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金融机构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金融机构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通过促进产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有效促进产业金融机构实现业务自动化、智能化及高效化。因此,文章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进行讨论,对数字经济、产业金融的概念进行分析后,论述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及意义,而后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对策。通过构建公共性产业数字化金融协作平台,积极转变产业金融业务思路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嵌入产业金融业务,通过打造赋能体系,提升产业数字化基础,加快融合金融科技,提升银行数字化水平,构建开放格局,提升生态数字化水平。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金融;金融数字化转型;智能;高效;金融服务;金融业态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9(a)--05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数字化不仅提高了产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提升了产业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帮助金融机构促进自身信息共享度和透明度,降低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截至2022年9月底,金融机构投放于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8.75万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30.8%。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为小微企业开展的授信超过5389万户,同比增长31.7%。提高产业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是产业金融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产融协作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与研究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促进产业金融机构转型与发展,促进实体经济与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对于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1 数字经济与产业金融概念
1.1 数字经济的概念
数字经济也称为信息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资源配置最优化和资源再生型经济。目前,关于数字经济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统一,因研究视角、研究领域的差异。部分学者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与数据有关的,进行资源引导并推动其发展的经济形态,具有“高速度”“强渗透”“自我碰撞”“直接性”的优势。数字经济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具有密切联系,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1]。
1.2 产业金融的概念
产业金融泛指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投资、保险、租赁等金融服务的金融业态。就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产业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科技等实体经济,为有关企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释放企业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2.1 促进产业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产业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数字化技术在实现金融服务自动化、智能化与高效化的同时,可提高产业服务精准度、时效性,有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如依托区块链技术可有效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快资金流转与提高融资效率[2]。依托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风险评估、信用评估的同时,促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及信贷决策的准确性。此外,依托数字化技术还可有效帮助产业金融机构开展各类在线开户、在线申请、在线咨询、在线服务等功能,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的同时,促进产业金融机构提高运营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并为机构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2.2 增强产业风险控制能力
数字经济时代下,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产业金融机构的重要内容。数字化转型可进一步提高产业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的掌握能力、识别能力。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技术,实现对金融风险的预警与检测,提高风险控制准确度与时效性。例如: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供应链信息、市场数据等大数据进行分析,精准对实体企业进行画像,设置预警体系,识别潜在风险,帮助产业金融机构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方案。产业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产业金融各参与主体的信息共享,还可以规范各参与主体的合法行为。通过积极促进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提高信息共享度、透明度,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强化与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信息的共享[3]。
2.3 提高产业金融创新力与竞争力
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金融机构发展与创新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依托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金融机构可了解行业、企业、产品现状,提高其信息判断能力与决策的准确性。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转型可有效促进产业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提供准确、定制化金融服务,以此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全面提升。另一方面,产业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积极与企业沟通合作,创新发展路径。产业金融机构依托数字化可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发展,在加速资金流转与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可有效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还可为企业进行个性化、定制化金融服务,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促进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4]。
2.4 增强产业金融的合规和安全性
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及数字化程度,产业金融风险防控正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内涵,尤其是合规性和安全性,如何提高产业金融精准风险防控能力、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在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中,全力推进风控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关键之策。
3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及难点
3.1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机遇
3.1.1 数字经济运行环境、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得到全面提升
数字经济时代下,以数字经济为载体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数字经济运行环境、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逐渐成为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5]。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为促进数字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技术支撑。
3.1.2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加速了社会经济各项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数字化要素在各领域、各行业中的渗透率得到显著增长,为数字经济与产业金融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数字环境与技术指导,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数字生态系统,为业务互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建设规模和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提升了数字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此外,政府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数字化基因进一步增强。
3.1.3 产业数字化实践对产业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同时,极大带动了资金的投入。据统计,2023年我国中型、大型企业数字化资源支出高达2.8万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13.5%,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测,预计2026年我国中型、大型企业数字化支出规模将增长至5.1万亿元,资金需求具有较大的拉动效应。从企业类型来看,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资本的需求具有一定差异。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大型企业资金、人才、技术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数字化转型先发优势,而中小企业囿于各类资源限制,整体来说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大型企业的金融需求主要以大规模融资、高效数字金融服务为核心,而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和资金不足,致使其数字化建设程度不高。因此,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生态圈、提升融通平台支撑能力、拓展融通维度、深化融通程度等方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数字时代,通过自身数字化转型,大中小企业对产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均有明显的提高[6]。
3.1.4 产业金融的发展已经具备较好的资源基础和运作经验
伴随实体经济跨越式发展,产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臻完善。产业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等服务的同时,通过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依托“产融结合”的运作方式,可进一步提高产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产业金融规模和质量的提升。目前,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已进入深入优化的新阶段,正形成创新链、数据链、资金链等多位一体的新型融通体系。产业基金、金融租赁、保险资金投资的创新均为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基础。
3.2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难点
数字经济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如数据的安全和隐秘性问题,是当前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此外,如何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促进金融机构市场服务能力提升,是当前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当前,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以下难点:
3.2.1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与产业数字化不适应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与当前产业数字化所需的金融服务存在一定差异。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高成本、低效率、服务渠道单一,加之金融机构对企业所处行业缺乏深入了解,导致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优先采用传统金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7]。这与产业数字化极不适应。其次,新业态兴起,如当下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衍生出直销银行、移动金融等一系列新业态和新模式,这迫切需要金融机构加快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投融资更匹配新型经济结构、更满足产业多元需求。
3.2.2 数据基础设施与产业金融数字化要求不匹配
数据基础设施与产业金融数字化要求融合是促进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会产生大量金融数据,通过对有关数据归纳、整理并对其分析,帮产业金融提高自身对资金流动、风险管理的同时,还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竞争力。然而,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设施建设要求较高,因产业数据相对复杂、庞大,为提高金融数据处理能力,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建设,促进自身风险识别能力。但从当前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现状来看,诸多金融机构因缺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规划,导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满足当前数字化处理的要求。
3.2.3 产业金融数字化发展模式存在产融信息不对称
数字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行业客户对于数字化技术的依赖程度有了跨越式提升,诸多企业已将自身发展模式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链条从传统“链式关系”朝向“网状生态”发展,企业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使金融机构的客户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因传统产业与金融业之间缺少信息系统联系,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有效获取企业市场经营、财务状况,无法深度分析与了解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8],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金融数字化发展不完善,造成产融信息不对称,导致实体金融数字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产业金融数字化发展模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当前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面临较为紧迫的需求。
4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
4.1 构建公共性产业数字化金融协作平台
产业数字化金融协作平台作为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公共性产业数字化金融协作平台,加强金融机构、企业、政府等多方信息平台的共享与协作,有效促进产业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有利于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在具体构建公共性产业数字化金融协作平台中,应保障公共性产业数字化金融协作平台具有一定开放性、安全性及高效性。具体如表1所示。
4.2 转变产业金融业务思路和服务方式
产业金融机构传统发展思维模式已然不适应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在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产业金融机构应积极革新与优化自身发展思路,以此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产业金融机构应围绕数字化转型战略促进服务准确度、时效性提高,有效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创新金融产品的开发与供应。金融机构应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对现有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积极利用产业金融服务数字平台,积极关注信息的收集与分发,在多边合作一体化供应链中,将多元化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服务能力有效融合,以此促进金融产品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9]。产业生态链中,不同经济链、不同类型关联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尽相同,为满足不同企业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应积极结合数字技术对有关企业进行细分,开发适应性强、综合性强的金融产品。通过搭建面向金融机构、产业企业双向开发的服务平台,产业企业可将自身金融需求通过平台快捷高效准确地传递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源、服务能力,通过定制开发金融服务产品、方案,形成跨行业的金融产品集群,有效促进金融产品投放、资金调配与流转、利润回报与分配等环节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基于金融服务产品集群,在满足不同企业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定制服务,如开放银行、分期融资等金融服务等方式,以此解决广大企业的金融需求。
4.3 推进数字技术嵌入产业金融业务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日臻完善,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嵌入产业金融业务,可为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将新型数字技术有机融入产业金融业务,可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传统产业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应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进行分析,通过深度挖掘客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帮助金融机构科学、全面判断客户信用等级,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信贷决策准确性。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进一步加强资金流转速度,为广大企业融资提供良好基础。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数字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实时评估风险、信用的同时,通过引入专家算法,为金融机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元宇宙技术为产业金融提供了新型应用场景,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的金融服务,构建生态、直观、多维度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对此,金融机构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通过促进数字化转型效果与质量,为自身金融业务发展提供良好基础[10]。
4.4 打造赋能体系,提升产业的数字化基础
打造金融数字化赋能体系,切实促进产业数字化质量提高,形成良好辐射带动作用。首先,核心企业应切实发挥自身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自身数字化体系和运营能力,与金融机构对接和合作,通过相互赋能的方式为有关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此实现金融业务线上化、流程审批自动化、智能化,为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其次,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技术能力,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对自身技术水平进行创新,促进自身技术应用的完善和快速发展,提高与实体经济的契合程度,以此实现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升级。金融机构应将与自身有关的合作方系统集成,加强数据间的交流频率,通过数据技术完善应用,实现供应链数据分析能力的全面提升,为金融机构、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5 融合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机构数字化水平
传统金融机构原有的业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字化框架体系进行构建,不仅要在系统上将客户、产品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形成数字化模块,还要对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将API数字金融服务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将数字化模块和金融服务相结合,提升线上金融服务的效率,提升客户的体验感。最后,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也需要转型,要从传统的业务模式中脱离出来,逐渐实现集中运维的模式,形成产业链方案,实现在线建档,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核查、各项交易进行分控,进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积极融合金融科技,是有效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方面,金融机构应重视渠道“场景化”的建设,通过银行直连、开发API等方式实现场景化连接,为客户出纳、资金流转构建多元化交易场景,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此外,金融机构可依托渠道场景化作为切入点,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构建全面线上经营的模式,通过融通内外渠道,为客户提供电子发票以及电子合同等更多的场景业务,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重视推进风控决策智能化建设,通过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构建数字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围绕产品、行业特征,将有关风险因子纳入数据风控预警体系,以此构建风险防控评价体系,帮助金融企业对企业的各项活动以及市场情况进行动态的管理分析和风控决策,全面提高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4.6 构建开放格局,提升生态数字化水平
金融机构应构建开放格局,依托自身金融场景的开放性,将结算、企业融资以及现金管理等业务融入产业平台,构建生态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产业交易链及服务链的全面延伸。我国的产业链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这个背景下商业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为开放性平台,实现场景的深度融合,促进场景化金融服务生态圈的形成已成为必然。例如,中铁物贸主动拥抱“互联网+”,持续推进“数字中铁,智慧物贸”战略以“连接、协同、共享”为理念,开发的业务协同平台(BCP)和财务共享系统,实现了业、财、资、税一体化目标,通过上下游客户互联互通,构筑了开放立体的全方位生态圈,引领建筑业供应链集成服务管理变革,有效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生态数字化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进行讨论与分析。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来看,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金融服务及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产业金融机构作为产业数字化金融协作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要求,对现有数字技术进行优化与创新的同时,革新自身发展理念与目标,通过制定个性化、差异化金融服务,为广大实体企业金融服务,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供应链信息、市场数据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围绕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加速资金流转与提高融资效率,加强金融机构、企业、政府等多方信息平台的共享与协作,有效促进产业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此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王文进,葛鹏.产业数字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及其发展路径[J].世界经济研究,2024(2):93-104+137.
邓宾劲,李夏,刘晓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业金融数字化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24,32(1):60-67.
陆岷峰,欧阳文杰.构建金融强国: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4(1):150-160+239+241.
刘誉泽.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21):5-8.
欧阳文杰,陆岷峰.企业数字化条件下构建数字产业金融生态的融合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23(8):32-46.
欧阳文杰,陆岷峰.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J].现代金融导刊,2023(4):27-31.
冯振,夏芊.商业银行如何推进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J].中国银行业,2023(2):81-83.
王鹏.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路径[J].中国金融,2022(24):96-97.
肖璟.用数字金融书写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2022(10):22-24.
本刊.数字化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振兴: 2022中国金融创新论坛发言实录[J].银行家,2022(9):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