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作为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管理意识淡薄、档案传播手段落后、传播形式单一,导致档案资料以及档案文化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致使其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档案文化在传播中的价值展开探讨与分析,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档案文化在传播中的价值,也希望有更多人推动档案文化传播,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档案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贡献。
档案文化概述
档案文化是指以档案为基础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模式,既包括档案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信息,也包含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所体现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等。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现代文化资源,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公民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文化在传播中的价值
历史传承价值
档案是历史的载体,以文字、图像、实物等形式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变迁。档案文化在历史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通过档案文化,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感知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感受民族气息和民族发展精神,从而获得深刻认识和启迪。加强档案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既能够使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文化遗产等得以保存并流传下去,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扎实的数据支撑,还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让国民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知识传播价值
档案文化在知识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档案文化是信息的汇集点,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艺术等领域的资料,为人们更系统、深入地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提供了重要渠道。加强对档案文化的整理和传播,可以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使其学到许多实用知识,充盈个人精神世界,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加强档案文化传播还能促进跨学科研究,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学术思考,推动知识的创新和发展。此外,档案文化还承担着科普教育的重任,通过档案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社会认同价值
档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也是社会共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品质以及独特的民族精神。加强对档案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播,能够充分发挥档案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作用,唤起人们对共同经历和共同价值的回忆,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个人根脉和历史背景,有助于增强国民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培养并强化国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减少文化冲突,为国家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文化创新价值
档案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和催化剂。加强对各类档案资料的挖掘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文化创新灵感,激发人们开展艺术创作和创新设计理念的兴趣。在传播档案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科技、艺术等方式,对档案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例如,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手段,档案文化更加便于传播和查阅;利用档案文化元素,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档案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档案文化的传播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吸收和融合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元素,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创新生态,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档案文化在历史传承、知识传播、社会认同、文化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充分发掘和利用档案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公民素养、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档案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档案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档案资源分散,内涵挖掘及利用不充分
档案资源是档案文化传播的基础,目前,我国档案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和机构,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机制,不同机构之间难以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造成资源的分散与重复建设。这不仅导致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增加了公众获取档案信息的难度。此外,现行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过于注重档案的保存与整理,缺乏对档案资料的深入研究、整理和解读,致使其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难以得到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既影响了档案文化价值的彰显与发挥,也使档案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难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造成档案文化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传播手段落后,影响档案文化广泛传播
一直以来,我国档案文化传播主要依赖于纸质档案和展览两种方式,虽然它们在历史保存和展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却暴露了明显的问题。首先,传播范围受限,档案文化的传播主要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不能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信息传播效率大打折扣。其次,档案文化传播速度缓慢,档案文化从制作到观众接收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这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显然是不够及时的。最后,互动性较差,传统的展示方式往往是单向传递信息,缺乏与观众的互动,难以激发观众了解和探索的兴趣,影响并制约了档案文化的广泛传播。
传播方式单一,制约档案文化创新发展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档案文化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扮演着记录与传承的重要角色。然而,当前档案文化在传播方式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性、文化产业融合不足、制约创新发展。一方面,档案文化传播方式主要以展览、讲座等形式为主,这种“你教我听”的单向传播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公众对档案文化的兴趣,而且容易使观众产生距离感和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档案文化并未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其他领域进行有效融合,这不仅限制了档案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阻碍了其产业链的进一步拓展,不利于档案文化传播与发展。
新时代促进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
挖掘档案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档案文化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需要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促进档案文化传播。而深入挖掘档案文化内涵则是促进档案文化传播的基础和前提。档案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等方面,应加强对档案文化的挖掘与研究,使其文化内涵得以充分展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档案文化价值。这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有力保护,也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有效措施。
第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夯实档案文化内涵的挖掘基础。档案文化的起点在于丰富的档案资料。无论是官方文件、民间手稿,还是艺术作品、科技文献,都是档案资料的来源。系统、全面地收集档案资料不仅能够丰富档案馆藏,也能够为人们后续开展研究活动提供重要素材。为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建设,首先,完善档案管理体制。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明确档案收集的责任主体和范围,确保重要历史文献、个人资料、行业数据等都能被及时纳入档案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档案管理行为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促进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其次,加大档案资源收集力度。档案管理部门应增强责任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档案征集工作,采用鼓励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广大国民的参与积极性,以广泛收集散落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资料,尽可能地丰富档案文化资源。与此同时,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拓宽档案收集渠道,实现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后,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利用OCR(光学字符识别)、图像处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纸质档案进行高精度扫描,并通过智能软件自动识别和提取文本内容,实现文本资料的结构化存储。同时,制订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来源、不同类型档案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为建立多层次的档案数据库体系,支持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混合存储与管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档案资源共享与合作。提供多终端访问权限,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档案信息。同时,运用数字签名、加密算法等手段,确保数字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第二,深化档案文化研究,凝练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资料,特别是官方或个人的历史记录,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例如,古代官府的档案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还包含了大量当时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等内容。因此,在研究档案时,应跳出传统的史学视角,运用跨学科的方法,结合考古学、社会学、文学等角度进行解读,深入挖掘档案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使蕴含着仁爱、智慧、和谐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档案文化得以凝练,并形成一套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档案文化体系,使其成为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发挥新旧媒体效应,推动档案文化广泛传播
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平台,还是依旧发挥传播热量的传统媒介,都在档案文化的展示、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其中,以新媒体平台为主导的线上传播能够以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使档案文化触及更广泛的人群;而以实地展览为主的线下传播则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度交流,满足了人们近距离直观了解档案资料、感受档案文化的需求。所以,在融媒体时代,应携手新旧媒体,共同推动档案文化广泛传播。
第一,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档案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交流的主要渠道。为使档案文化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实现有效传播,档案文化传播机构或者传播者应结合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制作适合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播。例如,在微博上发起关于档案文化的“征文比赛”或者“历史故事征集”等活动话题,激发大众了解和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参与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档案文化;在微信公众号上利用其独特的长篇内容优势,以图文形式详细解读档案文化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提高传播内容的文化深度以及受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等。
第二,利用传统媒体宣扬档案文化。在实践中,档案文化传播机构或者传播者可以与报纸、杂志合作,开设档案文化专栏,定期发布档案文化相关的文章和报道,扩大档案文化的影响力;也可以与广播、电视台合作制作纪录片、专题片等档案文化节目,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展示档案文化的魅力。为了获得良好的档案文化传播效果,档案文化传播机构或者传播者无论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还是传统媒体宣传档案文化,都需要结合新旧媒体特点,创新档案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打造具有特色的档案文化内容,使档案文化更具吸引力,并且满足不同媒体平台受众的需求。
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提高档案文化经济价值
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通过整合文化、艺术、科技等资源,创造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以档案文化为载体开发文创产品、发展创意产业,不仅能够提高档案文化的经济附加值,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还能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在致力于传播和发展档案文化的过程中,应着力探索发展以档案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使档案文化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第一,挖掘档案文化内涵,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源泉。档案文化包含了大量历史信息、知识资源和价值观念,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首先,深入挖掘档案文化中的历史人物、事件、艺术作品等,对这些资源进行创意性改编和再创作,为影视、动漫、游戏等创意产业提供独特的素材。其次,注重档案文化的研究和传播,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档案文化,为创意产业的发展积累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将档案资源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实现档案文化的创意转化。在推动档案资源与创意产业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档案文化以小程序或虚拟展览等形式面向大众,增进人们对档案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例如,故宫博物院利用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数字化展览和教育项目,使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了解故宫的丰富藏品,提升了文化普及率。另一方面,可以将档案文化融入音乐、舞蹈、戏剧等流行文化,开发书籍、影视作品、艺术品等文化创意产品。与此同时,可以举办档案主题音乐节、档案主题戏剧等档案文化活动,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档案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这样既可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又能提高档案文化的经济价值,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播。
综上所述,档案文化在传播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传承、知识传播和文化创新方面,更在于其对于增强国民社会认同、强化国民文化自豪感的积极作用。在未来发展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档案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更好地挖掘和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推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智慧的世界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平台、技术优势,丰富档案文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使其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载体。
(作者单位:古田县职工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