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币藏品商业化鉴别市场规模大而手段有限。艺术设计学的平面构成理论是人民币设计、印制的基础理论之一。真钞图案的形态构成、透视关系固定,运用艺术设计的思维和方法,按照平面构成理论,从点线面构成、空间透视关系、韵律与节奏、距离与分割、明暗关系等角度对比分析真钞和藏品图案,可以成为一种更为科学、精准、便捷的鉴别方法,也可以为今后开发人民币藏品智能化鉴别系统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民币藏品;设计;平面构成;鉴别
人民币藏品商业化鉴别已经形成较大市场规模。据统计,2016年至2022年我国主要商业鉴定评级机构共鉴评流通纸币和普通纪念币纸币3215.84万(枚或张)[1]。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如何找到科学、精准、便捷的商业化鉴别方法是当前人民币藏品鉴别业务的重要难题。艺术设计学的平面构成理论是人民币钞币设计、印制的基础理论之一。追根溯源,运用艺术设计的思维和方法,按照平面构成理论,从点线面构成、空间透视关系、韵律与节奏、距离与分割、明暗关系等角度对比分析真钞和藏品图案,可以迅速获得可靠的鉴别依据,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一、现实之困:人民币藏品商业化鉴别的手段有限
与流通中人民币鉴别不同,人民币藏品鉴别时要求不得损伤送评钞币品相,因此许多常规和传统的鉴别方法难以运用。第一套人民币因发行早、存世量少,其藏品市场价格较高,作伪者多,鉴别难度也更大。比如,由于当时发行任务紧迫,第一套人民币先后在全国21个新老厂家印刷,版别众多,水印等防伪手段应用较少,目前没有专用验钞机能够对藏品的真伪直接作出鉴别。印刷纸张使用多样,包括桑皮纸、麻纸、特质棉纸、道林纸、平版纸、模造纸、美钞纸等,质量不一,除少数版别钞券采用含纤维纸张、水印纸张印刷外,大部分纸张的鉴别缺乏明确的技术指标。传统的化学检验方法对钞券本身有伤害,不可用于收藏品鉴别。由于作伪者大量运用现代印刷技术,赝品的仿真程度越来越高,仅靠经验判断式的鉴别方法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这些难题在第二、三、四套人民币藏品的鉴别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理论溯源:引入艺术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先哲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设计入手研究艺术设计作品,可以更加深刻地探究其创作规律和精神实质。就人民币藏品而言,从平面构成等基本理论入手,分析钞券图案,可以更好地研究其设计、印制基本规律,从而使鉴别能够提纲挈领,举一反三。事实上,实务界一直是把钞票作为艺术品来设计的,罗工柳、周令钊等人民币设计者明确指出:“人民币设计属于平面设计”[2],“没有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就没有这么好的人民币券面设计”[3]。近年来,高艳[4]、王蕊[5]等学者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对人民币钞券设计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虽然还是初步的,但为我们用平面构成理论研究人民币藏品鉴别提供了有益借鉴。
人民币钞券的设计、制作、展现均基于平面介质,通过在二维空间进行设计、构图、绘画、雕刻体现三维效果,就其表现手法和所依介质来看,在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属于艺术设计三大构成的研究方向,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研究领域,可以采用形态构成与一般形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钞券既是平面构成作品,也是色彩构成作品。推而广之到硬币、纪念币等币类作品,人民币的设计实质是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理论为指导进行创作的过程,属于形态构成的范畴。“形态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形态的创造规律。具体来说就是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它所采取的方法是分析综合的方法。”[6]在人民币藏品鉴别实务中,形态构成与一般的形态学方法需相辅相成。“一般形态学的研究是根据已有的形态寻求其成因,形态构成学则是已知成因去寻求造型的可能性,它以视觉为主并超越视觉范围。”[6]鉴别人民币藏品真伪就是运用一般形态学分析成因的方法研究钞币图案形态构成,利用形态构成学的方法,以分解形态、组合形态、对比形态的思路逐步揭开其中奥秘,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平面构成是以形态为基础,通过点线面、明暗关系、空间关系等造形手法,以一定的科学逻辑在二维空间分析图案关系,组合与分解造型的学科。为了研究形态,对形态的基础元素点、线、面的分析必不可少。“在数学上言,……点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但在造型上来说,点如果没有形,便无法作视觉的表现,所以必须具有大小的要素,当然也具有面积,具有形态。”[7]47线,简而言之,是点的连续排列所形成。面则为线占据相对位置,按照一定的方向、数量排列。三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点、线、面按照不同思维、目的形成具象形、抽象形、装饰图案、文字等形态语言。一旦作品形成,其点、线、面相对位置则固定。纸币的设计依赖于点、线、面的创造性运用,不同的点线面之间发生相互关系,呈现不同状态和层次、位置。点线面运动形成的透明与遮挡部分的微妙变化,均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图像、图案会发生变化,准确捕捉这种变化就可以在鉴别钞券真伪时发挥作用。
三、应用要点:平面构成理论在第一套人民币藏品鉴别中的运用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藏品鉴别难度较大,故特别将其作为运用平面构成理论鉴别实践的试验对象。科学的比对需要选择准确的基准票。第一套人民币真票市面较为罕见,本文选择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公开编辑出版的票样[8]与送评的藏品(以下简称“鉴别票券”)作对比(如表1)。
(一)透明与点线面构成原理是本方法的基础
利用好点线面构成,必须理清点、线、面三者在画面上的关系,包括前后位置、层次叠加、遮挡与裸露等。点、线、面三者放置在画面中由于前后位置变换,遮挡与裸露不同,可以呈现出多种样式,这种变换形式在平面构成中常以“透明”来概括。被遮挡部分的形态被忽略掉,裸露出的部分有时会以意想不到的形态出现,结合其他或者以点出现的形态,或者以线、面出现的形态,一个新造型便出现在画面中。朝仓直巳认为:“透明的本质仍在于透过玻璃而看到另一方物体时的感觉,即这方的物体(透明物体)同另一方能见到的物体之间,至少要有两个以上隔面,同时这两者都必须是可以看得见的。”[7]192
人民币钞券印版雕刻均以点线面结合为基础,通过版面上深浅变化结合墨色体现层次,墨色多少会引起线条粗细变化,相同颜色在明暗度上通过点、线的疏密加以区分;版面雕刻完成,在印刷过程中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移动,图形之间的关系稳定。第一套人民币虽然印刷条件因陋就简,但总体上仍然有比较严格的印制、管理措施,不会出现形态与构成关系严重偏离的情况。因此,真票的点线面结合形态早已固定,而假票由于仿制者艺术、制作水平的限制,往往会在点线面构成上露出马脚。
综上所述,点线面在钞券鉴别中的运用主要从形状角度、层次位置、线条细密、组合穿插、叠加裸露等方面入手。钞券画面是以文字、具象形、抽象形、装饰图案等形式展现;在鉴别时我们则从反方向解析,将文字、形象、图案这些大元素分解为不同形式的点、线、面,点、线、面的细微变化会引起图案的局部变化,赝品钞券的疑点便浮出水面。
以第一套人民币五万元“新华门”券(如图1)为例,将票样全图与鉴别票券全图并列,形态表象一致,将票样背面和鉴别票券背面相同点位放大,用点与点对比的方式可以发现:票样数字标注点处为接近正圆蝌蚪形状,弯线处白线细且角度圆滑,深色处形态为尖角且长于鉴别票券,角度向左。鉴别票券数字标注点处为椭圆,转弯处白线粗且厚,阴角向下方带弯勾弧形。票样正下方双椭圆处,上椭圆内弧线为无折角弧线,由规律编排点形成。鉴别票券正下方双椭圆处,上椭圆内弧线为有折角弧线(如图2),由波峰波谷动态运动点排列形成。对比二者,一为规律点、无折角、呈弧线排列,另一个为排列点,波动较大,有折角,二者区别明显。以点形态做分析,点的形状、活跃程度、粗细变化、动态角度完全不同,由此可以推断印制点的母版不同,鉴别票券为可疑票券。
线由形态各异的点通过差异化的组合方式,以方向、宽窄、深浅度的不同,呈现多样化表现。钞券鉴别时,可以从线的变换特点、疏密程度、形态转换等分析线的形态。这一点藏家其实已有心得,如李高明说:“大家只要用心仔细去比对真假票券的图案线条就能很快发现破绽所在”②。以第一套人民币一万元“牧马图”(如图3)为例,票样与鉴别票券的线条细密程度有所差别,相同参考线(为红色线和黄色线)对应线条发生位移,鉴别票券出现可疑线条。这至少存在三种可能:第一种是该钞为两张钞票拼接所致,第二种可能是仿印时线条错位,第三种为仿制钞版刻制时出现问题。印章方面,鉴别票券的“之”“章”二字竖线处出现弯曲,“长”局部转折线长度、曲折,与票样相对比均有不同(如图4)。
(二)运用平面构成理论“特异”概念鉴别“暗记”是重要方法之一
暗记指秘密记号。第一套人民币主要的防伪手段就是暗记,使用量极大。“到底有多少种暗记,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大约200多个,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第一套人民币使用的暗记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套人民币。大多数版别有两个以上的暗记,最多的当属一百元券耕地图,正、背两面暗记共计18个。暗记的种类有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四大类,其中每类又分若干形式。”[9]
暗记作为第一套人民币的“原始密码”,是现今判断真伪的第一道重要防线。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各种渠道真伪不分的暗记“揭秘”,赝品票券对“暗记”的处置越来越“专业”和“周全”,迷惑性较大。对此,可以引入平面构成中“特异”的概念对暗记进行判断。“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证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和,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特异的程度可大可小。”[10]暗记是造形中出现的特异形。特异形在形中表现出来的“破形”是最能发现引起基本形变化的方法。因为特异的产生,基本形会发生形态、方向、位置等视觉转变,特异形造成的基本形与骨骼中局部变化,在不同母版中不易复刻,难以出现完全一致的基本形与变异形。了解特异的基本规律对暗记的判别实践大有裨益。
将暗记作为设计图案的一部分还原到画面中,采用“特异”的概念进行分析,局部图案的造型不同会引起画面变化,通过比例分析与图案变化对暗记做出基本判断,可以将可疑票券筛选出来。以第一套人民币一百元“红轮船”为例,鉴别票券的船体左下侧位置发现有暗记“一”,但现有各类记载均没有这个暗记特征,出现疑点。将鉴别票券与票样对比可以看出,鉴别票券因为图案的增加使局部比例发生变化,局部画面增加了浓重感(如图5)。为进一步判定此券真伪,另寻暗记作对比,视点转移至“红轮船”正面货物处,其暗记特征形状和图案与票样不符,此处暗记形状似“5”,鉴别票券无相似形,图案形态差异明显。视点转移到标黄“竖杆”处,长短、粗细有别,分割横杆形状不同,仔细观察局部均有差别,比例失调加重(如图6)。此鉴别票券可疑点颇多,基本可以判定为伪钞。暗记的判定有其难点,有些票券由于生产厂家不唯一,母版不唯一,暗记组合形式多样,需要在鉴别实践中长期积累经验。
(三)运用透视关系与比例,掌握好画面的平衡感
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具有较好的画面平衡感,反之则有失衡感。平衡与失衡会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利用视觉感受的变化,引入透视关系和比例分析方法,分析图案与画面,可以帮助判断钞券真伪。
透视是根据光学、几何学的原则,研究如何在二度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物体形状、轮廓及色彩透视变化的科学[11]。熟悉透视关系的重点是明确视点、立点、视锥、视角等概念。在二维画面上出现的立体造形都具有一定的透视关系,分析远近、大小、纵深等关系,结合视点定位对三维物体作出透视分析,通过判断图形关系,推断出三维物体的位置、方向、结构等是否发生位移。在透视关系中点线的距离变化或位移都会造成三维透视关系和造型的变化,同理,三维透视关系的呈现有助于分析出物体的结构、位移、大小、远近或距离变化,发现立点、视点、视角的转移。在相同版别钞券中,分析相同图案的位置、距离、大小等等透视变化,需要结合视点、视角等元素,位置、距离、大小变化会出现不同的视点、视角,反之亦然。透视关系的失衡在画面中会引起内在比例的变化,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谓比例,是物体在一定空间中的整体与大小关系的对称与平衡、失调与失重的表现。比例平衡,画面相对稳定;比例失调,画面则有相对失衡感。
第一套人民币在点线面表现上规则性强,形与形的透视关系稳定。以五百元“瞻德城”为例(如图7),将票样与鉴别票券局部相同位置构建相同透视关系图,按照立体形态恢复基本框架造型,借用辅助线做判断,右侧图案出现明显差异,票样右侧标红圈处为楼宇两边檐,鉴别票券同位置只有一处边檐,无完整造型;视点转移到边檐,其大小及宽度与票样不同。以票样城楼为基础图形勾勒长方体透视图,将透视图等比例放大缩小,与鉴别票券对比,落位左上相同点位,透视图长方体各点对比出现明显差异,透视关系出入较大,视距、灭点、视角均发生变化。仔细观察票样与鉴别票券的长方体透视及图形位置关系,不难发现图形的紧凑度不同,图形之间的长宽高及深度完全不匹配,鉴别票券结构松散,图形比例明显失调(如图8)。
(四)依据形态构成的韵律变化,捕捉画面“噪音”
点线面的构成在位置移动中会出现微妙变化,形成自身的节奏,这种节奏的组合构成一定的韵律。形与形之间按照一定的韵律组合,形成自身的韵律特点。固定形态韵律更强,形与形之间的位置、距离相对固定,点、线、面节奏相对一致。节奏是在相对重复、固定的区间流转,具有一定的韵律。在规则的韵律中出现短促音或拉长音等不和谐音,是“噪音”的出现。在画面中,形态的规律性、图案的连续感、造型的对称与固定可以形成画面的内在节奏和韵律。通过判断形态距离、位置,结合点、线、面之间关系的变化,把握造型关系的此消彼长,捕捉画面中出现的“噪音”,可以在节奏和韵律中查找不和谐图形,发现可疑点。
文字作为钞票票面的重要元素,同样可以采取分析图案的方法进行判断。比如第一套人民币的行名“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为董必武同志手书。董老所作法度严谨,气韵生动,手书字间距离固定,笔锋、结构统一,是以文字为基础作分析的好素材(如图9)。
以五万元“新华门”为例,鉴别票券“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的连续性造型中断,从右至左“中国人民银行”的“人”“民”之间位置加宽,原有节奏与韵律被打破,节拍拉长,节奏异常(如图10)。仔细观察文字上方花纹,可以发现花纹并不连续,显然有拼接的痕迹;观察位置转移至文字上方曲线花饰造型,票样中间花饰造型明显比鉴别票券花饰窄(如图11)。
(五)用距离与分割还原造型,分析图案变化的原因
点线面之间的距离与位置、分割与方向会引起形的变化。反之,形的变化也会相应产生距离与分割的变化。画面中的分割,主旨为将形分解,经过分解形还原为最初点、线、面状态,捕捉原始造型,按照原始造型的形态分析其中出现的变化,进而分析这种变化的成因,从而鉴别真伪。以五百元“瞻德城”(如图7)的印章为例,将图形做局部分割,文字在画面中采用与图形同样的方法分解,将其作为图形的状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票样“副”字右上的竖线与右上转折线有明显分割,鉴别票券“副”字右上竖线与右上转折线出现连接。票样“副”字右侧线条较为清晰、笔直、利落,鉴别票券“副”字右侧线条较粗,一条线有宽有窄,拖泥带水,说明主刀者力有不及。票样“副”字“口”和“田”右上为微折圆弧形角,鉴别票券“副”字“口”和“田”右上为有弧度直角等。由于各处均出现细微变化,引起“口”和“田”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票样的“口”右边略出“田”右侧线一条线的位置,鉴别票券的“田”右边略出“口”右侧一条线的位置,距离和方向随之发生变化(如图12),图案也就出现差别。
(六)在光源固定的前提下,解析明暗关系的层次
在二维设计中,色彩的明暗关系层次丰富,沿一种颜色的明暗两个方向做色阶,色阶的层次可以丰富到几十种,细微变化可以递增至百种。落实到钞券上,画面明暗关系变化基本通过颜色层次与色阶所处位置、线条的疏密来表现,钞券在印刷过程中会以不同调性调整墨色,表现明暗关系。
解析明暗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原作者视角固定,因此光源固定,由此形成的明暗位置固定,阴影与遮挡距离固定,明暗层次表现固定。依据这些已经固定的关系,可以分析出钞券图案的变化及不合理。以五万元“新华门”(如图10)为例,原作(即票样)是明暗关系构成的上乘之作,远近、高低,层次分明,亮灰暗过渡微妙,灰度层次丰富,虽历时久远,但形象仍呼之欲出。票样与鉴别票券标红处亮灰暗对比,票样的亮灰暗分明,有过渡;鉴别票券明暗交代不清楚,亮灰暗没有比较明显的区分。图形之间相同明暗色阶所呈现的明暗出现差异,如票样标注处的所有暗面程度一致,鉴别票券檐柱上方华栱和华栱处暗面基本消失,与亮面灰面层次很难分清(如图13)。
有观点认为,旧钞特别是第一套人民币鉴别中遇到的许多偏离真品的情况是年代久远或钞券水洗等原因所致,不影响其真实性。姑且不论“水洗钞”是否属于合格的藏品,也不论第一套人民币是否能经得起现代化学药剂的水洗,即使是真钞经过化学药水处理后会发生多种变化,但图案的点线面构成、透视关系不会改变,明暗关系会同时出现深浅变化,不会出现暗面变成灰面、灰面变成暗面、亮面变成灰面、灰面变成亮面这种亮、灰、暗面混乱的情况。如果钞券图案的明暗关系发生没有规律的明显变化,则其真实性就会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钞币藏品鉴别涉及文史、艺术、印刷、金融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单一方法鉴别不足以证明钞币真实性,但有一种方法证伪则可以确定其为赝品。同理,本方法仅是钞币鉴别诸多方法之一,虽然不能仅凭本方法确定送评品的真实性,但本方法证伪者基本可以确定为赝品。
四、结语
准确鉴别一张钞券,应当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需要鉴别者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和学术素养。平面构成理论是艺术设计学的重要理论,也是人民币设计、印制的理论基础之一。以基础理论研究反哺人民币藏品鉴别,运用平面构成理论的思维和方法鉴别第一套人民币藏品,赋予传统对比法以科学的理论依据,是人民币藏品鉴别的一种有益尝试,可以提供更易于学习和实际操作的鉴别方法,也可以为今后研制人民币藏品智能化鉴别系统提供一种思路。
注释:
①图1、图2、图10、图11、图13票样图片来自:《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编委会.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63.
②文献来自:李高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二百元钢铁厂票券[M].台北:自印本,2010:7.
③图3、图4票样图片来自:《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编委会.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61.
④图5、图6票样图片来自:《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编委会.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34.
⑤图7、图8、图12票样图片来自:《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编委会.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47.
⑥图片来自:马德伦.中国名片人民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4.
参考文献:
[1]赵燕生.中国金币市场分析报告(2022年)[EB/OL].[2023-03-09].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cul/tzsc/202303/t20230309_266338_6.html.
[2]曾庆龙.亲历中国100年:周令钊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51.
[3]孙芙蓉.奇思佳构美在其中——著名油画家罗工柳谈人民币的设计[J].北京:中国金融,1998(12):75.
[4]高艳.论人民币纸币设计风格之演变[D].苏州:苏州大学,2005.
[5]王蕊.第一套人民币设计艺术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京: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11):49-51.
[6]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修订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2:6.
[7]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林征、林华,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8]《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编委会.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66-67.
[9]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秘书处.反假与防伪[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44.
[10]王开莹.平面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120.
[11]马连弟,刘运符.透视学原理[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3.
作者简介:王蕊,硕士,中钞国鼎投资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讲师。研究方向:人民币设计艺术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