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吴山水画语言审美特性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14 阅读(401)

冯建吴在一生的艺术探索与创造中,根植于传统与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熔铸、升华,形成了具有书写性、写生性、时代性的独特艺术语言特征与形态,对西南及巴蜀地域的艺术创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促进,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近现代以来,中国画在艺术形态、语言风格、时代审美等各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转换,时代的进步推动着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诞生出了诸多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师。作为20世纪西南及巴蜀地域著名的中国画大家,冯建吴在诗词、书画、篆刻、艺术教育等领域成就斐然,影响卓远。其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在绘画风格、形式语言、艺术意境等方面形成了雄浑劲健、焕烂大气、凝重朴拙的独特面貌和体系。他在艺术语言上坚持金石味与书写性的融汇;在艺术风格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继承与自我创新,在写生过程中强调“能人、能出、能化”的凝练与方式;在艺术观念上推崇石鲁“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艺术自觉。冯建吴在一生的艺术探索与创造中,根植于传统与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熔铸、升华,形成了具有书写性、写生性、时代性的独特艺术语言特征与形态,对西南及巴蜀地域的艺术创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促进,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现试论之。

一、书写性

中国传统绘画,自宋元以来文人画兴起,就逐渐形成了诗书画印一体与兼融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尤其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画从书出”的审美特质。书法与国画都以线性语言为主,具有共同的造型基础与审美内涵。中国画的形态结构与造型语言,立足于书法用笔,强调丰富多变的笔形与笔性变化,从而使中国画更具有视觉与审美上的深度与厚度。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即是从笔性角度阐释了中国画线性造型与书写性的内涵与关联。在漫长的绘画实践与创造过程中,中国画注重运用书法的点线造型原则,对书法用笔的枯湿浓淡、转折、顿挫、藏露、快慢、疾涩等技法进行转化与吸收,在线性造型的基础上融汇与表达出书写性的审美意味。元代赵孟

标签:  中国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