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文章聚焦于凤翔泥塑中“坐虎”的纹样提取及其图形设计研究,通过对基本形及其组合、变换关系的分析和对“坐虎”纹样的深入剖析,提炼其独特的造型元素。结合现代构成设计方法对纹样进行再创作,呈现了从理论转换到设计实践的具体步骤,推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丰富了凤翔泥塑的视觉表现形式。
关键词:凤翔泥塑;坐虎;纹样提取;图形设计
凤翔泥塑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语言。在视觉设计的范畴内,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对它的研究和创新多集中于具象造型,而运用抽象设计语言对它的研究则比较少。因此,笔者通过对凤翔泥塑纹样的学习和对构成设计的研究,认为凤翔泥塑的视觉设计可以结合现代抽象设计语言。文章中,笔者首先对基本形的组合、变换和构成形式进行论述。其次运用构成设计方法将凤翔泥塑纹样中自然形态、有机形态纹样进行分解与重组,从中提取基本形,使其更具符号化和图形化。最后在凤翔泥塑“坐虎”的图形设计实践中,综合运用构成方法对“坐虎”的形象进行创新。基于上,本文呈现了从理论转换到实践的具体步骤,展现了理论的视觉化。
一、基本形的构成形式
在平面构成中,由点、线、面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形体,称为基本形,基本形可以是具象图形的意象表现,也可以是抽象图形的创意表达。在构成设计时,最重要的是对基本形的选择,当基本形太复杂时,多个基本元素组合往往会使符号过于烦琐、凌乱。因此,对基本形的提取应在把握形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尽可能将其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化的形。
(一)基本形的组合
在构成作品中,其艺术魅力是通过基本形的组合来表达的。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化创造出更多的造型形象,使其更具形式感、趣味性或多变性。因此,基本形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图形关系,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八种形式(如图1):分离、接触、覆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1]。分离,形和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各自图形呈现完整。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有点或线的共用。覆叠,一个形与另一个形局部覆盖,重叠部分不显示,两个形象因局部重叠形成一个新的形象。透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错重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仍能清楚可见各完整形象,没有明确的前后或者上下的层次空间关系。差叠,两个形相互交叠,保留交叠部分的新形象,删除其余未交叠部分。减缺,两个形前后相互交叠,一个形被另一个形所减后形成的新形象,为减缺图形。重合,形与形交错重叠,忽略重叠部分,不分前后或上下关系,把两个形象联起来合成一个新的完整形象。基本形在组合时,设计者应根据自身的设计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图形组合,切勿为刻意制造复杂的画面效果一一叠加应用。
(二)基本形的变换
图形的组合可以创造不同的造型形象,但图形的构成设计还需要在二维空间中的方向、位置中完成,这一过程叫做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镜像,缩放是图形变换的四种方式,每一个基本形在不同的变换中会有无限的变化和发展。如图2,两个分离的圆形经过水平移动后由点变成了线,线经过多次垂直移动变成了正方形的面,再由封闭的三角形对其执行剪切蒙版。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当客体不封闭、不完整时,人们倾向于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将缺损的轮廓补充完整,因此,由点组成的正方形面,在剪切蒙版的作用下,又变成由点组成的三角形面,而这个三角形的面在“坐虎”图形设计中又充当了“点”的角色,以上足以可见一个圆形的变化和发展。图3为笔者以“坐虎”基本形(坐虎基本形的提取见图5)进行平移、镜像、旋转等变换后,得出的“坐虎”的部分图形设计,其中可见窗花、剪纸等意象。
(三)基本形的构成形式
在确定基本形的组合和变换方式后,便可以运用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构成设计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规律性骨骼构成和非规律性骨骼构成两大类。规律性骨骼有着严谨的规律性与框架线,画面会形成强烈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如重复、近似、渐变、发射。非规律性骨骼相对来说没有严谨的数字关系的骨骼线,形态造型按照较自由的方法进行排列,有较为明显的主次、对比关系,包括特异、对比、密集。基本形的构成形式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构关系,通过这种结构关系,人们可以感知造型要素之间复杂形象对人们情感的刺激,从而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
二、凤翔泥塑“坐虎”的纹样提取
坐虎纹样的提取,实为造型元素的提取。一般来说,造型元素的提取过程会用到图形的“分解与重组”两个方法,具体为:将原始的图形进行分解,提取元素,并以自身的图形设计思路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图形重新进行组合,这就是“分解与组合”的基本创作思路。以此方式对凤翔泥塑的外部轮廓结构、内部结构纹样、五官进行原型分解,在理解凤翔泥塑的构成形态后,分析其应如何被分解才更具形式美感,继而对自身在凤翔泥塑中提取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于是我们就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图形[2]。以下为“坐虎”各部位的提取过程:
(一)外轮廓的提取
凤翔泥塑造型元素形象各异,惟妙惟肖,在外形的塑造上具有浑圆饱满的特征,大部分的造型为头大、腿短、脚小,整体造型看起来生动流畅、别具特色。本文对外轮廓的提取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如图4将坐虎泥塑a进行分解,用线描提取得到b,在b的基础上将坐虎的耳朵、身体、肢干依次用几何形进行归纳和概括,多次变形后,e图基本确定为坐虎的外轮廓提取图。通过e图,我们会发现耳朵由原来的长圆状概括为三角形;尾巴和身体简化后融合在一起,变为半圆;脚掌和脚趾的位置以覆叠的形式前后错开形成空间感。
(二)内部纹样的提取
凤翔泥塑坐虎的纹样大致可分为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几何纹样多为点、线组成抽象的几何形体,如回旋纹、波浪纹、点纹等;而自然纹样包括动物和植物纹样,例如蝴蝶、牡丹、石榴、艾草、金瓜、贯钱等,大多数情况是动物纹样与植物纹样相结合进行装饰。如图5,笔者选取了在内部结构和颤头中常出现的海棠纹、荷花纹、寿桃纹、贯钱纹四种纹样进行基本形的提取。如图(a)海棠花瓣造型圆润饱满,单瓣的造型神似一个个爱心,因此,其基本形可提取为心形。图(b)(c)(d)荷花、寿桃、贯钱经过比对,发现它们的造型中都有类似菱形的倾向,因此它们的基本形可统一概括为菱形、半圆形和圆形。
(三)五官的提取
凤翔泥塑中坐虎泥塑刻画的虎面,面部表情肌群内收与外张都异常剧烈鲜明,暴额凸睛,耳部造型向上直立延伸,放大虎口比例使口鼻造型夸张具体,限制脸颊大小[3],整体既有神兽的威猛之气又显得和善亲民,眼睛象征着日月,为阳性,双眉宛如两条相对排列的鱼,则意为阴性,两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阴阳结合万物兴旺的理念[4]33。如图6(a)所示,笔者将眉眼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归纳,用折线的方式表现其动感。图6(b)鼻周沿用折线,上提,虎牙整齐排列,将老虎龇牙怒吼时,鼻周褶皱的状态展现出来。图6(c)将坐虎下颚骨张开的状态概括为倒梯形,牙齿为尖勾,和整体抽象风格形成统一,胡腮的乳钉纹和贯钱纹还有胡须简化为圆形和菱形,且打破固定结构,使用平移的方式呈现形态和意境。在凤翔泥塑坐虎的造型中,耳朵是最夸张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因此耳朵的提取也是本次图形研究的重点表现对象。如图6(d),笔者发现耳朵内部的纹样结构以纵轴为中心用线条进行了区域分割,在耳朵的色区边界处形成三角形,故将其提取出来作为耳朵的造型要素,我们看到的这些跑出来的三角形,它们突破了自身的区域限制,以覆叠的组合方式完成了全新的越级,在视觉上给人自由、活泼之感。
上文通过对凤翔泥塑坐虎纹样的分解和提取,得出了心形、菱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元素的基本形,这些基本形将作为图形设计的造型要素使用。
三、凤翔泥塑“坐虎”的图形设计
凤翔泥塑是传承了剪纸、刺绣、年画、花馍等同样具有很强装饰性的民俗文化产物,常运用夸张手法,以牡丹、石榴、海棠、太极等图形作为纹样符号,遵循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法则,最终形成独具特色而美观的装饰纹样[4]33。这些看似点缀性的纹样与民俗、文学、语言学、历史等方面都息息相关,每种纹样都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和内涵。《凤翔民间泥塑中的吉祥纹样寓意初探》一文中就提到“凤翔泥塑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在黄土高原独特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背景下不断地生存、发展着。它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吉祥纹样普遍有着祈福、美好的寓意”[5]。
(一)图形设计
基于上,本文将凤翔泥塑坐虎中与吉祥和祝福相关的意象通过形式、颜色、运动和平衡进行了抽象化,并保留了窗花、剪纸等艺术形式;试图通过“突破”“打破”“走出去”这些词在纹样的提取、组合、变换、颜色中唤起一种感觉,即:打破固定结构和维度,将具象纹样进行溶解,使它们不易被识别。另外,本文认为,当我们在设计研究凤翔泥塑的视觉形象时,一方面不能丢弃其本身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也不能不与时俱进。凤翔泥塑在造型塑造中,在虎头周围有一些用小泥团捏成的形状,用细丝弹簧连接在泥塑头上,类似于戏曲头帽上的“帽翅”。它们常以十二生肖、莲花抱子等形象出现,象征逢凶化吉、趋利避害,十分具有动感,同时也增加了泥塑的趣味性和空间感。因此,笔者将这部分和耳朵作为重点表现对象,将“飞鸟”的概念融入其中,用密集构成的设计形式呈现出由近及远,鸟群翱翔的空间感和形式美感,如图7所示。
(二)色彩设计
民间美术的用色一般和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艺术”。关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广袤辽阔,天气干燥、四季分明,关中人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单纯直爽而刚烈的性情,因此,凤翔泥塑用色重、浓、俗、少,对比强烈,明快醒目,没有矫揉造作之势[6]。凤翔泥塑一般使用平涂的上色手法同时配合线描风格,形成轮廓清晰完整的色区。其色彩选取了中国传统五行色红、绿、黄、白、黑。其中,红绿色的使用面积最多,其次与黄色、桃红色进行搭配使用,黄色常常用来分隔红色和绿色,同时提升整体的色彩明度,此外,还会使用金、银、黑、白、灰等中性色系加以平衡。
凤翔泥塑用色的整体观念就是“红红绿绿,图个吉利”。如图8,凤翔泥塑“坐虎”的色彩设计,前景充满动态的红色和绿色从老虎的耳朵一直延伸到身体,这醒目的红绿代表了鲜活的非物质,如同民间饱满的祝福声在大地上回荡;“坐虎”耳朵上密集的各色飞鸟骤然起飞,充满动感,翱翔在画作的上半部分;背景的粉色渐变与对角线位置的绿色和黄色形成张力,而中景的白色像一个调和者,平衡着画面。俏皮的黄色明亮灿烂,传递出吉祥美好的意蕴。
四、结语
经过对凤翔泥塑中“坐虎”的纹样提取及图形设计研究的深入探索,我们深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传统纹样的提取不仅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性和魅力,更使我们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图形设计的实践研究,我们探索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为传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展望未来,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加入到这一领域,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更好地融合,共同推动凤翔泥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希晶.设计构成基础[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46-51.
[2]郭琴莹.凤翔泥塑中视觉形象发展的创新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3]赵强.凤翔泥塑的造型探析[J].大众文艺,2012(7):207.
[4]肖亚平.陕西凤翔泥塑的吉祥观念及喻义性符号[J].美术教育研究,2013(19):33.
[5]岳瑾.凤翔民间泥塑中的吉祥纹样寓意初探[J].前沿,2011(18):162-164.
[6]赵一丹.凤翔泥塑艺术特色生态探析[J].西北美术,2014(4):76-78.
作者简介:冯静,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助教。研究方向:图形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专项课题“凤翔泥塑纹样的构成形式设计探索”(2023YJZX08);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地域文化传承视域下动漫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2023JY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