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息息相关。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探讨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分析存在的管理体制滞后、基础设施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高质量发展;安徽省芜湖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38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总面积3 628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0′~118°44′、北纬30°19′~31°34′。2023年前三季度,芜湖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 356元,居全省第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 266元,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业生产基础持续夯实,粮食产量保持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推进,科技贡献率和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芜湖市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新签约农业项目169个,投资金额为323.2亿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新建省级示范村72个。作为全省重要农业大市,芜湖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整体经济的平稳增长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探讨农业经济管理对芜湖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统筹推进芜湖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组织、控制与协调的管理过程,旨在实现预期的农业生产目标和经济效益。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至关重要,需要科学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投入,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运转。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受到政府的总体引导和宏观调控,相关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措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激励,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全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在实际操作层面,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因地制宜、区位优化,充分发挥各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合理布局农业产业,既要能满足当地发展需求,又要能为全国农产品有效供给贡献力量。农业经济管理效能显著,对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2.1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是提高芜湖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气候宜人,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通过农业经济管理,芜湖市科学配置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将优质资源合理用于种植葡萄、荸荠、茶叶等优质农产品,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潜力。同时,农业经济管理推动农民采用节水节肥、测土配方等绿色生产技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芜湖市农业经济管理中注重引导农民应用生物技术、智能农机等先进实用技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2.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芜湖市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引导芜湖市农业生产向优势产业聚焦,大力发展特色水果、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如设施农业、精深加工、农村电商等,使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同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品牌商品转变。此外,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深度融合农业与文旅、科教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赋予农业新的活力与内涵,有力带动了芜湖市农业的全面升级。
2.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芜湖市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具体来看,大力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此外,注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分享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户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芜湖市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体制滞后,难以适应发展新形势
近年来,芜湖市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现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已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1)现有管理体制沿袭多年,在职能分工、决策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及时响应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2)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日益增多,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提出更高要求,但现有管理体制在统筹协调、服务保障等方面仍显不足。此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实践,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理念、方式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3.2 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农业发展
芜湖市农业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业现代化步伐。一些农村地区交通状况欠佳,道路狭窄且质量差,给农产品运输带来诸多不便;部分农村电力供给和通信网络覆盖度不高,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灌溉设施陈旧落后,田间道路年久失修,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制约了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影响了农业投入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高效流通,还阻碍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严重制约了芜湖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3.3 服务体系不健全,发展支撑不足
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芜湖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专业化服务组织较少,难以满足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2)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技术、金融、信息等关键性服务缺失,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同时,服务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与农民对优质高效服务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3)服务覆盖面有待扩大,部分偏远乡村地区服务供给不足。
3.4 农业人才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芜湖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1)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失,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或进城就业,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日益突出。2)虽然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真正发挥规模化效应。同时,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匮乏,新兴农业的人才支撑能力亟待增强。3)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滞后,农业院校生源质量下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有待优化,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4 对策
4.1 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芜湖市应着眼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深化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通过优化管理体制顶层设计,理顺政府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权责边界,畅通上下决策传导,提高统筹协调效率。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市场化改革,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际,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多元化需求。3)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多元化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切实增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活力。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芜湖市农业经济管理,关键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1)芜湖市应着力加快农村公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通联系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畅通农产品运输和信息传递渠道,切实提高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的效率。2)加大农田水利等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现代农业生产营造优质条件。同时,重视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农民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吸引力。3)政府统筹协调、上下联动、整合各方资源[4]。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创新模式,形成政府和社会资本协同发力的良性格局。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芜湖市农业经济管理才能凝聚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积蓄持久动能。
4.3 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良好的服务体系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芜湖市应当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两个层面着手,全面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重点发展农资供应、农机专业作业、绿色防控、农产品营销等领域的专业服务组织,满足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同时,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模式,推广订单服务、第三方服务等新型业态,实现更高效、更广泛的服务供给[5]。不断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金融、现代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服务供给,形成科技、资金、信息等服务要素高效配置。协调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服务水平。着力提升农业服务质量,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推动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提高服务专业水平和服务效率。创新农业服务体制机制,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服务项目招投标等运行模式,形成服务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良性格局。
4.4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夯实芜湖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根本之策。芜湖市应当从多方位着手,系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1)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对农业院校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支持高等院校强化现代农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2)充分发挥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使其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骨干力量。同时,创新农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破除户籍等制度壁垒,放宽农村人才准入门槛,积极吸引和鼓励外地专业技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3)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和社会化服务人才培养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完善农村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农业从业者的职业尊严感和获得感,吸引更多青年人扎根乡村。
5 结语
优化芜湖市农业经济管理,关键在于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滞后、经营主体分散、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芜湖市应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注入持久活力。只有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驶入快车道,芜湖市农业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裴雷伟.新农村建设环境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市场,2024(20):25-28.
[2] 石婷婷.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商界,2024(7):224-225.
[3] 梁立国.以农业经济管理为抓手践行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商人,2024(7):140-141.
[4] 方文龙,王楚楚,张丹,等.农业经济对区域经济管理的影响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24(6):145-146.
[5] 段海燕.农业现代化管理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实现[J].中国集体经济,2024(17):51-54.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曹远(1973—),大专,会计师,主要从事房屋及土地征收经济研究。E-mail:3250047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