52.16%,达760.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73.94%,达83.98亿元人民币。
“村BA”和“村超”成功原因分析
贵州“村BA”和“村超”两项群众性体育活动能够接连爆火,有效推动贵州文旅融合发展,探究其成功的共同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群众主体性突出。“村BA”和“村超”集群众主创、群众主办、群众热爱和群众共享于一体,群众主体地位突出。2021年以来,榕江县先后策划了5次城市IP塑造活动,但都未能让榕江为人所知,反而群众自发组织的足球赛火爆“出圈”。作为一个人文荟萃、民族众多的省份,贵州很多村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据台江县和榕江县的县志记载,由不同的村庄自发组织球队,举办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种参与性极高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拉近了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增强了当地群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篮球和足球已成为当地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台江县“村BA”和榕江县“村超”群众参与度高,比赛更具生活气息,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自然能够得到广泛支持和喜爱。
二是政府的支持和积极推动。在“村BA”和“村超”比赛中,地方政府因势利导发挥政府服务保障作用,积极推动赛事的开放性和公益性运作,使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为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例如,台江县从公安、消防等单位抽调360多人组成志愿服务队为赛事做好安全保障;榕江县按圈层划定执勤点位,分层级做好外圈、中圈和核心圈安全保卫各项工作。赛事期间,为解决接待能力短板问题,榕江在“村超美食小吃一条街”规划了1300多个免费摊位,鼓励当地居民摆摊经营,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三是地方文化特色突出。台江县民俗文化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4项,如三月十五至十七的苗族姊妹节、施洞龙舟节等,广受大家喜爱。榕江县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如侗族琵琶歌、水族斗牛舞、瑶族舂杵舞、苗族古瓢舞等。榕江是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国侗族语音标准音所在地、全国文化先进县,每年有民族民间节日25个。在这样的文化底蕴赋能下,“村BA”和“村超”吸引了众多球迷和观众的关注,这不仅是因比赛本身的精彩,更是因比赛背后蕴含的地方特色文化氛围而精彩。例如,在比赛中经常能看到当地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反排木鼓舞、芦笙歌舞等来加油助威,侗族服饰、苗族银饰、蜡染刺绣等当地特色文化产品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使得“村BA”和“村超”比赛不仅仅是一项群众体育活动,更是一场展示贵州民族文化风情、体验地方文化特色的盛宴。
四是媒体的宣传策划。“村BA”和“村超”成功背后,媒体宣传策划功不可没。从传播形式上来看,两个比赛都基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本地自媒体同步县级官方媒体广泛宣传本地比赛信息,提高热度,吸引更多“网红”及媒体加入宣传阵营,持续把赛事活动热度推到新高;其次,各大网络流量平台也积极参与赛事活动的推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最后,央视等官方权威媒体先后报道,相关明星、名人参与互动,把赛事活动热度推到顶峰。从传播内容上看,乡音、乡情的表达新颖有趣,让赛事“村味”十足,既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又能抓住人们的内心。例如,“村BA”现场观众加油喝彩的道具是锅碗瓢盆,解说员在普通话、贵州话和苗语间自由切换,香米、鲟鱼、麻鸭作为比赛奖品,这些都让人耳目一新,津津乐道;“村超”的奖品更是鸡、鹅、羊、猪、牛轮番上场,十分抢眼、接地气,深受大家喜爱。
群众文化活动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群众文化活动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机遇
群众文化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可以得到经济支撑。例如,“村BA”和“村超”火爆出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让当地群众有更多的时间和意愿投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更多的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人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得好,必会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当地、回到当地,进而增加当地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得到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和更多传承发展的机会。例如,贵州“村BA”和“村超”把群众体育赛事和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广受游客欢迎。榕江村超虽然以足球比赛为核心,但在比赛中融入了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表演等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展示了贵州独特的文化魅力;而“村BA”以篮球比赛为主,结合了当地苗族飞歌、反排木鼓舞等风俗民情,吸引了大量观众。通过苗族服饰走秀、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让游客观看比赛的同时可以体验当地传统文化,也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村BA”和“村超”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也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得到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和更多传承发展的机会。
群众文化活动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挑战
群众文化活动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与文旅融合发展不匹配。由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区特色、文化传承、活动主体年龄老化等,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例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无特色、形式单一,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实现良好的融合效果。另外,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时,可能存在基础设施和通达性等方面的不足,无法满足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
另一挑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尽管群众文化活动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长期来看,如何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文化活动可能受到资源、资金、活动主体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活动无法长期持续下去;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面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解决,包括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优化活动组织管理机制、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等,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群众文化活动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发挥好群众文化活动特点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
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好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广泛、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等特点,可以有效聚合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从而解决文旅融合发展中怎样吸引游客的问题。例如,2023年云南西双版纳举办泼水节,有200多万人次的游客参与其中,有效解决了文旅融合项目怎样吸引游客的问题。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与特色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
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中,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与地方特色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例如,台江县“村BA”比赛期间的反排木鼓舞、苗族飞歌,榕江县“村超”比赛期间的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展示,赚足了观众和游客的眼球。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资源和赛事活动,将一项村级群众文化活动推向更高的高度,推动了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
找准群众文化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为愉悦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示,体现的是公益性。旅游业作为产业,体现的是商业性,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愉悦自我、放松身心,追求美好的生活体验。两者的实现方式虽然不同,但目的基本相同。因此,保持群众文化活动本身的特性,如接地气、纯粹、公益性等,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进而促进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
注重新媒体的培养和运用
“村BA”和“村超”火爆出圈,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活动内容本身过硬和政府服务到位外,其新媒体的运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榕江县2021年就成立了新媒体产业园,有40多家电商企业入驻其中,每个乡镇都有直播服务中心,每个村寨都有直播点和“直播达人”代言,全县培育出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同时,榕江县先后策划过5次城市IP塑造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新媒体宣传策划经验。“村超”开赛之初,就做好了新媒体策划运营的准备,包装各种“村超”名场面,榕江本地的新媒体带起了“村超”的第一波流量,起到了媒体宣传第一棒的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文旅融合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引导
政府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以服务型政府的方式做好活动服务保障的同时,应进一步思考、支持和引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例如,“村BA”和“村超”虽然是群众主创、群众主办,但看其赛事活动发展及其宣传策划,第一步都是立足当地群众基础,举办特色群众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努力利用新媒体带起流量,营造氛围;第二步利用流量热度,扩大赛事活动影响范围和带动能力,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第三步走向全国,甚至国际。这其中的发展有明显的政府支持引导和积极推动作用。
贵州“村BA”“村超”等群众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文旅体验,又提升了地方文旅产业的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然而,仍需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与特色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找准群众文化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定位,注重新媒体的培养和运用,不断提高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和引导。未来,随着对群众文化活动潜力的不断挖掘,文旅融合政策的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