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工艺水晶的创新设计路径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382)

摘" 要:在全球市场中,工艺水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浦江作为国内工艺水晶产业的重要基地,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品牌建设和国际竞争力方面仍显不足。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现状,提出以终端用户和生产者用户为切入点,从文化内涵创新、色彩工艺创新、多元用途创新三个路径提升浦江工艺水晶的品牌竞争力。通过这些策略,能有效激发浦江工艺水晶的创新创造活力,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知名品牌,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提升浦江工艺水晶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知名度。

关键词:浦江;工艺水晶;用户需求;创新设计;产业提升

水晶自古以来就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艺术、科技、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天然水晶因产量、价格等因素,还未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水晶加工技术的成熟,人造水晶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水晶的生产成本,也使水晶市场愈发壮大,成为水晶市场上的主力军。

浦江作为国内重要的工艺水晶生产基地,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品牌建设和国际竞争力方面仍显不足。浦江的水晶产业目前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的问题,并且市场定位模糊,难以与国际品牌竞争。因此,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提升浦江工艺水晶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知名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浦江工艺水晶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外工艺水晶市场发展的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工艺水晶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国内一些水晶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在不断提升,竞争格局逐渐形成。国内品牌如浦江的东洲水晶近年来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逐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认可度。然而与国际水晶品牌相比,国内水晶品牌在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较于国产水晶难以打开市场的窘境,国际水晶品牌如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巴卡拉(Baccara)、徕俪(Lalique)、可雅美(KAGAMI)、宝仕奥莎(Preciosa)等,通过精心打造的品牌形象和全球化的营销网络,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奢侈、精致、品位的代名词。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QYResearch的研究报告,预计在2029年全国水晶装饰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4.9亿美元,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为5.1%。在2021年,全球前五大厂商(Swarovski AG、Tiffany amp; Co、Baccarat Crystal、WWRD Group、New Wave Group)占水晶装饰奢侈品大约44.0%的市场份额[1]。这些品牌通过不断创新,以及在品牌文化和营销方面的不懈努力,巩固了其在国际水晶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总体来看,国内外工艺水晶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工艺水晶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在高端消费品市场表现突出。其次,品牌竞争加剧。国内品牌逐渐崛起,但国际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化的营销网络,仍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际品牌,都在不断进行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工艺水晶产品越来越注重与文化和艺术的结合,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设计感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浦江工艺水晶产业及品牌发展现状

“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集群成长模式已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并成为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2]。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是国内最大的水晶玻璃工艺品产地,最早在改革开放后开始生产玻璃珠,再销往外地。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宽,浦江水晶产业的个体加工户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水晶产品的生产范围也逐渐扩大,由简单的水晶配件升级为灯饰成品、工艺品等,已然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浦江自2001年开始举办浦江(中国)水晶玻璃博览会,2003年被授予“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的称号,并设有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工艺及水晶玻璃专业委员会。

2016年,浦江建设浦江水晶产业园,园区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总厂房148栋,总投资20亿元。并将22000多家水晶加工户缩量提质为526家水晶企业入园,建成中、东、南、西四个水晶产业聚集园区,全县水晶产业成功实现了从分散加工到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与集聚前相比,2016年水晶产值超90亿元,达到整治前的1.6倍;税收突破2亿元,达到整治前的6.7倍……并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推进水晶行业纵向补链。

到2023年,浦江全县GDP为291.46亿元,同比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64.4亿元、同比增长13.3%,外贸出口额130.5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浦江水晶产业总产值达121亿元,成为浦江县首个百亿产业。

现代工艺水晶主要有两种制作工艺,一种是以如施华洛世奇(Swarovski)为代表的精确切割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切割机精准地切割出大小形状一致的水晶,并用自动打磨机抛光水晶。主要加工设备有将水晶原料切割成小块毛料或圆形的切割机,加工刻面型宝石的刻磨机,环槽磨盘机,滚桶和振动抛光机,超声波打孔机,玉雕机等。另一种是以捷克水晶、意大利威尼斯水晶为代表的手工水晶,包含吹制、雕刻、手绘、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

浦江企业在最开始生产水晶玻璃时,选用锯等工具进行冷加工,一整套的工序基本是手工完成的。国际上的生产则是采用高科技的数码控制,同时采用模具来热加工产品的。如今浦江水晶工艺已经更新迭代,选用了更多的专业器械来减少人工的比例。

(三)浦江工艺水晶面临的问题与瓶颈

在环境问题上,浦江政府饱受发展和生态保护难以平衡的煎熬。水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但也伴随着大量环境污染问题。水晶加工消耗的化学品和能源,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污染已经严重侵害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一些企业随意排放不经处理的废水废渣,使贯穿城区的东溪水成了人人诟病的“牛奶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浦江县政府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将原先分散的水晶加工企业在三年半时间里从两万余家骤减至526家。除了近百家手续完备,有完整污水处理设备的水晶加工企业外,其余企业均入驻政府投资兴建的浦江县水晶产业园区,以实现集中化管理和规范化生产。

近年来,浦江不少规上企业正在尝试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尝试过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通过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产品,希望能在水晶消费市场谋得一席之地。目前当地已有不少知名品牌,如东洲水晶、卡普拉水晶、晶湛水晶、小桥水晶、九百度、匠艺等。但其原创性和独特性仍不足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而常常让从业者陷入两难的境地。

浦江工艺水晶产业在产品生产上仍以传统加工制造为主,许多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采取价格战等不正当手段争抢市场份额,忽视了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由于难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浦江工艺水晶大多只能定位在中低端市场,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利润空间有限。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浦江水晶产业相对滞后,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专业的市场推广。这不仅损害了浦江整个水晶产业的声誉,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常见的普通产品产能过剩,优秀的原创产品寥寥可数。

二、浦江工艺水晶的设计创新定位及用户分析研究

(一)工艺水晶的消费使用场景

装饰品。这是工艺水晶中最常见的应用类型之一,仅饰品就包括项链、手链、耳环、戒指等。这些工艺水晶饰品凭借其独特的光泽和多样的颜色,不仅是人们日常佩戴的时尚配件,还可以搭配不同的服装和场合,成为个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如潘多拉的水晶串珠,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成为专属的个性化饰品。此外,工艺水晶还广泛应用于摆件、挂饰等装饰品中。

礼品。工艺水晶是生日、纪念日、节日的送礼佳品,具有美观、实用、寓意深刻等特点,送礼者通过馈赠水晶来传达对接受者的祝福。例如,工艺水晶常被制成纪念品如奖杯、纪念牌等,常用于表彰、奖励、纪念重要时刻等。如奥斯卡奖和艾美奖等国际大奖的奖杯均采用高档水晶制作,以表彰杰出的个人和团体成就。很多企业也会订购水晶制成的商务礼品,刻上特殊文字或图案作为馈赠。

建材。工艺水晶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灯饰、墙饰、地面铺装、栏杆扶手、水晶砖、水晶柱、水晶屏风、家具配件等。工艺水晶的透明度和光学效果,能够提升建筑空间的整体美感和档次,因此常用于打造华丽、奢华的效果。

文化用品。这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领域,相较于金银等材料,水晶因其澄净的特质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包括印章、笔筒、砚台、笔山、镇纸、洗、印章、笔、画材等。在古代,《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到古人曾将水晶作为白玉画轴配件的上好替代品。如今水晶文化用品既有实用功能,也代表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二)工艺水晶的目标客户

工艺水晶的目标用户包括终端用户和生产者用户。终端用户是最终购买和使用工艺水晶产品的个人或组织,包括普通消费者、艺术家、收藏家、各类机构、博物馆等。生产者用户是指从事工艺水晶产品生产、加工或销售的企业、厂商、供应商等,他们是工艺水晶产业链的生产和供应端,需求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服务、销售渠道、市场推广等方面。

1.终端用户

过去国内工艺水晶产品的市场定位较低,价格较为低廉。但是随着国外工艺水晶的进口力度的加大,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端水晶的需求愈发旺盛。根据对浦江水晶企业的走访,了解到当前水晶产品的客户群体大多为“有闲阶级”。有闲阶级是指在社会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群体,通常不受经济压力限制,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凡勃伦将有闲阶级的消费行为定义为炫耀性消费。有闲阶级通过购买水晶产品获取社会认可和个人满足进行的非生产性支出,这个群体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富足,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追求品质生活和高品位的消费体验。

据资料显示,中国水晶饰品消费者以女性为主;且以26岁至40岁,大学本科学历左右的中高级白领人士居多。此外,大多数购买水晶饰品的目的是送朋友和自己使用[3]。这类消费者经济较为稳定,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和消费习惯,愿意购买高品质的水晶产品来提升个人形象和品位,对于品质、文化、审美、设计、品牌均有较高的要求和认知。因此,针对水晶的终端用户,现代工艺水晶可以从品牌建设、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

针对终端用户打造工艺水晶品牌至关重要。首先可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消费者更加信任和认可产品质量,增强其购买欲望,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和价值观,企业可以凸显产品的独特性和特色,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使其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定价和利润空间。最重要的是,品牌可以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增长。因此,打造品牌是工艺水晶企业实现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提升以及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生产者用户

韦伯是这样定义产业集群的:产业集群是某一地域相互联系的企业的集聚体。他指出,产业集聚是源于各种因素的集中和相互作用带来的经济收益、成本节约等动机下的产业集中。由此,在浦江水晶产业的集聚效应下,浦江的工艺水晶生产者用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包括水晶材料供应、工艺技术创新等。在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时,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通过集体力量,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升品牌竞争力。

此外,2022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品牌建设,让品牌发挥对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并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集聚效应下的生产者用户往往能够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政府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升级。

三、浦江工艺水晶的创新设计主要改进路径及对策建议

(一)基于文化的内涵创新

现代工艺水晶设计与文化内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仅表现在设计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上,也表现在文化符号的表达与精神寄托上。《庄子·齐物论》中提到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观,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致力于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这对水晶设计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水晶设计注重纯净和简洁,集道家之逍遥与佛教之清空于一体。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水晶设计强调了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追求简约、自然、纯净的风格。同时,受到佛教清净精神的启发,水晶设计也追求内心的净化和超脱,反映了清空无为的佛家理念。因此,水晶的选材和造型都趋向于简约,形意相合。水晶制品往往采用清澈透明的材质,简洁而优雅的造型,体现了一种清丽脱俗的审美理念。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相契合,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通过将工艺水晶与宗教相关的元素融合,不仅可以赋予产品精神层面的意义,还可以为工艺水晶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水晶在宗教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佛教七宝之一,常用作佛像、水晶球、念珠、葫芦、佛珠、舍利、金刚杵、莲花灯、经筒等物的材料。支娄迦谶译成的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中认为水晶是佛教七宝之一。由于水晶有磷光,古代的佛教人士认为那是五彩祥云的佛光,因此将水晶称为菩萨石。

古往今来,水晶造像一直都受到信徒的推崇,例如巴卡拉(Baccarat)推出的水晶佛像(如图1)。这些水晶佛像不只是作为宗教礼品和供奉用品,也是信徒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寄托。这种精神内涵的注入,使水晶制品在宗教领域的市场需求持续稳定,成为工艺水晶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文创产业作为文化与创意的融合,与工艺水晶进行合作,不仅可以扩展工艺水晶的应用领域,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文化内涵和创意价值的产品体验。例如,“上新了故宫”推出的宫廷建筑水晶灯摆件,设计灵感来源于故宫角楼,通过水晶内雕技术巧妙地还原了建筑细节(如图2)。再如巴卡拉(Baccarat)和MEDICOM TOY合作的BE@RBRICK熊形艺术玩偶,这不仅让巴卡拉(Baccarat)进军了潮流艺术领域,也扩展了水晶产品的市场受众(如图3)。

现代水晶设计与文化的融合是时势所趋,水晶通过表达特定文化符号和意义增加内涵,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精神寄托的需求。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也可以以水晶为载体,跨越文化边界,促进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为当代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二)妙用色彩的工艺创新

历史文化和信仰中,透明纯净的水晶一直备受推崇。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水晶以“色白如冰,清明而莹,无纤瑕玷击痕者为佳”。无色透明的水晶具有高度透明的特性,光线能够轻易穿透并折射出鲜丽的色彩,给人以清新、纯洁的感觉。这种特质使其在工艺和设计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然而,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水晶的色彩运用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开始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性的风貌。通过在铸造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氧化金属成分,水晶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调,大体可分为墨晶、粉晶、茶晶、紫晶、绿水晶、红水晶、黄晶等,若内含毛发状物质,又被称为发晶。这些技术上的创新使水晶不仅仅停留在无色透明的美感上,更能够通过色彩的变化,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例如,心缘堂推出的“十二花神”系列杯托,是一款以十二款月令花为原型的工艺水晶产品,灵感来源于敦煌彩绘技艺和教堂玻璃花窗艺术(如图4)。该系列杯托在色彩工艺上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在铸造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氧化金属成分而产生生动自然的色彩波纹,并加入了彩绘的元素,达到浓淡相宜的视觉效果。

此外水晶的色彩设计还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分别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代表着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每种元素都有其对应的颜色。《逸周书》中记载:“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意为黑色属水,红色属火,青色属木,白色属金,黄色属土。因为不同色彩的水晶有着对应的属性,所以许多消费者会根据属性挑选并购置一系列产品,例如购置五色水晶,可聚财纳福;摆放黄水晶球,可以带来财运;佩戴紫水晶手链,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思考力等;粉水晶可以增进姻缘……水晶作为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物品,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多元风格的用途创新

工艺水晶的出现不仅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也使艺术走进了大众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水晶的独特美感和艺术魅力。在艺术品、建材、服装、饰品等领域呈现出多元风格的创新应用。

越来越多的工艺水晶正在走艺术化道路,不再局限于传统水晶的固有形态,让观念引导设计进行艺术重构。水晶雕刻艺术家沈德盛创作的《生生不息》,集多种雕刻技法于一体,将精湛工艺和创意融入材料的本质美中(如图5)。现代工艺水晶注重艺术与功能的结合,使水晶制品既具有美观的外观,又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如KANPULA(卡普拉)新推出的繁花系列保温杯,整体形态和纹理设计富有灵动美,增加了抑菌保鲜技术,兼顾实用和人性化设计,又赋予产品艺术与美感(如图6)。这些设计凸显了工艺水晶作为艺术表达媒介的潜力,通过艺术化的手法赋予水晶新的生命和价值,深化了水晶、艺术、生活三者的融合。

在建筑领域,工艺水晶可以加工制作成各类建筑材料,如水晶砖、水晶墙板等,用于室内装修和建筑外观装饰,可以增加建筑美感。如我国北戴河的海边图书馆,图书馆的外墙上方以水晶砖为材料,透明的材质模糊了空间与自然的边界,融合了人文与艺术的美感。造型简约大气,通透空灵,彰显一种端庄大方、浑然天成的美感(如图7)。

在饰品领域,通过精湛的工艺和设计,设计师可以为消费者打造高品质、富有特色的水晶饰品。如徕俪(Lalique)的水晶摆件以其高超的工艺和艺术感闻名,包括动物雕塑、花卉等,常用于高档家居和办公场所的装饰(如图8)。

在服饰领域,设计师可以选择工艺水晶作为服装的装饰和点缀,提升服装的时尚感和豪华感。一些高端时装品牌常常会在服装上运用水晶元素,比如在胸口、袖口、裙摆等处点缀工艺水晶,用水晶创构图案。例如,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在上海举办的品牌历史回顾展中展出了60多套饰有水晶的服装,水晶为服装增添视觉美感和商品附加值(如图9)。

四、结论

浦江水晶产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的关键节点,面临着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创新设计将成为推动水晶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终端用户和生产者用户两类目标群体出发,笔者认为,应以文化内涵的创新、妙用色彩的工艺创新以及多元风格的用途创新三方面着手来提升浦江水晶的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总体而言,浦江工艺水晶产业若能在创新设计方面不断突破,将有望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知名品牌,为中国工艺水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东方财富网.水晶装饰奢侈品市场报告: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1%[EB/OL].(2024-02-01).[2024-05-28].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0201145859900900280.

[2]吴利学,魏后凯,刘长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2009(15):2-15.

[3]苗青.中国消费者水晶消费行为研究:以施华洛世奇水晶饰品在上海消费的调研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虞雪倩,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魏殿林,博士,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标签:  水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