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225)

摘 要 玉米是山东省济宁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当地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提升济宁市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促进玉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分析济宁市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存在农药选择和使用不当、监测预警不到位、生物防治措施应用不足、农户防治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采取实施农药减量增效策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等对策。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防治;山东省济宁市

中图分类号:S513;S435.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03

玉米是山东省济宁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当前,济宁市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诸多问题。深入分析济宁市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对策,对于促进济宁市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济宁市玉米种植及常见病虫害概况

济宁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适宜玉米生长。全市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hm2以上,玉米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1]。然而,由于济宁市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病菌、害虫滋生、繁殖,加之部分农户防治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不高,玉米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据调查,济宁市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其中,大斑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浆初期发生最为严重,病斑多呈长椭圆形,久而融合成不规则斑,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玉米螟以三四龄幼虫蛀食玉米雄穗为主,破坏花药、花粉,造成玉米减产。上述病虫害常年发生,危害严重,已成为制约济宁市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济宁市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农药选择和使用不当

济宁市部分农户在选择和使用农药时存在不当行为,导致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1)部分农户缺乏农药选择和使用的科学指导,盲目选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仅对环境和人畜健康构成威胁,而且易导致病菌、害虫产生抗性[2]。2)部分农户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存在混配、超量、频繁使用等不当行为,加速了病菌、害虫抗性的产生与增强。以玉米螟为例,由于部分农户过度依赖氯虫苯甲酰胺,并连年使用,玉米螟对该类农药的敏感性明显下降,防效大幅降低。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济宁市玉米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2.2 监测预警不到位

济宁市现有的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难以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3]。1)部分地区的监测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如使用传统的诱捕器和粘虫板等,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较低。2)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分析模型,难以实现对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准确预判。3)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递机制不够完善,如部分地区仍主要依靠电话、广播等传统方式,信息覆盖面有限,难以实现对农户的精准推送。以玉米螟为例,其发生期与玉米抽雄期高度重合,农户需要在抽雄初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而目前济宁市的监测预警系统难以实现对玉米螟滋生期的精准预警,导致防控措施实施滞后,进而导致防治效果欠佳。

2.3 生物防治措施应用不足

济宁市部分农户对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明显不足,仍然片面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忽视了生物防治措施的重要作用[4]。例如,在玉米螟的防控中,仅少数农户利用赤眼蜂等抑制玉米螟的发生。

2.4 农户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济宁市农户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平总体偏低。部分农户受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限制,缺乏对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等知识的系统掌握,在农药选择、用量确定、施药时期及方法选择等方面常凭经验和习惯。例如,在玉米螟防治上,部分农户对玉米螟的发生世代、在玉米植株上的取食部位等认识模糊,难以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5]。同时,部分农户对新型防治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能力不足,如对性诱剂、助剂等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使用技能,难以发挥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在提升防治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6]。以玉米蚜虫为例,适时适量喷洒吡虫啉等杀虫剂,配合使用专用助剂,能够明显减少用药量并提高防治效果,但很多农户尚未掌握相关技术。农户防治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了先进科学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控中的推广应用,影响了防控效果的提升[7]。

3 济宁市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改进对策

3.1 实施农药减量增效策略

针对济宁市农户农药选择和使用不当的问题,亟待在全市大力推进实施农药减量增效策略,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8]。1)当地农业部门应对农户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其对农药减量增效理念的认知和接受度,使其积极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制剂,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同时提高防治效果。2)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大对新型农药和施药技术的引进和示范力度,为农户提供切实可行的减量增效技术方案。例如,在玉米蚜虫防治中,可引进、推广25%吡虫啉悬浮剂等高效、低毒药剂,并配套推广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装备,在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9]。3)有关部门应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违法行为,为农户选购优质农药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4)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协作,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为济宁市农户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

3.2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针对济宁市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不到位的问题,亟待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测手段,完善预警模型,提升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1)应加大先进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力度,提升监测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例如,在玉米螟监测中,可引进应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自动诱捕器,实现对玉米螟发生数量的实时监测,为准确判断玉米螟发生动态提供数据支撑[10]。2)应加强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完善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预警模型。例如,在玉米大斑病的预警中,可综合考虑气象、地形、种植制度等多重因素,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大斑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对大斑病发生的提前预判和风险评估。3)应创新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方式,提高预警信息的传播效率。例如,可以开发玉米病虫害预警专用APP,实现对农户的精准推送,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可及性。4)政府有关部门应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监测预警工作的强大合力。通过实施上述措施,织密筑牢济宁市“测报网”,强化“监测、预警、防控”一体化运作,为玉米病虫害防控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依据,提升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3.3 加大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力度

针对济宁市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措施应用不足的问题,亟待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优化生物防治产品的供给,完善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体系,为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有力支撑。1)当地植保部门应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引进和筛选,重点推广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效果显著的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产品[11]。例如,在玉米螟防控中,可重点推广应用赤眼蜂、苏云金杆菌等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通过天敌昆虫的持续释放和微生物农药的适时喷施,有效抑制玉米螟发生。2)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生物防治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加强天敌昆虫的工厂化繁育、微生物农药的规模化生产,扩大生物防治产品的供给规模。例如,在玉米蚜虫防控中,可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建立蚜茧蜂、七星瓢虫等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育基地,为玉米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充足的天敌来源。3)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创新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模式,如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推广模式,通过政府补贴引导、企业技术服务、合作社统防统治、农户田间实践等方式,促进拮抗真菌等生物防治产品的规模化应用[12]。生物防治技术的精准推广和规模应用,可有效扭转济宁市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措施应用不足的局面,为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注入新的动力。

3.4 加强技术培训

针对济宁市农户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平偏低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农户防治玉米病虫害的能力。1)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玉米螟防治技术培训中,采取“课堂讲授+田间观摩+现场操作”的培训方式,通过生动直观的实物标本、图片、视频等展示玉米螟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通过现场示范指导农户掌握玉米螟监测、农药配制与使用等技术要点,切实提高农户的防治技术水平。2)当地农业部门应围绕玉米病虫害防治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切实解决制约农户防治能力提升的难题。例如,在玉米蚜虫防治培训中,可重点围绕蚜虫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天敌识别与利用、新型农药使用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引导农户掌握蚜虫综合防控的关键技术,切实提高防控效果[13]。3)当地农业部门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建立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信息推送平台,及时发布玉米病虫害预警信息、防治技术指导等内容,为农户及时获取防治信息、掌握防治技能创造良好条件。上述措施的有力实施,有助于提升济宁市农户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为玉米病虫害科学防治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玉米病虫害问题是制约济宁市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当前存在的农药选择和使用不当、病虫害监测预警不到位、生物防治措施应用不足、农户防治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等措施,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切实提升济宁市玉米病虫害科学防控水平,为促进玉米产业绿色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秋利.山东济宁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5):63-64.

[2] 亓永凤,王振学,李秀伟,等.济宁市鲜食玉米间作辣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J].长江蔬菜,2022(21):

64-66.

[3] 姚淑秋.济宁市兖州区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14):59-60.

[4] 葛林,成冰.济宁市邹城地区鲜食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套种技术模式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0):153-154.

[5] 亓永凤,王振学,李秀伟,等.济宁市鲜食玉米间作辣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J].长江蔬菜,2022(21):

64-66.

[6] 刘化安.山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预防控制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7):177-178.

[7] 王秀娟,谷欣梅.菏泽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11):128-129.

[8] 冯淑波.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2(4):34.

[9] 刘中原.滨州市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0):63-64.

[10] 张凤彤.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2(7):116-117.

[11] 李爱明.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11):47-49.

[12] 李现刚.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2(10):94-96.

[13] 葛丽莉.玉米叶片病虫害智能识别在沂河新区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8):50.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济宁市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