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及气象服务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314)

摘 要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旱灾、涝灾、台风等各类极端气象灾害呈现出高发态势,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保障农业稳定生产与粮食安全稳定性,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概述雪灾、旱灾、风雹、低温寒潮及洪涝灾害等气象灾害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加强科技支撑、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强交流合作、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及组建专业人才队伍等气象服务对策。

关键词 气象灾害;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54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农业大市,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对气象条件的依赖性非常强,气象灾害少则丰收,气象灾害多则少收甚至绝产绝收。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当地发生干旱、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严重。极端气象灾害的屡屡发生,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1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呼伦贝尔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以东地区为季风气候,以西地区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凉短促,秋季降温急剧,冬季寒冷漫长,年均气温-4.0~-0.1 ℃,

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间2 378~2 720 h,年均降水量388.7~477.9 mm,无霜期70~95 d,年积雪期达199.8 d。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呼伦贝尔市雪灾、旱灾、涝灾、风雹灾害及低温寒潮灾害等各类气象灾害呈现出高发态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1 雪灾

雪灾是呼伦贝尔市最为常见的一类气象灾害。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呼伦贝尔市冬季漫长寒冷,北部极端最低气温达-52.4 ℃(额尔古纳市乌玛自然保护区),冬季最长积雪日数达到204 d,位居全国之首。雪灾的屡屡发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例如,‌2023年

3月中旬,受风雪和强寒潮天气的影响,‌呼伦贝尔市局部地区出现大雪甚至暴雪,同时伴随10~11级的大风,北部地区出现暴风雪,最小能见度0~838 m,

最大降雪量为根河市阿龙山镇的17.8 mm,最大累积雪深出现在根河市为43 cm,各地最低气温下降4.3~14.1 ℃,最强降温出现在根河市。雪灾对5个苏木、‌乡镇产生了巨大影响,223余人受灾,大量的房屋、大棚等设施受损,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与农业生产[1]。雪灾对农业的危害包括积雪对作物造成的机械损伤,积雪压垮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使作物遭受冻害,同时影响成熟瓜果蔬菜的采摘、运输。寡照高湿还会使作物生长不良或诱发作物病害。

1.2 旱灾

旱灾也是呼伦贝尔市常见气象灾害之一。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昼夜温差较大,降雨分布不均,致使春季呼伦贝尔市面临着严峻的干旱灾害。高温的出现往往会并发干旱灾害。旱灾发生后,土壤失墒严重,土壤含水量下降,农作物极易失水枯萎甚至死亡。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等9个旗(区)出现旱情,旱灾的发生导致37 122人受灾,‌477 873.48 hm2农作物受灾;‌6 630 398.77 hm2草场受灾,‌133 442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19 603.07万元。

1.3‌ 风雹

‌风雹灾害即强对流天气所引发的大风、冰雹等所造成的灾害。该灾害在呼伦贝尔市也时常发生[2]。例如,2023年4月20—23日,牙克石市塔尔气镇受强对流天气影响,产生了10级大风,部分居民平房和楼房受损、部分电线杆倾斜,造成塔尔气镇20户居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6月8—9日,阿荣旗霍尔奇镇、六合镇,鄂伦春旗宜里镇,莫力达旗塔温敖宝镇、汉古尔河镇等多个村庄受到冰雹袭击,导致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6月25日、29日,扎兰屯市5镇遭受冰雹、强降雨灾害,致使农田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秧苗受灾。7月28日,阿荣旗出现强对流天气,复兴镇大泉山村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14 hm2,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风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也非常大,大风可将大棚等农业设施掀翻,刮倒大量的农作物。冰雹则会将农作物砸伤,导致农作物减产减收,品质下降。风雹灾害将会对作物形成毁灭性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的作物。

1.4 低温寒潮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历史最低温度

-52 ℃。低温寒潮天气的发生,对居民生产生活、农作物生长影响甚大。例如,低温寒潮会冻伤农作物的叶片、茎部,导致细胞破裂,组织受损,农作物生长速度减缓,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进而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3]。不仅如此,低温寒潮还会导致大棚设施受损,棚膜保温性下降,设施蔬菜生产生长受阻,经济损失惨重。

1.5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呼伦贝尔市最为严重的一类气象灾害。‌‌‌2023年6—8月,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扎兰市屯、牙克石市部分乡镇发生多次暴雨洪涝灾害,大量农田和蔬菜大棚被淹没,镇区居民房屋、菜地、道路桥涵等公共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经济损失严重。

2 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超过0.3亿t。《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中央一号文件,对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应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三农”气象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保障农业安全稳定生产。具体来说,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保障农业生产、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1 保障农业生产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诸多影响,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粮食安全稳定性。在气象灾害高发态势下,需要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完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与评估能力,动态化掌控气象信息条件,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科学、正确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减少极端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性。

2.2 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威胁非常大。在气象灾害高发态势下,提高气象精密检测水平、精准预报水平,为人们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并完善气象防灾减灾设施,有助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气象灾害高发背景下气象服务对策

3.1 加强科技支撑

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应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发挥好人工影响天气作用。例如,在重要时段、重点区域,自主设定人影飞机飞行航线及时间,开展针对性更强的人工增雨作业,提高农作物成活率。在经果林产业方面,运用“苹安天气”微信小程序发布低温霜冻等预警,并深化经济林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防御技术应用,通过精准气象预报降低霜冻危害,助推呼伦贝尔市经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为筑牢农业防灾减灾保护网,做好农业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非常关键。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应当组建专门的宣传队伍,紧紧围绕气象为农服务,定期举办气象知识讲座,宣传政策和普及气象知识,提升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和电视台、报社等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宣传媒介加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宣传,确保人们能够第一时间掌控气象信息,提前做好防控工作,减少气象灾害对呼伦贝尔市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4]。

3.3 加强交流合作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单纯依靠气象部门的力量非常有限。为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效率和水平,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应当打好融合发展组合拳,加强与其他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气象部门可以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建设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气象部门可以与保险公司共同探索“气象减灾提质+保险保底减损”合作,开发气象巨灾保险产品,为“三农”兜底。呼伦贝尔市的茶叶、枇杷等特色农产品参与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触发即赔”;呼伦贝尔市的牛羊天气指数保险,减少了牧民因2023年的严重干旱而受到的经济损失。

3.4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应认真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尤其是针对旱灾、涝灾、雪灾、风雹灾害及低温寒潮灾害的监测工作。合理化布设监测点位,搭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在关键时期持续化开展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及时精准发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传达至生产一线,让人们掌握相关气象信息,为防御措施的落实争取充足的时间,提高呼伦贝尔市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预报服务水平。

3.5 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直通式”气象服务指的是为特定用户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满足其生产生活需求。例如,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可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及时向果农发布气象信息,让果农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进一步拉近了气象局与果农之间的距离[5]。此外,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应继续关注农业生产需求,不断完善气象服务内容和方式,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气象力量。为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应通过加强天气预警预测,重点做好低温、降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工作,然后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气象灾害、气象预警等便民信息,为种植人员提供气象服务,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3.6 组建专业人才队伍

农业气象服务中,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气象灾害的频发和严重性对气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要求,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应当加快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气象服务队伍,切实提高部门农业气象服务能力。1)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招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做到择优录取,确保其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和丰富的经验,能更高效地参与农业气象服务工作[6]。2)加强对气象工作者的培训,积极实施“高水平气象人才高地建设计划”,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提升其综合素质与水平。3)建立并实施人才发展改革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奖惩机制,为气象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稳定人才队伍,减少人才流失,提高气象人才工作积极性,端正其工作态度,为新时期呼伦贝尔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智力

支撑。

4 结语

农业安全稳定生产,是建立在及时、准确、有效的气象服务的基础之上的。气象灾害高发态势下,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与威胁,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意识,根据当地气象灾害发生特点与规律,建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确保当地农业生产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性与稳定性,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传贺.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1):179-181.

[2] 薛领,孙欣彤,赵威.气候变化、经济集聚对农业生产适宜性的影响:以云南省为例[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3(3):98-118.

[3] 张艳菊,陈震清.干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对策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12):

183-184.

[4] 张敏,谢建群,黄桂烨.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9,9(6):115-116.

[5] 闫树鹏.涿鹿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9):102.

[6] 陈炜钦,关哲忠,张琳.德化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黑龙江粮食,2023(3):

51-53.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气象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