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研究可持续设计在鲜花回收再利用中的应用,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设计适用于家庭的鲜花回收再利用装置。本文在阐明鲜花处理现状、可持续设计5R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经常有花、时而有花与不常有花三类用户在鲜花养前处理、鲜花养护到养后处理的全流程行为及情感需求,识别普遍适用的可持续实践,并衍生出涵盖鲜花全生命周期的回收再利用装置。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实现鲜花养殖、香薰和干花制造三合一的功能,展现了其在家庭养花中的实用性与可持续性。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鲜花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家用装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鲜花经济以浪漫之名逐渐兴起,购买鲜花成为“她经济”下的重点消费行为。随着我国花卉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培花卉作为“懒人花卉”的养殖方式,也从大规模养殖逐渐走向小型化和家庭化,但这一趋势也带来了鲜花废弃物处理的问题。研究表明,仅情人节当天就有上千吨鲜花被丢弃,浪费金额高达数亿元,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设计”是一种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综合考虑用户需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发展的创新性系统策略,可以在协调鲜花提升生活品质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鲜花处理现状
鲜花,又称鲜切花,是指从活体植物上剪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部分,如茎、叶、花、果等[1]。水培鲜花相较于土培鲜花养殖环境比较干净,易于维护。因此,水培鲜花也成为现代家庭鲜花养殖的一大趋势。水培鲜花在家庭使用中常常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它们的保存期相对较短,通常只能保持几天到一周的美丽状态。另一方面,鲜花在水培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落、褐变或干瘪的现象,都会影响其观赏效果。由于这些问题,鲜花的欣赏周期也较为有限。针对鲜花废弃物的处理,当代家庭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一)有机废料堆肥处理
将鲜花与其他有机物质混合进行堆肥处理,可以作为土培植物营养补充[2]。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填埋量,还为家庭种植提供了环保肥料。然而,一些家庭对堆肥处理持保留态度,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堆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味,并且不是所有家庭都会从事土培植物的养殖。
(二)制成干花与相关工艺品
通过自然风干或烘干的方法将鲜花转化为干花,并利用废弃的花瓣和花朵制作各种艺术品或纪念品[3]。干花制作不仅能延长鲜花的使用寿命,还能为家居环境增添美感和自然气息。然而,相关的制作流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对一些人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显得繁琐,从而影响人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作为家庭垃圾处理
鲜花废弃物通常被作为普通垃圾处理,最终送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或焚烧。虽然这种处理方法较为直接,但填埋可能导致温室气体如甲烷的产生、地下水污染,并占用有限的填埋空间。
日常家庭通常没有专门的装置来有效处理和再利用鲜花废弃物,导致这些废弃物最终被简单地丢弃,成为家庭垃圾,增加了环境负担。同时也错失了将其转化为有用资源的机会。由于家庭是鲜花废弃物的主要来源,社会亟需设计针对家庭的鲜花回收再利用装置。这将有助于有效处理和转化鲜花废弃物,减少公共场所的废弃物堆积,降低填埋和焚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可持续设计概述
可持续设计(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应用可追溯至20世纪80-90年代的绿色设计浪潮[4]。相比于绿色设计关注单个产品,可持续设计更注重系统化思维,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考量,包括行为模式和系统设计等方面[5]。它遵循5R原则(Reduce、Recycle、Reuse、Recovery、Remake),即减少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考虑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的回收、设计可重复使用的部件、将回收资源转化为新材料或能源,以及重新制造或修复旧产品[6]。综上所述,可持续设计的核心不仅仅是减少资源使用或研发新型材料,而是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合理配置各阶段资源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它要求设计师不仅关注产品的材料和制造过程,还需要全面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表现,包括使用、维护和处置阶段。可持续设计鼓励设计师深入反思现有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从源头上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同时满足当前的生存需求。这种设计理念强调系统性思维,推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积极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在减少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基于可持续设计的鲜花回收再利用设计策略
在调研鲜花处理现状时,发现对家中有土培植物的家庭,有机废料堆肥是一种有效且易实施的可持续回收方式。而对没有土培植物的家庭,干花制作或工艺品是可持续处理方法,但需专业经验且耗时耗力,用户实施难度较大。对于水培鲜花养殖家庭,由于鲜花替换频繁,目前还没有经济有效的回收利用方式。因此,本研究基于鲜花的家庭养殖周期,运用可持续设计5R原则,优化鲜花养前处理、鲜花养护到养后处理的全流程。通过创新设计降低可持续行为难度,推动家庭环境下的鲜花回收再利用。研究将可持续原则贯穿于鲜花养殖全流程,并提出基于可持续设计的回收再利用策略(如图1)。
(一)减少鲜花废料的产生
研究家庭养花过程中的废弃物,从花卉的生长、修剪到凋谢的整个生命周期。分析废弃物源头,制定有效策略,以减少废料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评估鲜花废弃物的回收潜力
有效回收鲜花废弃物,首先需要深入调查用户对鲜花回收的态度和支持情况。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用户对鲜花回收的认知水平、关切问题以及对不同回收方式的接受程度。这将帮助识别适合家庭使用的回收模式,并推动其广泛应用。
(三)洞察可重复使用的部件
系统性地分析鲜花废弃物中的再利用成分,识别哪些部分可以被赋予新的用途。这一过程包括探索废弃物如何通过创意的重新设计或简单加工,被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性或美学价值的物品。
(四)可转化的新产品形式
研究废弃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探索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产品形式,为相关产业提供新的原材料来源,进而推动可持续的资源循环。
(五)满足重新制造的需求
分析用户在二次利用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需求与挑战,并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改进来降低这些障碍,以设计出既符合用户需求又便于操作的再利用方案。
四、以可持续设计为导向的" " " " " " " " " " " " 家用鲜花回收再利用装置设计实践
(一)研究家庭水培养花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
研究者设计了包含观察日记和心情日志的探针包(如图2),并将其分发给三类用户:经常有花群体、时而有花群体和不常有花群体,共9名参与者。探针包用于对这三类用户的养花行为进行为期一周的详细记录。探针包通过鲜花邀约和无人摊位的形式进行分发,以记录养花全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线上访谈则通过探针包配备的微信二维码进行,方便参与者与研究人员上传和交流每日的图片及更多养殖细节。结合文化探针包数据与用户旅程图的方法,将调研得到的用户行为数据总结为养前处理、鲜花养护和养后处理三大流程(如图3),并得出不同阶段鲜花养殖的状态,以及用户养殖行为与期望和不同阶段下的情感起伏变化。
在家庭水培养花过程中,废弃物的生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养前处理阶段包括花束包装材料(如塑料、纸张或泡沫)和初期修剪产生的残枝叶。鲜花养护阶段显著产生掉落的花瓣,对此需要持续处理,频繁处理可能对用户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该阶段还涉及置换废水和用于延长花卉保质期的保鲜剂包装。养后处理阶段包括废水处理残余、枯萎的花枝叶和塑料瓶包装(即养花容器)。本文重点研究鲜花花枝叶的可持续设计。结果显示,花束通常被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鲜花迅速枯萎,用户来不及进行二次利用,部分用户由于缺乏相关制造技巧,无法找到适当的留存方式。鲜花的短期生命周期对废弃物管理和二次利用带来了挑战。为了提升鲜花的回收再利用效果,需要降低家庭用户对鲜花处理的难度,使其更加便捷易行。具体而言,设计应考虑如何在不影响鲜花美观和使用寿命的情况下,简化用户处理掉落花瓣和枯萎花枝的过程,同时提供有效的二次利用方案。这将有助于提升用户对鲜花处理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鲜花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环境影响。
(二)探讨不同家庭用户对鲜花回收的实施情况
在鲜花回收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家庭用户表现出明显的行为特征。经常有花的用户注重花卉的美观和实用性,有足够的经验来采用多种方法延长花卉的寿命,并通过对鲜花的精细养护和二次利用(如制成干花)来降低更换频率,减少浪费。这些用户对花卉的保养有较高的要求,通常能有效地处理花卉废弃物。时而有花的用户则倾向于以简便的方式购买和处理花卉,主要依靠常识进行养护。由于对花束的留存和再利用处理方法感到吃力,他们往往会放弃尝试二次利用。不常有花用户则希望看到花卉在搭配和包装上的多样性,通常将鲜花视为礼物送给他人,处理方式较为直接,往往在花卉枯萎后将其直接丢弃,并对花卉的二次利用潜力所知甚少。
尽管各类用户在具体行为上有所不同,他们在回收观念上却存在明显的共通点,即所有用户都重视花卉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期望通过不同方式提升花卉的价值并减少浪费。无论是经常接触花卉、偶尔有花,还是不常有花的用户,都希望花卉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便,以降低操作难度和负担。
(三)识别鲜花废弃物再利用成分与现有家庭鲜花产品应用形态
鲜花废弃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成分:花枝、花叶和花瓣。花枝通常用于制作花艺装置,如花束框架、花艺架和装饰枝条等。这些装置利用花枝的结构性来增强花卉排列的美观性。此外,花枝也可以作为园艺材料,为植物提供支撑。花叶在干燥后,可以用于制作各种装饰品,如花卉拼贴画、装饰盒和花艺组合。花叶的纹理和颜色在装饰品中提供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花瓣在这些废弃物中得到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花瓣具有较高的美观性和芳香特性,能够制成多种受欢迎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家庭中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和市场需求。例如,干花能够保持原有的形态和色彩,避免了鲜花快速枯萎的问题,使其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易腐烂。这种长期保存能力使干花成为制作各种装饰品的理想材料;干花可以加工成香氛产品,作为香料原料,广泛用于家庭空气清新和氛围营造中。
(四)装置设计满足可持续行为
研究表明花瓣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可持续价值。针对前期不同用户的行为心理,通过分析鲜花的回收情况,识别鲜花废弃物再利用成分,结合现有家庭鲜花产品应用形态,进行BOUQUET养殖香薰干花装置的设计。该装置集鲜花养殖、香薰释放和干花制作功能于一体,由花瓶和花环两部分组成,旨在减少日常鲜花废弃物的产生并提升用户体验。花瓶采用极简艺术生物设计,既可与装置组合使用,也可独立作为装饰品。花环内部采用PCT半导体技术,具备快速传热和均匀受热的特性,同时通过中间束热、外围隔热的设计防止烫伤,并配有指示灯提醒自动运行与断电状态,确保操作安全便捷(如图4)。
装置使用流程简单,将花瓶注水后套上花环,再将鲜花放入容器中。装置会自动感应掉落的花瓣,启动加热功能,从而散发出天然的花香。原本每日需要清理的花瓣垃圾,在此装置的作用下变为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小宝藏。掉落的花瓣在自然过程中被烘干,既能提取花香,又可转化为干花(如图5)。这一过程不仅愉悦用户身心,还为用户提供了进一步创作的材料,鼓励他们通过干花制作纪念品等方式,将花瓣转化为具有长久价值的物品。这种设计提升了鲜花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性,简化了鲜花处理的过程,鼓励了用户对鲜花资源的再利用,从而实现了对可持续行为的有效践行。
五、结语
本研究结合可持续设计的5R原则,针对鲜花养殖全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设计BOUQUET养殖香薰干花装置实现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尝试。对于经常有花的用户来说,他们通常具备丰富的鲜花二次处理经验,而使用装置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处理效率,使更多的鲜花得以被转化为干花,从而减少浪费并延长花卉的使用价值。对于时而有花的用户而言,该装置简化了鲜花留存的过程,使得花卉的二次利用变得更加便捷,用户无需再花时间学习复杂的处理方法和教程。对于不常有花的用户,装置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体验,鲜花在养殖过程中不仅能作为装饰,还可以被转化为香薰和干花,显著提升了鲜花的实用性和生活中的价值感。本装置为鲜花养殖用户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富有创造性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鲜花废弃行为,推动鲜花废弃物的二次创作应用,将花瓣转化为具有长久价值的物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装置的功能细节和用户体验,使装置更好地适应各类用户的需求,推动其在家庭环境中的普及与应用,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侯万里,余诗文.中国切花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52.
[2]徐婷婷,白保勋,陈东海.农业废弃物堆肥处理技术[J].乡村科技,2022(24):131-133.
[3]Viplav Hari Pise,Ramakant Harlalka,Bhaskar Narayan Thorat.Drying of Aromatic Plant Material for Natural Perfumes[M].Boca Raton:CRC Press,2023.
[4]刘新.可持续设计的观念、发展与实践[J].创意与设计,2010(2):36-39.
[5]陈雨,武向军.可持续设计的回顾与批评[J].包装学报,2010(3):17-20.
[6]马誉铭.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设计探索[J].设计,2017(21):120-121.
作者简介:吴丽娜,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