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少年儿童发展首先要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群体中的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主动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职责所在。针对网络信息获取的便利性给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带来的冲击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整体策划的不足等难点,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多形式创新传统文化活动服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现结合具体实践,列举了面向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品牌塑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推广、读懂广州系列活动,借网络新平台增强吸引力的策略及其成效,以期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增强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对于中国的少年儿童来说,最适宜阅读和最容易接受的依然是本民族的优秀作品。少年儿童发展要建立在认同中国文化之上,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
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培育民族认同感,塑造正确价值观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近年来,我国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层面,都特别强调少年儿童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理解和认同的教育,反映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发展和成长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的指导思想。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进一步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儿童心田,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忽视少年儿童传承,只会造成少年儿童在文化的断层以及价值观的偏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要高度契合国家少年儿童发展政策导向、制度建设,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正常的价值观,培育少年的儿童民族认同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培育文化自信。
发挥公共图书馆自身使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2017年11月4日通过、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是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人类文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明确“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及“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明确提及“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通过宣传展示、体验实践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当今,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多渠道发力,多层次联动,实现家、校、社会共同育人。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与教育部门、学校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未成年人爱国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共同打造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文化环境
近年来,广东高规格谋划儿童友好城市蓝图,高质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大力开展适儿化建设,让优质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少年儿童,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民生幸福标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在2023年入选首批广东省儿童友好城市示范点。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广州市的专业中心馆,引领区公共图书馆,凝聚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力量,共同构建了多元生长、体系化发展的少儿阅读服务网络,依托“图书馆之城”的深厚底蕴,不断优化少年儿童的阅读环境。
公共图书馆应通过空间改造,优化馆藏资源,加大社会资源合作,强化经典阅读,开展适合少年儿童需求的主题阅读活动,打造独特书香的文化环境,增强吸引力,让图书馆成为少年儿童主动来、经常来的一方胜地。
针对少年儿童的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难点
少儿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改变
获取网络信息的便利性给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带来极大冲击,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很多少年儿童已经认同“因特网”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越来越“不习惯”图书馆传统的单一阅读服务模式。同时,数字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便于获得性,改变了少年儿童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为了符合简洁、生动、快节奏的网络阅读特性,人们往往是选择性地阅读所需的部分,而甚少将整本图书从头到尾看完。这种具有选择性的阅读对于成人而言,可能更适合,但对于少年儿童,则失去一种完整阅读的体验。
图书馆整体策划力度不足,推广宣传力度欠缺
由于学生课业的负担仍然比较重,学业的压力令少年儿童倾向选择阅读轻松的、有趣的、浅层的,而不再有耐心阅读经典。成功的活动,离不开优秀的策划及执行。公共图书馆在策划意识上始终未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进行整体策划,推广宣传力度方面也有所欠缺。
破解少儿阅读推广难点的策略举措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随着该政策的全面落地实施,少年儿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了更多课外时间去探索自己的阅读方向,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有了更好的时机,使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发展,通过阅读推广活动于润物细无声般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
“未成年人服务的基本模式和最佳实践就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是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与成年人服务的最大区别。”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创新阅读活动服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打造少儿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品牌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沃土灿若星辰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经典篇目能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伴随少年儿童读者在书香中成长。经典还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名家名篇”和“国学古诗词”也因经典而流芳百世。但国学历史悠久,也的确存在内容深涩不易理解之处,增强互动参与,是其中最大的突破口。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成功打造了“诗韵霓裳——经典素读坊”和“致敬经典——名家朗诵分享会”两大以经典美文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活动品牌。至今,已经举办了72场,共九千多人次参与,以活动促进青少年感受中华经典之美,引导青少年提高阅读经典的兴趣和能力。同时,通过强化经典作品的资源推送和阅读体验,促进馆藏的利用。活动品牌的孕育、策划到实施,定位明确,特点鲜明,成功打造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经典阅读品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认识经典、阅读经典,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品位和文学素养。
2016年4月创建“诗韵霓裳——经典素读坊”活动持续至今,邀请广州市“素读种子”教师带领读者用“陈琴素读乐读法”与经典古诗文亲密接触,感受诗词的优美,体验古文的韵味。活动结合时令、情怀等元素拟定不同的主题,并根据主题甄选国学经典古诗文。例如,“春之韵”主题的《春江花月夜》《春赋》;“花之旅”主题的《卜算子·咏梅》《桃花源记》;“孝敬之道”主题的《游子吟》《道德经》……素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音乐、画面相互配合,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具体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融会贯通,鲜活读者的语感,丰富其阅读体验,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口语和手语诵读的“语气”,更好地把握诗文语言的节奏感和诵读的意蕴感,提升读者的语感体验。
从2017年3月起,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打造了“致敬经典——名家朗诵分享会”系列活动。引入广东省朗诵协会青少儿语言艺术专业团队,一众朗诵界的名家化身“点灯的人”,把一篇篇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经典文章带到小读者面前,伴随他们优雅成长,极大提升了少年儿童的文学欣赏品位和艺术素养。“致敬经典——名家朗诵分享会”中,朗诵的选篇遵循“名家+名篇”基本准则,篇目均出自名家佳作,涵盖了中外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如中国的朱自清、冰心、梁实秋、丰子恺等。每期活动围绕特定主题,挑选经典的散文和诗词进行朗诵,融入节日、人文等元素,给读者以情感共鸣,让小读者与名家“零距离”接触,极受读者欢迎。该活动品牌并不墨守成规,特别注重创新互动环节,如名家的朗诵心路历程分享、朗诵技巧的传授、“阅读誓言”宣读仪式、与名家共读经典、“诗情画意”古诗词朗诵游戏等,让少年儿童的阅读感受更强烈。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推广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负有教育职能,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亦为其体现形式。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绵延的见证。公共图书馆通过与当地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机构合作,利用图书馆丰富资源、空间平台、读者人气等优势,以少年儿童为对象,以地方非物质遗产项目为抓手,并增强体验感,是立体推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阅读活动的创新举措。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从2013年9月至今,以“立体阅读”的模式,推出“穿越历史——非遗就在我身边”(以下简称“立体阅读”)系列活动,广受少年儿童、家长欢迎。多年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共举办开展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不同种类非遗项目,广绣、剪纸、榄雕、粤剧、广彩、咏春拳、咸水歌、古琴、醒狮等广州、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广大少年儿童,通过专家讲座、书目推荐、阅读沙龙、实地参观、手工体验、阅读拓展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激发少年儿童探索求知的阅读兴趣,已成为一个广府文化资源推广品牌活动,并建立了非遗专家资源库,打造了全国青少年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与传统阅读推广模式相比,“立体阅读”更加系统化、立体化与多样化,其阅读方式能够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获取,实现阅读推广的活动目标。活动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少年儿童的参与,通过这一鲜活的形式在其心中播下了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终有一天发芽开花!
“读懂广州”系列阅读活动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都是一种精神纽带,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方水土、对这片大地有着共同的深厚情感。热爱祖国从热爱家乡开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活动可以从策划认识家乡的一物一缕开始,以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品德。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一千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一百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四十多年前,也是在这里,蹚出了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近两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持续打造了“读懂广州”系列活动品牌,共计开展了29场次活动,近三千人次参加,媒体报道反响热烈。活动在传递广州历史文脉的同时,把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多层次地融合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策划中,生动讲好广州故事,从小培育少年儿童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与集志愿者力量之大成密不可分,与社会企、事各界的深度融合密不可分,活动既突出了专题馆藏资源的优势,又突出了每场话题的专业性。同时,策划上还兼顾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活动名额的抢夺常被“秒杀”。活动联合了风行乳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广州市机关党员志愿者星火服务队、广州市机关党员志愿者书和远方服务队、广州市机关党员志愿者彩虹服务队、广州市机关党员志愿者大城名园服务队、民航中国空管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散装水泥与建筑节能管理中心、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团委、广州公交集团团委、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站)、广州巴士集团有限公司电车分公司、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团委、“读懂广州”导游专业志愿服务队、信息时报社、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广州市科普推广协会、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书和远方队、广东省中医院药剂支部神农志愿服务队、岑能咏春堂、广州花湾文创艺术有限公司、粤语童谣教学推广专家、广州自然教育老师等近三十个合作伙伴,一起贡献自己的“广州智慧”。
广州少图的“读懂广州”系列活动表
时间 活动子系列 活动名称
2022年6月1日(周三) 创新文化 “读懂广州”之“广州奶牛的故事”
2022年8月13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广州地铁的故事”
2022年7月30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广州自来水的故事”
2023年7月15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百年电车的故事”
2023年8月12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绿色节能建筑的故事”
2023年8月19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广州客轮的故事”
2023年9月16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空中交通管制的奥秘”
2022年9月17日(周六) 绿美广州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
“广州木棉花的故事”
2023年8月26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
“广州二十四节气自然故事”
2023年10月1日(周日) “读懂广州”之解读“中国南方绿宝石”
2022年6月25日(周六) 广州人物 “读懂广州”之
“奏响黄河边的民族强音:冼星海”
2022年7月16日 (周六) “读懂广州”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2022年9月24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广州咏春人的故事”
2023年7月1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红色羊城
1.从农讲所说起——星火燎原农讲所(彭湃的故事)”
2023年9月9日(周六) “读懂广州”之“红色羊城
2.从团一大广场说起——青春向党
团一大(梁桂华的故事)”
2022年8月20日(周六) 岭南文化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
“当粤语遇上诗词1.粤韵唐诗”
2022年9月17日(周六)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
“当粤语遇上诗词2.粤韵宋词”
2022年9月24日(周六)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
“传唱粤语童谣1.游戏童年”
2022年10月1日(周六)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
“传唱粤语童谣2.风俗文化”
2022年10月15日(周六)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
“传唱粤语童谣3.我爱广州”
2022年10月22日(周六)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
“传唱粤语童谣4.环保”
2023年7月-10日 “读懂广州”系列活动之
“趣味粤语学堂——你今日讲咗未1-8”
广州少图的“读懂广州”系列活动让广州的少年儿童从一瓶醇香的奶、一杯甘甜的水、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一列高速行驶的地铁、一株火红的木棉花、一首纯真的童谣、一套经典的咏春拳法、一阕呈现古汉语韵味的古诗词开始,认识诸多“广州好物”,发现广州、爱上广州——这座生我养我的美丽城市,带给少年儿童更多的乡土记忆,活动如润物细无声般,让少年儿童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广州要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读懂广州,也必将成为读懂中国的一个展示窗口。
借网络新平台增强吸引力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而言既有危机也有机遇。图书馆应该具备“大禹治水”的思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推出相应的资源服务模式和活动方式。
1.建设“广州记忆(青少年版)”特色数据库
传统的广府纸质文献已无法完全满足广大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读者的多元需求。通过数字化将传统纸质广府文献转换成数字文献,其具有检索快捷,使用方便,不受时间、空间局限的优势,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的使用价值。电子资源中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往往比文字来得直观,更易于文化的传播。但建设的同时需要注重服务功能的设计要符合少年儿童特点和使用习惯。
作为专业的少儿图书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顺势而为,结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打造“广州记忆(青少年版)”特色数据库,供读者线上无障碍浏览。该数据库在普及性地方文献的收集基础上全方位展示广州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人物资源以及浓郁的乡土风情,设有民间传说、广州民俗、地名趣谈、名胜古迹等十二个分主题,拥有《行花街》《珠江与海珠石》等161个极具广州特色的原创动漫作品,“粤语讲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颜志图先生的精彩演绎、珍贵广州历史照片等多媒体资源,设有完整版、动漫版和图片版三个不同版本,用户界面设计精美,极具岭南特色,动漫版尤其受到少年儿童欢迎。数据库的推出持续受到少年儿童读者欢迎,浏览量已达到175.37万次。
2.线上国学经典英文说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去、走向世界,实现多元文化相通。线上活动的形式也让我们见证互联网的力量。2019年8月,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中华经典国学英文诵读”活动就是有益的尝试。该活动同时在广东各公共图书馆开展,将中华经典国学作品通过中英两种语言,通过线上诵读比赛方式让读者广泛参与,小读者和家长利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诵读英文并获得评分和排名,通过大数据智能语音分析系统,记录最高得分作为比赛成绩。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48所图书馆、2253名青少年和儿童在线上激烈竞争,争取“金星奖”及其他多个奖项。该活动突破了传统活动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少年儿童读者的参与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浸润少年儿童的成长之路,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责无旁贷,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充分发挥了“文以化人”的重要功能,让“朗诵”“歌诀”“吟诵”热、“非遗”“读懂广州”热为弘扬传统文化升温,积极培育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增强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诗言志,歌咏言”,让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扎根并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