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措施在节约型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502)

摘" " 要:实现生态环保、促进艺术和生态高度统一,是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而生态措施在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园林功能和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此,首先对生态设计的概念进行了简单阐述,其次分析了节约型园林工程的背景理论,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节约型园林工程中生态措施的具体应用进行探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生态措施;节约型园林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124-03

0" 引言

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而节约型园林工程对我国园林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为了提高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节约型园林设计和建设中,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工程状况,积极探索生态措施的应用途径。

1" 生态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主要是实现环境设计与生态过程有效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理念在节约型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更加侧重尊重物种多样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开发周边资源,保护自然植被,并创设更加优质的环境,保障植物健康生长、动物栖息生存。同时,生态设计强调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协调发展[1]。

2" 节约型园林的背景理论

2.1" 生态绿地格局理论

生态绿地格局理论旨在实现城市绿地功能和作用的最大化,以城市绿地为载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并满足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元化的需求。结合该理论进行分析,节约型园林应当在相应空间范围内,保证所建设的生态绿地符合自然生态、人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充分展示出基底、廊道等多种景观要素,实现园林景观和城市规划相适应。

2.2" 生物修复理论

生物修复理论是指利用各类动植物、微生物的生物修复功能,吸收、降解、转化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迅速修复生态环境。而节约型园林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合理应用该理论,促进园林中不同景观要素互相协调、有效衔接,更好地吸收、降解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质。

2.3"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

节约型园林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城市景观体系的关键要素。因此,设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增强城市景观美感,并丰富其生态功能,充分体现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渗透生态理念,以此为参照标准,优化开发和利用既有土地、户外空间,并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园林景观。同时,植物配置在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园林植物配置中选择适宜的方法,符合城市景观设计要求,形成更加和谐、完善的景观体系[2]。

3" 节约型园林工程中生态措施的实践应用

3.1" 优化园林规划设计

节约型园林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将生态设计理念全面融入各项工作中,优化建设计划,符合生态节约的设计和建设要求。

(1)在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中,通常会进行大范围的调整,这会给原生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当采取生态设计理念,仔细研究目标区域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类型、植被分布、水文条件等,基于此开展合理规划,尽量减少对原生环境的干扰,避免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和植被破坏,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原生环境,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设计人员应当遵循生态、节约的原则,尽可能选择本地树种,提高各类苗木的存活率,或者选择适合粗放管理的植物进行栽培,便于后续的养护管理,减少该环节的费用支出。同时,设计人员应当重视植物群落的营造,充分体现出园林物种的多样性,降低各类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设计人员还应当结合工程状况,完善配套设施设备,促进整个园林更加协调,提升整体美观性和观赏性。

3.2"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节约型园林工程需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某节约型园林工程集休闲娱乐、生态涵养等多样化功能于一体,在规定的额度范围内(80元/m2)优化设计。同时,要求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合理应用生态措施,坚持环境保护、生态优先和资源节约的原则。

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自然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较为突出。当水体内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时,就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而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源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等。因此,在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水质的改善,并采用相关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自然水体污染问题[3]。

3.2.1" 面源污染防治

面源污染源大多是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道,造成水质恶化。因此,在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中,应当减少肥料、农药的使用,并选择质量佳的过滤网安装在主河道上,良好地拦截水面漂浮物,起到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同时,建设岸线植被缓冲带,对泥沙沉积物、污染物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能更好地保护水体。

3.2.2" 点源污染防治

点源污染通常是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造成的。因此,在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城市污水源头截控,打造功能湿地进行集中处理,并与绿化景观相协调,可以在减少水体污染的同时,达到良好的环境美化效果。

3.2.3" 水生植物种植

在节水型园林工程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可以对浮游藻类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利用其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以改善水质,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3.2.4" 雨水花园应用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拟自然界雨水汇集、渗透的浅凹绿地,通常在园林地势低的位置进行建造,通过科学构建土壤结构层,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雨水花园对雨水具有一定的汇集、净化和吸收的作用,具有成本低、运行简单、管理方便、自然美观等优点。雨水花园充分利用土壤、植物的综合作用处理雨水,例如,借助土壤和植物的共同作用,有效去除径流中的悬浮固体颗粒、有机污染物等,有效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提高水质。同时,节约型园林工程中雨水花园的建造可以形成小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为昆虫、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维护物种多样性。雨水花园对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如表1所示。

3.3" 优化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需要优化植物配置设计。广东省某节约型园林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135ha,包含体育场、游泳中心,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以自然山水和植被为主,占地大约680ha,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本工程基于生态节约的设计理念,在植物配置中注重生态效益,优化植物选种和设计,以改善当地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同时,从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进行考虑,提高园林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以获得理想的园林建设效果。

3.3.1" 优化生态功能

在节约型园林工程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当基于生态平衡理念,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选择乔木、灌木、草地等构建稳定的复合群落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挑选耐污染、抗污染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净化空气、杀毒抑菌的生态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4]。

3.3.2" 应用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演替,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维护成本低、存活率高等优势。乡土植物保持健康的长势,能够充分发挥生态功能,提升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本工程位于广东地区,当地的气候适合多种类型的绿化植物生长。例如,黄杨(图1)、茶梅具有良好的美化环境效果;地棉、月季、香樟、水杉、羽扇豆等灌木、乔木、观赏草等,可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借助乡土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增强园林景观效果。设计人员结合乡土植物的外观、四季生长特点,综合考虑其色彩美、形态美、线条美等,创造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3.4" 其他生态措施

3.4.1" 节地

园林工程中的地形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承载花草树木、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因此,设计人员在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园林类型,优化多种地形的面积占比。例如,水体、陆地分别占据园林地形总面积的1/4~1/3、2/3~3/4,是较为理想的园林地形比例。同时,设计人员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地形设计中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充分利用场地的原有地形,进行适当的改造,并选择适宜的设计手法,合理配置其他园林要素。此外,设计人员应当考虑园林整体规划,实现多个部门有效协作,合理划分园林空间,利用地形变化进行景观设计,使各类要素有机结合、互相协调。例如,公共活动、休憩娱乐的位置,地形应平整开阔,同时重视园林绿化功能,提高园林设计的有效性。

3.4.2" 节水

在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中,结合当地条件,尽可能增加可利用水源总量,提高雨水渗透率,并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园林植物灌溉,实现良好的节水效果。相关人员应当以多元化的措施保护水资源。例如,可以选择覆盖地膜的方法,有效减少地表水蒸发;借助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此外,在园林植物浇水管理中,以滴灌、微喷等多种方式进行浇灌,从而有效节约水资源。在节约型园林工程中,配置完善的雨水回收设施,形成良好的内部循环,并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发挥多种传感器的控制作用[5]。借助大数据技术等,对园林工程内部的空气、环境温湿度等多种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节约型园林工程智慧化管理,并且基于各类数据合理预测未来天气,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园林植被浇灌计划,避免浪费水资源或影响植被健康生长。

3.4.3" 节能

我国园林工程建设中,更多强调节能理念,例如,在园林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等;河流内安装水力发电设备,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园林能源消耗。同时,在园林内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出节能理念,选择节能建材,如中空玻璃、双层玻璃幕墙等。某园林工程选择光伏照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全年节约电量在1065kW左右,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此外,采用生态节能技术进行园林建筑设计,不仅能降低能耗,还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建筑节能成本对比如表2所示。与普通节能设计相比,生态节能设计节能效果有所增强,全年运行成本大幅降低,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4" 结语

生态措施在节约型园林工程中的应用,需要工作人员详细分析生态环保的要求,在各项设计和施工作业中全面渗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正确认识节约型园林工程建设意义,从多个角度推动城市和节约型园林工程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琳.基于“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园林材料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22,48(7):164-167.

[2]" 尹向培.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综合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22,16(24):62-64.

[3]" 姚月红.节约型园林及其园林植物应用思考[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4(2):31-33.

[4]" 杜珊珊.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策略探寻[J].河北农业,2022(12):88-89.

[5]" 陈娟.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节约型园林绿化构建途径[J].热带农业工程,2023,47(3):140-142.

作者简介:刘海燕(1978— ),女,汉族,广东深圳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标签:  节约型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