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470)

摘要:社区艺术教育是培养社区居民艺术审美、推动艺术实践、滋养大众人文情怀、满足大众精神消费需求的社会公益性教育。广州社区艺术教育正在走向政府、第三方机构、高校、社区志愿者等多元化主体协同发展道路。广州社区艺术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居民参与率较低、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等问题。通过均衡社区艺术教育区域资源、提高居民参与度等措施,推动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广州作为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先行城市,其社区艺术教育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社区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社区艺术教育是提升社区居民艺术审美水平、滋养大众人文情怀、满足大众精神消费需求的教育方式。时至今日,社区艺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提出“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政策,都旨在推进社区教育有序发展。这些政策为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社区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多重社会意义,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群体交流、自我实现及艺术表达的渠道,还能为社区营造高雅文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长期以来,社区艺术教育实践中,戏剧表演、传统非遗手作、民族舞蹈等课程的开展既能够提高居民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又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社区艺术教育研究现状

社区艺术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分支。我国“社区”一词最早由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翻译而来[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区教育在我国兴起;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区教育进入发展阶段,但是学界对社区教育概念内涵的界定及其定位却一直不够清晰。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指明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

目前,我国有关社区艺术教育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社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研究。苑广禄(2020)通过对哈尔滨爱乐乐团的研究,剖析了社区艺术教育在构建和谐社区氛围、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功能,并提出社区艺术教育对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二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与社区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方韵诗等(2020)对佛山市某社区开展个案分析,认为社区艺术教育对重塑社区居民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并提出了社区艺术教育在改革中的“高校接受——社区输出”模式[3]。三是探索外国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汤新星(2011)以美国爱荷华州社区某一具体的艺术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艺术中心开设的艺术培训课程、艺术展览、艺术品商店、艺术节、艺术基金等项目的分析,为国内社区艺术教育提供了参考经验[4]。

目前,针对“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相关研究阙如,与该主题相近的相关研究为“广州社区教育”。截至2024年1月22日,以“社区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学术论文,共有19122篇相关文献;而以“广州社区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学术论文,仅获得33条搜索结果。相比社区教育如火如荼的研究趋势,关于广州本地的社区教育研究不够广泛。目前,针对广州社区教育较为有影响力的相关研究如下。《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回顾、反思与展望》一文就体制机制建设对广州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5]。《中心城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兼论广州市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研究则梳理与总结了广州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6]。现有广州社区教育研究文献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2009年,广州市政府批准成立广州社区学院。此后,以广州社区学院为中心在全市各区分别成立了13个社区学院分院。作为社区教育先行者,广州搭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7]。并在此后发展中,注重美育环境建设和以“文”化人的广州市在社区教育中推进了艺术教育融于社会、服务居民的功能。2016年,在广州市政府、广州社区学院的推动下,广州市11个区全部成为省级教育试验区[8]。目前,广州社区艺术教育正走向政府、第三方机构、高校、社区志愿者等多元化主体发展道路。为进一步促进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广州市相关行政部门出台了《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年修订版)》等政策文件。以期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高水平”社区艺术教育模式,推进广州社区艺术教育步入数字化、现代化及品牌化阶段。近年来,广州社区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其一,打通了高校优质的师资力量赋能社区艺术发展的重要渠道。例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与社区艺术教育紧密结合,高校师资为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充足的后备力量。其二,广州本地的社区艺术教育社会组织、科研机构或第三方机构的兴起,为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优质提升添砖加瓦。例如,广东省社区艺术教育学会在广州设立了多个艺术培训点,为社区居民提供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提高了群众艺术文化教育的普及率。其三,广州市内行政部门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艺术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其四,基于广州社区教育科研的发展,更多人关注社区艺术教育领域。例如,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组织了社区教育科研与实践项目的申报工作。2023年,申报获批的项目有“电影技术学院儿童电影制片厂训练营”“家庭手机摄影与短视频制作艺术实践探索”“奥尔夫音乐律动”等,此类项目有效激活了院校科研与师资力量,使其融入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实践建设。

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存在问题

面对新时代优化社区教育的内生需求及外生需要,如何立足于广州社区教育现实进行创新性探索成为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重点。虽然,广州的社区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基于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广州作为全国社区艺术教育实践的先行军,需从受众视角再度自我检视,对社区艺术教育现存问题开展针对性剖析。

一是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广州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单位)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分馆)215个,公共图书馆(不含分馆)14间,博物馆和纪念馆73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3个[9]。政府为主建设的公共文化资源为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市内各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的分布必然存在不平衡现象,大部分文化资源集中在广州核心区域。广州下辖荔湾区、越秀区等11个行政区域,全市面积达7434.4平方千米,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如越秀区、天河区等的社区艺术教育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及课程资源等方面优于同市的从化区、增城区等地区。不仅在广州,这是各地社区艺术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就是说,在社区艺术教育领域,由于区域经济水平、政府资金投入、社区自筹能力、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比经济水平发展较弱的区域能获得更多资源。

二是部分区域社区艺术教育居民参与率较低。尽管社区艺术教育在提高居民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广州部分区域依然存在社区艺术教育参与度较低的问题。从社区教育提供主体而言,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时间安排不妥、教学方法陈旧、宣传力度不足、教学硬件设备欠缺。笔者通过对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增城区等社区的田野调研得知,大部分老年人因“隔代养育”占据了过多时间而无法参与社区艺术教育,而年轻人在周末更愿意去往公园或商场开展假日休闲活动。因此,从社区教育的受众视角而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社区艺术教育参与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三是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缺乏完善的评估与优化机制。目前,广州市内暂未形成完善的社区艺术教育评估机制,导致无法对社区艺术教育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无法全面了解居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情况,也无法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优化机制,社区艺术教育难以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和改进,导致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发展优化路径

目前,针对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均衡社区艺术教育资源、提升居民对社区艺术教育的参与率、完善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评估与优化机制等措施,有效推动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一,均衡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区域差异。社区艺术教育属于公益性质的教育补充形式,政府的宏观管理与积极引导是解决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有力手段。行政部门牵头,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缩小社区艺术教育区域之间的差距,提高社区艺术教育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例如,可以将优秀的艺术教师和教学资源向增城区、从化区适当倾斜,提高这些地区的社区艺术教育水平。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线上共享平台,将各地的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让居民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目前,广州社区学院打造了“广州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如“非遗手作”“非遗剪纸”“中英双语学古埙”等课程,形成了丰富的艺术教育“微课堂”资源。下一步,可以针对性地优化此类公共教育平台,提高社区艺术教育“微课堂”的课程质量。

第二,提升居民社区艺术教育的参与率。其一,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社区公告板、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向居民宣传社区艺术教育的优质课程及公益性质,增强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意识。其二,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根据对居民进行实践调研,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让居民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课程。其三,注重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互动。深入群众,洞悉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和优化社区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其四,积极引入志愿者力量,为社区艺术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三,完善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评估与优化机制。一是广州各区可针对本区域实际情况,定期对辖区内的社区艺术教育进行评估。评估可以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群众参与度等方面。通过评估了解社区艺术教育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二是在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强化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合理的反馈,应积极采纳并调整教学策略,以优化社区艺术教育。三是强化社区艺术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通过对社区艺术教育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示。这样可以增加工作透明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升社区艺术教育专项资助资金的使用率。

第四,创新社区艺术教育发展与管理模式。首先,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社区艺术教育服务的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区艺术教育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其次,社区是社区艺术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因此,需要加强社区参与和自治管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艺术教育的规划和实施过程,建立自治管理机制,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最后,社区艺术教育涉及政府、教育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需要建立多元化管理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社区艺术教育发展。

第五,注重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等优秀艺术教育资源的转化,并强化广州传统文化资源在社区艺术教育中的开发。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等源远流长,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将其巧妙地嵌入社区艺术教育,有助于升华社区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

社区艺术教育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艺术素养、促进社区和谐以及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聚焦广州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及优化路径,将广州作为代表性城市进行了个案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对于提升居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推动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社区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广州作为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先行城市,其社区艺术教育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我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社区艺术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2023年广东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平台和科研项目:新时代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WQNCX199);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广州社区教育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YQN2023010)。

[1]侯怀银.社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苑广禄.我国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方向探索[J].才智,2020(12):224.

[3]方韵诗,赵玲莉.社区教育载体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研究——以佛山市社区艺术教育改革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49-51.

[4]汤新星.探究美国的社区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1(10):36-37.

[5]赵小段,刘楚佳.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回顾、反思与展望[J].开放学习研究,2017,22(06):57-60.

[6]张炳坤,丛佩华.中心城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兼论广州市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02(04):7-11.

[7]朱涛.论广州社区教育之模式创新[J].职教论坛,2014(18):58-62.

[8]王卓琳.社会资本视域下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广州市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20(08):80-84.

[9]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202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5-12)[2024-01-22].https://www.gz.gov.cn/zwgk/sjfb/tjgb/content/post_8922708.html.

标签:  社区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