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安徽省南陵县农业种植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推动南陵县农业种植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基于南陵县农业种植管理概况,分析存在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种植管理;安徽省南陵县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3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种植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安徽省南陵县在种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南陵县农业种植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南陵县农业种植管理概况
近年来,南陵县在农业种植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南陵县依托“半山半圩”的独特地理环境,围绕“一镇一业一院一头部一基地”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特色种业资源、特色水产培育和特色小镇建设。在种业方面,南陵县已逐步实现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了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南陵县红宝种业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了大规模的紫云英和水稻种子繁育基地,并成功育成多个优质新品种。在产业发展方面,南陵县深入推进食用菌、蓝莓、青梅、中草药、莲藕等特色种植业,以及稻鳖、稻虾、黑鲈等水产养殖业,创建了93个“两品一标”农产品。同时,南陵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了大量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村电商方面,南陵县大力培优农村电商,实现了可观的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在人才培养方面,南陵县实施了“筑梦春谷”人才发展计划,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
2 南陵县农业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1)尽管南陵县水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的灌溉系统老旧,水利工程效率低下。一些偏远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田缺乏现代化的灌溉设备,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2)部分地区的农田道路网络不够完善,田间道路质量较差,影响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效率。一些低洼地带的排涝设施不足,在雨季易造成农田积水,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3)南陵县的农产品仓储能力与其农业生产规模不匹配,缺乏现代化的仓储设施,特别是缺乏冷链仓储设施,导致部分农产品在收获后易腐烂变质,造成经济损失[1]。
2.2 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
1)南陵县大面积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虽然保障了基本粮食供给,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过度依赖传统作物种植,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2)南陵县已发展食用菌、蓝莓、青梅等特色农业,但整体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特色农业的比重偏低,未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和土壤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3)南陵县虽然发展了稻鳖、稻虾等立体种养模式,但整体上种养结合的程度不高,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实现种养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循环利用,不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1)南陵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存在监管重叠或监管空白的情况,在实际执行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无法覆盖所有的农产品生产环节,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安全隐患。2)虽然南陵县在农产品质量追溯方面有所尝试,但整体上还未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许多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无法有效记录和查询,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难以快速定位源头和责任主体。同时,缺乏统一的追溯标准和平台,不同企业或产品的追溯信息难以互通。3)南陵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与其农业发展水平不匹配。检测设备不够先进,检测项目不够全面,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求。
2.4 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
1)南陵县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采集系统,无法全面、实时获取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关键农业数据。同时,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利用不足,难以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有效支持。2)虽然南陵县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有所进展,但高端智能化农业装备的应用还不普遍,如精准播种机、智能喷药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设备应用推广有限。3)南陵县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如智能温室控制、远程灌溉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等,难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控、远程操作、自动化管理,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4)农村电商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难以有效对接城市消费市场。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2]。
2.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1)部分农户和种植企业为追求高产,存在滥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忽视化学物质对土壤、水质、生态系统的长期负面影响。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破坏土壤微生物平衡;农药的滥用则造成水体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2)一些农户和企业对秸秆、农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意识不强,常常采取露天焚烧或随意丢弃的方式处理。不仅造成了大气污染,还浪费了可再生资源,同时增加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3)部分农户和企业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存在过度开采地下水、农田灌溉用水浪费等问题。同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不够重视,导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影响水质。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升级灌溉系统。实施大型水利工程改造项目,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在偏远山区和丘陵地带推广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智能化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和远程控制。鼓励农户和合作社投资小型灌溉设施,如小型水泵、蓄水池等。2)完善农田道路网络和排涝设施。制订全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系统性地改善农田道路网络。升级改造现有田间道路,确保其能够满足大型农业机械通行需求。在低洼地带建设排涝泵站,增加排水沟渠密度[3]。结合地形特点,科学规划排水系统,确保雨季农田不积水。3)提升农产品仓储能力。建设现代化综合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提高整体仓储能力。在主要农产品产区建设分布式冷链仓储设施网络,重点解决果蔬、肉禽等易腐农产品的保鲜问题,满足不同农产品的储存需求。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设产地仓储设施,实现农产品就地储存、初加工。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仓储全过程可视化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3.2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1)调整作物种植比例。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度控制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同时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扩大食用菌、蓝莓、青梅等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作物种植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组建等方式,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特色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单位面积收益。2)打造农业品牌和产业链。针对南陵县的特色农产品,如紫云英、优质水稻等,制定统一的品质标准,开展品牌化运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整合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鼓励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3)深化种植养殖结合模式。在已有稻鳖、稻虾等立体种植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多元化的种植养殖结合方式,如稻鸭、果畜等模式[4]。开展种植养殖结合模式试点示范,总结经验,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便于推广复制。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对种养结合模式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3.3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健全监管机构和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农业、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协调机制,消除监管盲区。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监管流程,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小组,统筹各部门监管工作。2)构建全面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电子追溯系统。制定统一的追溯标准和数据格式,确保不同环节、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互通。3)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升级改造现有检测设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尤其是针对新型污染物和潜在风险因素的检测[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3.4 提高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1)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在全县范围内部署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关键农业数据。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整合气象、土壤、种植、病虫害等多源数据。2)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装备。制定智能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和农业合作社购置精准播种机、智能喷药机、农业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设备。建立智能农机共享平台,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农户使用成本。3)构建农业物联网系统。在重点农业园区和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远程灌溉系统和农产品溯源系统。推广应用农业环境监测设备,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控。开发农业生产管理APP,使农户能够通过手机实现远程操作和管理。4)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搭建南陵县农产品电商综合平台,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提供线上交易、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培育当地农产品电商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3.5 推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1)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减少化肥过量使用。推广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方法,如性诱剂、天敌昆虫等,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鼓励有机肥替代化肥,支持沼气、秸秆还田等技术应用,改善土壤结构。2)建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全县统一的农业废弃物收集网络,在各乡镇设立收集点。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厂、有机肥料厂等,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广可降解农膜使用,减少白色污染。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控。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制订科学的开采计划。建设生态沟渠和人工湿地,截留和净化农田径流,减少面源污染。推广种植绿肥作物和间作套种技术,减少裸露土地,降低水土流失。
4 结语
南陵县在农业种植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种植结构不合理、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欠缺、信息化水平较低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及推进生态化发展等对策。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南陵县有望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农业种植管理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罗晓燕.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循环农业的探索研究[J].耕作与栽培,2024,44(2):140-143.
[2] 石亚莉.现代化农业种植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J].河南农业,2023(29):62-64.
[3] 姬艳梅.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5):55-58.
[4] 许常青.农业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化融合探索[J].新农民,2024(2):64-66.
[5] 刘海燕.机械化种植模式下农业生产效率的优化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12):70-73.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艾可根(1974—),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351830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