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图书馆:让阅读的美好浸润童心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497)

摘要:少年儿童关系着祖国与民族的未来,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主要途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重要推动者,对其阅读推广活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究十分必要。现采用网络调查法对部分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发现其阅读推广活动呈现主题鲜明且形式多样、服务覆盖全年龄段儿童、多方力量参与等特点,且有积极拓展阅读推广服务、强化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及推进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趋势。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国民阅读十分重视。其中,少年儿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因此,国内各少年儿童图书馆当仁不让地成为推动少年儿童阅读的重要力量。

阅读推广是符合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服务形式,旨在引导、训练、帮助及服务有阅读需要的人群。考虑到少年儿童阅读基础薄弱、阅读能力不足的客观现实,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应培育少年儿童阅读兴趣,重视其阅读能力建设,培养其阅读意愿和技能。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基地,阅读推广活动是主要服务形式,对发挥其教育职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对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通过总结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为总结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章参考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选取获评一级图书馆的独立建制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其官网、新媒体账号、新闻报道为信息源,采用网络调查法收集其年报、阅读推广活动信息、活动报道等公开资料。在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对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趋势。

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已经由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再服务转变为主动进行服务推广,阅读推广服务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除传统的馆内展览宣传外,各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频次明显增加,主题、内容及形式也日益丰富。对收集到的资料按形式、内容、面向对象等属性进行整理分析,可对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简单总结如下。

活动主题鲜明且形式多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少年儿童图书馆逐渐拓展了自身服务,阅读推广活动不再局限于线下开展,开始利用直播、微信公众号、电台等线上渠道,阅读活动选题也日益多样化。现有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大致总结如下。

1.阅读指导

为少年儿童提供阅读指导是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基本职责,该类型活动围绕书目推荐、技巧分享、阅读分享等项目展开,旨在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技巧,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少年儿童的阅读素养。常见形式有专题讲座、亲子阅读会、读书会、展览、诵读大赛等。例如,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讲座、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悦阅会”系列活动、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与书为伴·共创明天”读书系列活动等。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该类型围绕国学经典、传统节日、各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展开,旨在向少年儿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形式除常见的故事会、读书会、讲座外,还有手工制作、绘画、游戏等方式,如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非遗小师傅”系列活动、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非遗读书会活动、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传统文化学堂”系列活动等。各馆依托馆藏资源和场地,将传统文化知识以阅读、体验及游戏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少年儿童,让他们切实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育文化素养

该类型围绕国内外经典文学著作和艺术作品展开,旨在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品位与人文素质,形式有主题讲座、读书会、故事会、音乐剧、戏剧表演、征文比赛等,如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戏聚悦读”体验营项目、连云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约会经典栏目、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名著新编短剧大赛等。

4.爱国主义教育

该类型围绕国家和民族历史、基本国情、时事政治等展开,旨在教导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及自豪感,有主题讲座、故事会、知识竞赛、阅读分享会、诵读比赛、展览等形式,如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红读专栏的系列活动、延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激活红色基因传递阅读力量”主题活动、连云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觅百年风华童声颂党”诗歌朗诵等。

5.科学知识普及

该类型旨在启发少年儿童的求知心与探索欲,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并探索身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现象,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通常有主题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科普剧等形式,如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科技点亮生活共赴未来之约”青少年科普剧比赛、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科创阅读工作坊活动、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成长课堂栏目等。

6.“阅读+”创新服务

为助力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许多少年儿童图书馆纷纷开始拓展新的服务形式,广泛开展合作,深化阅读推广服务。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少年创客营活动,将阅读与实践结合,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与魔法童书会发起的“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用记录阅读的形式积极推动家庭亲子阅读。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畅想美丽广州”少儿立体研学活动旨在通过“阅读+研学+分享”引领少年儿童挖掘和宣传本土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各少年儿童图书馆依托已有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场次不一、规模不等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在馆内举办仅能容纳小部分读者的活动,在线上举办能吸引大量读者的活动;既有“我最喜爱的童书”、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国读书月等延续多年的主题活动,也不乏新活动方式的探索实践;有独立举办的活动,也有联合其他单位举办的活动。从整体上看,阅读推广的活动主题都较为鲜明,活动方式较为多样。

服务覆盖各年龄段儿童

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在生理条件与行为特点上存在巨大差异,相应地,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在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上也存在巨大差异。20世纪20年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分析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分级阅读体系,如今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和阅读出版指导工具,用以保障儿童阅读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与之相较,分级阅读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21世纪后才逐渐推广开来,国务院于2011年公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并且在2021年公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再次提到要“分年龄段推荐优秀儿童书目,完善儿童社区阅读场所和功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分级阅读逐渐推广开来,在各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0—3岁的婴儿处在身体和大脑的快速发展阶段,思维发展迅速,语言、表达能力飞跃发展,通常在教育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3—6岁幼儿通过学习,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婴、幼儿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对色彩、音频、视频等内容很敏感,但婴、幼儿识读水平往往十分有限。因此,婴、幼儿的阅读活动以绘本阅读为主,音乐、手工、绘画活动为辅,通常需要在他人的引导下进行,亲子阅读是最主要的形式。婴、幼儿阅读推广活动旨在引导他们初步认识世界并对世界进行简单探索,提升其认知能力,并启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提升婴、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推广活动往往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具体形式有故事会、情景剧、童谣活动、绘画、手工活动、益智游戏等。各少年儿童图书馆通常以馆内建设的低幼阅览区为服务阵地,开展相应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立体图书馆”、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芽芽馆”都是针对0—3岁的婴儿及其家长设立的,利用绘本、教具、玩具等开展了主题丰富的阅读活动;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亲子故事会”、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沪语童谣堂”活动都是面向3—6岁幼儿的阅读推广活动。

7—12岁儿童已开始在校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逐渐接受了一些阅读与写作训练,图书识读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大幅提升。13—17岁少年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在大量阅读训练中逐渐养成了自己的阅读偏好。相关阅读推广活动需突出少年儿童的阅读主体地位,锻炼其阅读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各少年儿童图书馆面向这两个年龄段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数量较多,形式更丰富,常见形式有主题讲座、展览、故事会、读书会、知识竞赛、诵读比赛、戏剧表演等。各少年儿童图书馆不拘泥于馆内的阅览空间,也经常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此外,直播、微信公众号、电台等线上渠道的利用频次也逐步增加,例如,扬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云阅读”、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云上读书会”、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喜阅365”线上读书会等。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有权威且被广泛认可的本土儿童分级阅读的标准,在阅读推广实践活动中,面向对象的建议年龄划分各不相同,但基本都覆盖了上述各年龄段儿童。一些较大规模的作品征集比赛、诵读比赛、知识竞赛等赛事活动往往不限年龄或设有多个年龄组,以鼓励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

多方力量参与

为更好地履行机构职责,少年儿童图书馆除充分利用自身馆藏资源与空间开展阅读推广和阅读指导活动外,还与学校、家长等相关机构或个人积极合作,以提升阅读活动质量、扩大活动影响、促进资源共享。

作为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少年儿童图书馆与教育从业者或机构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与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合作包括邀请教师到馆内开展主题讲座、讲授阅读技巧,在校内设置分馆或流动服务站,开展阅读分享会、文创作品征集、主题书展等阅读活动,宣传主题讲座、诵读比赛、知识竞赛等赛事活动。馆校合作拓展了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范围和活动空间,也有利于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部分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大学联合开展了如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机器人搭建等培训项目,让小读者在阅读学习与实践中提升信息文化素养。

家庭是儿童阅读的重要场所,亦是低龄儿童的主要阅读场所。亲子阅读是儿童阅读的重要形式,家长在儿童早期阅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正确引导对推动儿童阅读有着积极作用。一项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将近七成的家长表示需要家庭亲子阅读指导或服务,相关政策也明确“加强亲子阅读指导,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由此,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很多阅读推广活动都积极呼吁家长参与,具体有书目推介、亲子故事会、家庭教育讲座等,为家长提供阅读指导的同时,为家庭阅读分享提供交流平台。

除了学校和家长,少年儿童图书馆还邀请社会力量助力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如童书出版商、书店、作家协会、文艺协会、儿童文学专家、阅读推广人、童书编辑、专科医生、心理学家、民间艺人等。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围绕书目推介、阅读分享、儿童教育、传统文化等主题进行知识、经验及资源的分享,为推动少年儿童阅读奉献力量。

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发展趋势

积极拓展阅读推广服务

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服务广大少年儿童,进行阅读推广服务是为了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当下,处在信息时代的少年儿童知识获取的渠道增多,面临的阅读载体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的阅读推广服务形式已无法满足其日益变化的阅读需要,少年儿童图书馆需要积极拓展阅读推广服务。一方面,在服务理念上重视少年儿童的阅读主体地位,通过设置流动服务点及开辟线上服务平台,拓展服务网络,完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主动为少年儿童阅读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将阅读与其他要素有机结合创新服务形式。例如,将VR、AR、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阅读结合,科普新兴技术、增加阅读活动吸引力的同时,为少年儿童提供不同的阅读体验。

强化阅读推广活动品牌

目前,很多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停留在短期的规划与设计中,且多是“一次性”活动,未形成长效服务机制,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效率参差不齐,产生的社会效应及社会影响力相对有限。各馆年报都将打造或强化自身阅读推广活动品牌作为重点目标,利用品牌效应提升自身社会形象、扩大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力。为了达成目标,少年儿童图书馆须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同时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加强宣传推广,扩大活动影响力的同时,推动阅读推广常态化。对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阅读推广品牌,除了继续加强品牌宣传外,还应做好品牌管理,持续收集参与者的活动反馈及建议,优化阅读推广活动以优化读者活动体验。

推进服务均等化

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映射在国民阅读上,不同地区的人们享有的阅读资源及阅读条件存在差距。有报告指出,我国部分地区少年儿童课外阅读仍处在较低水平,且存在不会读书、不愿读书、可读图书少等问题。对此,少年儿童图书馆不仅增设流动服务点、开设盲文阅览室、新增有声阅读设施、推动数字阅读资源共享、建立对口帮扶等,还举办了图书下乡、诵读培训、阅读指导等专题阅读推广活动。可以预见,为了切实保障少年儿童的文化权益,弥合阅读鸿沟,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将继续积极推进均等化服务。

少年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图书馆是进行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实现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呈现形式多样、覆盖各年龄段儿童、多方力量参与等特征,活动频次及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当下,社会泛娱乐化、阅读载体多样化、阅读资源分布不均等环境变化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触网”年龄越来越小,阅读易受短视频文化、碎片化信息、不良内容等方面的影响,不利于少年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空间,少年儿童图书馆需要不断优化自身服务以适应社会发展,如拓展阅读推广服务、强化阅读活动品牌及推进服务均等化,助力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

本文系2023年度南充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外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比较研究”(编号:NC23C11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图书馆)

标签:  少年儿童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