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基于此,我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不断丰富,这给图书选题的策划与营销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青少年科普类图书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现旨在探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对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选题策划进行调整与创新,以适应新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以及如何运用当下的新媒体资源进行图书的推广与营销。首先,分析了当下环境对图书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其次,详细分析了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读者特点、选题方向、内容和形式创新;最后,从社交媒体平台营销推广、跨界合作等角度,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营销策略,希望能对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如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交互性、即时性和海量信息的特点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范围,而是实现了在编辑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实时互动与反馈,这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同时,新媒体的即时性确保了信息的快速流通,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讯与动态,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滞后性。
对青少年这一读者群体来说,新媒体不仅对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而且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他们对新媒体的接受度和依赖度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新媒体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多元的信息获取途径,还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如视频、音频、图文结合等)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逐渐改变了他们传统的线性阅读模式,转向更加碎片化、跳跃式的阅读体验。
科普类图书主要是传播科学知识,以帮助读者提高科学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选题的调整与创新,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的时代特征及影响
新媒体环境的时代特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彻底影响了传统媒体的格局,其面对的受众分类更为细致,呈现信息量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及时性、个性化等时代特征。信息量丰富,如同浩瀚的海洋,涵盖了从科学探索到日常生活、从国际事件到文化娱乐的方方面面;形式多样,从图文、音频到视频、直播,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多维度的信息体验;互动性强,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乃至多向交流,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及时性则确保了新闻资讯的迅速传递,让“地球村”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个性化是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它根据用户的兴趣、习惯和行为数据,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信息内容,实现了信息服务的极致优化。在信息量巨大的环境下,受众获取的信息更为碎片化,内容也较为浅显。读者更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想要的知识,这对信息传播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对图书出版行业的影响
新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媒体设备,使信息的数字化和实时化传播成为现实,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从这一角度看,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深度上逐渐落后。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新媒体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样的方式,图书的功能性变强。通过电子阅读、有声书、点读书、AR/VR阅读等技术的运用,读者与图书的互动增多,参与度也得到了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内容选择、装帧设计、印刷制作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与读者需求相匹配。
新媒体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影响
阅读对于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是塑造正确价值观、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当前,虽然青少年的阅读氛围日渐浓厚,但整体呈现阅读量较少、阅读兴趣低等问题。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读者逐渐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更喜欢通过动画、图文或视频等丰富多样且生动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这些新媒体形式不仅满足了青少年追求新鲜感和快速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移动设备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与此同时,他们的阅读时间也越来越碎片化。所以,编辑在进行图书策划时,应考虑内容的图文结合,用好新媒体技术,以“轻科普”为原则,做好融合出版。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策划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市场情况概览
据开卷科普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科普图书在图书整体市场中的表现呈波动中逐渐上升趋势,少儿科普百科市场占比逐渐增多,原创图书增长势头较猛,单品种的销售逐渐攀升,少儿图书出版商的科普品类动销品种数也在不断增多。在科普板块的布局上,少儿出版机构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打造重点产品。从内容维度看,在科普读物中,少儿科普百科图书对市场码洋的贡献率超过了70%,且在整体市场中连续13年保持增长。从产品策划维度看,青少年科普图书套系化、漫画版趋势不断上升,且借助科技手段,将视频、音频、AR等技术融入纸质图书,助力科普类图书的发展。
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偏好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青少年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给青少年提供了阅读上的便利,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随时获取阅读信息。而在内容呈现方面,青少年接触了多种多样的社交媒体,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呈现,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使知识的呈现更为有趣,更有吸引力。互联网的发展为青少年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因此,他们对图书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知识具有深度与广度、呈现方式新颖、内容具有吸引力等特点。由此,当前的青少年读者更喜欢阅读符合自己兴趣的读物。编辑应主动适应、积极创新,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的深度融合,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化、更有趣味性、更高质量的阅读选择。
选题方向
随着社会各界对孩子早期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且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领域,尤其是与未来升学及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投资的增加,也反映了社会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及全球视野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国家为推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制订了支持性的政策,也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科普教育、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热情。
根据开卷数据,少儿科普百科、数理化、天文宇宙、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是广大家长和孩子们最为关注的知识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趣味知识型漫画成为少儿科普百科市场中的一匹黑马,这种将科普知识与漫画形式巧妙结合的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孩子们理解复杂科学概念的门槛,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随着青少年学习需求的日益增强,他们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家长和教育者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素养,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内容和形式创新
“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及儿童喜欢阅读的科普图书类型顺序依次为:百科知识类(64.36%)、自然生物类(61.11%)、宇宙天文类(45.73%)、科学家人物传记类(44.56%)、数理化类(20.7%),其他(7.65%)。而且,青少年及儿童科普阅读的主动性较强。因此,我们在图书策划时,要关注青少年对“提升科学素养,增长见识”的需求,切中青少年关心的话题,如宇宙探索、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和社会人文等。可以集中于某一学科做知识科普,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设计跨学科的科普图书。例如,将古诗词与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知识结合,介绍综合性的科学主题或现象。
在形式方面,“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结果显示,有33.55%的受访人选择读电子书,有30.9%的人选择听有声书。可见,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倾向于通过多媒体介质阅读。因此,为了给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们可以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或混合现实(MR)技术。例如,通过扫描图书中的二维码或特定图案,读者可以看到3D模型、动画或虚拟实验,使科学知识更加生动和直观。结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不知不自觉中学习科学知识。还可以在图书中设置互动问答环节,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不仅可以检验读者的阅读效果,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营销
线上营销策略
第一,在选题阶段与营销编辑一起分析产品优势,优化书名,增加图书的检索率和曝光率;提炼卖点,准备营销物料,包括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营销文案、达人种草文案、直播稿,与文案相匹配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关注当下的热搜词或热度主题,为图书寻找合适的推广时间;做好营销计划表,关注产品整个营销周期内的有效动作,及时进行营销计划的复盘和更新。
第二,利用小红书、抖音、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也可以利用自有社群发布图书的相关信息,增加图书的曝光率,吸引目标读者的关注。寻找与图书主题相关的博主、达人或科普专家进行图书推荐种草等,为图书做口碑营销。在宣传推广初见成效时,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精准的流量投放,增强营销效果。
第三,与主流电商平台紧密合作,发挥平台的流量优势进行图书推广。通过优化商品详情页、提供购物指南和有针对性的推荐,提高图书的曝光率和购买转化率。在特定节日进行限时折扣或满减促销等活动,提高图书的销量。
第四,建立科普图书读者群,定期分享图书信息和科普知识,增强读者之间的互动性和黏性,利用私域流量实现精准营销。
第五,出版社或出版机构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聚焦特定主题,形成新媒体矩阵,利用品牌效应增加图书的知名度。
线下营销策略
首先,在书店或图书馆召开新书发布会。为了营造热烈而富有吸引力的氛围,可以精心策划一系列与图书内容紧密相关的互动活动,旨在加深读者对书籍的理解,同时促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摆放展示架、悬挂海报、赠送周边小礼物等方式吸引读者注意。
其次,邀请作者与相关学者、专家进行现场对谈或开展知识讲座,也可以通过线上连线直播的形式进行,增强图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可以设置现场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与作者及嘉宾进行面对面交流。
最后,举办读书会。邀请读者进行图书共读,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读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心得体会、疑惑不解之处等,增强读者对图书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案例分析
2011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文字的奥秘(第一辑)》,依靠读者口碑长销超12年,重印20多次,发行量超56万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获评全国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入选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版权输出至埃及、哈萨克斯坦、波黑、北马其顿等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版社继续推出了《文字的奥秘(第二辑)》,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选题策划与内容创作
由于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关注,出版社牢牢把握这一趋势,选择了汉字这一中华文明的载体,且市场上同类书并不多见。因此,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图书内容的策划。在与作者多次沟通后,确定丛书的具体内容,并探讨图书的内容框架和结构,设立了“科普小知识”“小朋友背诗词”“小朋友学儿歌”等丰富的栏目,还绘制了相关的插图。
融合出版为图书赋能
《文字的奥秘(第二辑)》出版时,融合了多媒体资源,如将与内容相关的视频、互动游戏等拓展内容制作成线上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放在封底,还提供了AI数字人在线伴读服务,为读者答疑解惑。
此外,还制作了趣味汉字飞行棋周边。飞行棋需小读者动手填色、填字制作完成,游戏关卡设置组词、猜字等环节,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小读者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全媒体营销推广
《文字的奥秘(第二辑)》出版时,出版社举办了多场阅读分享活动,邀请小读者参加。通过丰富的汉字趣味知识的分享和互动活动,让小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汉字知识,增加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除了线下的分享活动,还有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读者纷纷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等留言点赞。
读者口碑助推了长销
《文字的奥秘(第一辑)》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自发推荐。在口碑效应的影响下,助力了图书一系列奖项和荣誉的获得。也是因为有读者的认可和较高口碑,编辑才会继续推出系列产品,并赋予图书与时代相符的功能性,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喜欢。
广西人民出版社正是持续关注了市场动态和读者需求,才能及时更新产品,并更新营销方式,增加了图书的功能性,使得该系列图书实现了长销。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策划与营销,不仅要符合当下市场发展趋势,而且要紧密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需求。通过选题与内容策划、形式与版式设计、跨媒体融合与拓展等策略,可以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的科普图书。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口碑营销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有助于提高图书的知名度和销量。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持续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青少年阅读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策划方式,丰富图书内容,与时俱进地制订营销策略,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图书。
(作者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