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台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属干旱气候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对当地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为提升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效率,促进高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了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工程运行;健全农民参与机制,提升农民参与度等对策。
关键词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甘肃省高台县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56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甘肃省高台县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然而,高台县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笔者深入探讨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旨在为提升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同时为其他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借鉴,对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概况
高台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总面积4 346.61 km2,属冷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近年来,高台县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高台县已累计建成高效节水农田2 226.67 hm2,主要项目包括罗城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和大湖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1]。其中,罗城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6 941.37万元,主要内容包括改建渠首、修建干支渠、改建渠系建筑物等,预计完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0.606提高到0.669,年节水量达352万m3[1];大湖湾灌区积极推广滴灌设备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渠系互联互通,构建了“七横四纵多节点”的水网体系。此外,高台县大力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采取“配套+自筹”的方式,将原有的“渠灌+沟灌”改造为“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新模式。通过这些措施,高台县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实现了农业节水、降本、增效、增收的目标,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管理职责分散,缺乏统一协调。高台县水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多个部门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信息沟通不畅,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例如,在罗城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由于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工程建设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脱节,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2]。2)基层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能力不足。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基层管理组织建设滞后,很多灌区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现有的管理人员大多是由村干部或农民代表兼任,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灌溉管理问题。3)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缺失。高台县尚未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加之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措施不足,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2.2 专业人才匮乏
在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管理效能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高级技术人才短缺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高台县缺乏具备现代灌溉技术、水利工程、农业水利等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智能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技术创新等领域的专家严重不足,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难以及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例如,在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优化水资源调配、实施精准灌溉等方面,常常因缺乏专业指导而效果不佳,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灌溉效益难以充分发挥。2)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影响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日常运行维护的质量。大多数基层灌溉管理人员由普通农民或村干部兼任,他们虽然熟悉当地情况,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这导致他们在灌溉系统的日常操作、维护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常常力不从心,难以保证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最佳使用效果。同时,由于缺乏专业能力,基层管理人员在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时,往往无法快速掌握和有效应用,制约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进程[3]。
2.3 资金投入不足
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严重短缺。由于高台县地方财政压力大,专项资金支持有限,加之水费收缴困难,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更新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许多输水渠道年久失修,渗漏现象普遍;部分节水灌溉设备因缺乏及时维修而损坏,无法正常使用。这不仅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工程长效运行。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但由于财政压力大,这部分资金往往难以保障。而农户作为直接受益者,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节水意识不足,参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资金筹集的积极性不高。水价偏低也是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虽然高台县已开始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但水价调整仍未能充分反映水资源稀缺性和工程运行管理成本。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成本高,仅依靠现有的水费收入远远无法满足工程日常运行管理需求[4]。
2.4 农民参与度不高
在高台县,部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淡薄。近年来,高台县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多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旨在提高农民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参与度。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的积极性却不高。以宣化镇的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例,虽然形式上建立了民主决策机制,但大多数农民并不关心协会的运作,很少主动参与灌溉计划制定、水费收缴等管理工作[5]。这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日常管理效率较低,也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 对策
3.1 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
针对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统一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资源,成立由县政府牵头,水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规划项目建设与农业生产,并制定明确的部门职责清单,细化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2)完善基层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县-乡-村”三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网络,在每个灌区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设置初级、中级、高级管理员岗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不断提升管理能力。3)完善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贴挂钩,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将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工作业绩、用水户满意度等指标挂钩,设立“优秀灌区”和“优秀管理员”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明确管理失职的处罚措施,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同时,建立用水户参与机制,成立用水户协会,鼓励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决策和监督。
3.2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
针对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专业人才匮乏制约灌溉工程管理效能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高台县农田水利人才引进计划,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具备现代灌溉技术、水利工程、农业水利等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成立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中心,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智能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发展,从而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制定灌溉计划、优化调配水资源和实施精准灌溉。2)提升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高台县农田水利基层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和层级的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定期的技能竞赛和交流活动,激发基层管理人员学习和提升的积极性。加强与农业院校的合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定期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日常运行维护质量,确保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最佳使用效果,推动灌溉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的整体效能提升[6]。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工程运行
针对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此外,在资金使用方面,要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建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基金,制定详细的年度计划和预算,合理分配资金,将筹集的资金严格用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建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资金保障机制,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基本支出,实现工程长效运行。同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水价,完善水费征收制度,采用智能化收费系统,提高水费收缴率,以保证水费收入满足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资金需求。
3.4 健全农民参与机制,提升农民参与度
针对高台县农民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需要完善农民参与机制,强化主人翁意识,改革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同时,在各镇试点推行“村民理事会”制度,由农民代表参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对主动参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的农户给予水费减免等奖励,提高农民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结语
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是保障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当前,高台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工程运行;健全农民参与机制,提升农民参与度等优化措施。采取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效益,还将为高台县农业节水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还需要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应用、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农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为高台县乃至整个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葛红荣.高台县水资源管理的有效节水路径探究[J].水上安全,2024(11):82-84.
[2] 张延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问题与措施[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7):59-61.
[3] 马瑞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24(12):176-178.
[4] 程林.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研究[J].新农业,2023(11):67-68.
[5] 胡景隆.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策略[J].农机市场,2023(2):45-47.
[6] 石冲貌.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分析[J].河北农业,2022(8):50-51.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王雪梅(1988—),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灌溉运行管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E-mail:6458336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