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广西百色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以粮食、果蔬、茶叶等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为推动百色市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以其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其当前尚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单一,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农业产业链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农业人才缺乏,科技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经济管理新模式,包括利用大数据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农业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向智能化农业管理模式转型;培养大数据时代的农业人才,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等路径。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大数据;新模式;广西百色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42
百色市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农业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百色市拥有多样化的气候条件和大面积的耕地资源,形成了粮、蔗、果、蔬、茶等的农业产业体系,其杧果、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百色市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初步形成以产业集群化、品牌化为核心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但在产业链深度开发、信息化建设、智能化管理方面仍存在短板。在大数据时代下,探究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百色市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其农业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百色市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地处桂、滇、黔3省(自治区)交界处,南邻越南,是我国首个地级市全域覆盖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素有“农特产品大市”之称。2023年,百色市生产总值达到1 849.81亿元,同比增长6.1%。
在农业方面,百色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以蔬菜、杧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百色市果园面积达17.7万hm2,年产量达210万t,
其中杧果种植面积达到8.9万hm2,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杧果产区;秋冬蔬菜种植面积为9.27万hm2,年产量达236万t;茶园面积为2.3万hm2,位居广西第一;油茶种植面积为12.1 hm2,位居全国第三。
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百色市注重农业品牌建设,整合全市资源打造“百香百色”区域公共品牌,并且培育了“百色番茄”“百色红茶”等多个知名子品牌。百色市共拥有绿色食品认证206个、有机农产品认证64个,认证面积分别达4.15万hm2和0.94万hm2,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百色市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农产品数字化营销,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和社区电商等新业态,该市电商销售率已超过65%。
2 百色市农业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
2.1 农业生产模式单一,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
长期以来,百色市农业生产模式较为单一,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杧果、蔬菜等特色作物的生产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生产模式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未能有效拓展其他农业产业链条,导致其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较弱[1]。1)百色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具备发展多元化农业的潜力,但目前农业结构的单一性却限制了产业的扩展。百色市主要依赖杧果和蔬菜等单一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少数特色作物,这些作物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易受到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收入不稳定。2)百色市未能充分发展现代化的畜牧业、渔业、农业综合体等多元化产业,缺乏系统的农业产业布局,未能通过多元化产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
2.2 农业产业链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
百色市的农业产业链大多停留在单纯的原料供应阶段,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打造能力有限,导致大部分农产品未能转化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1)虽然百色市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杧果、蔬菜等,但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环节较为薄弱,许多农产品依旧以鲜品或简单的初级加工产品进入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市场价值[2]。缺乏有效的后期加工,导致百色市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从单纯的生产模式向产品深加工转型。例如,百色市杧果种植规模较大,但缺乏规模化的加工企业和创新性加工技术,深加工产品如果汁、干果等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导致市场份额受限。2)百色市的农业产业链条较为分散,缺乏完整的产业聚集效应,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联合效应不足,致使农业资源无法得到高效的集约化管理。
2.3 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模式相对传统
百色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相对滞后,导致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较低[3]。1)农业生产过程中,多数农户仍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支持,农业决策依赖人工经验,缺乏基于数据的精准管理。农田管理、气候监控、病虫害预测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实时获取农业生产的动态数据,导致农业生产管理的决策依据不足,难以及时应对市场变动。2)百色市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化相对落后,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流通方式较为传统,物流管理、库存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信息化手段不充分,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限制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2.4 农业人才缺乏,科技创新驱动不足
百色市的农业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1)受限于农业人才的短缺和高层次人才的不足,百色市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受到制约。百色市的农民专业技能培训不足,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管理层,缺少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由于农业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和应用。2)百色市农业依赖传统的人工操作,缺乏强有力的科技驱动。在现代农业管理中,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较少,科技对于农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有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百色市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产品品质稳定性差,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 大数据赋能百色市农业经济管理新模式的路径
3.1 利用大数据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
百色市需要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深入应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农业生产模式转型。1)构建农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数据全面覆盖。建设多元化的数据采集平台,包括遥感技术、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土地肥力、气候变化、病虫害及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4]。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建立农业数据模型,并对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预测,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通过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情况,系统可以帮助农户选择更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作物种类,避免对单一品种的过度依赖,推动作物种植模式的多元化。2)推动现代畜牧业和渔业的数字化发展,突破传统种植业的局限性,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监测畜牧业的养殖条件,建设数字化的牧场管理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牲畜的体温、运动量、饲料摄入等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提升养殖效率。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利用水质监测传感器和鱼类生长数据分析系统,推动水产养殖智能化发展,探索名优水产的规模化养殖,如罗非鱼、克氏原螯虾等。此外,可大力探索农业综合体和多功能农业模式,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旅游、教育、生态保护等功能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效率、生态敏感性、人流分布情况等,规划适宜建设农业综合体的区域。通过整合百色市自然资源,将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体验、农业教育基地等功能融入农业综合体建设,打造集生产、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模式。
3.2 构建农业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百色市可以有效整合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数据,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1)利用大数据推动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和定制化生产。百色市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消费者偏好、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信息,为农业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预测,指导企业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例如,针对百色市的杧果等特色产品,可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消费者的口味、需求量及市场趋势,定制化生产适合不同市场的杧果干、果酱等加工产品。此外,可通过大数据加强农业产品的品牌化建设[5]。百色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出具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并推动这些产品的品牌化运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百色市可以将当地特色农产品如杧果、柑橘等打造成具有地区特色的高附加值品牌。在此过程中,大数据能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为产品确定价格、包装设计、销售渠道等提供科学依据。2)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平台,连接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环节。百色市应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农民、农业企业、政府及消费者的数据。农民可以通过平台上传农产品的生产数据,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农产品的来源、品质等信息。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产业链的各环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3 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向智能化农业管理模式转型
为了实现百色市农业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1)提升农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转型。整合区域农业生产信息,建设智慧农业决策系统,以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生产调度系统,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生成精准的作物管理方案,优化农田资源配置。系统能够分析气象数据、历史生产数据及市场需求,制订适应不同季节、气候、土壤条件的作物种植方案,减少人为决策的盲目性。联合开展农业大数据应用项目,开发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农业管理系统具备市场监测功能,能够实时跟踪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供需情况,帮助农民做出及时的销售决策。2)推动农产品流通环节信息化升级,打破传统的低效物流管理模式。建立农产品信息化追溯系统,结合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优化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管理。通过建立全程追溯体系,消费者能够实时了解产品来源和品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库存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库存状态,调度物流资源,减少库存积压和运输损失;搭建线上交易平台,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完善的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3.4 培养大数据时代的农业人才,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百色市要推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的双轮驱动作用。1)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百色市应与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农业大数据相关专业和培训课程,系统培养掌握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技能的农业技术人才。设立农业大数据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提供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农业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农业大数据专家和技术人才,通过政策优惠、科研资助等,增强百色市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实力。2)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中的深度应用。百色市应整合现有科研资源,成立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集中开展农业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农业大数据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推动精准农业、智能灌溉、病虫害预测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开发适合百色市农业发展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同时,推动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会,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通过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验证科研成果,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性。
4 结语
大数据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能够促进农业资源精准管理,推动农业产业链深度整合,正在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提供新的机遇。通过深入应用大数据技术,百色市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智能化农业管理模式转型,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百色市农业经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全面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欢欢.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
34(18):21-24.
[2] 陈乐群,程诗鸿.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营销界,2023(22):14-16.
[3] 玄华华.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及优化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24(13):99-101.
[4] 曲萍.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索[J].河北农机,2024(15):130-132.
[5] 焦玉亭.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4(25):15-17.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